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tear0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可以说,在高中学生才开始正式接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拥有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教师由教学者变为学习的导学者,教师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更好的自主性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为本;自主性
  当前世界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网络时代,互联网成为了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人类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期,其思维也正在向成熟过渡,同时其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都在逐步完善。因此在对于高中生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引导,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构建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其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浅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部分环节上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①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在大多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依然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范畴。传统教学方法固然有其独有的特点,但是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并不能形成良好的契合,这样也就使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将“信息技术”概念充分地融入到教学课堂中,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也不够充分,其素养就难以得到提升。②未能创新引导方法。很多老师在高中信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来教导学生,使得教学引导出现了缺失,那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必然会受到制约。③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加大了计算机教学的普及程度,并加大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资源以及设备的投入,但从客观上来看相关的教学设备及硬件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其实老师完全可以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串联起来,从而构建出完整、全面的教学体系,从实际情况看来这部分教学工作依然有所欠缺,这也就让学生的知识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也造成了教学氛围的缺失。④教学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本。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未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占据课堂主体地位的还是老师。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想象力等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特别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1.架设概念框架,帮助学生提高能力
  根据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架设概念框架,帮助他们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将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在必修模块《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个章节中,主要是介绍信息的特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史,让学生体会到信息与人类生存和生活密切相关,信息是世界存在的三大要素之一。回顾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根据内容目录进行了补充和拓展,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1)介绍内容,展示目录。
  (2)呈现内容结构图。 把本节课的内容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包括: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征——何谓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信息技术和人类的关系——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发送知识导航图。用PPT制作导学课件,用超链接的方式把涉及到的名词和概念进行解释和展示,并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自学材料,让学生结合结构图,自主选择学习自己未知和感兴趣的内容。
  (4)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给定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得到鼓励。
  (5)教师结合讨论的结果进行知识梳理和小结。
  三、以学生为本大胆放手自主探究
  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意义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对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教师应重于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来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独立性强,能够自主的完成一些学习任务,这使自主学习提供了发展的可能。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趋于内化,有比较独立和稳定的自我评价方式。学生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学科特点十分有利于开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首先信息技术学科拥有强大的媒体支撑,信息技术本身即为学生提供了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又是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高中信息技术内容能紧密联系实际,再加上没有高考的压力,学生学习兴趣十分高。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而且很多软件之间都是相通的,学生在掌握了其中的基本规律后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虽然自主学习的理念为大家所接受和喜爱,但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首先,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国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开展了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但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可观看来,学生大部分时候还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更可悲的是,大部分学生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对此已经麻木了。
  其次,针对自主学习的理解,不同的理论派别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特别是国内的教育领域对这一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能力到底包括什么。有的老师把自主学习等同于自学,有的老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小组学习,有的老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给学生时间把自己教的再做一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中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合作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在课程教学与活动组织中注重三维目标,即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冯敏.以生为本, 增强信息技术教学效果[j].考试周刊,2012
  [2]刘波.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初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
  [3]郭前云.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化,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在语文教育领域不断渗透。语文教学既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也是传递文化、陶冶人性、建构人格、唤醒灵魂、促进生命个体成长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性格;主体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的弊病是忽视学生
立法规范冲突给法治建设带来的问题往往是根源性的.通过对立法冲突个案的考察;第一,涉及重大立法规范冲突的背后已经是重大利益的冲突;第二,涉及利益冲突的立法规范冲突往往
摘 要: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它已经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代社会,整整齐齐的印刷体比比皆是。文字成了键盘上十指敲击的游戏。字的大小、形状,鼠标滑一滑都能制作出来。写字成了“设计”。 繁忙的都市人马不停蹄地追逐着功名利禄,书法的那种气定神闲,“宁静致远”似乎与都市人快节奏的生活格格不入。现代学校里的写字教学,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
红桥区西于庄街道人大工委在区人大常委会和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积极探索代表工作与社区工作相结合的规律,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地,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之所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林崇德教授说过:“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目前,着重加强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们对于德育工作给予了极大重视,但是实际
期刊
千百年来水仙一直都是采用清水或砂、土养植。本人经多年实践,研究出用水苔培育水仙的新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0510077708.8)。 Narcissus has been used for t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发展取向上看,它正面临着一个教育模式构建的课题。这种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是为了适应进一步应加强高校教育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随着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规模也在发生改变,所以高校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挑战下,高校不得不去构建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模式
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滋味鲜美的食用菌,是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食品。我国黑木耳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年总产量一般可达1~1.5万吨。用蔗渣做培养基,田间挂袋栽培黑木耳有广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中走出来,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入手,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有效的教
“交流”就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与情感的“传达”与“沟通”,人要适应社会,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需运用“交流”来与他人与社会建立联系。因此说,没有“交流”人就无法理性地生存,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就不复存在。数学的学习,“交流”是一种获取知识途径,必须对要表达的内容进行逻辑推理,必须辨析 ,澄清某些模糊认识,必须把握问题的本质,由此,数学交流可以认为是主体数学思维活动的延续,是思维活动社交化的重要一环,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