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天采风,观美赏美,美不胜收。晋中美育,美在哪里?
美在顶层设计。晋中市早在2015年就出台了《晋中市教育局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同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市。2016年承担了教育部课题“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体系研究”。2017年被山西省教育厅确定为中考改革试点市,同时出台了《晋中市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施方案》《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细则》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文件。晋中美育经验多次在全国性美育工作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并获得好评。这样高规格、系列化、深层次、实践性强的顶层设计和示范引领,为全市美育工作高位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美在课程设置。按照国家开足开全音乐美术课程相关要求,晋中市100个教育盟区和教育集团艺术骨干教师依托远程同步授课系统进行同步授课,实现了统一课表、统一课时、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和统一评价“六统一”,解决了一些学校艺术课程开不全、开不足的问题,解决了农村学校艺术课教师不足问题的同时实现了城乡学校优质资源共享。各学校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地气十足的校本课程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弥补了艺术课程资源的不足,支撑了美育工作体系的建立。全市各中小学基本实现了人人掌握一项艺术特长的美育目标。
美在师资建设。协同人事、编制等部门确立中小学艺术教师补充机制并纳入县区年度招聘计划,近五年共招聘246人;开展艺术教师技能轮训,健全骨干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校际联盟内部通过对口联系、下乡巡教、走教、顶岗实习、幼教兼职、校内教师兼职等形式相互补充师资;鼓励各学校通过政府购买、劳务派遣等形式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驻地和市属高校大学生担任兼职艺术教师,多途径解决艺术教师短缺问题。
美在评价改革。以艺术课程多年来存在的“不开、不教、不学、不考”的问题为导向,从2016年开始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综合测评。测评主体实行“市设计、县实施”的市级统筹,测评范围实行学校、学段两个全覆盖,测评内容实行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发展指标三大体系的多维并举。“人机对话”的集中测试、全市统一的电子档案管理、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广泛参与以及量身打造的全市艺术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系统,汇集了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动态信息数据,监测覆盖每个学校和每位學生,为行政决策、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家校互动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学生艺术素养和学业水平的不断提升。2017年中考改革实施方案中,将通过人机对话考试方式取得的艺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音乐美术各5分共计10分)纳入中考录取成绩,并将艺术素养纳入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公民素养、学习能力、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和创新实践五个维度共计20分,其中艺术素养占4分),以学生实际评价得分计入学生中考成绩。评价改革倒逼学校配齐配足教师、配齐配足设施设备、开足开全课程、开足开全校园活动,促进美育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美在文化传承。全市力推传统文化进校园、传统艺术进课堂、民间乐器进课堂,将以左权民歌小花戏、祁太秧歌、榆社霸王鞭、中国传统木板年画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民间特色艺术引进校园,给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营造了良好的美育氛围。晋商文化的历史元素在各个学段的学校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了不同凡响的印记,培养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厚的学生社团彰显了学生个性,丰富了校园生活,积淀了文化底蕴。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享受到了美育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晋中美育,融学于美,寓美于教,以美育美,美美与共,美不胜收!
愿晋中教育在美的路上走得更美!
(作者系阳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美在顶层设计。晋中市早在2015年就出台了《晋中市教育局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同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市。2016年承担了教育部课题“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体系研究”。2017年被山西省教育厅确定为中考改革试点市,同时出台了《晋中市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施方案》《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细则》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文件。晋中美育经验多次在全国性美育工作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并获得好评。这样高规格、系列化、深层次、实践性强的顶层设计和示范引领,为全市美育工作高位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美在课程设置。按照国家开足开全音乐美术课程相关要求,晋中市100个教育盟区和教育集团艺术骨干教师依托远程同步授课系统进行同步授课,实现了统一课表、统一课时、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和统一评价“六统一”,解决了一些学校艺术课程开不全、开不足的问题,解决了农村学校艺术课教师不足问题的同时实现了城乡学校优质资源共享。各学校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地气十足的校本课程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弥补了艺术课程资源的不足,支撑了美育工作体系的建立。全市各中小学基本实现了人人掌握一项艺术特长的美育目标。
美在师资建设。协同人事、编制等部门确立中小学艺术教师补充机制并纳入县区年度招聘计划,近五年共招聘246人;开展艺术教师技能轮训,健全骨干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校际联盟内部通过对口联系、下乡巡教、走教、顶岗实习、幼教兼职、校内教师兼职等形式相互补充师资;鼓励各学校通过政府购买、劳务派遣等形式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驻地和市属高校大学生担任兼职艺术教师,多途径解决艺术教师短缺问题。
美在评价改革。以艺术课程多年来存在的“不开、不教、不学、不考”的问题为导向,从2016年开始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综合测评。测评主体实行“市设计、县实施”的市级统筹,测评范围实行学校、学段两个全覆盖,测评内容实行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发展指标三大体系的多维并举。“人机对话”的集中测试、全市统一的电子档案管理、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广泛参与以及量身打造的全市艺术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系统,汇集了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动态信息数据,监测覆盖每个学校和每位學生,为行政决策、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家校互动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学生艺术素养和学业水平的不断提升。2017年中考改革实施方案中,将通过人机对话考试方式取得的艺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音乐美术各5分共计10分)纳入中考录取成绩,并将艺术素养纳入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公民素养、学习能力、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和创新实践五个维度共计20分,其中艺术素养占4分),以学生实际评价得分计入学生中考成绩。评价改革倒逼学校配齐配足教师、配齐配足设施设备、开足开全课程、开足开全校园活动,促进美育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美在文化传承。全市力推传统文化进校园、传统艺术进课堂、民间乐器进课堂,将以左权民歌小花戏、祁太秧歌、榆社霸王鞭、中国传统木板年画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民间特色艺术引进校园,给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营造了良好的美育氛围。晋商文化的历史元素在各个学段的学校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了不同凡响的印记,培养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厚的学生社团彰显了学生个性,丰富了校园生活,积淀了文化底蕴。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享受到了美育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晋中美育,融学于美,寓美于教,以美育美,美美与共,美不胜收!
愿晋中教育在美的路上走得更美!
(作者系阳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