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导入
李白杜甫是唐代这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最耀眼的两颗巨星,成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于太平盛世晿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诗仙”二字当之无愧。而杜甫则承继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于乱世中倾注了更多忧国忧民的情感,“诗史”可以说是对他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最高肯定。经过三个星期的研究和准备,今天,我们通过这次课把大家自主研究学习的成果作一个总结,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圣”杜甫的世界。
二、活动过程
师:穿过历史的尘埃,杜陵野老那张饱经沧桑的脸和那双噙满忧伤的眼是如此地震撼人心,杜甫的际遇,杜甫的忧思,杜甫的诗意似潮水般涌来,怎不使我们神思凝重,我们似乎已闻到从遥远的唐朝飘过来的诗香,现在,我们就以“诗圣”杜甫作为切入点,以期窥唐诗之一斑,下面就以学习研究小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走近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请第一组代表准备发言:
1.“知人论世”,走近杜甫
第一组代表谈本组学习研究思路及收获
生甲: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抒发什么样的感情,这一切都不可能离开他本人的人生观、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因此,我们组认为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确作者生平、思想、创作背景,所以,我们把“知人论世”作为研究杜甫的方向。
生乙:杜甫的生平资料相信大家都已搜集到,在这儿我们不再赘述。我们大致来看,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家庭。年轻时,自负有“诗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才学,素怀“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的壮志,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朝气。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他经历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巨变,既屡受挫折,又遭生活和战争的折磨。面对着壮志难酬、生计艰难以至幼子饿死的个人辛酸,我们读到了他痛斥社会黑暗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读到了他在辛苦结成的茅庐被狂暴秋风所破时,愤懑无奈的一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读到了他在长期无人登门时所感受到的被抛弃般的孤独,以及突然客至时欢欣雀跃的句子“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也读到他踏访成都郊外武候祠时所感受到的千古寂寞“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有这些诗句,无不让我们真切感爱到理想破灭后,自我存在价值卑微的痛苦。
生丙:但杜甫的伟大在于他不曾沉溺于个人的苦痛,面对国运衰微、人民苦难,他始终将生命的血肉与苦难的国家民众相连,在深切的國家忧患和百姓的流离痛苦中倾注了自己的一腔热血。因此,这种辛酸和忧伤的体验就不仅仅缘于个人生活体验,更缘于对国家、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长路关心悲剑客,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衰”,读到这样的句子,我们只有深切体味了“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心,博大磊落的心胸,才能真正演出读懂诗的意味。
2.“沉郁顿挫”,体会风格
第二组代表谈本组研究方向及内容
生丁:风格,是一个作家逐步形成并且一以贯之的。“沉郁顿挫”是后人对“诗圣”杜甫诗作风格的公认评价。我们组就是从文体入手,切实学习研究杜甫诗作的这种风格。
“沉郁”是指杜诗以精练的字句表现广阔的意境,进而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杜甫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为达到这一效果,作者很重炼字传情:一是字句准确有力,给人强烈的感爱。二是用不寻常的语言和修辞手法,选出新鲜、易感的意境,我们试用《旅夜抒怀》这首五律来简析:
这首诗首联写了六种景物:草、风、岸、樯、夜、舟,将这些景物描摹出神韵的定语别具匠心。纤细的草,微风吹拂的江岸,高高的桅杆和孤独的夜舟,渲染出一片凄清的景象,举头望去,一番星月交辉的疏淡之景。妙在“垂”、“涌”二字的使用,这两字巧妙地连接了星、野和月、江前后两个景物,又借“涌”字抒写了自己在凄清的羁旅之夜涌动的思绪,欲诉无门的心事,至此,诗人于孤寂的夜晚,浓墨重彩地染一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诗人壮志难酬,舞文弄墨实非所愿的胸怀表露无疑,再以飘泊天地间的沙鸥喻自己怕失落之情。这样,在炼字基础上,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融合而创设出诗中独具的意境,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总之,杜甫借律诗这一抒情诗体,用炼字传情,创设意境等方法,使其诗囊括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形成了“沉郁”的风格。
生戊:“顿挫”是指其诗的语言、韵律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得诗的音节铿锵,愤激难抑。杜甫打破了律诗固有的平衡、和谐,某些特定情况下,于拗折中求得独特的韵味。如“分明怨恨曲中论”一句中一反常规,“怨恨”、“论”都用仄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愤懑。“但见群鸥日日来”句中“日日”这一叠词的运用,让我们感受到杜甫寄居草堂时的无奈和寂寞,这是其“顿挫”风格的表现。
生己:最后,我还要补充一点,“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但绝非唯一风格,如《客至》一诗,全篇洋溢着一种喜气,兴致高潮时,呼邻翁对饮,所以这首诗是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取胜。
3.连类比较,走近诗圣
第三组代表谈研究思路及内容
生庚:我们组侧重于从具体作品出发,进行连类比较,以期更准确地解读文本,贴近诗人内心。
提到杜甫,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杜甫草堂,这是饱受战乱之苦,颠沛流离,辗转漂泊的杜甫在西蜀,依附朋友严武于浣花溪畔建筑的暂时苟安之地。这一时期,他写了一些表现这一段生活安定、愉悦的诗歌,《江村》就是其中一首。
屏幕显示《江村》诗:“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生辛:初读时,可能感受到的只是江村无处不在的清幽静谧——梁间燕子自在翩飞,水中鸥鸟互相嬉戏,老妻画纸,稚子作钩,天伦之情尽享,多么恬美安适的画面,家庭的欢乐幸福,心灵的宁静满足,无处不在。解到此处,不禁要问,我们真正接近了文本的本质了吗?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运用连类比较的方法,找到一些相似的作品作比较阅读筛选后,定下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王维的《山居秋瞑》作对比。
生壬:“情由景生,景为情设”,这三首诗粗看都写出一种愉悦、闲适、恬淡、满足,但细品之下不难发现,三首诗分别融入了诗人各自的人生体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陶渊明,通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倾诉,让我们感受到他孤傲高洁的人格,面对污浊昏朽的社会现实,面对着官场的丑恶,他主动毅然决然地挂冠而去,《归园田居》、《饮酒》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东篱采菊,享受田园之乐的恬适与满足,这是一种主动选择后按自己本心去生活的一种轻松和满足。王维少年得志,历尽宦海沉浮的他在阅尽沧桑而大起大落后,中年选择了向“佛”靠拢,过上亦官亦隐的生活,这种真正“为隐而隐”的生活,透出的是自在、空灵、敏锐和智慧,“空山新雨后”的清新净朗,“独坐幽篁里”的萧疏散淡,都充满禅机和睿智,体现出凡人难得的宁静与淡泊。
杜甫暂寓浣花溪,不是陶渊明、王维那种人生追求后的最后选择和归宿,而是人生追求彻底破灭后的无奈之举,江村的安宁、愉悦和闲适中明显带有一种劫后余生的辛酸悲苦,暂寓于此,与其说是庆幸,不如说是无奈,大半辈子执着追求却理想落空,飘泊辗转后依附友人才暂得安身之所,我们怎么会体味不出他的悲苦与辛酸。所以,如果我们组用“连类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阅读,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
三、教师总结
我们三周的自主合作探究成果通过短短的两节课,不可能完全展示出来,但各组分别从自己的研究感受入手给我们找出了更好走近诗人的方向,只要大家对某一点有所感悟,能够由此激发起自主学习研究的兴趣就是收获,课下请大家补充完善自己的小专题论文并相互交流。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
李白杜甫是唐代这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最耀眼的两颗巨星,成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于太平盛世晿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诗仙”二字当之无愧。而杜甫则承继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于乱世中倾注了更多忧国忧民的情感,“诗史”可以说是对他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最高肯定。经过三个星期的研究和准备,今天,我们通过这次课把大家自主研究学习的成果作一个总结,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圣”杜甫的世界。
二、活动过程
师:穿过历史的尘埃,杜陵野老那张饱经沧桑的脸和那双噙满忧伤的眼是如此地震撼人心,杜甫的际遇,杜甫的忧思,杜甫的诗意似潮水般涌来,怎不使我们神思凝重,我们似乎已闻到从遥远的唐朝飘过来的诗香,现在,我们就以“诗圣”杜甫作为切入点,以期窥唐诗之一斑,下面就以学习研究小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走近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请第一组代表准备发言:
1.“知人论世”,走近杜甫
第一组代表谈本组学习研究思路及收获
生甲: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抒发什么样的感情,这一切都不可能离开他本人的人生观、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因此,我们组认为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确作者生平、思想、创作背景,所以,我们把“知人论世”作为研究杜甫的方向。
生乙:杜甫的生平资料相信大家都已搜集到,在这儿我们不再赘述。我们大致来看,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家庭。年轻时,自负有“诗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才学,素怀“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的壮志,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朝气。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他经历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巨变,既屡受挫折,又遭生活和战争的折磨。面对着壮志难酬、生计艰难以至幼子饿死的个人辛酸,我们读到了他痛斥社会黑暗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读到了他在辛苦结成的茅庐被狂暴秋风所破时,愤懑无奈的一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读到了他在长期无人登门时所感受到的被抛弃般的孤独,以及突然客至时欢欣雀跃的句子“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也读到他踏访成都郊外武候祠时所感受到的千古寂寞“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有这些诗句,无不让我们真切感爱到理想破灭后,自我存在价值卑微的痛苦。
生丙:但杜甫的伟大在于他不曾沉溺于个人的苦痛,面对国运衰微、人民苦难,他始终将生命的血肉与苦难的国家民众相连,在深切的國家忧患和百姓的流离痛苦中倾注了自己的一腔热血。因此,这种辛酸和忧伤的体验就不仅仅缘于个人生活体验,更缘于对国家、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长路关心悲剑客,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衰”,读到这样的句子,我们只有深切体味了“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心,博大磊落的心胸,才能真正演出读懂诗的意味。
2.“沉郁顿挫”,体会风格
第二组代表谈本组研究方向及内容
生丁:风格,是一个作家逐步形成并且一以贯之的。“沉郁顿挫”是后人对“诗圣”杜甫诗作风格的公认评价。我们组就是从文体入手,切实学习研究杜甫诗作的这种风格。
“沉郁”是指杜诗以精练的字句表现广阔的意境,进而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杜甫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为达到这一效果,作者很重炼字传情:一是字句准确有力,给人强烈的感爱。二是用不寻常的语言和修辞手法,选出新鲜、易感的意境,我们试用《旅夜抒怀》这首五律来简析:
这首诗首联写了六种景物:草、风、岸、樯、夜、舟,将这些景物描摹出神韵的定语别具匠心。纤细的草,微风吹拂的江岸,高高的桅杆和孤独的夜舟,渲染出一片凄清的景象,举头望去,一番星月交辉的疏淡之景。妙在“垂”、“涌”二字的使用,这两字巧妙地连接了星、野和月、江前后两个景物,又借“涌”字抒写了自己在凄清的羁旅之夜涌动的思绪,欲诉无门的心事,至此,诗人于孤寂的夜晚,浓墨重彩地染一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诗人壮志难酬,舞文弄墨实非所愿的胸怀表露无疑,再以飘泊天地间的沙鸥喻自己怕失落之情。这样,在炼字基础上,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融合而创设出诗中独具的意境,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总之,杜甫借律诗这一抒情诗体,用炼字传情,创设意境等方法,使其诗囊括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形成了“沉郁”的风格。
生戊:“顿挫”是指其诗的语言、韵律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得诗的音节铿锵,愤激难抑。杜甫打破了律诗固有的平衡、和谐,某些特定情况下,于拗折中求得独特的韵味。如“分明怨恨曲中论”一句中一反常规,“怨恨”、“论”都用仄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愤懑。“但见群鸥日日来”句中“日日”这一叠词的运用,让我们感受到杜甫寄居草堂时的无奈和寂寞,这是其“顿挫”风格的表现。
生己:最后,我还要补充一点,“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但绝非唯一风格,如《客至》一诗,全篇洋溢着一种喜气,兴致高潮时,呼邻翁对饮,所以这首诗是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取胜。
3.连类比较,走近诗圣
第三组代表谈研究思路及内容
生庚:我们组侧重于从具体作品出发,进行连类比较,以期更准确地解读文本,贴近诗人内心。
提到杜甫,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杜甫草堂,这是饱受战乱之苦,颠沛流离,辗转漂泊的杜甫在西蜀,依附朋友严武于浣花溪畔建筑的暂时苟安之地。这一时期,他写了一些表现这一段生活安定、愉悦的诗歌,《江村》就是其中一首。
屏幕显示《江村》诗:“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生辛:初读时,可能感受到的只是江村无处不在的清幽静谧——梁间燕子自在翩飞,水中鸥鸟互相嬉戏,老妻画纸,稚子作钩,天伦之情尽享,多么恬美安适的画面,家庭的欢乐幸福,心灵的宁静满足,无处不在。解到此处,不禁要问,我们真正接近了文本的本质了吗?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运用连类比较的方法,找到一些相似的作品作比较阅读筛选后,定下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王维的《山居秋瞑》作对比。
生壬:“情由景生,景为情设”,这三首诗粗看都写出一种愉悦、闲适、恬淡、满足,但细品之下不难发现,三首诗分别融入了诗人各自的人生体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陶渊明,通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倾诉,让我们感受到他孤傲高洁的人格,面对污浊昏朽的社会现实,面对着官场的丑恶,他主动毅然决然地挂冠而去,《归园田居》、《饮酒》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东篱采菊,享受田园之乐的恬适与满足,这是一种主动选择后按自己本心去生活的一种轻松和满足。王维少年得志,历尽宦海沉浮的他在阅尽沧桑而大起大落后,中年选择了向“佛”靠拢,过上亦官亦隐的生活,这种真正“为隐而隐”的生活,透出的是自在、空灵、敏锐和智慧,“空山新雨后”的清新净朗,“独坐幽篁里”的萧疏散淡,都充满禅机和睿智,体现出凡人难得的宁静与淡泊。
杜甫暂寓浣花溪,不是陶渊明、王维那种人生追求后的最后选择和归宿,而是人生追求彻底破灭后的无奈之举,江村的安宁、愉悦和闲适中明显带有一种劫后余生的辛酸悲苦,暂寓于此,与其说是庆幸,不如说是无奈,大半辈子执着追求却理想落空,飘泊辗转后依附友人才暂得安身之所,我们怎么会体味不出他的悲苦与辛酸。所以,如果我们组用“连类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阅读,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
三、教师总结
我们三周的自主合作探究成果通过短短的两节课,不可能完全展示出来,但各组分别从自己的研究感受入手给我们找出了更好走近诗人的方向,只要大家对某一点有所感悟,能够由此激发起自主学习研究的兴趣就是收获,课下请大家补充完善自己的小专题论文并相互交流。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