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课堂能“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是每位教师的心愿。经过这十几年的不断探索,不断实验,不断总结,课堂中有精彩的朗读,幽默的语言,浓厚的情感,课堂就能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让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乐而忘返,乐此不疲。
关键词:朗读;幽默;情感;语文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工作了三十三年的教师,举行了一堂非常成功的观摩课后,有人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说:“这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也可以说实验室的准备,则花了约十五分钟。”一辈子的时间与十五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一堂“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的语文课,使我深深陷入沉思。莫向斯基在《爱因斯坦的教育》一文中曾说:“如果一个教师使自己周围充满了一片死气沉沉的气氛,那么一切都将在这种气氛中凋零,枯萎。谁能把教学搞得生动有趣,谁才是一个善于教学的人。”于是针对语文课堂,我与你们一起来分享一些我的心得。
一、 朗读——让课堂绽放精彩
古人言:“学文入门在读书,学文入境也在读书。”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韵味,领悟深层含义。如初一年级,我开了朗读课,让学生自己找文章,找背景音乐,再通过朗读比赛的方式,学生的朗读兴趣被激发,从而朗读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在上每堂课中,朗读成了精彩的一幅画卷。特别是早读课时,朗朗的读书声传遍了整个校园,得到了同组老师的一致认可。朗读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点亮沉闷的气氛,有声有色的朗读在课堂上绽放精彩。
例如:《大堰河——我的保姆》通过默读、听录音朗读、教师示范读、分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等形式,让课堂不断绽放精彩。又如:《黄河颂》,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壮丽画面,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先请朗读较好的学生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各自吟诵诗歌,反复练习朗读,接着请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同学听,最后学生一起随配乐朗读。朗读教学法正体现了“观书须熟讀,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让学生进入“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的境界。
除了现代文、诗歌、散文,文言文更需要朗读,俗语说:“得之于口,又铭之于心。”“读之以情,感之以趣。”我们可以通过单独读、齐声读、分组读、男女读、竞赛读、配乐读、轮流读、分角色读、领读等朗读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课堂气氛,绽放出精彩。
二、 幽默——让课堂妙趣横生
作家王蒙认为:“幽默感是智力上的优越感,幽默的话语能减除痛苦,抵消伤感,缓解紧张,松弛情绪。”全国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要善激趣,巧启智,要用新鲜、优美、风趣的语言步步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带领他们不断进入求知新境地。”伟大的教育家都把幽默运用到教学中,让课堂妙趣横生。
例如:《愚公移山》一文中讲到:“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我说:“愚公用传宗接代来反驳智叟的‘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可见愚公不愚呀!”没想到话音刚落,有个学生悄悄地讲了一句:“愚公很蠢。”我大吃一惊,问:“为何?”那个学生说:“不孕不育呀!可笑。”这时,全班哄堂大笑。我也笑了一笑说:“大头同学,小头老师,你是位人才,愚公是位‘愚才’,老师未能跟着时代的脚步走,只顾着作者的持之以恒、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时,全班的同学注视着我,笑了笑。教室里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
我把幽默带到课堂,也就把快乐带进了课堂,使教室一片和谐。但后来我沉思,教学幽默追求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具有娱乐与教育性,所以幽默不能背离教学目的和内容,否则舍本逐末,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给学生以油滑之感。同时,教学幽默应把握分寸,不能流于庸俗,更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总之,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幽默,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课堂才能达到妙趣横生。
三、 情感——让课堂朝气蓬勃
诗人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可见,以“师情”动“生情”,以“师情”激“生情”,师生的情感融洽地交织在一起,投入学习,再加上作品丰富的语言情感和作家的生活情感,课堂就充满了朝气蓬勃。
以朱自清《背影》为例,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张苍老年迈的父亲画像,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请学生改歌曲为《世上只有爸爸好》,激发学生情感。教师讲述自己对父亲的印象,再结合课文中作者对父亲的爱,全面调动师生的情感,父亲那种含蓄深沉的情感表露于课堂。又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请同学讲自己的梦想,不同的梦想有不同的情感,教师绘声绘色讲自己的梦想,再延伸到“中国梦”,最后回到课文中马丁·路德·金的梦想。那整堂课围绕着“梦想”的情感,使师生“心醉其情”。
语文课文中有散文、诗歌、演讲词等,凡是富有情感的文章都可以采用情感教学法,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再运用录音、图片、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动作演示、实验等方式,创设与渲染情境气氛,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耳听目视,口诵心动,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使课堂朝气蓬勃。
苏霍姆林斯基讲:“课堂上要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机勃勃的情调,引起学生良好的情绪感觉,从学习中得到满足感,从掌握知识的紧张劳动中得到健康的疲劳感。”而语文课堂正拥有活生生的学生,也拥有充满活力的语言文字作品,更拥有精彩的朗读,妙趣横生的幽默,朝气蓬勃的情感,于是就有了“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2]傅惠娟.教师口语艺术[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郑晓舜.教师实用语言艺术[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
[4]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
作者简介:
林永琼,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鸠林中学。
关键词:朗读;幽默;情感;语文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工作了三十三年的教师,举行了一堂非常成功的观摩课后,有人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说:“这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也可以说实验室的准备,则花了约十五分钟。”一辈子的时间与十五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一堂“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的语文课,使我深深陷入沉思。莫向斯基在《爱因斯坦的教育》一文中曾说:“如果一个教师使自己周围充满了一片死气沉沉的气氛,那么一切都将在这种气氛中凋零,枯萎。谁能把教学搞得生动有趣,谁才是一个善于教学的人。”于是针对语文课堂,我与你们一起来分享一些我的心得。
一、 朗读——让课堂绽放精彩
古人言:“学文入门在读书,学文入境也在读书。”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韵味,领悟深层含义。如初一年级,我开了朗读课,让学生自己找文章,找背景音乐,再通过朗读比赛的方式,学生的朗读兴趣被激发,从而朗读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在上每堂课中,朗读成了精彩的一幅画卷。特别是早读课时,朗朗的读书声传遍了整个校园,得到了同组老师的一致认可。朗读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点亮沉闷的气氛,有声有色的朗读在课堂上绽放精彩。
例如:《大堰河——我的保姆》通过默读、听录音朗读、教师示范读、分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等形式,让课堂不断绽放精彩。又如:《黄河颂》,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壮丽画面,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先请朗读较好的学生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各自吟诵诗歌,反复练习朗读,接着请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同学听,最后学生一起随配乐朗读。朗读教学法正体现了“观书须熟讀,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让学生进入“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的境界。
除了现代文、诗歌、散文,文言文更需要朗读,俗语说:“得之于口,又铭之于心。”“读之以情,感之以趣。”我们可以通过单独读、齐声读、分组读、男女读、竞赛读、配乐读、轮流读、分角色读、领读等朗读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课堂气氛,绽放出精彩。
二、 幽默——让课堂妙趣横生
作家王蒙认为:“幽默感是智力上的优越感,幽默的话语能减除痛苦,抵消伤感,缓解紧张,松弛情绪。”全国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要善激趣,巧启智,要用新鲜、优美、风趣的语言步步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带领他们不断进入求知新境地。”伟大的教育家都把幽默运用到教学中,让课堂妙趣横生。
例如:《愚公移山》一文中讲到:“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我说:“愚公用传宗接代来反驳智叟的‘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可见愚公不愚呀!”没想到话音刚落,有个学生悄悄地讲了一句:“愚公很蠢。”我大吃一惊,问:“为何?”那个学生说:“不孕不育呀!可笑。”这时,全班哄堂大笑。我也笑了一笑说:“大头同学,小头老师,你是位人才,愚公是位‘愚才’,老师未能跟着时代的脚步走,只顾着作者的持之以恒、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时,全班的同学注视着我,笑了笑。教室里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
我把幽默带到课堂,也就把快乐带进了课堂,使教室一片和谐。但后来我沉思,教学幽默追求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具有娱乐与教育性,所以幽默不能背离教学目的和内容,否则舍本逐末,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给学生以油滑之感。同时,教学幽默应把握分寸,不能流于庸俗,更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总之,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幽默,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课堂才能达到妙趣横生。
三、 情感——让课堂朝气蓬勃
诗人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可见,以“师情”动“生情”,以“师情”激“生情”,师生的情感融洽地交织在一起,投入学习,再加上作品丰富的语言情感和作家的生活情感,课堂就充满了朝气蓬勃。
以朱自清《背影》为例,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张苍老年迈的父亲画像,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请学生改歌曲为《世上只有爸爸好》,激发学生情感。教师讲述自己对父亲的印象,再结合课文中作者对父亲的爱,全面调动师生的情感,父亲那种含蓄深沉的情感表露于课堂。又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请同学讲自己的梦想,不同的梦想有不同的情感,教师绘声绘色讲自己的梦想,再延伸到“中国梦”,最后回到课文中马丁·路德·金的梦想。那整堂课围绕着“梦想”的情感,使师生“心醉其情”。
语文课文中有散文、诗歌、演讲词等,凡是富有情感的文章都可以采用情感教学法,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再运用录音、图片、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动作演示、实验等方式,创设与渲染情境气氛,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耳听目视,口诵心动,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使课堂朝气蓬勃。
苏霍姆林斯基讲:“课堂上要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机勃勃的情调,引起学生良好的情绪感觉,从学习中得到满足感,从掌握知识的紧张劳动中得到健康的疲劳感。”而语文课堂正拥有活生生的学生,也拥有充满活力的语言文字作品,更拥有精彩的朗读,妙趣横生的幽默,朝气蓬勃的情感,于是就有了“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2]傅惠娟.教师口语艺术[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郑晓舜.教师实用语言艺术[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
[4]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
作者简介:
林永琼,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鸠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