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主要对甜瓜白粉病的发病症状进行了描述,对发病的环境因子、气候条件及病害孢子入侵途径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甜瓜白粉病;发病症状;发病条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102-01
白粉病可阻碍甜瓜光合作用,影响其生长,造成早衰症状,严重时会造成甜瓜死亡,对甜瓜的品质及产量带来严重影响,其被视为危害甜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甜瓜白粉病多发于春、秋2季,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常在30%~100%之间),一旦发病,轻者甜瓜产量下降10%~20%,重者减产达到40%以上。
1 发病症状
甜瓜白粉病的发病部位多集中在叶片、叶柄及茎蔓处。发病初期症状表现为叶片正面出现白粉状小霉斑,随着病情蔓延,叶片背面、叶柄及茎蔓处出现同样的白粉状斑点,发病后期,白粉层将覆盖整个植株,颜色逐渐从白色变为灰白色,进而出现黄褐色的小斑点,并且呈散生或者堆生排列,由于病菌有性世代的闭囊壳为黑色,且随着病情加重不断堆积,最后颜色变为黑色。染病植株的叶片枯黄且发脆,严重影响果实的早期发育及生长,即使病情治愈后,也会留下病斑。
2 病原及传播途径
甜瓜白粉病属子囊菌门真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Poll.],称单丝壳白粉菌,与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称二孢白粉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病原菌又细分为无性态和有性态2类,二者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越冬,对于无性态病原菌,通过菌丝或者孢子方式寄生在寄主上越冬,其中,菌丝多附着在叶片表面,而孢子则可产生吸器或者芽管侵入寄主表皮,从而对寄主进行侵害。空气气流以及雨水是传播白粉病的主要途径,病原孢子随着空气流动进行传播,亦可在雨季来临的时候,通过雨水飞溅或冲刷进行传播,雨过天晴之后,孢子便可快速分生繁殖,引起病害流行。
3 发病条件
白粉病发病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通常情况下,分生孢子在温度为20~25 ℃的范围内最易萌发,温度过低(低于 -1 ℃时)或温度过高(高于30 ℃时)孢子将很快死亡。然而,白粉病发病对湿度要求并不是很苛刻,一般湿度越高分生孢子越容易萌发和传播,即使湿度降低至25%左右时,仍然具备萌发传播能力。对于寄主来说,当外界环境干旱、灌溉不及时、施肥不足以及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将直接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其对白粉病的抵抗能力也将随之下降。此外,如果浇水过量、氮肥施用过量、湿度过高的情况下,白粉病的发病率也较高。因此,田间湿度大,气温在18~24 ℃时,病害易发生流行。干湿交替气候,发病重。大棚内湿度大,空气不流通时发生早而重。
4 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首先,选用抗白粉病能力强的品种是预防白粉病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在种植甜瓜之前,应当因地制宜地选择品种,可选用伊丽莎白、农友香兰、宝纳斯2号等品种。其次,做好田园清洁工作,将有效降低病害传播概率。在甜瓜的生长期,及时将病叶摘除,除去杂草,并连同杂物及时带到田外集中烧毁,待甜瓜收获后,也应及时将残枝败叶及时清理出田园,并进行集中焚烧。最后,做好田间管理。加强整形剪枝、湿度管理、通风管理及肥水管理。施优质圈肥90.0~112.5 kg/hm2、腐熟鸡粪7.5~15.0 t/hm2、过磷酸钙750 kg/hm2及草木灰等作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植物的抗逆性。科学水分管理,适当控制浇水,露地瓜应搞好雨后排水,减少田间相对湿度;追肥上少施氮肥,增加叶面肥和磷酸二氢钾使用量,谨防因氮肥施用过量造成的徒长问题。同时,要注意适时吊秧,摘除枯黄病叶和底叶[1-2]。
4.2 物理防治
首先,可通过高温的方式进行杀菌。高温杀菌通常包括晾晒、温水浸种以及恒温箱处理等方法。晾晒法是指在播种前晒种2~3 d,温水浸种是指浸泡在55 ℃的温水中浸种15 min左右,恒温箱处理是指在68 ℃恒温箱干热处理2~3 d。其次,可通过人工清除病株方式减少病害传播。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以免造成病害流行。最后,可通过喷施隔离剂进行防治。在白粉病发病初期,用京2B 30~50倍液,或者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或99%矿物油(绿颖)200~300倍液进行喷施,每5~6 d施药1次,连续用药3~4次,将有效形成保护膜,以至病菌缺氧窒息死亡。
4.3 生物防治
白粉病发病前,可通过施用0.5%几丁聚糖水剂300~500倍液进行预防,每隔4~5 d用药1次,用药2~3次便可实现良好预防。在发病初期,可通过喷施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者枯草芽孢杆菌(1 000亿个/g)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者4%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800~1 0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4~5 d防治1次,连续用药2~3次。
4.4 化学防治
为了避免植株产生抗药性,化学药剂应交替施用。发病初期,可选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 000~10 000倍液,或29%吡奈·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或40%唑醇·咪鲜胺水乳剂3 000倍液,或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8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或43%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或62.5%腈菌唑·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倍液喷施。每隔5~7 d喷1次,施用2~3次即可[3-4]。
5 参考文献
[1] 赵增寿,郝平琦,史亮,等.无公害甜瓜白粉病综合防治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3(6):236-237.
[2] 董海英,张国臣.日光温室早春厚皮甜瓜白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蔬菜,2002(5):25-26.
[3] 徐晨光,王国华.10种杀菌剂防治甜瓜白粉病的效果[J].中国瓜菜,2006(2):22-23.
[4] 殷丽娟,高运杰.甜瓜白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北方园艺,2005(4):66.
关键词 甜瓜白粉病;发病症状;发病条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102-01
白粉病可阻碍甜瓜光合作用,影响其生长,造成早衰症状,严重时会造成甜瓜死亡,对甜瓜的品质及产量带来严重影响,其被视为危害甜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甜瓜白粉病多发于春、秋2季,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常在30%~100%之间),一旦发病,轻者甜瓜产量下降10%~20%,重者减产达到40%以上。
1 发病症状
甜瓜白粉病的发病部位多集中在叶片、叶柄及茎蔓处。发病初期症状表现为叶片正面出现白粉状小霉斑,随着病情蔓延,叶片背面、叶柄及茎蔓处出现同样的白粉状斑点,发病后期,白粉层将覆盖整个植株,颜色逐渐从白色变为灰白色,进而出现黄褐色的小斑点,并且呈散生或者堆生排列,由于病菌有性世代的闭囊壳为黑色,且随着病情加重不断堆积,最后颜色变为黑色。染病植株的叶片枯黄且发脆,严重影响果实的早期发育及生长,即使病情治愈后,也会留下病斑。
2 病原及传播途径
甜瓜白粉病属子囊菌门真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Poll.],称单丝壳白粉菌,与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称二孢白粉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病原菌又细分为无性态和有性态2类,二者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越冬,对于无性态病原菌,通过菌丝或者孢子方式寄生在寄主上越冬,其中,菌丝多附着在叶片表面,而孢子则可产生吸器或者芽管侵入寄主表皮,从而对寄主进行侵害。空气气流以及雨水是传播白粉病的主要途径,病原孢子随着空气流动进行传播,亦可在雨季来临的时候,通过雨水飞溅或冲刷进行传播,雨过天晴之后,孢子便可快速分生繁殖,引起病害流行。
3 发病条件
白粉病发病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通常情况下,分生孢子在温度为20~25 ℃的范围内最易萌发,温度过低(低于 -1 ℃时)或温度过高(高于30 ℃时)孢子将很快死亡。然而,白粉病发病对湿度要求并不是很苛刻,一般湿度越高分生孢子越容易萌发和传播,即使湿度降低至25%左右时,仍然具备萌发传播能力。对于寄主来说,当外界环境干旱、灌溉不及时、施肥不足以及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将直接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其对白粉病的抵抗能力也将随之下降。此外,如果浇水过量、氮肥施用过量、湿度过高的情况下,白粉病的发病率也较高。因此,田间湿度大,气温在18~24 ℃时,病害易发生流行。干湿交替气候,发病重。大棚内湿度大,空气不流通时发生早而重。
4 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首先,选用抗白粉病能力强的品种是预防白粉病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在种植甜瓜之前,应当因地制宜地选择品种,可选用伊丽莎白、农友香兰、宝纳斯2号等品种。其次,做好田园清洁工作,将有效降低病害传播概率。在甜瓜的生长期,及时将病叶摘除,除去杂草,并连同杂物及时带到田外集中烧毁,待甜瓜收获后,也应及时将残枝败叶及时清理出田园,并进行集中焚烧。最后,做好田间管理。加强整形剪枝、湿度管理、通风管理及肥水管理。施优质圈肥90.0~112.5 kg/hm2、腐熟鸡粪7.5~15.0 t/hm2、过磷酸钙750 kg/hm2及草木灰等作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植物的抗逆性。科学水分管理,适当控制浇水,露地瓜应搞好雨后排水,减少田间相对湿度;追肥上少施氮肥,增加叶面肥和磷酸二氢钾使用量,谨防因氮肥施用过量造成的徒长问题。同时,要注意适时吊秧,摘除枯黄病叶和底叶[1-2]。
4.2 物理防治
首先,可通过高温的方式进行杀菌。高温杀菌通常包括晾晒、温水浸种以及恒温箱处理等方法。晾晒法是指在播种前晒种2~3 d,温水浸种是指浸泡在55 ℃的温水中浸种15 min左右,恒温箱处理是指在68 ℃恒温箱干热处理2~3 d。其次,可通过人工清除病株方式减少病害传播。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以免造成病害流行。最后,可通过喷施隔离剂进行防治。在白粉病发病初期,用京2B 30~50倍液,或者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或99%矿物油(绿颖)200~300倍液进行喷施,每5~6 d施药1次,连续用药3~4次,将有效形成保护膜,以至病菌缺氧窒息死亡。
4.3 生物防治
白粉病发病前,可通过施用0.5%几丁聚糖水剂300~500倍液进行预防,每隔4~5 d用药1次,用药2~3次便可实现良好预防。在发病初期,可通过喷施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者枯草芽孢杆菌(1 000亿个/g)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者4%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800~1 0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4~5 d防治1次,连续用药2~3次。
4.4 化学防治
为了避免植株产生抗药性,化学药剂应交替施用。发病初期,可选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 000~10 000倍液,或29%吡奈·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或40%唑醇·咪鲜胺水乳剂3 000倍液,或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8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或43%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或62.5%腈菌唑·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倍液喷施。每隔5~7 d喷1次,施用2~3次即可[3-4]。
5 参考文献
[1] 赵增寿,郝平琦,史亮,等.无公害甜瓜白粉病综合防治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3(6):236-237.
[2] 董海英,张国臣.日光温室早春厚皮甜瓜白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蔬菜,2002(5):25-26.
[3] 徐晨光,王国华.10种杀菌剂防治甜瓜白粉病的效果[J].中国瓜菜,2006(2):22-23.
[4] 殷丽娟,高运杰.甜瓜白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北方园艺,2005(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