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课程为研究对象,使用在线学习与翻转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研究。通过设计一系列翻转课堂教学内容与活动,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增加,好评不断。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心理健康课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172-02
一、翻转课堂在心理健康课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现状
在师资力量方面,各高职院校的心理教师主要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专职教师人数较为匮乏。在教材选用方面,各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使用的教材大致有三种:省编的本、专科大学生通用教材,自编的校本教材,几所高职院校教师合编的教材。在授课班级方面,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各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课的授课班级形式上大多采用合班教学模式或讲座教学模式。在授课形式方面,各高职院校基本采用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部分学校额外开展实践活动。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区别于传统课堂的两个最大的特点在于,上课的顺序发生了翻转,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翻转。传统课堂是教师在课上讲授知识要点,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网络学习,将疑难问题带入课堂进行讨论再学习。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翻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吸收知识。
(三)可行性分析
1.翻转课堂契合了心理健康课程以学生为本的要求。心理健康课围绕的中心是学生,其开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这种特性决定了传统的知识讲解教学模式不适用于此类课程。翻转课堂围绕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心理变化实施课堂教学,将学生的课堂主體地位充分彰显,使学生的心理意愿充分表达。
2.翻转课堂契合了心理健康课程重实效、重内化的特点。心理健康课的特点是实效重于形式,心理素质提升重于心理知识掌握,心理知识的内化重于填鸭灌输,学生的积极参与重于被动接受。此课程的目标与特点决定了授课教师需要与学生有更多交流,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能有效深入学生内心洞察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上更有方向性和实效性。
3.翻转课堂契合了心理健康课程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心理健康课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素质。翻转课堂提供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平台,给予学生提升自我心理素质的机会,因而翻转课堂更加契合了心理健康课程发展的需要。
二、翻转课堂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准备阶段
1.学校层面。首先,我校看重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并以此为目标自编《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教材,内容涵盖学习心理、人际关系、情绪调控、爱情心理等诸多符合大一新生心理发展规律和需求的主题。其次,我校实行小班教学,确保教师在课堂观察到每位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可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再次,我校已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学生宿舍区的网络信号强,保证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的网络需求。最后,我校教室的桌椅可任意移动摆放,这为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场地和便利条件。
2.教师层面。在翻转课堂正式开始之前,每位任课教师均参加了学校统一组织的相关培训,并学会电脑操作相关软件。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前已录制好共九章27节课程视频,每节视频约10-15分钟,放在某在线开放课程网络平台上供学生学习。教师提前下载教学所需的手机APP,注册并熟悉操作流程。同时建立翻转课堂教学试点班QQ群,在群里随时发布通知公告。
(二)实施阶段
1.课前观看视频。教师课前三天,通过手机APP提醒学生观看《大学生情绪调控训练》一课视频,完成课后习题,并布置作业:在课堂上组织一场以“笑比哭好VS哭比笑好”为主题的辩论赛,时长30分钟,提前选出主持人、正反方辩手、计时员等11人。
2.线上学习检测。翻转课堂一开始,教师根据视频内容,在课堂上就视频中的重难点向学生提问,检测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学生亦可在该环节就课程视频中难懂的知识点或易错习题向教师提问,教师进行解答。
3.翻转课堂辩论赛。学生提早5分钟到教室,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辩论赛要求重新摆放桌椅,并做好相关准备。在检测环节结束后,该班展开一场为时30分钟的辩论赛。赛后,各辩手和场下观众就辩论赛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4.小组生活分享。辩论赛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绪问题,,每小组挑出一个问题在全班分享,教师引导全班就各小组问题进行讨论,献言献策,根据课前视频知识,针对每个问题想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并说明理由。
5.教师总结。就线上+线下的“情绪调控”主题课程学习,教师引导每位学生做“一句话总结”,即每人在全班用一句话总结自己在本课中的收获。
(三)知识迁移阶段
在所有主题课程的翻转课堂中,教师始终引导学生总结生活中常见的相关问题及其处理方法,“生活化总结”贯穿全课堂,并指导学生将所学所得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课本知识的生活化迁移。
(四)课后考评阶段
我校翻转教学实验试点班级的考评方式与传统教学班级的考评方式截然不同。我校传统考评方式为纸质测验,试点班级的考评方式为线上成绩+线下成绩,线上成绩占总成绩的40%,线下成绩占总成绩的60%。线上成绩由章节测验与期末测验两部分的得分组成,教师事先设计出章节测验与期末测验题目,学生在相应时间内按照学习进度完成测验,两部分测验总分按比例得出线上成绩分数。线下成绩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师的课堂考查,占总成绩的50%,二是学生的自评,占总成绩的10%。教师在翻转课堂内细心观察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按比例算为该生的课堂表现成绩。在学期末,教师要求学生上交一份“自评书”,要求学生对本学期自己在线上和线下的学习进行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评打分,按比例算为该生的自评分数。
三、翻转课堂的实效性检测
为考查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校每位任课教师特设另一班作为对照班进行实效检测。试点班级总人数为282人,对照班级总人数为278人。在实行翻转课堂教学之前,试点班级与对照班级同时完成同一份知识点测验试卷,随后对照班级实行普通教学,试点班级实行翻转课堂教学,在期末,两种班级对同一份知识点测验试卷进行再度测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试点班级前后测成绩呈现显著差异,对照班级前后测成绩有显著差异,试点班级与对照班级的前后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在于两种形式的授课,其教学知识点基本一致,故在对知识点的考核中,二者差异较小。除此之外,对翻转课堂教学试点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主要涵盖对该课程的喜爱程度、对该课程的满意程度、在该课程中的获得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等方面。参加问卷调查的试点班学生共271人,比例为96.1%,参加问卷调查的对照班学生共268人,比例为96.4%。由此可见,对照班级与试点班级在问卷调查结果中差异显著,试点班级的结果整体高于对照班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理论授课模式相比,更受学生欢迎,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喜爱度、满意度、参与度、学习获得感更高。
参考文献:
[1]徐增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及改革实践[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4(9)
[2]李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现状调查与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2013(4)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172-02
一、翻转课堂在心理健康课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现状
在师资力量方面,各高职院校的心理教师主要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专职教师人数较为匮乏。在教材选用方面,各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使用的教材大致有三种:省编的本、专科大学生通用教材,自编的校本教材,几所高职院校教师合编的教材。在授课班级方面,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各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课的授课班级形式上大多采用合班教学模式或讲座教学模式。在授课形式方面,各高职院校基本采用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部分学校额外开展实践活动。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区别于传统课堂的两个最大的特点在于,上课的顺序发生了翻转,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翻转。传统课堂是教师在课上讲授知识要点,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网络学习,将疑难问题带入课堂进行讨论再学习。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翻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吸收知识。
(三)可行性分析
1.翻转课堂契合了心理健康课程以学生为本的要求。心理健康课围绕的中心是学生,其开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这种特性决定了传统的知识讲解教学模式不适用于此类课程。翻转课堂围绕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心理变化实施课堂教学,将学生的课堂主體地位充分彰显,使学生的心理意愿充分表达。
2.翻转课堂契合了心理健康课程重实效、重内化的特点。心理健康课的特点是实效重于形式,心理素质提升重于心理知识掌握,心理知识的内化重于填鸭灌输,学生的积极参与重于被动接受。此课程的目标与特点决定了授课教师需要与学生有更多交流,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能有效深入学生内心洞察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上更有方向性和实效性。
3.翻转课堂契合了心理健康课程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心理健康课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素质。翻转课堂提供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平台,给予学生提升自我心理素质的机会,因而翻转课堂更加契合了心理健康课程发展的需要。
二、翻转课堂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准备阶段
1.学校层面。首先,我校看重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并以此为目标自编《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教材,内容涵盖学习心理、人际关系、情绪调控、爱情心理等诸多符合大一新生心理发展规律和需求的主题。其次,我校实行小班教学,确保教师在课堂观察到每位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可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再次,我校已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学生宿舍区的网络信号强,保证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的网络需求。最后,我校教室的桌椅可任意移动摆放,这为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场地和便利条件。
2.教师层面。在翻转课堂正式开始之前,每位任课教师均参加了学校统一组织的相关培训,并学会电脑操作相关软件。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前已录制好共九章27节课程视频,每节视频约10-15分钟,放在某在线开放课程网络平台上供学生学习。教师提前下载教学所需的手机APP,注册并熟悉操作流程。同时建立翻转课堂教学试点班QQ群,在群里随时发布通知公告。
(二)实施阶段
1.课前观看视频。教师课前三天,通过手机APP提醒学生观看《大学生情绪调控训练》一课视频,完成课后习题,并布置作业:在课堂上组织一场以“笑比哭好VS哭比笑好”为主题的辩论赛,时长30分钟,提前选出主持人、正反方辩手、计时员等11人。
2.线上学习检测。翻转课堂一开始,教师根据视频内容,在课堂上就视频中的重难点向学生提问,检测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学生亦可在该环节就课程视频中难懂的知识点或易错习题向教师提问,教师进行解答。
3.翻转课堂辩论赛。学生提早5分钟到教室,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辩论赛要求重新摆放桌椅,并做好相关准备。在检测环节结束后,该班展开一场为时30分钟的辩论赛。赛后,各辩手和场下观众就辩论赛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4.小组生活分享。辩论赛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绪问题,,每小组挑出一个问题在全班分享,教师引导全班就各小组问题进行讨论,献言献策,根据课前视频知识,针对每个问题想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并说明理由。
5.教师总结。就线上+线下的“情绪调控”主题课程学习,教师引导每位学生做“一句话总结”,即每人在全班用一句话总结自己在本课中的收获。
(三)知识迁移阶段
在所有主题课程的翻转课堂中,教师始终引导学生总结生活中常见的相关问题及其处理方法,“生活化总结”贯穿全课堂,并指导学生将所学所得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课本知识的生活化迁移。
(四)课后考评阶段
我校翻转教学实验试点班级的考评方式与传统教学班级的考评方式截然不同。我校传统考评方式为纸质测验,试点班级的考评方式为线上成绩+线下成绩,线上成绩占总成绩的40%,线下成绩占总成绩的60%。线上成绩由章节测验与期末测验两部分的得分组成,教师事先设计出章节测验与期末测验题目,学生在相应时间内按照学习进度完成测验,两部分测验总分按比例得出线上成绩分数。线下成绩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师的课堂考查,占总成绩的50%,二是学生的自评,占总成绩的10%。教师在翻转课堂内细心观察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按比例算为该生的课堂表现成绩。在学期末,教师要求学生上交一份“自评书”,要求学生对本学期自己在线上和线下的学习进行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评打分,按比例算为该生的自评分数。
三、翻转课堂的实效性检测
为考查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校每位任课教师特设另一班作为对照班进行实效检测。试点班级总人数为282人,对照班级总人数为278人。在实行翻转课堂教学之前,试点班级与对照班级同时完成同一份知识点测验试卷,随后对照班级实行普通教学,试点班级实行翻转课堂教学,在期末,两种班级对同一份知识点测验试卷进行再度测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试点班级前后测成绩呈现显著差异,对照班级前后测成绩有显著差异,试点班级与对照班级的前后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在于两种形式的授课,其教学知识点基本一致,故在对知识点的考核中,二者差异较小。除此之外,对翻转课堂教学试点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主要涵盖对该课程的喜爱程度、对该课程的满意程度、在该课程中的获得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等方面。参加问卷调查的试点班学生共271人,比例为96.1%,参加问卷调查的对照班学生共268人,比例为96.4%。由此可见,对照班级与试点班级在问卷调查结果中差异显著,试点班级的结果整体高于对照班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理论授课模式相比,更受学生欢迎,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喜爱度、满意度、参与度、学习获得感更高。
参考文献:
[1]徐增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及改革实践[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4(9)
[2]李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现状调查与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