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其他的教育环节需要去研究一样,家访其实也有更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我在家访中,碰到过一些比较尴尬的事情。这几次遭遇,引起了我的反思,也促使我更加注意其中的策略和方法,尽力让家访的效果达到更好。
一、针对家长的回避,很尴尬,怎么办?
家长的回避,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回避我们的上门家访,一种是在你与他的交流中回避孩子的某些问题。
学生小斌,父母离异,且又各自重新组织了家庭。开始他和妈妈一起生活,后来由于妈妈对他的要求较高,他为了逃避索性就住到了爸爸家,爸爸不太管他。所以,每逢双休日,他几乎都在外面玩,作业乱涂一通或是偷工减料,根本没有什么质量。显然缺乏了家长的督促。其实,小斌是个不错的学生,只是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于是,我准备到他家家访。我打电话给他爸爸,结果他爸爸说自己经常很晚下班回家,双休日也基本没空。我姑且相信,在电话里跟他交流了一些小斌的情况,希望他能尽量抽时间去关心一下。他答应了,但随后的小斌还是老样子。我也清楚,他所谓的忙,极可能是回避我的家访。
【解读家长】有一部分家长,怕与老师会面,一种情况确是对孩子的学习缺乏重视,有“怕烦”思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外一种是很清楚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但一旦与老师见面,老师总不免提一些要求,而自身也确是没空或没能力来关心督促孩子。他们采取这种“消极防御”的方式,倒不是他们真的抵触老师的来访,主要是在他们的心理上还蒙着“一层纸”。
【化解策略】我选择主动出击,帮助家长“捅破心上的那层纸”。后来的一个周五晚上,我早早地吃过晚饭,先到了另一学生家里进行家访。结束后,马上给小斌家打了个电话,说我已经在他家不远的地方了,让小斌来接我一下。这样,就直接把他们“逼到了马上”,打消了推脱的念头。到他家后,小斌父亲果然在家,见到我后有点尴尬。倒是我先开口说:“凑巧了,你在家了,上次跟你交流,知道你回家不早,所以我这么晚才跟你联系,不要紧吧。”“不要紧,不要紧。”他连忙说,一下就化解了尴尬的氛围。我首先大大地表扬了小斌一番,让他父亲感到,自己的孩子确实是由于缺少了家长对他的关心而使学习状态不佳。交流中,我感觉他其实是一个较爽快的人,也就很直接地向他提出了一些关心小斌的要求。他坦言自己的疏忽,也表态接下来会根据我的建议,尽量多地留意孩子。随后的一段时间,小斌的表现明显好转。
二、当家长谈话游离于家访主题而又难于回归到主题上时,很尴尬,该怎么办?
学生小杰,从小受宠于祖父母,每每做了错事,父母教育时,祖父母总是站出来包庇。在校,他作业难以完成,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但听不得对自己的批评。这样的学生,自然成了我家访的对象。家访时,我们开始聊得很好,可是,聊着聊着,却演化成了他父母俩的争吵。爸爸说:“他这脾气就像你们家的门风,你们那里的人,个个这样,死也不服气。”妈妈说:“你不也是这样,小孩错了,你不是骂一顿就是打一顿,你看,现在越打越犟,还听你话吗?”他们在那里吵,弄得我非常不自在。
【解读家长】家长的素养与教育水平以及每个家庭的氛围环境,千差万别。有的家长对孩子循循善诱,家庭成员间和睦相处,就对孩子产生了好的影响;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简单粗暴,家庭关系紧张,孩子在潜移默化中难免也会带上一些这种习惯。像小杰家,不仅其祖辈对他的溺爱有问题,就是他的父母,也有些问题。
【化解策略】看着他们夫妻争吵,我朝小杰使了个眼色,轻声说:“太闹了。”小杰心领神会,大声说:“这么闹,让我怎么做作业呀?”夫妻俩于是停止了争吵,我顺势说:“现在不是谁指责谁的时候,而是要真正想办法帮助孩子。这样吧,我把你们家小杰需要做到的那些,写下来,你们督促他自己对照着做,好不好?”在家访中,我经常带好纸和笔,把家长反映的情况随时记下来。一则认真倾听表示对家长意见的尊重,表明日后我还将继续关注学生;二则也是化解一些不知所措之时的尴尬,一边记东西,一边思考下面该怎么与家长交流,不至于唐突。而今天的效果更加明显,随后家中就马上静了下来。我边写要求边与他们交流,有些其实也是间接地给他们提要求,之后我又给小杰辅导了一会儿作业。临走时我把两位家长叫出门外交流了一会,让他们一定要注意自己无形中对孩子的影响。
三、当家长要送你钱物,你和他推来挡去,很尴尬,怎么办?
我到小超家进行家访,临走的时候,家长拿出一个红包要给我,我不收,和他推来推去,实在没法,我只好扔下红包就跑,家长随后也追了出来,结果虽然是我逃脱了,但弄得像“抓小偷一样”,总感觉有点狼狈。
【解读家长】通常情况下,家长对老师的家访还是很欢迎和感激的,期间,家长为表示自己的一份心意,多多少少会送老师一些东西。这也是人之常情。而作为我们老师,在理解家长的这份心情的同时,也要掌握好原则。到小超家家访的经历,我也认真进行了反思,随后我变“消极防御”为“坦诚面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化解策略】1.有选择地“收小”。对家长准备的一些像水果、小吃以及自家的一些土特产,接收一点,收下家长的人情。像一次我到小洋家家访,就接受了一些青菜。还有一次到小毅家,临走时,他们给我口袋里装了一些糖果、花生、瓜子、橘子。第二天一早,我把糖果和橘子带到了教室里,奖给了当天表现好的学生。这样既领了家长的人情,又还了学生人情。2.坚决地“拒大”。坚决拒绝钱和购物卡。我首先是明确地表态不要,这时大多数家长也会不再坚持。如果家长一味坚持,那么我通常采取以下办法:“找机会还给学生”。到小玮家家访后,家长一定要给我一张购物卡。几番推辞,实在是盛情难却,就装作收下了。第二天,我找机会把卡还给了小玮。“等价回赠”。学生小辉,家长也是非常的好客,送我200元的卡也推不掉,我收下后,给小辉买了双208元的运动鞋,既还掉了钱,还更加感化了小辉的心。
当我们以“研究”的心态深入到家访工作中去的时候,那么家访的效果,也就会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董浜中学)
一、针对家长的回避,很尴尬,怎么办?
家长的回避,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回避我们的上门家访,一种是在你与他的交流中回避孩子的某些问题。
学生小斌,父母离异,且又各自重新组织了家庭。开始他和妈妈一起生活,后来由于妈妈对他的要求较高,他为了逃避索性就住到了爸爸家,爸爸不太管他。所以,每逢双休日,他几乎都在外面玩,作业乱涂一通或是偷工减料,根本没有什么质量。显然缺乏了家长的督促。其实,小斌是个不错的学生,只是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于是,我准备到他家家访。我打电话给他爸爸,结果他爸爸说自己经常很晚下班回家,双休日也基本没空。我姑且相信,在电话里跟他交流了一些小斌的情况,希望他能尽量抽时间去关心一下。他答应了,但随后的小斌还是老样子。我也清楚,他所谓的忙,极可能是回避我的家访。
【解读家长】有一部分家长,怕与老师会面,一种情况确是对孩子的学习缺乏重视,有“怕烦”思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外一种是很清楚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但一旦与老师见面,老师总不免提一些要求,而自身也确是没空或没能力来关心督促孩子。他们采取这种“消极防御”的方式,倒不是他们真的抵触老师的来访,主要是在他们的心理上还蒙着“一层纸”。
【化解策略】我选择主动出击,帮助家长“捅破心上的那层纸”。后来的一个周五晚上,我早早地吃过晚饭,先到了另一学生家里进行家访。结束后,马上给小斌家打了个电话,说我已经在他家不远的地方了,让小斌来接我一下。这样,就直接把他们“逼到了马上”,打消了推脱的念头。到他家后,小斌父亲果然在家,见到我后有点尴尬。倒是我先开口说:“凑巧了,你在家了,上次跟你交流,知道你回家不早,所以我这么晚才跟你联系,不要紧吧。”“不要紧,不要紧。”他连忙说,一下就化解了尴尬的氛围。我首先大大地表扬了小斌一番,让他父亲感到,自己的孩子确实是由于缺少了家长对他的关心而使学习状态不佳。交流中,我感觉他其实是一个较爽快的人,也就很直接地向他提出了一些关心小斌的要求。他坦言自己的疏忽,也表态接下来会根据我的建议,尽量多地留意孩子。随后的一段时间,小斌的表现明显好转。
二、当家长谈话游离于家访主题而又难于回归到主题上时,很尴尬,该怎么办?
学生小杰,从小受宠于祖父母,每每做了错事,父母教育时,祖父母总是站出来包庇。在校,他作业难以完成,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但听不得对自己的批评。这样的学生,自然成了我家访的对象。家访时,我们开始聊得很好,可是,聊着聊着,却演化成了他父母俩的争吵。爸爸说:“他这脾气就像你们家的门风,你们那里的人,个个这样,死也不服气。”妈妈说:“你不也是这样,小孩错了,你不是骂一顿就是打一顿,你看,现在越打越犟,还听你话吗?”他们在那里吵,弄得我非常不自在。
【解读家长】家长的素养与教育水平以及每个家庭的氛围环境,千差万别。有的家长对孩子循循善诱,家庭成员间和睦相处,就对孩子产生了好的影响;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简单粗暴,家庭关系紧张,孩子在潜移默化中难免也会带上一些这种习惯。像小杰家,不仅其祖辈对他的溺爱有问题,就是他的父母,也有些问题。
【化解策略】看着他们夫妻争吵,我朝小杰使了个眼色,轻声说:“太闹了。”小杰心领神会,大声说:“这么闹,让我怎么做作业呀?”夫妻俩于是停止了争吵,我顺势说:“现在不是谁指责谁的时候,而是要真正想办法帮助孩子。这样吧,我把你们家小杰需要做到的那些,写下来,你们督促他自己对照着做,好不好?”在家访中,我经常带好纸和笔,把家长反映的情况随时记下来。一则认真倾听表示对家长意见的尊重,表明日后我还将继续关注学生;二则也是化解一些不知所措之时的尴尬,一边记东西,一边思考下面该怎么与家长交流,不至于唐突。而今天的效果更加明显,随后家中就马上静了下来。我边写要求边与他们交流,有些其实也是间接地给他们提要求,之后我又给小杰辅导了一会儿作业。临走时我把两位家长叫出门外交流了一会,让他们一定要注意自己无形中对孩子的影响。
三、当家长要送你钱物,你和他推来挡去,很尴尬,怎么办?
我到小超家进行家访,临走的时候,家长拿出一个红包要给我,我不收,和他推来推去,实在没法,我只好扔下红包就跑,家长随后也追了出来,结果虽然是我逃脱了,但弄得像“抓小偷一样”,总感觉有点狼狈。
【解读家长】通常情况下,家长对老师的家访还是很欢迎和感激的,期间,家长为表示自己的一份心意,多多少少会送老师一些东西。这也是人之常情。而作为我们老师,在理解家长的这份心情的同时,也要掌握好原则。到小超家家访的经历,我也认真进行了反思,随后我变“消极防御”为“坦诚面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化解策略】1.有选择地“收小”。对家长准备的一些像水果、小吃以及自家的一些土特产,接收一点,收下家长的人情。像一次我到小洋家家访,就接受了一些青菜。还有一次到小毅家,临走时,他们给我口袋里装了一些糖果、花生、瓜子、橘子。第二天一早,我把糖果和橘子带到了教室里,奖给了当天表现好的学生。这样既领了家长的人情,又还了学生人情。2.坚决地“拒大”。坚决拒绝钱和购物卡。我首先是明确地表态不要,这时大多数家长也会不再坚持。如果家长一味坚持,那么我通常采取以下办法:“找机会还给学生”。到小玮家家访后,家长一定要给我一张购物卡。几番推辞,实在是盛情难却,就装作收下了。第二天,我找机会把卡还给了小玮。“等价回赠”。学生小辉,家长也是非常的好客,送我200元的卡也推不掉,我收下后,给小辉买了双208元的运动鞋,既还掉了钱,还更加感化了小辉的心。
当我们以“研究”的心态深入到家访工作中去的时候,那么家访的效果,也就会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董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