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理想国》是柏拉图思想成熟时期的一部经典著作,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围绕如何实现城邦的“正义”问题,重点讨论了城邦与个人,个人与个人的关系问题,形成了他独特的政治伦理思想。为了实现他所构建的理想城邦,他制定了各种制度和原则,这些制度和原则规定城邦中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妇女儿童公有,职责以及道德问题,对于维护理想城邦的和谐与稳定有重要作用。但是,这些规定将城邦整体利益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甚至漠视个人对于幸福和平等的诉求,压制个性,过分的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是他的政治伦理制度的致命缺陷。
关键词:理想国;理念;善;正义;伦理
一、柏拉图城邦制度的思想基础
“理念论”和“善”是柏拉图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基础,也是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根基。“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主要是对苏格拉底的“目的论”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本身”,这就是该事物的理念。他将世界二重化为理念世界和可感世界,理念世界是真正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不真实的,是虚幻的,只是理念世界模糊的反映。物质世界是对理念的分有和模仿,一事物分有或模仿了一个理念的某个特征,就具有了某一方面的特点,比如,床是对床的理念的模仿,如果没有一张床的理念,那么就不可能把床制造出来。理念世界是独立存在的,它与物质世界不同,没有生灭变化,是超越时空的永恒存在。不仅每一类事物都有自己的理念,还有事物之间的关系,属性以及活动的理念,不仅有自然事物的理念,还有价值事物的理念。众多的理念形成了一个自在的世界,构成了一个有高低的等级体系,其中最高的理念是关于事物善的理念,即善本身,又叫“至善”。在理念世界中并不是所有的理念都处在同一等级上的,而是存在一个有高低的等级结构,“至善”是这一结构中最高的存在,也是两个世界的“至善”。
二、城邦的制度建设
柏拉图的政治伦理思想是以探究“什么是正义”开始的,柏拉图认为必须找到一条普遍的正义标准,否则我们对于正义的理解将陷于矛盾之中。柏拉图提出了自己关于正义的观点,他认为正义就是人们要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这种“和谐”在国家和个人身上的体现不同,所以,正义分为国家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正义在国家中的体现要求城邦中的三个等级即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者之间各司其职。统治者的职责是管理国家,护卫者的职责是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责是克制欲望,服从管理。个人的正义就在于其灵魂中的三部分:理性,激情和欲望的合理结合,即在其灵魂当中应该是用理性统治激情和欲望,控制过强的,不合理的激情和欲望对于灵魂的干扰,防止激情和欲望打破灵魂的和谐状态。所以,正义的个人也应该是一个有理性者。相应于灵魂中的各个部分,人就具有了三种不同的美德:智慧对应理性,勇敢对应激情,节制对应欲望,三种美德的地位也有高到低排序。一个人的灵魂在理性的统治之下,各个部分各做本职之事,都实现自己应具有的美德,这样灵魂可以达到和谐的状态,这也就达到了个人的正义。
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是大写的人,个人是缩小的国家,国家是由无数个个人组成的,所以国家和个人具有相同的品质,在国家里存在的东西在每一个灵魂当中也同样存在。国家由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者组成,个人的灵魂由理性,激情和欲望组成,个人和国家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个人的理性对应国家中国的统治者,处于统治阶层中的人依靠智慧管理国家,在其灵魂当中必定是理性处于主导地位。激情对应国家中的护卫者,守护国家者必定是在战斗中英勇奋战,毫不畏惧退缩者。欲望对应国家中的生产者,欲望的满足会给人带来快乐,但是过度的欲望则会使人陷入恶的深渊。所以,节制是生产者的德性。个人与国家的这种关系决定了我们既要注重个人正义又要注重国家正义,才能实现理想城邦的构建。
为了让城邦中的各个阶层心甘情愿的服从自己所提出来的对于理想国家构建的设想,柏拉图从神秘主义的决定论出发,提出人们在被造之处就已经被提前规定好了他们的本性所擅长做的事情。他们在被造之时上天已经在每个人的体内注入了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決定着他们最为擅长的事情。统治者被注入了金子,所以其德性是智慧,职能是管理国家;护衛者被注入了银,德性是勇敢,职能是保护城邦;生产者被注入了铜和铁,所以本性中充满了各种不合理的冲动和欲望,德性是节制,服从统治,为城邦生产物质资料。如果管理者的队伍当中如果混入了含有银或者铜和铁的人,就应该立马把他们下放到他们所属的阶层,让他们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否则这些人一旦成为城邦的统治者,就会蔑视体育和音乐的教育,不会按照理性管理城邦,打破城邦的和谐状态,甚至颠覆城邦。为了维护城邦的正义,就应该让城邦中最有智慧者担任统治者,而一个城邦中最有智慧者就是哲学家。“他们或是出身高贵又受过良好的教育的人处于流放之中,因而没有受到腐蚀,依然在真正地从事哲学”,哲学家是一群拥有智慧的人,他们关注的是永恒事物,能专心的从事哲学思考,按照理性的要求有秩序的生活,他们的灵魂一直在追求着“善”。
理想的城邦必定具备了四主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智慧是对统治者而言,意指要对事物要有所知,以理性为原则行事;勇敢是对护卫者而言,即要英勇善战,不畏惧;节制是对城邦中所有人而言,要求他们合理的节制欲望,履行自己的本职;正义贯穿于整个城邦,各个阶层的欲望都得到了合理的限制,城邦就会处于和谐状态。正义适用于城邦中的三个阶层,是实现其他诸德的最高境界,没有正义,其它美德就失去了最高的目的。正义的城邦必定是在“善”的理念的指导之下而建立起来一个秩序良好的,最为理性的城邦。
为了实现和维护以正义为原则所建立起来的“理想国”的政治伦理模式,柏拉图又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首先,在教育上,柏拉图认为教育可以塑造人,“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他主张城邦中的所有适龄儿童(第三阶层除外)在特定时间内必须被送入专门的教育机构接受教。在最初要进行体操、音乐、几何和算术的训练,同时对于那些不符合正义原则的艺术形式要坚决的抵制,年轻人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历经数次挑选,才能走上城邦统治者的地位。柏拉图的教育方案是为了培养完善的个人,实现理性对激情和欲望的控制,节制不必要的冲动。其次,在城邦的生活中,柏拉图对城邦中男女的结合和后代生育提出了严格的限制,目的是为城邦繁育优秀的后代。他反对男女的自由结合,因为这样有可能金质的男子和铜质的女子结合,生出的后代是亵渎神灵的,也不会是最优秀者。他认为男女的结合应该由城邦的统治者来决定,,让最优秀的男子和最优秀的女子结合。同时,他对男女后代生育的时间也做了严格的规定,男子应该在跑的最快的时候到五十五岁,女子应该在二十岁到四十岁生育,不在这个时间内生的小孩则不保留。最后,柏拉图主张在统治者阶层应该取消私产,财产公有,妇女儿童公有,过公共生活,这样他们在保卫城邦的战斗中才能英勇无比,无所畏惧,无所牵挂。 三、柏拉图关于理想城邦制度建设存在的缺陷
柏拉图试图通过对彼岸世界的追寻,找到经验现象背后的起源,以此提出解决现实政治危机的方法。他考虑的是现实的政治伦理问题,但是目光投向的是彼岸世界,探寻最高的存在即“善”,使人不可避免的成为实现他的理想政治模式的工具和载体。他漠视个人的现实利益和幸福,以国家的整体利益为最大的“善”,个人只是实现他所提出的理想的政治模式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的政治模式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压制个性,限制欲望。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个人与国家的地位极端不平等,城邦利益处于个人利益之上,个人的一切行为都为了实现国家的利益服务。为了保证国家的利益,个人的私产被取消,家庭生活被取消了,婚姻生活完全由国家统一安排,男女的结合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的育种术。个人就好像一颗棋子,为了整体的利益,而被安排扮演某种角色,毫无自由可言,被统治者安排在哪个位置,就要尽职尽责的呆在那个地方,执行自己的职责。在统治者的选拔和受教育机会上,柏拉图主张男女都有平等的机会,女子和男子一样都可以参加训练,到了适龄可以入学。但是,在表面的平等之下却掩藏着事实上的不平等。首先,他主张男子和女子是平等的,但是对于打了胜仗的男子而言,女子可以作为奖品奖励给男子。这就是男子和女子实质上的不平等,女子在某種意义上只是男子的附属品,。而且在统治者的选拔和训练当中,女子和男子一样,必须裸体训练,完全抹杀了男女的生理区别,这是一种退化的、低级的平等观。虽然柏拉图主张城邦中的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上学,但是,这其中并没有包含第三阶层的儿童,这就是说第三阶层在城邦生活中的所有活动中都被排除在外。他们的职责就是参加劳动,节制欲望,这样他们就永远“回忆”不起自己获得的知识,永远处于城邦生活的最底层,只能接受统治。柏拉图的平等观只是针对统治者阶层提出的,是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手段,并不是大众的平等观。
在城邦中,个人只能做自己最擅长的那一类工作,而不能兼干其他工作,个人任何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都被抹杀掉了,个人的道德品质高低与工作职责紧密相连,伦理价值上的善与个人的职责联系在一起,人们的道德能动性是不被信任,道德判断并不是依据人们的日常经验而定,而是早已被规定好了的,人们只有按照规定好了的标准执行就可以了。一个人履行了自己所属的职责,那么就是道德的,没有履行那就是恶的,不管他在生活中其他方面表现如何。而且这些道德判断的标准你也是为了维护“理想国”的整体利益而设定的,个人的利益和愿望完全没有被考虑在内。同时,这种道德判断的标准也不平等,而是有等级性的。
柏拉图对人的本性是十分乐观的,他认为城邦中的统治者天性良好,强于记忆,且大公无私,能够为城邦中公民的整体利益而努力工作。“哲学王”真正使智慧,美德和权力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他们甚至是柏拉图心目中的完美的人。因为他们没有一般人所有的缺陷,所以他们是天然的统治者,完全能够承担得起对城邦的治理和全体公民监督的职责。所以,在“理想国”中“哲学王”是真正完全自由的人,他们的统治是毫无掣肘。但是柏拉图似乎对人的本性过于乐观了,他把“哲学王”看得太过于完美,人性总有自私的一面。人性的阴暗面总会破坏柏拉图所设想的美好蓝图,甚至统治者会利用自身手中的工具侵犯下层等级人的利益,激起下层公民的不满,最终颠覆国家,这与柏拉图最初的设想完全相反。
“理想国”中的等级制度是基于血统建立起来的,个人从出生起就被限定在自己所属的位置上,身份和等级是世袭的,虽然有身份的升降,但那很难实现,决定身份升降的不是个人的努力程度,而是其血统的纯正性。柏拉图所构建的“理想国”城邦的规模和人数要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人们从事城邦中的少数几种职业,能够保证少数人的生活,但都维持在温饱层面,人们没有可能去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柏拉图将私产看作是“恶”,会引起人们不必要的欲望,是对正义原则的莫大威胁。因此,他设置了各种制度来限制人们的欲望,防止恶的欲望动摇国家根基,在他的伦理中,欲望都是处于道德结构的最底层。“理想国”中的等级制度的,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但是却忽视了这些制定是阻碍社会的发展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只能基本维持在温饱的层面,过“安贫乐道”的生活。这种生活甚至有些乏味和枯燥,缺乏对人们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关怀。柏拉图要求严格的控制文艺的形式和内容,不能随意的创新,艺术家的创造要受到严格的管理,他们只能按照城邦规定的那几个艺术形式進行创作。这种规定不仅有碍于艺术的发展,而且把人们的视野局限于一个狭隘的范围内,让人们接受纯粹的一种文化艺术的熏陶,人们看到的只是统治者所勾勒出来的蓝图,这实则是一种愚民政策。柏拉图着眼于城邦整体利益,认为城邦整体利益得到的提高,个人的诉求也就会得到满足。但是,他没有看到,整体利益到满足的同时,是以牺牲城邦中有一部分或者某个阶层人的利益为代价的,这将导致他原先设想的某种平衡被打破,是有违“正义”原则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柏拉图的政治伦理思想可以有力的保障城邦生活的有序和和谐,但是却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自由和幸福的诉求,既不符合人之本性,也不符合他所处的时代的历史发展潮流,所以从未实行过。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M].张竹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2]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M].龚群,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003.
[3]何祥迪.柏拉图德性伦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原则[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2.
[4]李科政.孔子与柏拉图政治伦理思想之比较[J].哲学研究,2013.
[5]孔令来.柏拉图《理想国》的男女平等观[J].哲学百家,2008,3.
关键词:理想国;理念;善;正义;伦理
一、柏拉图城邦制度的思想基础
“理念论”和“善”是柏拉图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基础,也是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根基。“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主要是对苏格拉底的“目的论”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本身”,这就是该事物的理念。他将世界二重化为理念世界和可感世界,理念世界是真正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不真实的,是虚幻的,只是理念世界模糊的反映。物质世界是对理念的分有和模仿,一事物分有或模仿了一个理念的某个特征,就具有了某一方面的特点,比如,床是对床的理念的模仿,如果没有一张床的理念,那么就不可能把床制造出来。理念世界是独立存在的,它与物质世界不同,没有生灭变化,是超越时空的永恒存在。不仅每一类事物都有自己的理念,还有事物之间的关系,属性以及活动的理念,不仅有自然事物的理念,还有价值事物的理念。众多的理念形成了一个自在的世界,构成了一个有高低的等级体系,其中最高的理念是关于事物善的理念,即善本身,又叫“至善”。在理念世界中并不是所有的理念都处在同一等级上的,而是存在一个有高低的等级结构,“至善”是这一结构中最高的存在,也是两个世界的“至善”。
二、城邦的制度建设
柏拉图的政治伦理思想是以探究“什么是正义”开始的,柏拉图认为必须找到一条普遍的正义标准,否则我们对于正义的理解将陷于矛盾之中。柏拉图提出了自己关于正义的观点,他认为正义就是人们要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这种“和谐”在国家和个人身上的体现不同,所以,正义分为国家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正义在国家中的体现要求城邦中的三个等级即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者之间各司其职。统治者的职责是管理国家,护卫者的职责是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责是克制欲望,服从管理。个人的正义就在于其灵魂中的三部分:理性,激情和欲望的合理结合,即在其灵魂当中应该是用理性统治激情和欲望,控制过强的,不合理的激情和欲望对于灵魂的干扰,防止激情和欲望打破灵魂的和谐状态。所以,正义的个人也应该是一个有理性者。相应于灵魂中的各个部分,人就具有了三种不同的美德:智慧对应理性,勇敢对应激情,节制对应欲望,三种美德的地位也有高到低排序。一个人的灵魂在理性的统治之下,各个部分各做本职之事,都实现自己应具有的美德,这样灵魂可以达到和谐的状态,这也就达到了个人的正义。
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是大写的人,个人是缩小的国家,国家是由无数个个人组成的,所以国家和个人具有相同的品质,在国家里存在的东西在每一个灵魂当中也同样存在。国家由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者组成,个人的灵魂由理性,激情和欲望组成,个人和国家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个人的理性对应国家中国的统治者,处于统治阶层中的人依靠智慧管理国家,在其灵魂当中必定是理性处于主导地位。激情对应国家中的护卫者,守护国家者必定是在战斗中英勇奋战,毫不畏惧退缩者。欲望对应国家中的生产者,欲望的满足会给人带来快乐,但是过度的欲望则会使人陷入恶的深渊。所以,节制是生产者的德性。个人与国家的这种关系决定了我们既要注重个人正义又要注重国家正义,才能实现理想城邦的构建。
为了让城邦中的各个阶层心甘情愿的服从自己所提出来的对于理想国家构建的设想,柏拉图从神秘主义的决定论出发,提出人们在被造之处就已经被提前规定好了他们的本性所擅长做的事情。他们在被造之时上天已经在每个人的体内注入了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決定着他们最为擅长的事情。统治者被注入了金子,所以其德性是智慧,职能是管理国家;护衛者被注入了银,德性是勇敢,职能是保护城邦;生产者被注入了铜和铁,所以本性中充满了各种不合理的冲动和欲望,德性是节制,服从统治,为城邦生产物质资料。如果管理者的队伍当中如果混入了含有银或者铜和铁的人,就应该立马把他们下放到他们所属的阶层,让他们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否则这些人一旦成为城邦的统治者,就会蔑视体育和音乐的教育,不会按照理性管理城邦,打破城邦的和谐状态,甚至颠覆城邦。为了维护城邦的正义,就应该让城邦中最有智慧者担任统治者,而一个城邦中最有智慧者就是哲学家。“他们或是出身高贵又受过良好的教育的人处于流放之中,因而没有受到腐蚀,依然在真正地从事哲学”,哲学家是一群拥有智慧的人,他们关注的是永恒事物,能专心的从事哲学思考,按照理性的要求有秩序的生活,他们的灵魂一直在追求着“善”。
理想的城邦必定具备了四主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智慧是对统治者而言,意指要对事物要有所知,以理性为原则行事;勇敢是对护卫者而言,即要英勇善战,不畏惧;节制是对城邦中所有人而言,要求他们合理的节制欲望,履行自己的本职;正义贯穿于整个城邦,各个阶层的欲望都得到了合理的限制,城邦就会处于和谐状态。正义适用于城邦中的三个阶层,是实现其他诸德的最高境界,没有正义,其它美德就失去了最高的目的。正义的城邦必定是在“善”的理念的指导之下而建立起来一个秩序良好的,最为理性的城邦。
为了实现和维护以正义为原则所建立起来的“理想国”的政治伦理模式,柏拉图又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首先,在教育上,柏拉图认为教育可以塑造人,“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他主张城邦中的所有适龄儿童(第三阶层除外)在特定时间内必须被送入专门的教育机构接受教。在最初要进行体操、音乐、几何和算术的训练,同时对于那些不符合正义原则的艺术形式要坚决的抵制,年轻人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历经数次挑选,才能走上城邦统治者的地位。柏拉图的教育方案是为了培养完善的个人,实现理性对激情和欲望的控制,节制不必要的冲动。其次,在城邦的生活中,柏拉图对城邦中男女的结合和后代生育提出了严格的限制,目的是为城邦繁育优秀的后代。他反对男女的自由结合,因为这样有可能金质的男子和铜质的女子结合,生出的后代是亵渎神灵的,也不会是最优秀者。他认为男女的结合应该由城邦的统治者来决定,,让最优秀的男子和最优秀的女子结合。同时,他对男女后代生育的时间也做了严格的规定,男子应该在跑的最快的时候到五十五岁,女子应该在二十岁到四十岁生育,不在这个时间内生的小孩则不保留。最后,柏拉图主张在统治者阶层应该取消私产,财产公有,妇女儿童公有,过公共生活,这样他们在保卫城邦的战斗中才能英勇无比,无所畏惧,无所牵挂。 三、柏拉图关于理想城邦制度建设存在的缺陷
柏拉图试图通过对彼岸世界的追寻,找到经验现象背后的起源,以此提出解决现实政治危机的方法。他考虑的是现实的政治伦理问题,但是目光投向的是彼岸世界,探寻最高的存在即“善”,使人不可避免的成为实现他的理想政治模式的工具和载体。他漠视个人的现实利益和幸福,以国家的整体利益为最大的“善”,个人只是实现他所提出的理想的政治模式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的政治模式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压制个性,限制欲望。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个人与国家的地位极端不平等,城邦利益处于个人利益之上,个人的一切行为都为了实现国家的利益服务。为了保证国家的利益,个人的私产被取消,家庭生活被取消了,婚姻生活完全由国家统一安排,男女的结合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的育种术。个人就好像一颗棋子,为了整体的利益,而被安排扮演某种角色,毫无自由可言,被统治者安排在哪个位置,就要尽职尽责的呆在那个地方,执行自己的职责。在统治者的选拔和受教育机会上,柏拉图主张男女都有平等的机会,女子和男子一样都可以参加训练,到了适龄可以入学。但是,在表面的平等之下却掩藏着事实上的不平等。首先,他主张男子和女子是平等的,但是对于打了胜仗的男子而言,女子可以作为奖品奖励给男子。这就是男子和女子实质上的不平等,女子在某種意义上只是男子的附属品,。而且在统治者的选拔和训练当中,女子和男子一样,必须裸体训练,完全抹杀了男女的生理区别,这是一种退化的、低级的平等观。虽然柏拉图主张城邦中的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上学,但是,这其中并没有包含第三阶层的儿童,这就是说第三阶层在城邦生活中的所有活动中都被排除在外。他们的职责就是参加劳动,节制欲望,这样他们就永远“回忆”不起自己获得的知识,永远处于城邦生活的最底层,只能接受统治。柏拉图的平等观只是针对统治者阶层提出的,是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手段,并不是大众的平等观。
在城邦中,个人只能做自己最擅长的那一类工作,而不能兼干其他工作,个人任何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都被抹杀掉了,个人的道德品质高低与工作职责紧密相连,伦理价值上的善与个人的职责联系在一起,人们的道德能动性是不被信任,道德判断并不是依据人们的日常经验而定,而是早已被规定好了的,人们只有按照规定好了的标准执行就可以了。一个人履行了自己所属的职责,那么就是道德的,没有履行那就是恶的,不管他在生活中其他方面表现如何。而且这些道德判断的标准你也是为了维护“理想国”的整体利益而设定的,个人的利益和愿望完全没有被考虑在内。同时,这种道德判断的标准也不平等,而是有等级性的。
柏拉图对人的本性是十分乐观的,他认为城邦中的统治者天性良好,强于记忆,且大公无私,能够为城邦中公民的整体利益而努力工作。“哲学王”真正使智慧,美德和权力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他们甚至是柏拉图心目中的完美的人。因为他们没有一般人所有的缺陷,所以他们是天然的统治者,完全能够承担得起对城邦的治理和全体公民监督的职责。所以,在“理想国”中“哲学王”是真正完全自由的人,他们的统治是毫无掣肘。但是柏拉图似乎对人的本性过于乐观了,他把“哲学王”看得太过于完美,人性总有自私的一面。人性的阴暗面总会破坏柏拉图所设想的美好蓝图,甚至统治者会利用自身手中的工具侵犯下层等级人的利益,激起下层公民的不满,最终颠覆国家,这与柏拉图最初的设想完全相反。
“理想国”中的等级制度是基于血统建立起来的,个人从出生起就被限定在自己所属的位置上,身份和等级是世袭的,虽然有身份的升降,但那很难实现,决定身份升降的不是个人的努力程度,而是其血统的纯正性。柏拉图所构建的“理想国”城邦的规模和人数要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人们从事城邦中的少数几种职业,能够保证少数人的生活,但都维持在温饱层面,人们没有可能去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柏拉图将私产看作是“恶”,会引起人们不必要的欲望,是对正义原则的莫大威胁。因此,他设置了各种制度来限制人们的欲望,防止恶的欲望动摇国家根基,在他的伦理中,欲望都是处于道德结构的最底层。“理想国”中的等级制度的,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但是却忽视了这些制定是阻碍社会的发展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只能基本维持在温饱的层面,过“安贫乐道”的生活。这种生活甚至有些乏味和枯燥,缺乏对人们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关怀。柏拉图要求严格的控制文艺的形式和内容,不能随意的创新,艺术家的创造要受到严格的管理,他们只能按照城邦规定的那几个艺术形式進行创作。这种规定不仅有碍于艺术的发展,而且把人们的视野局限于一个狭隘的范围内,让人们接受纯粹的一种文化艺术的熏陶,人们看到的只是统治者所勾勒出来的蓝图,这实则是一种愚民政策。柏拉图着眼于城邦整体利益,认为城邦整体利益得到的提高,个人的诉求也就会得到满足。但是,他没有看到,整体利益到满足的同时,是以牺牲城邦中有一部分或者某个阶层人的利益为代价的,这将导致他原先设想的某种平衡被打破,是有违“正义”原则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柏拉图的政治伦理思想可以有力的保障城邦生活的有序和和谐,但是却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自由和幸福的诉求,既不符合人之本性,也不符合他所处的时代的历史发展潮流,所以从未实行过。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M].张竹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2]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M].龚群,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003.
[3]何祥迪.柏拉图德性伦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原则[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2.
[4]李科政.孔子与柏拉图政治伦理思想之比较[J].哲学研究,2013.
[5]孔令来.柏拉图《理想国》的男女平等观[J].哲学百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