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但在中职学校艺术教育不唱主角,因此各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这制约了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事实上,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层面,中职学校艺术教育恰好符合了当今社会各行业对劳动者新的审美需求。很难想象,一个艺术知识贫乏、审美能力低下的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技工人才。
一、中职学校艺术教育现状剖析
中职学校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育管理的难度明显大于普通中学。一方面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另一方面专业技能学习任务较重,就业压力大。一些学生得过且过,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开展文化艺术教育,对于他们的不良情绪和负性心理,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笔者在对本校以及周边地区中职学校的艺术教育进行调查后发现,各校对艺术教育课程重视程度不一。以本校为例,全校47个班级仅有6个班级开设了音乐课,2个班级开设了和专业有关的美术课,4个班级开设了书法课。艺术教育课程开设得甚少,类似的现象在其他兄弟学校中也普遍存在。一些学校认为,只要学生把专业技能学好了,学校的责任也就尽到了;也有学校认为,只要在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就行了,其他专业则无必要。这与国家要求的“到2010年,高中阶段所有学生按规定修满艺术课程的学分”相距甚远。
当代中职生较之以前更为崇尚个性和自由,可塑性也更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认识到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或是有所作为,除了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应具备综合素养。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学校,更应积极面向市场需求,开展对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二、中职学校艺术教育定位的思考
1.普适性
教育部早在2002年9月颁布实施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就明确了学校艺术教育的目标: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优秀艺术成果,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陶冶学生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国家对艺术教育的态度是大众化而不是精英化。
2.广泛性
(1)参与人员广泛。通过艺术教育来陶冶情操、愉悦内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通过对各类社会资源的引进,请各类艺术家上门传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欣赏艺术活动,使艺术教育的参与面更为广泛 。
(2)艺术门类广泛。艺术涵盖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书法等多种门类。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欣赏能力为主的艺术教育,应强调基本艺术观念,让学生能够在基础学科的认知过程中广泛接触各门类的艺术经典,初步理解各门类艺术的语言表达形式,为自己的专业修养寻找参照并进行比较。
3.审美性
中职学校艺术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真正的艺术教育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受教育者通过对艺术本体美的领悟,进而通过对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之间相互关系的把握,来理解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观念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也是艺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所在。引导受教育者在审美与非审美层面上的统一,不仅让学生视觉、情感上得到满足,也能让其在思想境界上得以提升,最终使艺术教育升华到全面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上。
三、中职艺术教育的改进建议
1.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艺术氛围
首先应转变观念,改变对艺术教育的错误认识。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教师,对于艺术教育的认识都应与时俱进。文化的多元性要求学校呈现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特征,把艺术教育看成“不务正业”势必会制约教育的全面发展,当代艺术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使学生成为艺术的欣赏者,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努力成为艺术的传播者。
2.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模式
艺术课教师应着眼改革艺术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爱国爱家乡的热情;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艺术教学领域的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形式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不断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学校在教材选择上应努力呈现多样性、选择性,使学生在艺术课程的各个学习领域都有更大的自主权。
着力创新艺术教育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对艺术课程的浓厚兴趣,还可以获得艺术教育的最佳效益。笔者认为,艺术课教学要逐步形成研究和实践互动互促的模式。以生为本,通过艺术鉴赏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以传统美术课为例,教师应在讲解艺术技巧和形象思维训练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利用创作课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丰富艺术实践,提高艺术技能
课外艺术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校课外活动指导纲要》,在课外艺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遵循自主选择原则,制定操作性强的方案,有序组织艺术实践,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
(1)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化。充分利用电影展播、闭路电视、校园广播、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络、宣传板报、校园内刊等宣介渠道,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扩大学生视野,引发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营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
(2)艺术实践活动常态化。成立各类学生艺术活动社团,借助社会文艺团体和优秀艺术人才的力量开展各类艺术活动,加强知识技能、艺术技巧等多层次的沟通交流。把定期举办综合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作为常规制度执行,将务实、创新精神融入到艺术教育之中,使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艺术熏陶和启迪。
4.建立长效机制,强化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艺术教师队伍是高水平艺术教育的根本保障。教育部要求,乡(镇)中心校以上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育各类学校,都应配齐艺术专职教师,规模较大的学校应设立艺术教研组织。各校在充实师资力量时应优先考虑艺术教师的引进,为学校的艺术教育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另外,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加强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交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5.优化校园环境,渗透艺术熏陶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理想的学校本身就是一座艺术博物馆。只有在充满人文艺术气息的教育环境里,受教育者才能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艺术教育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校园各处精心创设艺术载体,弥漫艺术气息,使学校处处成为渗透艺术教育的亮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会对艺术教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时代发展到今天,中职学校艺术教育同样需要不断创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艺术教育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学校艺术教育更多地是传递给学生高尚的道德力量,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敬畏之心,通过心手相传,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艺术情操和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高级技工学校)
一、中职学校艺术教育现状剖析
中职学校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育管理的难度明显大于普通中学。一方面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另一方面专业技能学习任务较重,就业压力大。一些学生得过且过,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开展文化艺术教育,对于他们的不良情绪和负性心理,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笔者在对本校以及周边地区中职学校的艺术教育进行调查后发现,各校对艺术教育课程重视程度不一。以本校为例,全校47个班级仅有6个班级开设了音乐课,2个班级开设了和专业有关的美术课,4个班级开设了书法课。艺术教育课程开设得甚少,类似的现象在其他兄弟学校中也普遍存在。一些学校认为,只要学生把专业技能学好了,学校的责任也就尽到了;也有学校认为,只要在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就行了,其他专业则无必要。这与国家要求的“到2010年,高中阶段所有学生按规定修满艺术课程的学分”相距甚远。
当代中职生较之以前更为崇尚个性和自由,可塑性也更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认识到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或是有所作为,除了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应具备综合素养。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学校,更应积极面向市场需求,开展对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二、中职学校艺术教育定位的思考
1.普适性
教育部早在2002年9月颁布实施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就明确了学校艺术教育的目标: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优秀艺术成果,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陶冶学生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国家对艺术教育的态度是大众化而不是精英化。
2.广泛性
(1)参与人员广泛。通过艺术教育来陶冶情操、愉悦内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通过对各类社会资源的引进,请各类艺术家上门传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欣赏艺术活动,使艺术教育的参与面更为广泛 。
(2)艺术门类广泛。艺术涵盖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书法等多种门类。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欣赏能力为主的艺术教育,应强调基本艺术观念,让学生能够在基础学科的认知过程中广泛接触各门类的艺术经典,初步理解各门类艺术的语言表达形式,为自己的专业修养寻找参照并进行比较。
3.审美性
中职学校艺术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真正的艺术教育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受教育者通过对艺术本体美的领悟,进而通过对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之间相互关系的把握,来理解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观念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也是艺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所在。引导受教育者在审美与非审美层面上的统一,不仅让学生视觉、情感上得到满足,也能让其在思想境界上得以提升,最终使艺术教育升华到全面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上。
三、中职艺术教育的改进建议
1.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艺术氛围
首先应转变观念,改变对艺术教育的错误认识。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教师,对于艺术教育的认识都应与时俱进。文化的多元性要求学校呈现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特征,把艺术教育看成“不务正业”势必会制约教育的全面发展,当代艺术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使学生成为艺术的欣赏者,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努力成为艺术的传播者。
2.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模式
艺术课教师应着眼改革艺术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爱国爱家乡的热情;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艺术教学领域的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形式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不断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学校在教材选择上应努力呈现多样性、选择性,使学生在艺术课程的各个学习领域都有更大的自主权。
着力创新艺术教育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对艺术课程的浓厚兴趣,还可以获得艺术教育的最佳效益。笔者认为,艺术课教学要逐步形成研究和实践互动互促的模式。以生为本,通过艺术鉴赏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以传统美术课为例,教师应在讲解艺术技巧和形象思维训练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利用创作课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丰富艺术实践,提高艺术技能
课外艺术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校课外活动指导纲要》,在课外艺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遵循自主选择原则,制定操作性强的方案,有序组织艺术实践,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
(1)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化。充分利用电影展播、闭路电视、校园广播、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络、宣传板报、校园内刊等宣介渠道,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扩大学生视野,引发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营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
(2)艺术实践活动常态化。成立各类学生艺术活动社团,借助社会文艺团体和优秀艺术人才的力量开展各类艺术活动,加强知识技能、艺术技巧等多层次的沟通交流。把定期举办综合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作为常规制度执行,将务实、创新精神融入到艺术教育之中,使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艺术熏陶和启迪。
4.建立长效机制,强化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艺术教师队伍是高水平艺术教育的根本保障。教育部要求,乡(镇)中心校以上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育各类学校,都应配齐艺术专职教师,规模较大的学校应设立艺术教研组织。各校在充实师资力量时应优先考虑艺术教师的引进,为学校的艺术教育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另外,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加强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交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5.优化校园环境,渗透艺术熏陶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理想的学校本身就是一座艺术博物馆。只有在充满人文艺术气息的教育环境里,受教育者才能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艺术教育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校园各处精心创设艺术载体,弥漫艺术气息,使学校处处成为渗透艺术教育的亮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会对艺术教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时代发展到今天,中职学校艺术教育同样需要不断创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艺术教育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学校艺术教育更多地是传递给学生高尚的道德力量,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敬畏之心,通过心手相传,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艺术情操和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