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347946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在完成教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再现生活。
  一、把生活引进数学课堂
  《标准》中所说,数学是一门科学,观察、实验、发现、猜想、验证等数学的实践部分和任何其他科学一样多,观察与实验、猜想与摸似、矫正和调控、度量和分类等也是数学家常用的部分技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把生活引进课堂。
  1、通过模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通过把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引进数学课堂,经过买卖双方的交易很自然地得出一系列的加减法算式,使生活常识数学化。由于算式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生从中可以看到,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确实息息相关,两者之间是一座相通的桥梁。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从而体会到数学本身的强大魅力,感觉到数学课堂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用数学的角度观察认识现实生活。
  新的数学课标是指导向真实生活的课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的客观事物。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教材安排了一个学生早晨起床的情境图。这一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关系密切,学生每天都要经过起床、上学和睡觉,只是没有与数学形成直接的联系,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让学生自己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家庭附近的商店、工厂、学校作实际调查他们上下班的时间,也可向家长了解其上下班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双休日起床、做作业、玩耍、休息等时间记下来,看谁记得准确。这样,接近了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实践的时空利用率。
  二、让数学课堂再现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正如《标准》中所说的:“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可见,数学已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因此,教学时,让课堂再现生活。
  1、创设引入数学情境。
  《标准》在“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可这样设计教学情境。师:同学们,校园内的那棵大芒果树伴随着我们的学习,为我们提供了绿荫,而谁会计算出它的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生:树干的横截面是一个近似的圆,但不会计算。师:要计算树干的横截面积,先要学习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再来学习计算树干的横截面积。像这样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钟爱数学,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且培养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挖掘潜在数学资源。
  现行教材在编写中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了诸如处处可见的生动、活泼、主动的“生活中的数”的学习材料与环境。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交流汇报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数”;在使用教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以增设一些特殊的数,如电话号码:“110”、“112”、“114”、“119”、“120”等,让学生了解其名称和功能;让学生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如学号、班级号、鞋号、体重、身高等)及其作用;也可让学生报出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并读出来,提醒学生不要随便把电话号码告诉陌生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将这些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事例,通过融入了数学的含义,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的理解,感受数的意义,而且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存在,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收集整理数学信息。
  要在教学中加强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知识”后,可组织学生通过看电视、报纸,或到市场、机关、学校等进行搜集、调查,了解我国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发展的信息情况。并加以整理、运用这些信息资源。这样,学生就会亲近数学,真正的把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再现生活。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 ”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 “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 基础上,创设 “ 建立在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
期刊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  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时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持续发展和自主学习形成?学生的思维决不是自然发生的,也不是教师下达思维指令,就能发展的。笔者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认为立足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尝试实践,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探究、自主学习,并加强情感和个性教育,才能培养蕴酿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氛围。  一、立足数学问题,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讨,激发学习效应  人的学习是一种
期刊
【摘要】 体会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带领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 实效性;趣味性;教育性;创新性    世界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使我们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标准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
期刊
如何指导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变厌学为乐学,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从而扭转两极分化现状,已成为每位英语课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几年来,通过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我摸索出一种办法,就是分组进行教学,提高了差生的英语成绩,较好地解决了两极分化问题。  一、在调查了解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分组  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墨守陈规,往往会
期刊
重视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交流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并使学生学会合作,增强责任感、合群性,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别人,在相互交往中加深理解,沟通和包容,在交流、交往中表现出尊重和信任,懂得成果的分享,克服过去在传统教学中被扭曲的竞争意识。笔者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数学交流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
期刊
创造性思维正是探求和创造新知识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由于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成为理论界关注的课题。  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要有效地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首先要先转变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所谓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所以,
期刊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一,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英语新课标教材中的词汇量巨增,语法难度增大,老师又几乎完全用英语授课,面对这种突变,使学生感到不知所措。而且学生英语水平相差较大,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班级,原来所学的英语语音、语调也有所差异,很难适应高一英语的学习。高一又是初中向高中过渡阶段,易造成两级分化,怎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向高中英语过度呢?我认为高一英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
期刊
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二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对三年级学生的要求是“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从两个要求来看,由写话到习作明显上了一个台阶,学生难免产生畏难情绪。语文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轻松作文。  写是一门功夫,正如所有其他功夫的习得一样都需要一个“勤”字。一个单元学完写一篇作文,一个学期仅写八篇作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