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用教师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情感教育、以情动情、创设情境等角度论述了将情感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 境界
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让学生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等,这些正是语文教学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
从学生方面看,中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的认识过程还不能脱离情感。现在的初中生大多年龄偏小,经验少。他们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识结构,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思维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情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用直观形象的、充满情趣的语言动作,巧妙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稳定在最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状态上。这样,就能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和学生“乐学”的情境,让学生获得深切的情感体验,并且通过种情景的长期感化和熏陶,逐步形成稳定的情感特征。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之间有着很大的正相关,而学生对教师任教学科的学习态度则是和任课教师有极大的关系。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只有当教师在教学中倾注自己饱含人生阅历的理解和深厚的情感,才能感染和激励学生,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一、以师情动生情
教学活动总是伴随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所以教师讲课必须带着激情,进入角色,以情动情,以情感人。
讲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先引入“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以故事导入作家作品,点出苏词雄浑开阔,奔放旷达的豪放特点。然后教师可以用抑扬顿挫饱含激情的朗诵,展示词的丰富内涵。即使是课堂讨论、学生回答、朗诵等环节,如果教师始终以自己的激情感染他们,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着他们感情的心弦,使他们深入领会作品蕴涵的思想感情,那么,学生就会调动起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师就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新教材当中选入了很多优秀的现代诗歌和散文,如《再别康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记忆》、《花未眠》等。如果教师只是按照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即使教师准备得再充分,恐怕也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学生并没有学习这些美文的兴趣。结果,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木然无感。诗歌、散文重在以情感人,而学生并没有真正进入作品的意境,更谈不上去体味其中的情感。所以,教师应通过背景介绍、配乐朗诵、教师范读、学生范读等手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步步导入诗的情境,让学生在心灵上真正达到与作家、作品的共鸣。理性的把握,感性的体现,更为深入、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我想,教学效果一定一定会很好。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的真情实感可以在作者与学生的感情间架起一座桥梁。一个好教师必须能够及时调控学生的情感并使之处于最佳状态。要想一节课成功,只有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把学生的思维想象推向新的境地。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只有深刻理解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对教材烂熟于心,使自己成为语文学科的化身,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通过自己的意识信号——表情、速度、停顿、眼神、语调、动作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利用各种感觉通道接受教学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设置音乐情感境界
课本上的作品无一不是作家情感的结果,蕴含着他们丰盈的思想与情致。“荷塘月色”的静美淡雅;“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儿女惆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怀;“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之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概。作品中那些蕴涵丰富的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语文课应当抓住这些语言材料,在认知的基础上,领略其中蕴含和传达的丰富情感,从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培养情感。
适宜的情境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人处在乐观的环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处在悲伤的环境中就会产生痛苦的情感;我们在看小说或电视时不是常常伴随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欢笑或悲伤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形成乐学的环境;耐心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王国,使学生在轻松中思考学习;在活泼中自觉学习和发展能力。寓教于乐,寓美于教学之中,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犹如在春风化雨之中,获得愉悦和满足。促使学生的知趣、理趣、语趣与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
那么,如何创设这种情境呢?比如讲授《荷塘月色》可以播放配乐朗读磁带,使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的氛围笼罩着课堂。《鸿门宴》一课可以通过《十面埋伏》这首琵琶名曲的赏析为学生栩栩如生地展示古战场刀光剑影,万军厮杀的激烈战斗场面。话题作文训练《感动》可以给学生播放一小段与此有关的影音图像或放一些相关的图片,使其有真切感受。而像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这类诗则可以通过以朗颂为主的教学使学生始终陶醉在诗歌的情境里……。学生处在适宜的情境中,就会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并产生积极的反应,主动地投入学习。
叶圣陶说:“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好象融化在一起,忘记了旁边的东西,大家来读,来讲,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研究。”的确,当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了围炉夜话般的宽容性的时候,情感的陶冶便变得轻而易举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情感的运用,能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感情和谐,也会使教师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 境界
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让学生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等,这些正是语文教学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
从学生方面看,中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的认识过程还不能脱离情感。现在的初中生大多年龄偏小,经验少。他们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识结构,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思维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情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用直观形象的、充满情趣的语言动作,巧妙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稳定在最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状态上。这样,就能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和学生“乐学”的情境,让学生获得深切的情感体验,并且通过种情景的长期感化和熏陶,逐步形成稳定的情感特征。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之间有着很大的正相关,而学生对教师任教学科的学习态度则是和任课教师有极大的关系。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只有当教师在教学中倾注自己饱含人生阅历的理解和深厚的情感,才能感染和激励学生,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一、以师情动生情
教学活动总是伴随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所以教师讲课必须带着激情,进入角色,以情动情,以情感人。
讲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先引入“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以故事导入作家作品,点出苏词雄浑开阔,奔放旷达的豪放特点。然后教师可以用抑扬顿挫饱含激情的朗诵,展示词的丰富内涵。即使是课堂讨论、学生回答、朗诵等环节,如果教师始终以自己的激情感染他们,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着他们感情的心弦,使他们深入领会作品蕴涵的思想感情,那么,学生就会调动起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师就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新教材当中选入了很多优秀的现代诗歌和散文,如《再别康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记忆》、《花未眠》等。如果教师只是按照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即使教师准备得再充分,恐怕也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学生并没有学习这些美文的兴趣。结果,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木然无感。诗歌、散文重在以情感人,而学生并没有真正进入作品的意境,更谈不上去体味其中的情感。所以,教师应通过背景介绍、配乐朗诵、教师范读、学生范读等手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步步导入诗的情境,让学生在心灵上真正达到与作家、作品的共鸣。理性的把握,感性的体现,更为深入、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我想,教学效果一定一定会很好。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的真情实感可以在作者与学生的感情间架起一座桥梁。一个好教师必须能够及时调控学生的情感并使之处于最佳状态。要想一节课成功,只有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把学生的思维想象推向新的境地。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只有深刻理解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对教材烂熟于心,使自己成为语文学科的化身,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通过自己的意识信号——表情、速度、停顿、眼神、语调、动作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利用各种感觉通道接受教学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设置音乐情感境界
课本上的作品无一不是作家情感的结果,蕴含着他们丰盈的思想与情致。“荷塘月色”的静美淡雅;“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儿女惆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怀;“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之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概。作品中那些蕴涵丰富的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语文课应当抓住这些语言材料,在认知的基础上,领略其中蕴含和传达的丰富情感,从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培养情感。
适宜的情境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人处在乐观的环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处在悲伤的环境中就会产生痛苦的情感;我们在看小说或电视时不是常常伴随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欢笑或悲伤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形成乐学的环境;耐心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王国,使学生在轻松中思考学习;在活泼中自觉学习和发展能力。寓教于乐,寓美于教学之中,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犹如在春风化雨之中,获得愉悦和满足。促使学生的知趣、理趣、语趣与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
那么,如何创设这种情境呢?比如讲授《荷塘月色》可以播放配乐朗读磁带,使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的氛围笼罩着课堂。《鸿门宴》一课可以通过《十面埋伏》这首琵琶名曲的赏析为学生栩栩如生地展示古战场刀光剑影,万军厮杀的激烈战斗场面。话题作文训练《感动》可以给学生播放一小段与此有关的影音图像或放一些相关的图片,使其有真切感受。而像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这类诗则可以通过以朗颂为主的教学使学生始终陶醉在诗歌的情境里……。学生处在适宜的情境中,就会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并产生积极的反应,主动地投入学习。
叶圣陶说:“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好象融化在一起,忘记了旁边的东西,大家来读,来讲,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研究。”的确,当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了围炉夜话般的宽容性的时候,情感的陶冶便变得轻而易举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情感的运用,能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感情和谐,也会使教师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