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计算机技术教材的安排来看,计算机课的类型主要有两种形式:理论课和上机课。两种课的侧重点不同,也就决定了两种课的教学方法、授课形式的不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可以适当的将上机课内容提前,安排在初一上半学期,让学生利用一段时间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计算机常用操作,常用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学会计算机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能更好的为上好理论课做准备。
一、上机课
计算机课的主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为此,上机实践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80%左右。那么具体在上机课上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内容呢?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提高录入速度
键盘是最常用的输入设备,也是上机实践中接触较多的设备之一,我们很有必要利用一部分时间提高学生的打字录入速度,如果学生的录入速度慢的话,是无法顺利完成今后的学习内容的,同时也无法上好任何一堂其他学科的信息技术整合课。但指法练习要有针对性,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当然也要避免直接把信息技术课上成打字课的作法。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不要把所有的操作技能一一全部讲到位,而是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教师可以将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制定成一个个的操作任务,启发学生,在讲授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相关的自学内容,开始时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如在学生已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基本操作时,让他们自学并掌握文件改名、更改文件属性等操作,并引导学生进行验证操作,这样效果会比较好。又如在字处理软件Word2000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使学生逐步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它与一般的思维不同,应具有思维的主动积极性、发散性和独创性。在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做:一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做成相应的学习网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实践,从而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的目的,如:在讲授“Word自选图形”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猜想能不能利用Word自选图形制作花边、贺卡,学生一定说“能”,然后带着兴趣动手实践,这样不是很好吗?在讲授Flash“模拟弹珠的运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弹珠变成汽车,能不能制作出汽车行驶在公路上的情景……
二、理论课
理论课占计算机总课时的20%左右,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2000、多媒体与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要点,Visual Basic语言算法和各章的小结讨论等内容。由于学好了理论知识对于上机课会有一定的提高和帮助,所以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容忽视的,但是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中,记忆的内容较多,也比较枯燥,学生从心底里及不情愿的学习这一部分,他们大多认为这是多余的,耽误了他们宝贵的上机时间,对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想上好一堂理论课就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下面我就以自己在上理论课时的体会和经验谈谈这方面的想法:
(一)精彩的导入方式
针对具体的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所,确定一个非常精彩的教学导入方式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铺垫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上一节好理论课的基础。导入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证陈述简单而准确,一定要从身边的事物谈起,导入要有启发性,让学生能够从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积极的想去探究問题。
(二)明确所学的理论知识
在目前信息技术总课时不多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课前适当安排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上课时,教师首先要把本堂课的理论知识明确提出,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这样学生们首先会从心里对问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总之,计算机课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结构,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使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活动,最终使计算机学习超越课堂空间,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作者简介:
贾超平,沽源县平定堡镇寄宿制学校,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一、上机课
计算机课的主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为此,上机实践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80%左右。那么具体在上机课上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内容呢?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提高录入速度
键盘是最常用的输入设备,也是上机实践中接触较多的设备之一,我们很有必要利用一部分时间提高学生的打字录入速度,如果学生的录入速度慢的话,是无法顺利完成今后的学习内容的,同时也无法上好任何一堂其他学科的信息技术整合课。但指法练习要有针对性,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当然也要避免直接把信息技术课上成打字课的作法。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不要把所有的操作技能一一全部讲到位,而是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教师可以将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制定成一个个的操作任务,启发学生,在讲授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相关的自学内容,开始时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如在学生已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基本操作时,让他们自学并掌握文件改名、更改文件属性等操作,并引导学生进行验证操作,这样效果会比较好。又如在字处理软件Word2000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使学生逐步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它与一般的思维不同,应具有思维的主动积极性、发散性和独创性。在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做:一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做成相应的学习网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实践,从而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的目的,如:在讲授“Word自选图形”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猜想能不能利用Word自选图形制作花边、贺卡,学生一定说“能”,然后带着兴趣动手实践,这样不是很好吗?在讲授Flash“模拟弹珠的运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弹珠变成汽车,能不能制作出汽车行驶在公路上的情景……
二、理论课
理论课占计算机总课时的20%左右,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2000、多媒体与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要点,Visual Basic语言算法和各章的小结讨论等内容。由于学好了理论知识对于上机课会有一定的提高和帮助,所以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容忽视的,但是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中,记忆的内容较多,也比较枯燥,学生从心底里及不情愿的学习这一部分,他们大多认为这是多余的,耽误了他们宝贵的上机时间,对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想上好一堂理论课就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下面我就以自己在上理论课时的体会和经验谈谈这方面的想法:
(一)精彩的导入方式
针对具体的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所,确定一个非常精彩的教学导入方式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铺垫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上一节好理论课的基础。导入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证陈述简单而准确,一定要从身边的事物谈起,导入要有启发性,让学生能够从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积极的想去探究問题。
(二)明确所学的理论知识
在目前信息技术总课时不多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课前适当安排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上课时,教师首先要把本堂课的理论知识明确提出,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这样学生们首先会从心里对问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总之,计算机课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结构,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使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活动,最终使计算机学习超越课堂空间,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作者简介:
贾超平,沽源县平定堡镇寄宿制学校,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