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时代,科技和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为了适应社会,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从而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而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就需要对学习给以正确的评价;正确的评价须借助客观全面的背景材料;而要搜集客观全面的资料就需要口语分析技术。本文就此论述了口语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口语分析技术过程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学习评价;口语分析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0
一、口语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
口语报告法(Protocol Analysis or Verbal Protocol),①又称为出声思考(Think aloud)。它是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指研究者在进行实验时,要求被试报告头脑中的思考过程,或在实验后,要求被试追述思维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口语报告法使被试内部的认知过程经口语而外显化,研究者通过分析报告,就能探索未知的人类认知加工的内部过程。
根据报告时间,研究中常用的口语报告一般可分为同时性口语报告(concurrent verbal protocol)和追述性口语报告(retrospective verbal protocol)两类。
同时性口语报告,要求被试一边完成任务一边大声报告其思维活动、描述其思考过程而无需解释原因,思维与口语化同时进行。追述性口语报告,要求被试在完成任务之后,回忆其思考过程。这时被试报告的内容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信息。由于遗忘、干扰等原因,被试会遗漏一些重要细节,也可能结合原有经验对思维内容进行推论和补充。因为他们在任务完成期间缺乏有意识的体验、反省,因此虽然追述性口语报告的内容可能比同时性口语报告更完整,但也更间接、易失真,需仔细鉴别。而短时记忆是对当前信息进行加工和贮存的,是唯一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记忆阶段,短时记忆信息可能更可靠、更有效。因此,同时性口语报告法更受研究者青睐。
二、学习评价中进行口语分析的原因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育评价目的就需要对学生有个客观全面的了解,而要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就必须找准方法,口语分析就是进行教育评价首选方法。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这一问题。要被试把一系列数字加起来,若是仅观察被试给出什么答案、在多长时间内得到答案。则得到的信息很少,即结果和时间,不能充分揭示被试在解题的内部过程,也不能了解被试在解题时所用的策略。因此,简单地记录被试解决问题的结果和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了解更多的信息,可以让被试在解题过程中说出头脑中进行的一切活动,并予以记录,然后进行分析。例如,在让被试做加法"7+7+3+8=?"时,通过记录被试的口语报告,就可以发现一些被试按顺序进行累加,而另一些被试则使用了另外的策略,如先做7+3=10,再做7+8=15,最后得到10+15=25。
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以期末一次考试成绩和一份学生成绩单等终结性为主的评价方式,过分地强调了"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的改进与激励功能。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不利于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和健康成长。
三、口语分析的过程
根据埃里克森和西蒙的《口语报告分析》一书口语报告分析的过程可简要介绍如下:
(一) 问题设计
口语报告法要求研究的必须是被试需要进行思维加工的问题,它应该使研究者容易控制、展开和分析,也应该使被试能根据研究者的要求,尽量简洁而完整地说出思维过程。
(二) 口语报告与记录
在正式实验之前,需对被试进行口语报告训练,使他们了解口语报告的操作要求,能正确报告其思维过程。主试的指导语非常重要,如同时性口语报告的一个常见范例是:"请你解答这道题,在解题过程中,请你边想边大声地说出你头脑中的想法和思考步骤,注意不要解释步骤的原因"。在追述性口语报告中,报告内容的可靠性与提问方法紧密相关。提问越及时、恰当,报告就越可靠、准确。(21)在被试进行口语报告时,研究者最好不要发话、提问,以免打断被试的思路,并用录音机记录被试的口语报告,同时也要记录被试的特殊行為反应及其发生、持续的时间。
(三) 口语报告的转译与编码
先将被试的录音报告转化为书面文字材料,再按照语句的意义,对被试的书面报告划分片段(根据语句反映的被试的思维主题划分,而无需考虑句子的结构、语法等问题),然后将各片段归类,用统一特定的符号进行编码,以便于研究者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研究者在问题设计时就应该确立对研究问题分类的规则和相应的符号代码,即建立编码体系。
转译与编码是口语报告分析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评价口语报告法客观性和科学性的最关键一环。
(四) 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经过编码的口语报告句子进行统计分析,定量化地考察复杂认知过程机制。
四、运用口语分析应注意的方面
(一)口语报告较适合于在完成作业时进行,而不宜在回顾时进行,由于人的记忆容易犯错误,回顾性报告可能由于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失败而不完善;
(二)让被试者描述正在注意什么或正在思考什么,比让他们推测一种情境或推测他们的思维过程,更可能产生精确的口语报告;
(三)人们对某些过程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内省,如神经事件、再认过程等;
(四)在内省时,注意的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集中注意的信息,才能用言语表述出来。随着对某项作业经验的增长,同一过程可能由认知性控制转入自动化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对新手来说言语化有效的东西,对专家就不一定有效了。
参考文献
[1]李菲菲 刘电芝:《口语报告法及其应用研究述评》
[2]桑新民: 《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9-82页
[3]刘电芝:《中小学教育科研》,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3页
[4]任洁、许尚侠:《当代心理学对口语报告的研究评述》,《心理科学》,1998年第1期
[5]廖伯琴、黄希庭:《口语报告法比较研究物理问题解决中不同数理基础被试表征体系的动态差异》,《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第 4期
关键词:学习评价;口语分析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0
一、口语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
口语报告法(Protocol Analysis or Verbal Protocol),①又称为出声思考(Think aloud)。它是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指研究者在进行实验时,要求被试报告头脑中的思考过程,或在实验后,要求被试追述思维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口语报告法使被试内部的认知过程经口语而外显化,研究者通过分析报告,就能探索未知的人类认知加工的内部过程。
根据报告时间,研究中常用的口语报告一般可分为同时性口语报告(concurrent verbal protocol)和追述性口语报告(retrospective verbal protocol)两类。
同时性口语报告,要求被试一边完成任务一边大声报告其思维活动、描述其思考过程而无需解释原因,思维与口语化同时进行。追述性口语报告,要求被试在完成任务之后,回忆其思考过程。这时被试报告的内容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信息。由于遗忘、干扰等原因,被试会遗漏一些重要细节,也可能结合原有经验对思维内容进行推论和补充。因为他们在任务完成期间缺乏有意识的体验、反省,因此虽然追述性口语报告的内容可能比同时性口语报告更完整,但也更间接、易失真,需仔细鉴别。而短时记忆是对当前信息进行加工和贮存的,是唯一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记忆阶段,短时记忆信息可能更可靠、更有效。因此,同时性口语报告法更受研究者青睐。
二、学习评价中进行口语分析的原因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育评价目的就需要对学生有个客观全面的了解,而要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就必须找准方法,口语分析就是进行教育评价首选方法。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这一问题。要被试把一系列数字加起来,若是仅观察被试给出什么答案、在多长时间内得到答案。则得到的信息很少,即结果和时间,不能充分揭示被试在解题的内部过程,也不能了解被试在解题时所用的策略。因此,简单地记录被试解决问题的结果和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了解更多的信息,可以让被试在解题过程中说出头脑中进行的一切活动,并予以记录,然后进行分析。例如,在让被试做加法"7+7+3+8=?"时,通过记录被试的口语报告,就可以发现一些被试按顺序进行累加,而另一些被试则使用了另外的策略,如先做7+3=10,再做7+8=15,最后得到10+15=25。
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以期末一次考试成绩和一份学生成绩单等终结性为主的评价方式,过分地强调了"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的改进与激励功能。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不利于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和健康成长。
三、口语分析的过程
根据埃里克森和西蒙的《口语报告分析》一书口语报告分析的过程可简要介绍如下:
(一) 问题设计
口语报告法要求研究的必须是被试需要进行思维加工的问题,它应该使研究者容易控制、展开和分析,也应该使被试能根据研究者的要求,尽量简洁而完整地说出思维过程。
(二) 口语报告与记录
在正式实验之前,需对被试进行口语报告训练,使他们了解口语报告的操作要求,能正确报告其思维过程。主试的指导语非常重要,如同时性口语报告的一个常见范例是:"请你解答这道题,在解题过程中,请你边想边大声地说出你头脑中的想法和思考步骤,注意不要解释步骤的原因"。在追述性口语报告中,报告内容的可靠性与提问方法紧密相关。提问越及时、恰当,报告就越可靠、准确。(21)在被试进行口语报告时,研究者最好不要发话、提问,以免打断被试的思路,并用录音机记录被试的口语报告,同时也要记录被试的特殊行為反应及其发生、持续的时间。
(三) 口语报告的转译与编码
先将被试的录音报告转化为书面文字材料,再按照语句的意义,对被试的书面报告划分片段(根据语句反映的被试的思维主题划分,而无需考虑句子的结构、语法等问题),然后将各片段归类,用统一特定的符号进行编码,以便于研究者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研究者在问题设计时就应该确立对研究问题分类的规则和相应的符号代码,即建立编码体系。
转译与编码是口语报告分析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评价口语报告法客观性和科学性的最关键一环。
(四) 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经过编码的口语报告句子进行统计分析,定量化地考察复杂认知过程机制。
四、运用口语分析应注意的方面
(一)口语报告较适合于在完成作业时进行,而不宜在回顾时进行,由于人的记忆容易犯错误,回顾性报告可能由于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失败而不完善;
(二)让被试者描述正在注意什么或正在思考什么,比让他们推测一种情境或推测他们的思维过程,更可能产生精确的口语报告;
(三)人们对某些过程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内省,如神经事件、再认过程等;
(四)在内省时,注意的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集中注意的信息,才能用言语表述出来。随着对某项作业经验的增长,同一过程可能由认知性控制转入自动化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对新手来说言语化有效的东西,对专家就不一定有效了。
参考文献
[1]李菲菲 刘电芝:《口语报告法及其应用研究述评》
[2]桑新民: 《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9-82页
[3]刘电芝:《中小学教育科研》,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3页
[4]任洁、许尚侠:《当代心理学对口语报告的研究评述》,《心理科学》,1998年第1期
[5]廖伯琴、黄希庭:《口语报告法比较研究物理问题解决中不同数理基础被试表征体系的动态差异》,《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