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7月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伟大胜利,历史贡献》。在展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巩固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内容的展厅里,立有一位普通农妇的半身塑像,供人瞻仰纪念——饱经风霜的脸上面容慈祥,坚毅的目光望着远方,她就是把一切献给抗日,舍家纾难、无私奉献的“英雄母亲”邓玉芬。
展柜里还陈列着一个对于今天大多数人来说非常陌生的器物:铸铁制作,圆形圈足,中心向上稍凸,还配有一个大小相当的盖子。这个锈迹斑斑、制作简陋的器物叫作煎饼鏊子,北京市密云县又称“米黄钵钵”。这是当年邓玉芬为八路军伤病员制作干粮的炊具,也是邓玉芬将八路军当作亲人的伟大母亲情怀的真实写照,既是八路军与人民群众鱼水深情的历史见证,又是百姓抗战的珍贵文物。
邓玉芬(1891?1970年)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云蒙山深处水泉峪村的一户贫苦家庭。因家境贫寒,尚未成年的邓玉芬不得不早早出嫁。丈夫任宗武是邻村张家坟村一个朴实勤劳的庄户人。婆家的生活更加穷苦,新婚后的任宗武、邓玉芬夫妇房无半间,地无一垄,只好借住在亲戚家,靠租种地主的几亩土地过活。从小在苦水里泡大的邓玉芬,性格十分刚强,她坚信只要努力,家里人丁兴旺,日子总会一天天好起来的。满怀着这样朴素的希望,邓玉芬年复一年地辛苦劳作,含辛茹苦地先后拉扯大7个儿子。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占领中国东北。1932年,日本又扶植成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1933年5月长城抗战失败后,密云县长城以外的地区被日本侵略者占领,邓玉芬的家乡被划入伪“满洲国”。连年的兵祸灾荒,日伪军和土匪横行无忌,加上各种势力盘剥,邓玉芬一家的生活濒临崩溃。邓玉芬通过全家辛勤劳作改变生活的愿望不但未能实现,现在连全家的生存都难以保障。为了糊口,长子任永全、次子任永水、三子任永兴等几个年岁大的儿子只得离家外出去扛活。夫妻俩也被迫带着几个小儿子搬到张家坟村东南的猪头岭山上开荒度日。
亡国奴的日子不好当。除了生活上的困苦,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日本侵略者精神上的奴役。日伪统治者要求使用伪“满洲国”年号,祖祖辈辈都是中国人,现在要改称为“满洲国”人。要过日本的节日,向东方日本的方向朝拜,路上遇见日本人要向日本人行礼,小孩从小要学日文,讲日本话……日本侵略者想要断绝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要让中国人彻底忘记自己是中国人。邓玉芬心中充满了对日伪统治者的痛恨。每年祭祖时,邓玉芬都会将蜡扦子擦洗干净,仔细地插好并点燃蜡烛,一次又一次地叮嘱儿子们:“记住,咱们是中国人,到死也不能忘了祖宗!”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日伪对密云的统治更加严密残酷,邓玉芬和乡亲们对日伪的统治更加痛恨,日夜盼望着中国军队能早点打回来。
1940年4月,根据中共冀热察区党委和冀热察挺进军司令萧克“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三位一体的战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10团在团长白乙化的率领下,挺进平北,开辟了以密云西部山区为中心的丰(宁)滦(平)密(云)抗日根据地。在此基础上,丰滦密联合县也宣告成立,白乙化兼任县委书记,王森任县长。丰滦密联合县是一个真正体现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的人民抗日政权。日军惊呼:八路的厉害,延安触角伸进了“满洲国”。
八路军第10团也来到了邓玉芬一家开荒劳作的猪头岭。八路军战士给邓玉芬和乡亲们宣讲抗日道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只有抱成团儿,拿起刀枪打鬼子,才能救国救己。邓玉芬深深感到只有跟着共产党,跟着八路军打鬼子,才能真正改变国家、家庭和自己的命运。
6月,八路军第10团来组织游击队。邓玉芬和丈夫商量:咱们可以出人力,在打鬼子这件事情上,绝对不能含糊。叫儿子回来打鬼子去吧!
7月,丰滦密第一支游击队——白河游击队在猪头岭上成立了。长子任永全、次子任永水成为这支游击队的首批战士。
9月,三子任永兴不堪忍受财主的欺压跑回家来。邓玉芬知道游击队正缺人手,毫不犹豫地将三子也送去参加白河游击队。
三个儿子不久都随着游击队升编为主力部队到外地作战,邓玉芬在家也积极投入抗日斗争。她承担起全部家务活,并带领几个小儿子开荒种地,让丈夫为八路军运送军粮弹药,传递情报。
丰滦密抗日根据地处于华北抗战的前线,直接威胁着日军在华北、伪满的统治和交通要道。日伪军一次又一次地对丰滦密地区和八路军第10团活动区进行轮番“扫荡”“清剿”。八路军第10团以及平北地区的县区干部,长期搭窝铺,住山洞及长城楼子,克服一切困难与日伪周旋,挫败了日伪的军事围剿、经济封锁、政治诱降等一系列阴谋,顽强地坚持平北抗日游击战争。
邓玉芬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救治八路军和县区干部。她给八路军伤病员喂汤喂水,补充营养,给他们找药,拆洗缝补衣物,从不嫌苦嫌累。她把自家大部分粮食省下来,甚至连杏干、杏仁、倭瓜籽之类的也精心收攒起来,留给八路军伤病员。即便如此,身体虚弱的八路军伤病员也只能长期食用粗粮,不但难以下咽,营养也跟不上。看着八路军伤病员憔悴的面孔,吞吃粗糙的窝头时痛苦皱起的眉头,邓玉芬心里像针扎了一样难受。为了给八路军伤病员补充营养,邓玉芬特意养了几只母鸡,拿鸡蛋给伤病员补养。邓玉芬按照以前贫苦人家改善生活时粗粮细作的办法,找来煎饼鏊子,支上火,将小米、玉米等配上鸡蛋,做成软硬适中、营养丰富的厚煎饼,让八路军伤病员吃起来既有营养,又香甜可口。而她自己和孩子们则以粗糠、树叶、野菜搭着充饥。她告诉孩子们:八路军伤病员早日恢复健康,就能消灭更多的敌人,最终大家才能过上好日子。经过邓玉芬的悉心照料,一个又一个八路军伤病员康复了,重新走上抗日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八路军第10团的指战员和丰滦密根据地的县区干部、游击队员人人都知道,猪头岭上有个温暖的家,家里有一位亲切慈祥的邓妈妈。 1941年,为了破坏平北地区的春耕,断绝来年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来源,伪满和伪华北万余日伪军联合对丰滦密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并制造“无人区”,给抗日斗争造成严重困难。邓玉芬响应抗日政府的号召,开展反“无人区”斗争。她让丈夫把在外扛活的四子任永合、五子任永安也找回来,父子三人一起加入抗日自卫军模范队。
1942年3月,抗日政府发出了“回山搞春耕”的号召。邓玉芬和许多山地群众决定重返“无人区”。邓玉芬让丈夫和四子、五子回山里搭窝棚。不想几天后竟传来噩耗:父子三人在百梯子不幸遭到马营据点日军偷袭,丈夫和五子当场遇害,四子也被抓走了。
邓玉芬闻讯犹如五雷轰顶,悲痛欲绝!然而,刚强的邓玉芬并没有被吓倒,更不会屈服。她拉起两个小儿子,坚定地对他们说:“走,回家去。姓任的杀不绝,咱和鬼子拼了!”
噩耗接连传来。
1942年秋,长子任永全在冀东保卫盘山抗日根据地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
1943年夏,被抓走的四子任永合惨死在鞍山监狱中。
1943年秋,次子任永水在战斗中负伤回家休养,因伤情恶化无药医治死在家里。
1944年春,日伪军为了肃清“无人区”的抗日力量,围住猪头岭一带,反复梳篦“扫荡”了7天7夜。六子任永恩跑丢了,邓玉芬背着刚满7岁的小七躲进一个隐蔽的山洞里。为了掩护藏在附近的乡亲和干部们,邓玉芬眼睁睁地看着幼子连病带饿死在怀里。
一个接一个的不幸没有压倒这位坚强的母亲。邓玉芬对抗日工作更积极了,每天都拼命地干,春播、秋收、做军鞋、照料伤员。她对子弟兵也更亲了,在她的心里,每个八路军战士都是她的儿子,都是她的希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胜利了。邓玉芬眼噙泪花,告慰九泉之下的丈夫、长子、次子、四子、五子、小七:咱们胜利了!
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邓玉芬舍家纾难、无私奉献,先后将丈夫和儿子送上战场,她的感人事迹在丰滦密大地广为传颂,被誉为“英雄母亲”。
1970年2月5日,邓玉芬怀着旧社会的辛酸和新社会的幸福离开了人世,享年79岁。为了传承邓玉芬的伟大爱国精神,2012年,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密云县委县政府在石城镇张家坟村修建了“英雄母亲邓玉芬”主题雕塑和英雄母亲主题广场。
2014年7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讲道:“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习总书记特别提到邓玉芬的感人事迹。7月17日,抗战馆文物征集人员在密云县党史办、密云县石城镇的帮助下,来到张家坟村邓玉芬之孙任连国先生家中,征集到邓玉芬为八路军伤病员制作干粮的炊具(煎饼鏊子)和抗战时期邓玉芬使用的蜡扦子等珍贵文物。8月15日在抗战馆举行了捐赠仪式。
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轮。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无数老百姓为之付出了辛劳、汗水、青春乃至生命。邓玉芬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她不但为抗日献出了一切,还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她用行动树立起了英雄母亲的丰碑。她誓死不当亡国奴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舍小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
(编辑·麻雯)
[email protected]
展柜里还陈列着一个对于今天大多数人来说非常陌生的器物:铸铁制作,圆形圈足,中心向上稍凸,还配有一个大小相当的盖子。这个锈迹斑斑、制作简陋的器物叫作煎饼鏊子,北京市密云县又称“米黄钵钵”。这是当年邓玉芬为八路军伤病员制作干粮的炊具,也是邓玉芬将八路军当作亲人的伟大母亲情怀的真实写照,既是八路军与人民群众鱼水深情的历史见证,又是百姓抗战的珍贵文物。
邓玉芬(1891?1970年)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云蒙山深处水泉峪村的一户贫苦家庭。因家境贫寒,尚未成年的邓玉芬不得不早早出嫁。丈夫任宗武是邻村张家坟村一个朴实勤劳的庄户人。婆家的生活更加穷苦,新婚后的任宗武、邓玉芬夫妇房无半间,地无一垄,只好借住在亲戚家,靠租种地主的几亩土地过活。从小在苦水里泡大的邓玉芬,性格十分刚强,她坚信只要努力,家里人丁兴旺,日子总会一天天好起来的。满怀着这样朴素的希望,邓玉芬年复一年地辛苦劳作,含辛茹苦地先后拉扯大7个儿子。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占领中国东北。1932年,日本又扶植成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1933年5月长城抗战失败后,密云县长城以外的地区被日本侵略者占领,邓玉芬的家乡被划入伪“满洲国”。连年的兵祸灾荒,日伪军和土匪横行无忌,加上各种势力盘剥,邓玉芬一家的生活濒临崩溃。邓玉芬通过全家辛勤劳作改变生活的愿望不但未能实现,现在连全家的生存都难以保障。为了糊口,长子任永全、次子任永水、三子任永兴等几个年岁大的儿子只得离家外出去扛活。夫妻俩也被迫带着几个小儿子搬到张家坟村东南的猪头岭山上开荒度日。
亡国奴的日子不好当。除了生活上的困苦,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日本侵略者精神上的奴役。日伪统治者要求使用伪“满洲国”年号,祖祖辈辈都是中国人,现在要改称为“满洲国”人。要过日本的节日,向东方日本的方向朝拜,路上遇见日本人要向日本人行礼,小孩从小要学日文,讲日本话……日本侵略者想要断绝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要让中国人彻底忘记自己是中国人。邓玉芬心中充满了对日伪统治者的痛恨。每年祭祖时,邓玉芬都会将蜡扦子擦洗干净,仔细地插好并点燃蜡烛,一次又一次地叮嘱儿子们:“记住,咱们是中国人,到死也不能忘了祖宗!”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日伪对密云的统治更加严密残酷,邓玉芬和乡亲们对日伪的统治更加痛恨,日夜盼望着中国军队能早点打回来。
1940年4月,根据中共冀热察区党委和冀热察挺进军司令萧克“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三位一体的战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10团在团长白乙化的率领下,挺进平北,开辟了以密云西部山区为中心的丰(宁)滦(平)密(云)抗日根据地。在此基础上,丰滦密联合县也宣告成立,白乙化兼任县委书记,王森任县长。丰滦密联合县是一个真正体现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的人民抗日政权。日军惊呼:八路的厉害,延安触角伸进了“满洲国”。
八路军第10团也来到了邓玉芬一家开荒劳作的猪头岭。八路军战士给邓玉芬和乡亲们宣讲抗日道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只有抱成团儿,拿起刀枪打鬼子,才能救国救己。邓玉芬深深感到只有跟着共产党,跟着八路军打鬼子,才能真正改变国家、家庭和自己的命运。
6月,八路军第10团来组织游击队。邓玉芬和丈夫商量:咱们可以出人力,在打鬼子这件事情上,绝对不能含糊。叫儿子回来打鬼子去吧!
7月,丰滦密第一支游击队——白河游击队在猪头岭上成立了。长子任永全、次子任永水成为这支游击队的首批战士。
9月,三子任永兴不堪忍受财主的欺压跑回家来。邓玉芬知道游击队正缺人手,毫不犹豫地将三子也送去参加白河游击队。
三个儿子不久都随着游击队升编为主力部队到外地作战,邓玉芬在家也积极投入抗日斗争。她承担起全部家务活,并带领几个小儿子开荒种地,让丈夫为八路军运送军粮弹药,传递情报。
丰滦密抗日根据地处于华北抗战的前线,直接威胁着日军在华北、伪满的统治和交通要道。日伪军一次又一次地对丰滦密地区和八路军第10团活动区进行轮番“扫荡”“清剿”。八路军第10团以及平北地区的县区干部,长期搭窝铺,住山洞及长城楼子,克服一切困难与日伪周旋,挫败了日伪的军事围剿、经济封锁、政治诱降等一系列阴谋,顽强地坚持平北抗日游击战争。
邓玉芬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救治八路军和县区干部。她给八路军伤病员喂汤喂水,补充营养,给他们找药,拆洗缝补衣物,从不嫌苦嫌累。她把自家大部分粮食省下来,甚至连杏干、杏仁、倭瓜籽之类的也精心收攒起来,留给八路军伤病员。即便如此,身体虚弱的八路军伤病员也只能长期食用粗粮,不但难以下咽,营养也跟不上。看着八路军伤病员憔悴的面孔,吞吃粗糙的窝头时痛苦皱起的眉头,邓玉芬心里像针扎了一样难受。为了给八路军伤病员补充营养,邓玉芬特意养了几只母鸡,拿鸡蛋给伤病员补养。邓玉芬按照以前贫苦人家改善生活时粗粮细作的办法,找来煎饼鏊子,支上火,将小米、玉米等配上鸡蛋,做成软硬适中、营养丰富的厚煎饼,让八路军伤病员吃起来既有营养,又香甜可口。而她自己和孩子们则以粗糠、树叶、野菜搭着充饥。她告诉孩子们:八路军伤病员早日恢复健康,就能消灭更多的敌人,最终大家才能过上好日子。经过邓玉芬的悉心照料,一个又一个八路军伤病员康复了,重新走上抗日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八路军第10团的指战员和丰滦密根据地的县区干部、游击队员人人都知道,猪头岭上有个温暖的家,家里有一位亲切慈祥的邓妈妈。 1941年,为了破坏平北地区的春耕,断绝来年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来源,伪满和伪华北万余日伪军联合对丰滦密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并制造“无人区”,给抗日斗争造成严重困难。邓玉芬响应抗日政府的号召,开展反“无人区”斗争。她让丈夫把在外扛活的四子任永合、五子任永安也找回来,父子三人一起加入抗日自卫军模范队。
1942年3月,抗日政府发出了“回山搞春耕”的号召。邓玉芬和许多山地群众决定重返“无人区”。邓玉芬让丈夫和四子、五子回山里搭窝棚。不想几天后竟传来噩耗:父子三人在百梯子不幸遭到马营据点日军偷袭,丈夫和五子当场遇害,四子也被抓走了。
邓玉芬闻讯犹如五雷轰顶,悲痛欲绝!然而,刚强的邓玉芬并没有被吓倒,更不会屈服。她拉起两个小儿子,坚定地对他们说:“走,回家去。姓任的杀不绝,咱和鬼子拼了!”
噩耗接连传来。
1942年秋,长子任永全在冀东保卫盘山抗日根据地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
1943年夏,被抓走的四子任永合惨死在鞍山监狱中。
1943年秋,次子任永水在战斗中负伤回家休养,因伤情恶化无药医治死在家里。
1944年春,日伪军为了肃清“无人区”的抗日力量,围住猪头岭一带,反复梳篦“扫荡”了7天7夜。六子任永恩跑丢了,邓玉芬背着刚满7岁的小七躲进一个隐蔽的山洞里。为了掩护藏在附近的乡亲和干部们,邓玉芬眼睁睁地看着幼子连病带饿死在怀里。
一个接一个的不幸没有压倒这位坚强的母亲。邓玉芬对抗日工作更积极了,每天都拼命地干,春播、秋收、做军鞋、照料伤员。她对子弟兵也更亲了,在她的心里,每个八路军战士都是她的儿子,都是她的希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胜利了。邓玉芬眼噙泪花,告慰九泉之下的丈夫、长子、次子、四子、五子、小七:咱们胜利了!
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邓玉芬舍家纾难、无私奉献,先后将丈夫和儿子送上战场,她的感人事迹在丰滦密大地广为传颂,被誉为“英雄母亲”。
1970年2月5日,邓玉芬怀着旧社会的辛酸和新社会的幸福离开了人世,享年79岁。为了传承邓玉芬的伟大爱国精神,2012年,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密云县委县政府在石城镇张家坟村修建了“英雄母亲邓玉芬”主题雕塑和英雄母亲主题广场。
2014年7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讲道:“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习总书记特别提到邓玉芬的感人事迹。7月17日,抗战馆文物征集人员在密云县党史办、密云县石城镇的帮助下,来到张家坟村邓玉芬之孙任连国先生家中,征集到邓玉芬为八路军伤病员制作干粮的炊具(煎饼鏊子)和抗战时期邓玉芬使用的蜡扦子等珍贵文物。8月15日在抗战馆举行了捐赠仪式。
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轮。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无数老百姓为之付出了辛劳、汗水、青春乃至生命。邓玉芬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她不但为抗日献出了一切,还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她用行动树立起了英雄母亲的丰碑。她誓死不当亡国奴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舍小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
(编辑·麻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