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占先是河南许昌市一位普通妇女,5年来,她精心侍奉瘫痪在床的母亲……
连夜转院,母亲转危为安
2005年9月,李占先70多岁的母亲突然病倒了。医生诊断说,老人是突发性脑梗塞,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同时还伴有肾病、高血压、长期便秘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等。
在病魔的侵袭下,一向坚强的母亲偏瘫了,说话和四肢活动都很艰难。在母亲住院治疗期间,李占先日夜守护在病床前,精心地侍奉母亲。但母亲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并处于休克状态。生命危急时刻,医院建议转到省会医院进行救治,转院治疗需立刻行动。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不巧的是。那天晚上医院的救护车全部被派出去了。想调用救护车送母亲到郑州,短时间内很难解决。见此情况,心急如焚的李占先找到值班院长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苦苦央求:“救救俺妈,救救俺妈!”见到李占先这个意外的举动。医生们连忙将她扶了起来,并立即打电话协调救护车和联系郑州的医院。
母亲被连夜送到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不巧的是医院的重症病房紧缺,李占先便哀求医生哪怕是住走廊都行,只要能救治母亲。但是医生说什么也不肯收,因为重症病人如果不住在重症室。得不到很好的监护,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很难预料。于是,李占先便跟随查房的医生,医生走到哪间病房,她就跟到哪间病房。她一路跟随,一路哀求,终于感动了医生……后来,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但落下了偏瘫和说话困难的后遗症。
母亲出院回家后,李占先对丈夫说:“我母亲瘫痪了,大弟弟有工作顾不上侍候母亲,二弟弟在部队服役,我想去娘家侍候瘫痪在床的母亲。”她的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了丈夫的支持:“你的想法我支持,你只管照顾咱妈,家里的活儿有我哩。”从此,丈夫总是将家里的活儿早早料理完,并抽时间帮助妻子照顾老人。李占先说,母亲身体好的时候没有享到福,现在看到母亲忍受病痛的折磨,她心如刀割。她暗暗发誓,要尽一切努力让母亲早日好起来。
有时候母亲大小便失禁,会把大便拉到裤子上。这个时候母亲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用胆怯的眼神看着李占先,而李占先却会笑着说:“妈,太好了,你能正常排便说明病情好转了。”
李占先怕母亲长期坐在轮椅和床上会生褥疮,于是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她每天都为母亲擦洗。更衣换裤。5年来,老人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精心侍候,记下十余本资料
母亲患病的5年中,李占先在照顾母亲的同时,每天坚持查找资料,抄写有关治疗的良方。有时候,她到医院给母亲开药,或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和母亲病情有关的治疗方法和药方,她就及时记录下来。有时手边没有纸,她就捋起袖子将资料写在胳膊上,回家后再进行整理,常常是整个胳膊上写得密密麻麻的。每次带母亲去看病,她都一边仔细地听,一边认真地把医嘱记下来。回到家中,她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给母亲用药,并把母亲每次用药后的情况记录下来。平时,她还把从电视、报纸、广播上看到、听到的与母亲病症相关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都记在本子上。久而久之,李占先成了母亲的半个医生。
在饮食上,李占先总是变着花样给母亲做好吃的。大到主食,小到水果、蔬菜,李占先总是先了解其成分对母亲的病有什么影响,再决定是否让母亲食用。她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只要知道吃什么对母亲身体康复有利,她就不问价钱买给母亲吃。
5年下来,她记载母亲这几种疾病的资料有十几本,菜谱也有好几本,用她的话说,这些东西都是她的宝贝。说到这里,李占先深情地看着母亲说:“我十分感激我的母亲,为了她,我才发现我有这么大的能力;为了她,我才克服了种种困难,学会了这么多知识,母亲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
一曲葫芦丝。换来母亲的微笑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占先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音乐能够刺激病人的大脑神经,使其产生新的脑细胞,对老年病人身体康复有一定好处。她便借来了一把吉他,尝试着弹奏,结果发现母亲并不喜欢吉他。再查阅资料后,她发现长期听葫芦丝能够让人心情愉快,她就买来葫芦丝,在母亲面前先试着吹了吹,看到母亲并不反感,便决定练习吹葫芦丝。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对一个55岁、没有一点音乐基础的妇女来说,十分不易。李占先找来乐谱,找人教她识别音符等基础知识后,开始了勤学苦练。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李占先吹奏出来的声音不成调子,特别不好听。为了不影响邻居,每天天还没亮,李占先就起床,拿着葫芦丝和乐谱走到西湖公园的一个角落,对着乐谱独自练习一两个小时后,再赶回家服侍母亲起床。
那一段时间,李占先可谓是曲不离口,就是在来回的路上也默默地背着乐谱。时间一长,李占先练习吹葫芦丝的行为引起了一些在公园内晨练的人们的关注。他们看到李占先这么大年纪了,还在苦练吹葫芦丝,觉得不可思议。一次,有个热心人上前询问她练习吹葫芦丝的原因。“我是为了我的妈妈……”当李占先不好意思地说出了自己苦练葫芦丝的缘由时,周围的人们都为她的孝心所感动。
终于,李占先的第一首曲子——《妈妈的吻》练成了。带着激动和喜悦,她在母亲面前吹奏起来,婉转悠扬的乐声在家中回荡。当曲子吹奏完毕,李占先看到母亲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随后,母亲艰难地吐出两个字:“好听!”
看着母亲的微笑,听着母亲的赞许,李占先不禁哭了起来。因为,自从母亲生病后,她从没有见到过母亲这种亲切的微笑,从没清晰地听到过母亲的话语。
当母亲身体好转时,李占先就在傍晚时分。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来到西湖公园的湖畔。女儿吹着葫芦丝,母亲则坐在轮椅上注视着女儿。静静地听着悠扬的乐声。这对母女的身影,也成了西湖公园内一道獨特的风景。
为了让母亲练习吹气和吸气,李占先给母亲买来一支口琴,看到母亲对口琴并不讨厌,她就坚持让母亲吹口琴。每当母亲吹口琴的时候,李占先则拿起葫芦丝吹奏,母女二人一起演奏人间最动听的乐曲。
责编,晓辉
连夜转院,母亲转危为安
2005年9月,李占先70多岁的母亲突然病倒了。医生诊断说,老人是突发性脑梗塞,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同时还伴有肾病、高血压、长期便秘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等。
在病魔的侵袭下,一向坚强的母亲偏瘫了,说话和四肢活动都很艰难。在母亲住院治疗期间,李占先日夜守护在病床前,精心地侍奉母亲。但母亲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并处于休克状态。生命危急时刻,医院建议转到省会医院进行救治,转院治疗需立刻行动。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不巧的是。那天晚上医院的救护车全部被派出去了。想调用救护车送母亲到郑州,短时间内很难解决。见此情况,心急如焚的李占先找到值班院长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苦苦央求:“救救俺妈,救救俺妈!”见到李占先这个意外的举动。医生们连忙将她扶了起来,并立即打电话协调救护车和联系郑州的医院。
母亲被连夜送到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不巧的是医院的重症病房紧缺,李占先便哀求医生哪怕是住走廊都行,只要能救治母亲。但是医生说什么也不肯收,因为重症病人如果不住在重症室。得不到很好的监护,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很难预料。于是,李占先便跟随查房的医生,医生走到哪间病房,她就跟到哪间病房。她一路跟随,一路哀求,终于感动了医生……后来,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但落下了偏瘫和说话困难的后遗症。
母亲出院回家后,李占先对丈夫说:“我母亲瘫痪了,大弟弟有工作顾不上侍候母亲,二弟弟在部队服役,我想去娘家侍候瘫痪在床的母亲。”她的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了丈夫的支持:“你的想法我支持,你只管照顾咱妈,家里的活儿有我哩。”从此,丈夫总是将家里的活儿早早料理完,并抽时间帮助妻子照顾老人。李占先说,母亲身体好的时候没有享到福,现在看到母亲忍受病痛的折磨,她心如刀割。她暗暗发誓,要尽一切努力让母亲早日好起来。
有时候母亲大小便失禁,会把大便拉到裤子上。这个时候母亲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用胆怯的眼神看着李占先,而李占先却会笑着说:“妈,太好了,你能正常排便说明病情好转了。”
李占先怕母亲长期坐在轮椅和床上会生褥疮,于是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她每天都为母亲擦洗。更衣换裤。5年来,老人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精心侍候,记下十余本资料
母亲患病的5年中,李占先在照顾母亲的同时,每天坚持查找资料,抄写有关治疗的良方。有时候,她到医院给母亲开药,或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和母亲病情有关的治疗方法和药方,她就及时记录下来。有时手边没有纸,她就捋起袖子将资料写在胳膊上,回家后再进行整理,常常是整个胳膊上写得密密麻麻的。每次带母亲去看病,她都一边仔细地听,一边认真地把医嘱记下来。回到家中,她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给母亲用药,并把母亲每次用药后的情况记录下来。平时,她还把从电视、报纸、广播上看到、听到的与母亲病症相关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都记在本子上。久而久之,李占先成了母亲的半个医生。
在饮食上,李占先总是变着花样给母亲做好吃的。大到主食,小到水果、蔬菜,李占先总是先了解其成分对母亲的病有什么影响,再决定是否让母亲食用。她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只要知道吃什么对母亲身体康复有利,她就不问价钱买给母亲吃。
5年下来,她记载母亲这几种疾病的资料有十几本,菜谱也有好几本,用她的话说,这些东西都是她的宝贝。说到这里,李占先深情地看着母亲说:“我十分感激我的母亲,为了她,我才发现我有这么大的能力;为了她,我才克服了种种困难,学会了这么多知识,母亲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
一曲葫芦丝。换来母亲的微笑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占先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音乐能够刺激病人的大脑神经,使其产生新的脑细胞,对老年病人身体康复有一定好处。她便借来了一把吉他,尝试着弹奏,结果发现母亲并不喜欢吉他。再查阅资料后,她发现长期听葫芦丝能够让人心情愉快,她就买来葫芦丝,在母亲面前先试着吹了吹,看到母亲并不反感,便决定练习吹葫芦丝。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对一个55岁、没有一点音乐基础的妇女来说,十分不易。李占先找来乐谱,找人教她识别音符等基础知识后,开始了勤学苦练。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李占先吹奏出来的声音不成调子,特别不好听。为了不影响邻居,每天天还没亮,李占先就起床,拿着葫芦丝和乐谱走到西湖公园的一个角落,对着乐谱独自练习一两个小时后,再赶回家服侍母亲起床。
那一段时间,李占先可谓是曲不离口,就是在来回的路上也默默地背着乐谱。时间一长,李占先练习吹葫芦丝的行为引起了一些在公园内晨练的人们的关注。他们看到李占先这么大年纪了,还在苦练吹葫芦丝,觉得不可思议。一次,有个热心人上前询问她练习吹葫芦丝的原因。“我是为了我的妈妈……”当李占先不好意思地说出了自己苦练葫芦丝的缘由时,周围的人们都为她的孝心所感动。
终于,李占先的第一首曲子——《妈妈的吻》练成了。带着激动和喜悦,她在母亲面前吹奏起来,婉转悠扬的乐声在家中回荡。当曲子吹奏完毕,李占先看到母亲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随后,母亲艰难地吐出两个字:“好听!”
看着母亲的微笑,听着母亲的赞许,李占先不禁哭了起来。因为,自从母亲生病后,她从没有见到过母亲这种亲切的微笑,从没清晰地听到过母亲的话语。
当母亲身体好转时,李占先就在傍晚时分。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来到西湖公园的湖畔。女儿吹着葫芦丝,母亲则坐在轮椅上注视着女儿。静静地听着悠扬的乐声。这对母女的身影,也成了西湖公园内一道獨特的风景。
为了让母亲练习吹气和吸气,李占先给母亲买来一支口琴,看到母亲对口琴并不讨厌,她就坚持让母亲吹口琴。每当母亲吹口琴的时候,李占先则拿起葫芦丝吹奏,母女二人一起演奏人间最动听的乐曲。
责编,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