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我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大批知识密集型产业涌现,产业竞争力逐渐转化为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本文聚焦于专利密集型产业特征,通过对比分析专利密集型产业和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差异及贡献率,发现专利密集型产业对就业贡献率的影响明显高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并针对提高就业率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专利密集型产业;就业率;专利密度;经济
引言
纵观全球经济结构和发展态势,在全球推崇创新发展战略的趋势下,我国产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依靠知识产权将价值链推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而专利密集型产业作为我国新常态下的新兴产业,对就业的贡献巨大,成为引领相关产业升级的指导者,因此本文以三年(2018-2010)的数据样本进行对比分析。
一、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界定
我国自2012年起才开始探索知识产权型尤其是专利密集型产业,所以相关文献研究较少。王黎萤,王佳敏,虞微佳(2017)提出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测度方法为专利强度(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该产业就业量平均值)高于产业专利强度平均值,并且发明专利授权量也高于产业平均值的产业界定为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张骏(2015)将专利密集型产业界定为专利密集度高于全产业专利密集度的为专利密集型产业,其中专利密集度=产业投入的专利数量/产业规模。单晓光,徐骁枫,常旭华(2018)提出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测度方法:拥有发明专利数量/当年的从业人数,高于全产业拥有发明专利数量与从业人数的比值的产业为专利密集型产业。徐明(2013),姜南(2013)专利密集型产业界定:某个产业专利申请数量/某个产业从业人员数,高于所有产业平均专利密度的产业为专利密集型产业。
根据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的界定,专利密集型产业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个是产业发明专利密度和发明专利授权量都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标准;另外一个是产业发展趋势与创新发展战略契合度强。
发明专利密集度是指5年内一万名从业人员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即5年内发明专利的和除以这5年的年平均从业人员数。其中,發明专利授权量是指这5年的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总和。发明专利密集度=产业五年内发明专利授权量总和/这五年的平均从业人员数。
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2016)(试行)》显示,信息基础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现代交通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高效节能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共8大产业包含了48个国民经济中类行业,37个产业中其余的29个产业则为非专利密集型产业。
二、专利密集型产业对我国就业的贡献
我国现存三大类密集型企业,根据产业经济学定义,按照投入生产要素所占的比重和对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来划分,三大类密集型产业定义如下表:
调查显示,2010-2014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对经济贡献极高,尤其是对就业的贡献,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年平均提供的就业机会是2631万个,占全社会平均从业人员的3.4%。另外,在劳动者薪酬方面,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薪酬占全社会劳动者薪酬的比例正稳步上升。
2008年至2010年的统计年鉴中记录了专利密集型产业的产值分别为84507.11亿元、88174.56亿元和110721.75亿元,所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26.46%、26.46%和26.59%,2008年至2010年工业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1.5%、39.7%和40.1%。根据专利密集型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与工业产业占GDP的比例,相乘结果为专利密集型产业对中国GDP的贡献率。所以,2008年至2010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对中国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0.98%、10.50%和10.66%。调查显示,2008年至2010年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就业人数分别为1329.95万人、1311.22万人和1593.00万人,占工业从业人数总数的比重分别为27.45%、27.53%和29.84%。2008年-2010年工业对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贡献率为35.11%、34.62%和34.55%。综上得出2008年-2010年对全国城镇单位总就业人数贡献率为9.64%、9.53%和10.31%,可见专利密集型产业对就业贡献明显。
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新兴产业得到发展,这部分产业可以促进就业的增加。可是,反过来另外一些过时、落后、传统产业发展却受到限制,甚至关停并转,这又减少了劳动需求,而且这些传统产业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量大。我国经济增长中依靠技术进步、创新因素越来越重要,程度越来越高。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对劳动力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劳动力人数却随技术蜜度的提高反而相应减少。这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区别。所以,面对我国以技术创新发展经济并保持高增长,反而使就业率低。
三、对我国就业率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尤其是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力度。由于专利密集型产业对我国就业有着显著的贡献,专利密集型产业劳动人员的薪酬明显高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因此,对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培训至关重要。更要采取加快更新知识产权信息速度以便于更好的引领投资导向,加快经济发展;积极推进特色产业知识产权管理,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导航产业创新发展;同时注重增加知识密集型,尤其是专利密集型产业数量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尤其是专利密集型产业。
2.提高政用产学研的融合度。政用产学研强调了产学研结合的同时要以企业为主体,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突出了知识社会环境下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的创新2.0新趋势。专利密集型产业虽是新兴产业,却对我国的经济有着极强的拉动力,是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利密集型产业的R&D投入的整体效率高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但技术效率却低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因此,政府推动的开放创新平台的搭建,大力发展物化产出能力,以企业为主体,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推进产业发展,促进就业。
作者简介:
杜晓春(1995-),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黑龙江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关键词:专利密集型产业;就业率;专利密度;经济
引言
纵观全球经济结构和发展态势,在全球推崇创新发展战略的趋势下,我国产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依靠知识产权将价值链推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而专利密集型产业作为我国新常态下的新兴产业,对就业的贡献巨大,成为引领相关产业升级的指导者,因此本文以三年(2018-2010)的数据样本进行对比分析。
一、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界定
我国自2012年起才开始探索知识产权型尤其是专利密集型产业,所以相关文献研究较少。王黎萤,王佳敏,虞微佳(2017)提出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测度方法为专利强度(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该产业就业量平均值)高于产业专利强度平均值,并且发明专利授权量也高于产业平均值的产业界定为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张骏(2015)将专利密集型产业界定为专利密集度高于全产业专利密集度的为专利密集型产业,其中专利密集度=产业投入的专利数量/产业规模。单晓光,徐骁枫,常旭华(2018)提出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测度方法:拥有发明专利数量/当年的从业人数,高于全产业拥有发明专利数量与从业人数的比值的产业为专利密集型产业。徐明(2013),姜南(2013)专利密集型产业界定:某个产业专利申请数量/某个产业从业人员数,高于所有产业平均专利密度的产业为专利密集型产业。
根据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的界定,专利密集型产业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个是产业发明专利密度和发明专利授权量都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标准;另外一个是产业发展趋势与创新发展战略契合度强。
发明专利密集度是指5年内一万名从业人员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即5年内发明专利的和除以这5年的年平均从业人员数。其中,發明专利授权量是指这5年的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总和。发明专利密集度=产业五年内发明专利授权量总和/这五年的平均从业人员数。
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2016)(试行)》显示,信息基础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现代交通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高效节能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共8大产业包含了48个国民经济中类行业,37个产业中其余的29个产业则为非专利密集型产业。
二、专利密集型产业对我国就业的贡献
我国现存三大类密集型企业,根据产业经济学定义,按照投入生产要素所占的比重和对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来划分,三大类密集型产业定义如下表:
调查显示,2010-2014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对经济贡献极高,尤其是对就业的贡献,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年平均提供的就业机会是2631万个,占全社会平均从业人员的3.4%。另外,在劳动者薪酬方面,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薪酬占全社会劳动者薪酬的比例正稳步上升。
2008年至2010年的统计年鉴中记录了专利密集型产业的产值分别为84507.11亿元、88174.56亿元和110721.75亿元,所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26.46%、26.46%和26.59%,2008年至2010年工业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1.5%、39.7%和40.1%。根据专利密集型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与工业产业占GDP的比例,相乘结果为专利密集型产业对中国GDP的贡献率。所以,2008年至2010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对中国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0.98%、10.50%和10.66%。调查显示,2008年至2010年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就业人数分别为1329.95万人、1311.22万人和1593.00万人,占工业从业人数总数的比重分别为27.45%、27.53%和29.84%。2008年-2010年工业对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贡献率为35.11%、34.62%和34.55%。综上得出2008年-2010年对全国城镇单位总就业人数贡献率为9.64%、9.53%和10.31%,可见专利密集型产业对就业贡献明显。
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新兴产业得到发展,这部分产业可以促进就业的增加。可是,反过来另外一些过时、落后、传统产业发展却受到限制,甚至关停并转,这又减少了劳动需求,而且这些传统产业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量大。我国经济增长中依靠技术进步、创新因素越来越重要,程度越来越高。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对劳动力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劳动力人数却随技术蜜度的提高反而相应减少。这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区别。所以,面对我国以技术创新发展经济并保持高增长,反而使就业率低。
三、对我国就业率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尤其是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力度。由于专利密集型产业对我国就业有着显著的贡献,专利密集型产业劳动人员的薪酬明显高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因此,对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培训至关重要。更要采取加快更新知识产权信息速度以便于更好的引领投资导向,加快经济发展;积极推进特色产业知识产权管理,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导航产业创新发展;同时注重增加知识密集型,尤其是专利密集型产业数量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尤其是专利密集型产业。
2.提高政用产学研的融合度。政用产学研强调了产学研结合的同时要以企业为主体,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突出了知识社会环境下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的创新2.0新趋势。专利密集型产业虽是新兴产业,却对我国的经济有着极强的拉动力,是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利密集型产业的R&D投入的整体效率高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但技术效率却低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因此,政府推动的开放创新平台的搭建,大力发展物化产出能力,以企业为主体,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推进产业发展,促进就业。
作者简介:
杜晓春(1995-),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黑龙江大学工商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