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商务部出台了《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笔者作为职教人,深感对创业、就业方面的管理要有规可循,有法可依。针对政府投资的培训机构招不到培训者,而大量未经任何职业培训的劳动者随便就能上岗的现象,落实持证上岗,执行此项行业管理办法,推动我国职业规范管理与国际尽快接轨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家电维修 职业准入 培训持证
国家对职业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从政策导向到财政支持力度都很大,目的是希望能全面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从业能力。但从职业培训方面看,劳动者接受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是当前可就业的渠道很多,且准入条件很低,劳动者认为花时间、花精力、花钱去培训不如直接打工挣钱来得实惠。企业低薪聘用职业素质能力低的劳动者,劳动成果自然也是低质量和低效益的。持证上岗制度缺乏有效监管,职业准入漏洞大,会带来种种不良影响。
国家商务部《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于2012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无资质者维修家电属违规。即不管是正规的家电维修服务企业,还是个体家电维修人员,如没有经过任何培训获得相应的职业、技术资质,从事家电维修都将是违规行为。这是对当前家电维修市场不规范,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服务投诉案不断而采取的强硬管理措施。剖析该行业从业人员现状,着实令人不安,据某市电子产品维修行业协会披露:该市七百余家正规维修企业中,在1.8万从业人员中,有相应职业、技术资质的不足三成。在有资质的人员中,具有技师资质的只有600人,高级工也只有4700人。而在相当多的社会维修人员中,经过专业培训取得资质的人少之又少,导致整个行业服务水准难以让消费者满意。
看到国家商务部的这一管理举措,可以认为,从国家层面上已认识到家电维修服务业准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开始着手进行治理和规范化管理。如各行业能照此从根源上强化行业准入机制的建立,必将推动我国职业规范上一个新的台阶,与国际对接。
但是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制度,时至今日,尚未得到完全执行,无证上岗现象非常普遍,凡涉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服务类投诉案件的当事人大多数是未接受过正规职业培训者。纵观当下劳务市场企业雇主招工,几乎很少把应聘者是否接受过职业培训作为聘用条件。就业者的素质不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必定受此影响。
众所周知“德国造”是全世界高品质的象征,其秘密武器就在于德国人一直重视职业教育,从业人员就业前都系统接受过专业化的岗前培训,因而每个从业人员都熟知国家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每个劳动者都把自己做的每项工作当作加工“艺术品”来精心制作(不论是机电技师、筑路工、泥瓦工、木工、清洁工还是商店老板),政府的严格职业准入保证了从业人员的应有职业素质。对比一下,我们国家鼓励个人创业,可以申请开店当老板,但还没有规定申请人必须是经过什么培训、取得什么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领照开店,只要你是自然人,有一定的注册资金,有经营门面就可以开店经营。去年底,笔者在德国考察一所商业职业学校时,向德方校长询问家长是否支持自己的孩子上职校时,该校长语气很坚决地说:“当然支持!”她给我们举例说,如有的家长是面包店老板,想让自己的孩子以后接班,他就得送孩子到职业学校参加面点制作培训,经过专业学习,再通过手工行会的技能考试,最终取得职业证书后才能在自己家的面包房工作。如果要想当老板,他还要到师傅学校再培训,合格后才能申请当店老板,否则违法。对比之后,就不难理解我们耳闻目睹的众多家电维修中的不讲职业道德、服务态度差、不守信誉、乱收费、以旧充新、以次充好、偷换零配件等现象的根源所在。从业人员的负面形象,自然不被消费者认可和尊重,也就得不到更高的服务报酬。
国家商务部《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的实施定会带来新一轮岗位培训热潮,迫使不达标者通过自觉参加专业培训来完善自己,使行业管理步入良性循环,也以此带动各行各业行动起来,推动我国的职业培训真正落实到实处,改变当前培训机构找不到培训者,而社会上大多数劳动者又缺少应有的职业培训这一不正常现象。职业培训要成为劳动者通向就业岗位的必经桥梁。
我们必须树立这样一个理念:任何岗位都是有准入条件的,要就业必先接受职业培训,持证上岗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你将从事的工作负责。只有这样,“中国制造”才会因从业者的职业素质提升实现以质量取胜,劳动者才会因自己的从业能力提高使自己的生活有质的改变。
(作者单位:南京技师学院)
关键词:家电维修 职业准入 培训持证
国家对职业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从政策导向到财政支持力度都很大,目的是希望能全面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从业能力。但从职业培训方面看,劳动者接受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是当前可就业的渠道很多,且准入条件很低,劳动者认为花时间、花精力、花钱去培训不如直接打工挣钱来得实惠。企业低薪聘用职业素质能力低的劳动者,劳动成果自然也是低质量和低效益的。持证上岗制度缺乏有效监管,职业准入漏洞大,会带来种种不良影响。
国家商务部《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于2012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无资质者维修家电属违规。即不管是正规的家电维修服务企业,还是个体家电维修人员,如没有经过任何培训获得相应的职业、技术资质,从事家电维修都将是违规行为。这是对当前家电维修市场不规范,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服务投诉案不断而采取的强硬管理措施。剖析该行业从业人员现状,着实令人不安,据某市电子产品维修行业协会披露:该市七百余家正规维修企业中,在1.8万从业人员中,有相应职业、技术资质的不足三成。在有资质的人员中,具有技师资质的只有600人,高级工也只有4700人。而在相当多的社会维修人员中,经过专业培训取得资质的人少之又少,导致整个行业服务水准难以让消费者满意。
看到国家商务部的这一管理举措,可以认为,从国家层面上已认识到家电维修服务业准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开始着手进行治理和规范化管理。如各行业能照此从根源上强化行业准入机制的建立,必将推动我国职业规范上一个新的台阶,与国际对接。
但是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制度,时至今日,尚未得到完全执行,无证上岗现象非常普遍,凡涉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服务类投诉案件的当事人大多数是未接受过正规职业培训者。纵观当下劳务市场企业雇主招工,几乎很少把应聘者是否接受过职业培训作为聘用条件。就业者的素质不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必定受此影响。
众所周知“德国造”是全世界高品质的象征,其秘密武器就在于德国人一直重视职业教育,从业人员就业前都系统接受过专业化的岗前培训,因而每个从业人员都熟知国家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每个劳动者都把自己做的每项工作当作加工“艺术品”来精心制作(不论是机电技师、筑路工、泥瓦工、木工、清洁工还是商店老板),政府的严格职业准入保证了从业人员的应有职业素质。对比一下,我们国家鼓励个人创业,可以申请开店当老板,但还没有规定申请人必须是经过什么培训、取得什么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领照开店,只要你是自然人,有一定的注册资金,有经营门面就可以开店经营。去年底,笔者在德国考察一所商业职业学校时,向德方校长询问家长是否支持自己的孩子上职校时,该校长语气很坚决地说:“当然支持!”她给我们举例说,如有的家长是面包店老板,想让自己的孩子以后接班,他就得送孩子到职业学校参加面点制作培训,经过专业学习,再通过手工行会的技能考试,最终取得职业证书后才能在自己家的面包房工作。如果要想当老板,他还要到师傅学校再培训,合格后才能申请当店老板,否则违法。对比之后,就不难理解我们耳闻目睹的众多家电维修中的不讲职业道德、服务态度差、不守信誉、乱收费、以旧充新、以次充好、偷换零配件等现象的根源所在。从业人员的负面形象,自然不被消费者认可和尊重,也就得不到更高的服务报酬。
国家商务部《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的实施定会带来新一轮岗位培训热潮,迫使不达标者通过自觉参加专业培训来完善自己,使行业管理步入良性循环,也以此带动各行各业行动起来,推动我国的职业培训真正落实到实处,改变当前培训机构找不到培训者,而社会上大多数劳动者又缺少应有的职业培训这一不正常现象。职业培训要成为劳动者通向就业岗位的必经桥梁。
我们必须树立这样一个理念:任何岗位都是有准入条件的,要就业必先接受职业培训,持证上岗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你将从事的工作负责。只有这样,“中国制造”才会因从业者的职业素质提升实现以质量取胜,劳动者才会因自己的从业能力提高使自己的生活有质的改变。
(作者单位:南京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