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政策调整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1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一时沸沸扬扬的高考保送政策何去何从的争论和猜测终于尘埃落定了。高考加分、保送政策不仅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更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教育公平的总体要求。这次规范和调整工作以当前社会关注度高、问题较为突出的高考加分项目作为突破口,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项调整、两项规范。两项调整是调整五项学科竞赛(奥赛)和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以及调整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两项规范是要求各省(区、市)系统清理高考加分项目,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加分资格或身份造假。其中五项学科竞赛和科技类竞赛,因其参与人数众多,社会影响力广泛,更是在此次政策调整过程中备受关注。
  
  科技类竞赛具有独特的内在生命力
  
  青少年科技类竞赛开展多年以来,在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科兴趣、促进校内外科学教育、促进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脱颖而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一直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等竞赛选拔出来的获奖学生在学科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得到了高校的普遍认同。作为培养拔尖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五项学科竞赛为我国基础学科领域选拔了大量优秀后备人才,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由于这些竞赛活动在培养和提升青少年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工作规定》,首次明确规定,参加五项学科竞赛获得一定奖项的高中学生可获得免于高考直接进入高校学习的资格;2002年,又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大赛”等竞赛获奖学生享有高考保送资格。这既是对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的鼓励,也是对竞赛活动组织管理工作_及参赛学生优异成绩的肯定与奖励。历年各高校在学科竞赛冬令营(全国决赛)现场争相录取获奖学生、科技类竞赛获奖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各大重点高校的现象也证明,在过去的十年当中,青少年科技类竞赛的成绩具有相当的刚性,通过竞赛选拔出来的学生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竞赛活动能够历久不衰也正说明其自身具备独特的内在生命力。
  
  风物长宜放眼量
  
  高考保送和加分政策是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组织五项学科竞赛的初衷是为学有余力的中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课外知识、展示个人能力、交流学习心得的平台。科技类竞赛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选拔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推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方面有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意义。然而自从竞赛获奖与高考保送加分挂钩后,这项政策在执行中出现一些问题,部分家长和考生出于功利心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将学科竞赛当作升学的一种“捷径”,参赛的动机和行为被扭曲,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奥赛培训开始出现了扩大化的趋势,违背了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些都为竞赛蒙上了阴影。近年来,社会舆论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多,矛头也多次指向竞赛活动本身。
  2010年,国务院相继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清理、完善配套政策,对这项实行了近十年的政策进行调整,将竞赛获奖与保送“脱钩”,既是在新时期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更新教育观念的有益尝试,也是深化高校招生办法、促进教育公平、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的积极探索。可以说,此番政策调整是站在国家层面的一次长远设计,对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在奥赛和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中,调整最彻底的项目是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的省级竞赛。获得该赛事一等奖的学生,既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也不再享受高考加分资格。而科技类竞赛获奖的学生,虽然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的资格,但仍可能享有加分优惠。这样的调整肃清了学科竞赛等青少年科技类竞赛活动的环境,还竞赛以本来面目。保送变加分,不但要求获奖学生必须参加高考,有效防止弄虚作假和偏科,更将加分的自主权交给了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在政策层面弱化了竞赛的功利性。鼓励获奖学生参加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考核,体现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体现了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通过创新招生考试制度、方式和方法,探索多元化价值取向,科学地鉴别和选拔人才,改变目前的应试教育困境。
  
  守住稳定的底线
  
  这一政策的重大调整势必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如何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适应政策变化、保证竞赛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竞赛组织者和管理者面临的挑战。面对竞赛活动纷繁复杂的具体情况和各方的多种声音,维护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稳步进行显得尤为重要。政策的调整不是对竞赛管理组织工作的否定。相反,科技类竞赛作为培养选拔优秀科技后备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它的作用在全社会得到了普遍肯定。作为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者,应当理直气壮地肯定自己多年来所做的工作,统一认识,一致按照《通知》精神,充满自信地继续将青少年科技类竞赛办好。
  《通知》对于现行的保送政策并未做出一刀切的调整,而是采取了分步走的办法: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一的学生将开始适用调整后的新办法,而2011年之前已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仍执行调整前的办法。也就是说,未来两年将成为政策调整的“过渡期”。如何确保稳定度过这段“过渡期”便成为竞赛组织者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新的政策公布后,学科竞赛组织机构全国相关学会和竞赛主管单位中国科协立即召开贯彻落实《通知》的会议,要求各级竞赛组织管理者不但要将思想意识统一到调整后的政策上,努力贯彻落实,更要规范工作程序、加强竞赛管理监督,通过严格保密试卷、严格控制考点、严格控制获奖学生名额、严格惩处违规行为等措施确保竞赛的公正性。作为“创新大赛”、
  “明天小小科学家”等科技类竞赛组织机构的中国科协也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竞赛章程、规范竞赛的组织工作,确保各项赛事规范有序地开展。
  
  坚守初衷,保持常态
  
  在平稳度过“过渡期”之后,科技类竞赛活动又如何继续健康持久地发展呢?规范和调整高考加分项目对当前社会高烧不退的“奥数热”、“竞赛热”是一种健康引导,发挥高考加分项目的积极导向作用,消除不良社会影响,既能减轻学生盲目参与而带来的负担,又能让竞赛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爱好。经过“降温”后的竞赛仍会吸引那些真正有兴趣、有志向的学生参与。竞赛组织管理者们应当坚守竞赛活动的初衷,努力保护学生的参赛热情与积极性,持续发挥竞赛培养、选拔科技后备人才的功能,为那些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进行科学知识学习和实践提供一个公开、严谨和洁净的竞争平台。褪去赛事不应有的功利色彩,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既鼓励特长,又强化基础,促进赛事的长远健康发展,进而促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还要在适度保持竞赛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竞赛组织工作程序,最终使竞赛以健康的常态开展下去,持续发挥其应有功能。
  在总结“十一五”、规划展望“十二五”之际,高考加分项目的调整标志着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一个新时期的开端。在新时期里,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凭借着旺盛的内在生命力和不断完善的组织管理工作,必将继续蓬勃开展,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发现和选拔优秀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建设创新性国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在新起点上推进滨海开发,主要不是提速增量问题,而是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在真正意义上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因此,突破滨海不仅要致力于打造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火车头,而且还要使之成为全市科学发展的实验区、先行区、示范区。”潍坊市市委书记杜昌文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对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家蓝黄战略背景下开发建设开宗明义。  潍坊的海洋情结  潍坊到底是不是座临海城市?  打开地图,一目了然:地
“失分”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青少年机器人比赛时,队员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强度对抗的比赛,难免会出现各种不正常的反应,影响到其正常水平的发挥,使训练时可以达到的目标,在比赛中却没有达到,造成应得到的分数没有得到。从结果看这一现象就表现为“失分”。  队员们在进行机器人比赛时要做到发挥正常水平,实在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通过了解和调查,不少选手“失分”的原因,有的是单一因素的影响,有的是受多种因素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