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起西安这个官方的地名,我更喜欢“长安”这个有些遥远的名字,有种悠长久远的味道。自古帝王都,经历了朝代更迭,昔日的繁城早已淹没在历史之中,曾经的帝王躺于黄土之下,徒留那些象征帝王尊荣和永恒的豪华墓冢,江山美人的故事也已然作古,但几千年的沉淀与底蕴仍然静静地在这片土地上延续着。
有人说,在西安的地下随手一挖,可能就会挖出一堆秦砖汉瓦。走在西安的街上,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始终静矗的厚重城墙,承载并包容了所有的兴衰和荣辱,它就像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者,朱颜鹤发,参透世事,却又温润如玉,大气包容。
每隔几年,我总是要来一次,感受这里厚重的历史,浸润浓郁绵长的亲情。
十五年前的夏天,刚刚参加完高考的我,如久困笼里的小鸟,迫不及待地想翱翔于自由的天空。还未等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便匆匆前往西安,与正读大学三年级的姐姐相聚。
姐姐的大学位于西安市中心的老校区,旧房子里是上下铺的六人宿舍,从斑驳的绿漆木门外望去,房顶上的吊扇吱吱呀呀地转动着,窗外郁郁葱葱的绿叶和虬曲的树干无不诉说着这座学校悠久的历史。姐姐和舍友总是聚在桌子前叽叽喳喳地说笑,时而推搡,又时而互相拥抱,年轻的女生们散发出青春飞扬的气息,让闷热的宿舍里充盈着丝丝清凉。
那段时间,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她们像陀螺一样奔忙。有的准备考研,有的为往后的工作铺垫着。那年德国世界杯踢得火热,我像跟屁虫一样,跟着我姐和她的同学们开始了一段肆意妄为的短暂生活。有时通宵看球,有时通宵游戏,像猫一样流窜在西安的大街小巷,从钟楼,到小寨,累了倦了也不管白天黑夜,回学校睡一觉又立刻满血复活。
西安的夏天闷热得像个大蒸锅,蒸锅里的人汗流浃背地走着,前往他们所要去往的目的地。当时的大学宿舍里都没有安装空调,只有头顶上的大吊扇嗡嗡不停地驱赶着阵阵热浪。我姐总是让我睡在她的上铺,上铺的床上有蚊帐,有转速飞快的小吊扇,可谓条件优越。但她却每天拿上被子和枕头在地下打地铺。早起看到她的脸上被蚊子咬到的小红点后,我的内心非常愧疚。我说,姐,晚上我睡地下。我姐却说,地下更凉快呢,舒服。我用清凉油涂在她那被咬的小红点上,闻着清凉油散发出来的味道,突然觉得这个夏天无比清凉。
后来,姐姐毕业了,她离开了西安,去了更加繁华的大都市。她总说很怀念西安,怀念那段又疯又闹、无忧无虑的时光。其实我也经常想起那年夏天,想起她脸上被蚊子咬的小红点,怅然若失,但又很温暖。
几年之后的夏天,我又一次来到西安。
每天早上,我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外婆漫步在熟悉的街巷。街边的小商贩早早就开始为一天的生计忙碌着,卖鱼的、卖菜的、卖早餐的,为城市的早晨带来无限生机。附近的居民早已成了这条街的熟客,商贩们无须吆喝,顾客们也不用讨价还价,街巷上散发的烟火气格外让人安心。
西安的大路和小路都是笔直通畅的,沿着小路直行,走着走着就到了南门。
和这里很多老人一样,外婆也喜欢坐在南门的城墙下面。她说,在这里觉得心里踏实。在同龄人中仍然算得上是“耳聪目明”的外婆总是拉着我的手,过去的回忆如刻在唱片机里老唱片的纹路,随着缓缓流出的音乐,断断续续地讲述那些在我看来像黄连一样,苦难连接著苦难的日子。
外婆的命运和她出生的时代密切相连。在属于她的豆蔻年华里,没有书声琅琅,没有对未来的展望,侵略和战争的恐惧占据着她年轻的生命。飞机不时在头顶上盘旋着,不知道会不会突然有个炸弹在身边爆炸。防空洞是和外婆一样同龄的孩子们最有安全感的地方。战争终于过去之后,还有饥荒在等待着她和她的孩子们。七个孩子让外婆成了那个时代的“英雄母亲”,而这看似光荣的称号却因物质的贫瘠要背负更多的艰难。
闹饥荒的岁月里,外婆用小米汤养活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她自己经常吃榆树上的叶子,后来因为长时间的饥饿,缺少蛋白质而导致全身浮肿。加之外公常年在外地工作,生活的重担全由外婆一人负担。外婆很勤劳,手脚不闲,贫穷没有让她放弃尊严。曾经的很多个夜晚,她总是在夜深人静以后,借着微弱的灯光,为孩子们纳鞋底鞋、缝衣服。勤劳带给外婆和她的孩子们干净和体面。
外婆对我说,孩子,你们现在太幸福了,真的太幸福了。外婆说得真诚且动容,只有经历过那些食不果腹、千辛万苦的日子,才能真切体会到如今的岁月多么静好。我倾听着外婆近百年的人生故事,抚摸城墙,寻找时光雕刻在这座城市的痕迹,那一刻对生命所有的纠结和迷茫全都可以放下,心里的情绪都沿着城墙的起伏慢慢走远,直到消失不见。此时我想要的只是像这样推着外婆缓缓行走,不囿于个体的意义,只感受我和外婆的生命在滚滚洪流中如此真实的存在。
如果白天的南门属于宁静,属于厚重,那么夜晚的南门又是另一番景象,它属于青春,属于激情。当夜幕降临时,各色灯火齐亮,六百年的城墙像披上了宝石镶嵌的衣裳,在城墙下聚集的年轻人暂时逃离了喧嚣和繁忙,混响的音乐此起彼伏。南门的城墙承载着历史与古韵,也悉心聆听着此刻那些年轻的脸庞,唱着“护城河畔长安城,永宁门外城门洞,晨钟暮鼓千秋史,听南门说”。在喧嚣的夜晚过后,它又会继续伴随着晨光开始书写自己灿若星辰的历史,永续无眠。
外婆九十岁了。在生日宴会上,外婆戴着生日帽子,蜡烛的光亮将她写满生活滋味的脸映得通红,那一刻,她笑得像个孩子。儿孙绕膝,乐享天伦,外婆的幸福是千山万水之后的收获,是柳暗花明之际的馈赠。
离开西安前,我拉起外婆沧桑的手,说,外婆我要走了,您保重身体。外婆眼角湿润却扭过头去不再看我即将离开的身影,她挥着手说,走吧走吧,好好工作。我心里颤抖着,眼睛泛着酸。其实,我心里想着却没有说出来的是:谢谢您,外婆,有您在,可以让我一直当个孩子。
也许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这座古城是我行不能至且目不能及的地方,但它就像一根系在我手腕上无形的红线,拉扯着我心里汩汩涌出的思念,在心向往之的念念不忘中,必有回响。长安这座城市,不仅是一次回忆,一次探望,更是弥留我心底的惦念与亲情。
责任编辑:陆萱
有人说,在西安的地下随手一挖,可能就会挖出一堆秦砖汉瓦。走在西安的街上,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始终静矗的厚重城墙,承载并包容了所有的兴衰和荣辱,它就像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者,朱颜鹤发,参透世事,却又温润如玉,大气包容。
每隔几年,我总是要来一次,感受这里厚重的历史,浸润浓郁绵长的亲情。
十五年前的夏天,刚刚参加完高考的我,如久困笼里的小鸟,迫不及待地想翱翔于自由的天空。还未等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便匆匆前往西安,与正读大学三年级的姐姐相聚。
姐姐的大学位于西安市中心的老校区,旧房子里是上下铺的六人宿舍,从斑驳的绿漆木门外望去,房顶上的吊扇吱吱呀呀地转动着,窗外郁郁葱葱的绿叶和虬曲的树干无不诉说着这座学校悠久的历史。姐姐和舍友总是聚在桌子前叽叽喳喳地说笑,时而推搡,又时而互相拥抱,年轻的女生们散发出青春飞扬的气息,让闷热的宿舍里充盈着丝丝清凉。
那段时间,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她们像陀螺一样奔忙。有的准备考研,有的为往后的工作铺垫着。那年德国世界杯踢得火热,我像跟屁虫一样,跟着我姐和她的同学们开始了一段肆意妄为的短暂生活。有时通宵看球,有时通宵游戏,像猫一样流窜在西安的大街小巷,从钟楼,到小寨,累了倦了也不管白天黑夜,回学校睡一觉又立刻满血复活。
西安的夏天闷热得像个大蒸锅,蒸锅里的人汗流浃背地走着,前往他们所要去往的目的地。当时的大学宿舍里都没有安装空调,只有头顶上的大吊扇嗡嗡不停地驱赶着阵阵热浪。我姐总是让我睡在她的上铺,上铺的床上有蚊帐,有转速飞快的小吊扇,可谓条件优越。但她却每天拿上被子和枕头在地下打地铺。早起看到她的脸上被蚊子咬到的小红点后,我的内心非常愧疚。我说,姐,晚上我睡地下。我姐却说,地下更凉快呢,舒服。我用清凉油涂在她那被咬的小红点上,闻着清凉油散发出来的味道,突然觉得这个夏天无比清凉。
后来,姐姐毕业了,她离开了西安,去了更加繁华的大都市。她总说很怀念西安,怀念那段又疯又闹、无忧无虑的时光。其实我也经常想起那年夏天,想起她脸上被蚊子咬的小红点,怅然若失,但又很温暖。
几年之后的夏天,我又一次来到西安。
每天早上,我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外婆漫步在熟悉的街巷。街边的小商贩早早就开始为一天的生计忙碌着,卖鱼的、卖菜的、卖早餐的,为城市的早晨带来无限生机。附近的居民早已成了这条街的熟客,商贩们无须吆喝,顾客们也不用讨价还价,街巷上散发的烟火气格外让人安心。
西安的大路和小路都是笔直通畅的,沿着小路直行,走着走着就到了南门。
和这里很多老人一样,外婆也喜欢坐在南门的城墙下面。她说,在这里觉得心里踏实。在同龄人中仍然算得上是“耳聪目明”的外婆总是拉着我的手,过去的回忆如刻在唱片机里老唱片的纹路,随着缓缓流出的音乐,断断续续地讲述那些在我看来像黄连一样,苦难连接著苦难的日子。
外婆的命运和她出生的时代密切相连。在属于她的豆蔻年华里,没有书声琅琅,没有对未来的展望,侵略和战争的恐惧占据着她年轻的生命。飞机不时在头顶上盘旋着,不知道会不会突然有个炸弹在身边爆炸。防空洞是和外婆一样同龄的孩子们最有安全感的地方。战争终于过去之后,还有饥荒在等待着她和她的孩子们。七个孩子让外婆成了那个时代的“英雄母亲”,而这看似光荣的称号却因物质的贫瘠要背负更多的艰难。
闹饥荒的岁月里,外婆用小米汤养活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她自己经常吃榆树上的叶子,后来因为长时间的饥饿,缺少蛋白质而导致全身浮肿。加之外公常年在外地工作,生活的重担全由外婆一人负担。外婆很勤劳,手脚不闲,贫穷没有让她放弃尊严。曾经的很多个夜晚,她总是在夜深人静以后,借着微弱的灯光,为孩子们纳鞋底鞋、缝衣服。勤劳带给外婆和她的孩子们干净和体面。
外婆对我说,孩子,你们现在太幸福了,真的太幸福了。外婆说得真诚且动容,只有经历过那些食不果腹、千辛万苦的日子,才能真切体会到如今的岁月多么静好。我倾听着外婆近百年的人生故事,抚摸城墙,寻找时光雕刻在这座城市的痕迹,那一刻对生命所有的纠结和迷茫全都可以放下,心里的情绪都沿着城墙的起伏慢慢走远,直到消失不见。此时我想要的只是像这样推着外婆缓缓行走,不囿于个体的意义,只感受我和外婆的生命在滚滚洪流中如此真实的存在。
如果白天的南门属于宁静,属于厚重,那么夜晚的南门又是另一番景象,它属于青春,属于激情。当夜幕降临时,各色灯火齐亮,六百年的城墙像披上了宝石镶嵌的衣裳,在城墙下聚集的年轻人暂时逃离了喧嚣和繁忙,混响的音乐此起彼伏。南门的城墙承载着历史与古韵,也悉心聆听着此刻那些年轻的脸庞,唱着“护城河畔长安城,永宁门外城门洞,晨钟暮鼓千秋史,听南门说”。在喧嚣的夜晚过后,它又会继续伴随着晨光开始书写自己灿若星辰的历史,永续无眠。
外婆九十岁了。在生日宴会上,外婆戴着生日帽子,蜡烛的光亮将她写满生活滋味的脸映得通红,那一刻,她笑得像个孩子。儿孙绕膝,乐享天伦,外婆的幸福是千山万水之后的收获,是柳暗花明之际的馈赠。
离开西安前,我拉起外婆沧桑的手,说,外婆我要走了,您保重身体。外婆眼角湿润却扭过头去不再看我即将离开的身影,她挥着手说,走吧走吧,好好工作。我心里颤抖着,眼睛泛着酸。其实,我心里想着却没有说出来的是:谢谢您,外婆,有您在,可以让我一直当个孩子。
也许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这座古城是我行不能至且目不能及的地方,但它就像一根系在我手腕上无形的红线,拉扯着我心里汩汩涌出的思念,在心向往之的念念不忘中,必有回响。长安这座城市,不仅是一次回忆,一次探望,更是弥留我心底的惦念与亲情。
责任编辑:陆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