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种植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gom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种植园是幼儿园中自然环境的缩影,是教师有目的地为幼儿投放实践、探究材料,创设交往性的种植环境,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自主地操作、发现、探索植物中的秘密之园。在当今社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有良好社会能力,如果幼儿的社会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没有社交能力和与人协作的精神,就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如何去适应社会生活。而种植活动在幼儿享受田园之趣的同时也能很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种植活动为幼儿提供人际交往机会,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与人相处的能力,是生存的一项重要技能,学前期是人际交往技能成长的关键时期。在种植活动中,幼儿能摆脱“自我中心”,学会交流、分享、合作、谦让、互助等人际交往技能,因为种植活动常常需要幼儿与同伴合作完成。
  如某次播种活动后,幼儿再次来到种植园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有一名幼儿却在无意中发现了田里泥土中静静地躺着一个蜗牛壳,他便惊奇地欢呼到:“快看!有蜗牛!”在听到他的喊声之后,许多幼儿便凑过去一瞧究竟,另一名幼儿问道:“这里面会有蜗牛吗?”旁边的幼儿很仔细地观察后便说:“里面没有蜗牛,这是个蜗牛壳!但是里面会不会住着蚂蚁呢?”接着旁边其他的幼儿兴致更加浓烈地开始讨论起来:“一定有小蚂蚁来住在蜗牛壳里!”“对,这说不定是小蚂蚁的家。”“它们是不是喜欢我们的菜地?”“……”
  在我们的分组育苗比赛中,给幼儿提供了合作、分享、互助的机会,幼儿懂得了与同伴一起努力,才能把自己小组的苗苗培育得更好,在进行交流讨论的时候往往也会引发小争论,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教会孩子使用礼貌的语言,学会谦让,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
  孩子们在丰富的种植活动中,内向的孩子被奇特的自然界现象感染,慢慢地主动表达、积极参与;爱捣蛋的“小淘气”在乐趣横生地实践操作中忙得不亦乐乎,受到了老师、同伴的肯定,自信满满地主动承担照顾植物的任务;活泼乐观的“小能手”带动了胆小的同伴,他们一起劳动、积极探索、共同发展。
  二、种植活动使幼儿学习与同伴相处,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前期是幼儿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也是培养自尊、自信的重要时期。种植活动中幼儿能体验到更多的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让幼儿做大自然的小主人,当幼儿与同伴在不断的实践、探索、尝试、交流、分享过程中,逐渐增强了自信心,真正实现“我会”“我敢”“我愿意”的积极品质。
  班里有位文静乖巧的小女孩,平时很少主动发言,在家中备受家长关爱,所有的事情一向都是大人为她照料好。有一次在我们的种植园里,她蹲在一颗开了花的韭菜旁,细细观察了很久,还用小手摸了摸韭菜花,也许是她觉得韭菜花很漂亮,表现出了对农作物强烈的兴趣,于是老师提醒她可以提一小桶水给韭菜花浇浇水,她非常开心地去拿了小桶,照顾起韭菜。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她依然非常乐意去照顾这些农作物,有一天,一向沉默寡言的她竟然很开心地对旁边的小朋友说:“看,这是我照顾的韭菜花,我经常给它浇水,现在长高了很多!”
  在种植活动中,幼儿能获取表现自己的机会,参与多种实践操作活动,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种植活动能促进幼儿适应群体生活,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我们经常看到,刚刚进入小班的幼儿,会有很多胆怯腼腆、任性哭闹的表现,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然而当今社会对人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重视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小班开学后的一周,幼儿还没有完全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有的郁郁寡欢,有的依然忍不住抽泣……老师便带着幼儿开着小火车来到了学校围墙边上的种植园,参观哥哥姐姐照顾农作物的过程,去田里找找花朵、摸摸果实,很快,一部分幼儿便被这新奇的“田园之趣”吸引了,在他们的情绪基本稳定的时候,老师安排大班的幼儿带着小班的幼儿一起实践操作,打破年纪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不同的群体活动,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种植活动有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关心尊重他人
  大多数孩子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个性在不断地“膨胀”。特别是独生子女,他们得到了太多的关注和爱,却不懂得关爱别人,少了份社会交往的关爱、尊重。 种植活动让幼儿切身体验到“播种”至“收获”过程的不易,学会关心尊重长辈,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种植园里的萝卜丰收了,大家一起去地里拔萝卜了。小朋友们开心得拔着大家一起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萝卜,突然,因为一位小朋友拔萝卜的时候太投入,而没有注意到一脚踩到了旁边田里的青菜,这下负责照顾青菜的一位小女孩不乐意了,很生气地跟男孩争论起来,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辩了好一会儿,小脸都气得红红的,老师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对小男孩和小女孩分别进行了情绪调节,告诉她们遇到这样的矛盾可以用更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生气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同伴相处,懂得了尊重他人,为自身的社会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乐趣横生的种植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责任心,同时幼儿在种植的过程中也体验了种植及观察记录的乐趣。种植园是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宝贵资源,他们通过亲自播种、亲眼观察记录,切身体验收获,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养成爱劳动、与同伴合作等良好品质,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关爱,对生命的尊重。让幼儿在大自然的恩赐中学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吧!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学前教育理论.世界图书出版社,2012(3)
  【3】实施课程游戏化——将种植活动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几点做法.淮海花园幼儿园
  【4】庞宇媚.浅谈幼儿社会性教育.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幼儿园
其他文献
自我教育,就是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出发,引导他们运用学到的知识、道理,去明辨是非,从而指导行动,并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不断学习提高,自我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独立行走。  自我教育班级活动干部一、寓教育于大胆使用干部中  能否大胆使用干部,直接关系到班级工作的方向。放手使用干部,才能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也能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具体落实到工作中,就是既交工作又教方法。  1.老师出
“故事力”包括童话故事力和生活故事力,是各项作文能力的核心力。本文就“生活故事力”的训练策略展开研究,提升学生写作力。
通过对现在高校师生关系不同形态表现进行分析,深入剖析了不同师生关系存在的原因,并且提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和策略,为高校建立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问题解决是思维最一般的形式,它既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加工来自环境的信息以做出反应,此过程必须利用主体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学习是获得知识、丰富主体所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是学校各项教学任务下达的一个中枢环节,班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渠道和方式,由此可见,班主任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学习阶段的重点科目,只有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的掌握水平,同时提高学生的素质涵养。从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上看,还暴露着很多问题与缺陷,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推动都造成了阻碍,那么当前语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行语文教学改革?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思考命题,本文从小学语文所面临的困境出发,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种应对策略,供读者研究。  【关键词】
【摘 要】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和使命,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是全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任。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学法、守法、用法,甚至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法制教育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与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和使命,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
【摘 要】  隐喻式写作教学能够实现师生平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本文围绕着隐喻式教学展开了论述,从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教师应当怎样充分发挥隐喻式教学的优势,激活小学语文写作课堂,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隐喻式 写作教学 策略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十分重要。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语文写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