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论的四川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dp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养老服务模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也是建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必经之路。运用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建立四川农村医养结合的理论框架,其蕴含的研究方法为医养结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稳定共生、共同发展是农村医养结合的最终发展方向,构建此模式需要加强共生单元、共生环境的优化,来达到稳定的共生状态。据此提出四川农村医养结合的发展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应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其他文献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顺利完成这一任务不仅是党和国家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也影响着我们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战略进程。因此,从哲学视角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深层的学理阐释是十分必要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进行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和协同性,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五种特性对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五育融合”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命题与必要之举。青年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推进“五育融合”过程中还存在着五育之间“失衡”“失联”“融合不深”等现实困境,高校需要变革育人方式,坚持立德树人,以加强劳动教育为抓手,全面构建“五育融合”育人新体系。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乡村文化发展的基本特色,也是引导乡村多元文化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可靠保障。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领导是顺应新时代农民对美好文化生活期盼的必然要求,更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文化担当。当前我国乡村文化振兴面临传统文化资源流失、现代市场文化的负面影响、封建文化的顽固阻滞等诸多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应从“文化使命、文化产业、文化治理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空前的规模。马尔库塞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出发,以科技异化、虚假需求、额外压抑为着力点,提出了“单向度的人”的思想,揭示了发达的工业社会是一个极权主义社会。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控制下的极权主义社会成为一个单向度的社会,社会中的人也成为了单向度的人,要实现人的解放必须进行爱欲革命、艺术革命和自然革命。就中国实际看,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的思想对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构建人们的精神家园、实现科学技术健康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