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长兴岛经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以统筹人口发展和增加计生家庭福祉为主线,以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家庭发展能力为抓手,建立和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工作新机制,有力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持续开展计划生育惠民政策宣传,提高宣传覆盖面。基层计生干部入户到百姓家中,向其宣传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及城镇0-14周岁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政策、从未就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补助费政策等,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为保证各项政策的准确落实,实行村(社区)、街道、区三级审核评定,对目标人群进行反复核查确认,严把资格确认关;逐级张榜公示,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增强了计生政策的公信力和感召力。重点关注、帮助和扶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对于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给予特别关注,加大帮扶力度。在落实城乡低保上,让计划生育家庭入保的门槛低一些,将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在实施新农合制度中,减免计划生育独女户困难家庭的个人缴费部分。在实施大病救助制度时,优先对计生困难家庭进行救助;在农村孕妇分娩补助政策实施中,为计划生育家庭补助500元。
二、着力提升人口计生优质服务水平
以实现优质服务全覆盖为工作目标,坚持“民需我为”的服务理念,积极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街道、先进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对新婚、孕期、产后及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家庭的随访工作,对目标人群进行优生优育、产后保健以及术后康复的相关指导。扎实推进出生缺陷一级干预工程,向全区计划怀孕妇女发放免费叶酸和优生优育智能卡。全面启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自2012年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已为300名计划怀孕夫妇进行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共检出风险对象10人,及时对其进行了优生指导,有效避免了出生缺陷风险的发生。加强基层健康家庭指导站建设,划分新婚家庭、计划怀孕家庭、怀孕家庭、婴幼儿家庭、青少年家庭、更年期家庭、老年家庭7种类型,并根据7类家庭的不同需求,在基层健家指导站内开设了42个服务项目。以基层健康家庭指导站为平台,启动“0-3岁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促进”项目,并列入长兴岛经济区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联合卫生、教育等部门,定期为婴幼儿家庭提供儿童卫生保健、营养、生长保健等方面的指导。组织婚育期妇女及0-3岁婴幼儿的家长和看护者,开展适合其需要的培训与指导,宣传科普及科学的家教理念及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在各个村(社区)健康指导站内筹建社区早教基地,以便定期聘请专家进行早教课堂巡讲和开展社区亲子活动。
三、以创新提升宣传教育的先导作用
利用元旦、春节、“三下乡”、“5.29协会纪念日”、“7·11世界人口日”、“9.25纪念公开信发表”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各种具有本地特色、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口计生宣传文化活动。“三下乡”活动,带领辖区的秧歌队到各村(社区)进行慰问演出。“5.29”协会纪念日,组织协会会员为计划生育家庭贫困女孩进行捐款。“7.11”世界人口日,开展广场文艺宣传活动,举办计生知识图片展览、组织科普知识讲座,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制作牙签盒、瓶起子、小扇子等多样宣传品,将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科普知识等宣传口号印制在上面,使人口计生工作真正进村入户,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改变以往以宣传计生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单一模式,从侧重法规宣传拓展到计生优惠政策、优生优育、婴幼儿早教、科普知识的综合宣传。从只介绍避孕节育知识拓展到婴幼儿护理知识、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更年期保健常识;从简单的计生知识拓展到“关爱女孩”、“关心空巢老人”、创建幸福和谐家庭。通过计生政策、婚育观念、社会风尚、科学知识的有效结合,使人口计划生育宣传内容不断得到充实,使人口计生宣传教育更贴近群众生活、符合群众需要,受到群众的欢迎。打破以往黑板报、墙头标语的简易式宣传,优化人口计生户外宣传环境,在村街要道、住宅小区设立以婚育新风、优生优育、家庭幸福为主题的彩绘宣传画和电子屏幕,形成人口文化宣传一条街。在生活小区、菜市场等人口聚集处设立计生宣传橱窗,每周及时更新宣传栏和宣传标语,不断美化全区人口计生宣传环境,构筑起一道温馨靓丽的新型人口文化风景线。
四、推动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
大力倡导男女平等的舆论宣传,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新婚育观念,营造男女平等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救助贫困母亲”和“关爱女孩活动”,激励倡导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制定有利于女孩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形成关爱女孩、尊重女性的社会环境。结合生育手续全程代理工作,对生育对象进行全程无缝孕情跟踪随访服务。切实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技术人员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加强孕情监测和全员人口信息的收集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对生育对象的服务和管理。联合卫生部门对辖区内医疗保健单位和终止妊娠药品销售、使用单位进行全面清查,指导其建立和完善B超使用管理制度、终止妊娠药物销售和使用管理制度,防止出现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终止妊娠现象的发生。坚持严厉打击“两非”,对“两非”现象做到有案必查、查实必处、处罚必严,并适时公开曝光,起到震慑教育作用。制定出台“两非”有奖举报制度,最大限度地动员和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形成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强大社会环境。
五、开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途径
联合公安局、工商局、劳动人事局等相关部门,建立流动人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流动人口工作,健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体系,争取对流动人口实行一站式服务。以实施“家庭生命周期服务链”工作模式为抓手,有效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均等化、优生优育服务均等化、生殖健康服务均等化、生育关怀服务均等化、宣传教育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管理和协作,按照“信息互通、管理互补、服务互动”的要求,与流入或流出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双向协作关系。联合综治部门定期对农贸市场、建筑工地的流动人口综合治理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增强了各有关部门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协调配合意识,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水平,日渐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格局。充实基层流动人口管理队伍,为村(社区)、街道配备流动人口协管员。同时流动人口数量较大的企业内部配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管员,全面提高企业内部流动人口信息采集质量。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全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个案信息入库率达到90%以上,准确率达到95%以上。国家PADIS流动人口信息系统查询反馈率达到100%。
六、推进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
制定人口计生队伍中长期发展规划,不断推进队伍职业化建设,倡导计生工作者自我“充电”,鼓励计生工作者参加生殖健康咨询师和全国社会工作者考试,提升计生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提高其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开展全区计生系统优质服务大练兵活动,全面提升计生干部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实行基层计生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科学考评机制,激发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开展人口计生系统优秀工作者和优秀集体评选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逐步实现人口计生队伍的规范化。关心基层计生干部,落实工资和社会保障待遇,将中心户长补贴由年400元提高到1000元,将五老副会长补贴由年2000元提高到2400元,确保人口计生队伍的稳定。
一、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持续开展计划生育惠民政策宣传,提高宣传覆盖面。基层计生干部入户到百姓家中,向其宣传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及城镇0-14周岁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政策、从未就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补助费政策等,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为保证各项政策的准确落实,实行村(社区)、街道、区三级审核评定,对目标人群进行反复核查确认,严把资格确认关;逐级张榜公示,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增强了计生政策的公信力和感召力。重点关注、帮助和扶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对于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给予特别关注,加大帮扶力度。在落实城乡低保上,让计划生育家庭入保的门槛低一些,将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在实施新农合制度中,减免计划生育独女户困难家庭的个人缴费部分。在实施大病救助制度时,优先对计生困难家庭进行救助;在农村孕妇分娩补助政策实施中,为计划生育家庭补助500元。
二、着力提升人口计生优质服务水平
以实现优质服务全覆盖为工作目标,坚持“民需我为”的服务理念,积极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街道、先进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对新婚、孕期、产后及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家庭的随访工作,对目标人群进行优生优育、产后保健以及术后康复的相关指导。扎实推进出生缺陷一级干预工程,向全区计划怀孕妇女发放免费叶酸和优生优育智能卡。全面启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自2012年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已为300名计划怀孕夫妇进行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共检出风险对象10人,及时对其进行了优生指导,有效避免了出生缺陷风险的发生。加强基层健康家庭指导站建设,划分新婚家庭、计划怀孕家庭、怀孕家庭、婴幼儿家庭、青少年家庭、更年期家庭、老年家庭7种类型,并根据7类家庭的不同需求,在基层健家指导站内开设了42个服务项目。以基层健康家庭指导站为平台,启动“0-3岁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促进”项目,并列入长兴岛经济区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联合卫生、教育等部门,定期为婴幼儿家庭提供儿童卫生保健、营养、生长保健等方面的指导。组织婚育期妇女及0-3岁婴幼儿的家长和看护者,开展适合其需要的培训与指导,宣传科普及科学的家教理念及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在各个村(社区)健康指导站内筹建社区早教基地,以便定期聘请专家进行早教课堂巡讲和开展社区亲子活动。
三、以创新提升宣传教育的先导作用
利用元旦、春节、“三下乡”、“5.29协会纪念日”、“7·11世界人口日”、“9.25纪念公开信发表”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各种具有本地特色、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口计生宣传文化活动。“三下乡”活动,带领辖区的秧歌队到各村(社区)进行慰问演出。“5.29”协会纪念日,组织协会会员为计划生育家庭贫困女孩进行捐款。“7.11”世界人口日,开展广场文艺宣传活动,举办计生知识图片展览、组织科普知识讲座,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制作牙签盒、瓶起子、小扇子等多样宣传品,将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科普知识等宣传口号印制在上面,使人口计生工作真正进村入户,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改变以往以宣传计生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单一模式,从侧重法规宣传拓展到计生优惠政策、优生优育、婴幼儿早教、科普知识的综合宣传。从只介绍避孕节育知识拓展到婴幼儿护理知识、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更年期保健常识;从简单的计生知识拓展到“关爱女孩”、“关心空巢老人”、创建幸福和谐家庭。通过计生政策、婚育观念、社会风尚、科学知识的有效结合,使人口计划生育宣传内容不断得到充实,使人口计生宣传教育更贴近群众生活、符合群众需要,受到群众的欢迎。打破以往黑板报、墙头标语的简易式宣传,优化人口计生户外宣传环境,在村街要道、住宅小区设立以婚育新风、优生优育、家庭幸福为主题的彩绘宣传画和电子屏幕,形成人口文化宣传一条街。在生活小区、菜市场等人口聚集处设立计生宣传橱窗,每周及时更新宣传栏和宣传标语,不断美化全区人口计生宣传环境,构筑起一道温馨靓丽的新型人口文化风景线。
四、推动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
大力倡导男女平等的舆论宣传,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新婚育观念,营造男女平等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救助贫困母亲”和“关爱女孩活动”,激励倡导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制定有利于女孩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形成关爱女孩、尊重女性的社会环境。结合生育手续全程代理工作,对生育对象进行全程无缝孕情跟踪随访服务。切实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技术人员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加强孕情监测和全员人口信息的收集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对生育对象的服务和管理。联合卫生部门对辖区内医疗保健单位和终止妊娠药品销售、使用单位进行全面清查,指导其建立和完善B超使用管理制度、终止妊娠药物销售和使用管理制度,防止出现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终止妊娠现象的发生。坚持严厉打击“两非”,对“两非”现象做到有案必查、查实必处、处罚必严,并适时公开曝光,起到震慑教育作用。制定出台“两非”有奖举报制度,最大限度地动员和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形成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强大社会环境。
五、开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途径
联合公安局、工商局、劳动人事局等相关部门,建立流动人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流动人口工作,健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体系,争取对流动人口实行一站式服务。以实施“家庭生命周期服务链”工作模式为抓手,有效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均等化、优生优育服务均等化、生殖健康服务均等化、生育关怀服务均等化、宣传教育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管理和协作,按照“信息互通、管理互补、服务互动”的要求,与流入或流出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双向协作关系。联合综治部门定期对农贸市场、建筑工地的流动人口综合治理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增强了各有关部门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协调配合意识,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水平,日渐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格局。充实基层流动人口管理队伍,为村(社区)、街道配备流动人口协管员。同时流动人口数量较大的企业内部配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管员,全面提高企业内部流动人口信息采集质量。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全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个案信息入库率达到90%以上,准确率达到95%以上。国家PADIS流动人口信息系统查询反馈率达到100%。
六、推进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
制定人口计生队伍中长期发展规划,不断推进队伍职业化建设,倡导计生工作者自我“充电”,鼓励计生工作者参加生殖健康咨询师和全国社会工作者考试,提升计生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提高其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开展全区计生系统优质服务大练兵活动,全面提升计生干部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实行基层计生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科学考评机制,激发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开展人口计生系统优秀工作者和优秀集体评选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逐步实现人口计生队伍的规范化。关心基层计生干部,落实工资和社会保障待遇,将中心户长补贴由年400元提高到1000元,将五老副会长补贴由年2000元提高到2400元,确保人口计生队伍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