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安源的革命实践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世纪20年代初,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和发动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历经创办工人学校,建立工人党支部,成立工会,开办工人消费合作社,终于点燃了大罢工斗争烈火,取得了全国第一次工运高潮中“绝无仅有”的胜利。后来,安源路矿工人又经受了全国工运低潮的考验,最终走上了工农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是与毛泽东同志的名字紧密相连的。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三大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驱。他在曲折探索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发展“两阶段”论和“不发达”阶段思想,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理论上升华。
认真研究和吸取我党在建国头七年领导经济工作的经验,对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合作化以来,我国农业中相继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杜、高级农业生产合作杜和人民公社,实际上是一种模式,即按行政区域组建并实行统一经营的公有制组织。这种模式是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作为新的生产关系具体形式建立的。它的选择、确立和推行,同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直接领导者毛泽东关系密切。全面回顾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论及其所指导的社会实践。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人民日益富裕的需要。它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毛泽东同志为探寻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倾注了毕生精力。人民公社就是在他的倡异下得以在全国迅速建立的。然而,毛泽东为何对人民公社情有独钟?他与人民公社有什么关系?
一 纵观毛泽东的理论创作和领导活动的整个过程,不难发现他的经济思想确实不如他的哲学思想那么丰富和系统,他对经济工作的指导也不如领导政治、军事斗争那么得心应手,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等微观经济的探索,相对讲就比较贫乏。正如毛泽东自己所说:“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社会主义经济,对于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众所周知,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目标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更主要的是早日实现共产主义。当时,毛泽东曾经自信地说:共产主义分两个阶段,从马克思讲起已有一百多年,列宁十月革命到现在已有四十多年了,我们党搞根据地也有三十多年了,全国胜利也有九年了。所以说这个问题并不是不成熟,应该说答复这个问题的条件是成熟了的。
一 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是毛泽东经济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高瞻远嘱地指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在国内就要是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即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这里,毛泽东就是严格地从分析生产力的根本要求出发,来确定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是人类社会发生根本性转折的显著标志,中国的五四运动适逢这一世界局势风云动荡的历史时期。年仅26岁的毛泽东这时已对全球动态予以深入具体的观察与思考。这一方面是基于毛泽东对祖国前途的高度关怀;另一方面,则是基于他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他曾经豪迈地宣布:“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无产阶级政党所面临的主要群众是农民,所要解决的主要革命任务之一,是反对中世纪的封建残余。毛泽东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把马列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一般理论和政策与中国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执中国国情出发,把解决农民问题看作是处理中国革命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从而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中一系列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