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BR应用于污水厂提量改造及其能耗药耗分析

来源 :净水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ACY10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方某污水厂围绕MBBR为核心工艺进行提量改造,改造后污水厂出水水质指标均能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投加悬浮载体显著提升了系统好氧区硝化细菌的富集程度,其中,生物膜提供的硝化菌占比达到94.11%,实际硝化贡献率达到48.84%.另外,好氧区生物膜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现象在提高原水碳源利用率的基础上保证了系统低温下TN的达标.MBBR工艺实现了硝化细菌和聚磷菌的泥龄分置,通过降低污泥龄强化了系统生物除磷效果,在大幅度降低混凝剂PFC使用量的同时提升了TP去除率近5%.MBBR工艺改造后,混凝剂及碳源加药量显著降低,可节省运行费用超过0.043元/m3.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中,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常被广泛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新兴有机污染物.但水体中含有溴离子时,基于臭氧或过硫酸盐氧化过程会产生具有致癌作用的溴酸盐.文中阐述了臭氧氧化、臭氧/H2 O2、催化臭氧氧化、UV/臭氧、UV/TiO2、过硫酸盐法等基于羟基自由基(·OH)或硫酸根自由基(SO·-4)的高级氧化技术在产生与控制溴酸盐方面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提出了高级氧化过程中控制溴酸盐生成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伴随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的快速推进,活性炭在保障上海市供水水质安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已建水厂活性炭效能评估和新建净水厂的活性炭选择均需要标准来提供依据.上海市地方标准《净水厂用煤质颗粒活性炭选择、使用及更换技术规范》(DB31/T 451—2021)在分析现有水厂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对领先、具有指导意义的净水厂用煤质颗粒活性炭的技术要求、选型与性能评估、使用、活性炭滤池的运行监测与活性炭的更换等相关标准.文中介绍了其编制背景、原则、特点,以及实施标准的步骤和具体措施.
鉴于样品采集与运输过程是影响检测结果能否客观、真实反映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水平的关键步骤,以菌落总数为研究对象,分析样品采集后的保存和运输条件对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保存温度、时长以及温度和时长的双因素交互作用均对微生物指标的测定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时长的影响更大.基于加标试验和实际水样检测结果,建议生活饮用水水样的保存条件根据运输时长选择:若水样采集后4 h内检测,可于环境温度下保存;若12 h内检测,需于4~25℃条件下保存;若超过12 h检测,需于4~15℃冷藏保存水样,
浙江省农村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以超滤/纳滤膜为核心建立饮用水净化工艺,考察纳滤膜对水质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纳滤膜对TOC、CODMn和TD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Mn质量浓度均稳定在1 mg/L以下,NF90和NF270的出水TOC质量浓度分别为1.63 mg/L和0.17 mg/L;NF90的出水TDS优于NF270,NF270的平均去除率为55.87%,NF90的平均去除率为96.97%;这两款膜对于不同分子量有机农药去除具有差异性,膜出水微囊藻毒素-LR的去除率都在90%以上,且出水质量浓度
文中通过对供水管网安全运行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研究,经实践总结,提出了一套供水管网安全运行智能化管理的构建方法和技术体系,可为供水管网安全运行提供一种新模式.通过对该体系的5个关键阶段进行研究,凝练形成了2个技术创新点,可为供水管网安全运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将技术体系应用于XX市智能管网项目,验证了该技术体系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最后,对供水管网安全运行智能化管理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