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静滴缩宫素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djapa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产后常规静滴缩宫素及严密监护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自然分娩产妇198例为观察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予静滴缩宫素10U并维持至产后2小时,并进行严密监护,把上1年同期185例经自然分娩产妇设为对照组,观察产后常规静滴缩宫素及严密监护对产科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产后常规静滴缩宫素及严密监护可明显提高产科质量。
  关键词 缩宫素 产后出血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347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约占产后出血总病因的70%~80%,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最易发生在产后2小时[1]。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水平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因此,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对提高产科质量有积极的意义。2011年1~7月经自然分娩产妇198例,产后常规静滴缩宫素,给予严密监护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7月经自然分娩的产妇198例,作为观察组,上1年同期185例经自然分娩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孕次、产次、胎数及新生儿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孕妇在疾病构成比上和妊娠合并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方法: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10U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以4ml/分的滴速静滴并维持至产后2小时,产妇留在产房严密监护并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对照组不做常规缩宫素静滴,仅在出现宫缩乏力时才使用缩宫素,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同观察组。
  监护内容: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胎盘娩出情况、阴道出血情况、子宫收缩情况、全身情况、缩宫素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产后并发症情况。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均以(X±S)表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产后2小时,产后24小时出血量比较,见表1。
  产后出血率比较:两组病例产后出血率,见表2。
  在使用缩宫素后均有子宫收缩痛,均未发生缩宫素过敏反应及与缩宫素有关的其他不良反应。
  讨 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其中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居多,在临床产科工作中,提高护理人员的助产技术,针对引起宫缩乏力的高危因素,做好产前、产时及产后的预防,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缩宫素是垂体后叶激素的一个主要成分,其主要作用是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强子宫收缩力及收缩频率,缩宫素静脉滴注时,作用迅速,用药后2~3分钟后即起作用[2]。产后立即给予缩宫素并维持至产后2小时,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无不良缩宫素药物反应出现。
  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多数为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因此,产后2小时对产妇严密监护在预防出血,促进护患关系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助产士在照料产妇时,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对有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高危因素的产妇,认真细致,提高警惕,注意產妇身上的微小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尽量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一旦发生产后出血,立即启动紧急预案,迅速建立深静脉穿刺,确保输液、输血的顺利进行,严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科学有序的开展个体化、综合化的护理措施,为提高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率,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和产妇死亡率提供一条绿色通道。
  产后常规静滴缩宫素及严密监护对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效果确切,助产士高度责任心,并具体实施监护措施,在预防产后出血,促进护患关系方面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 葛丽娜,于秀珍,冯晓明.妇产科疾病护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33-139.
  2 朱关珍.实用妇产科药物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8-49.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