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通之困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tas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相对不足,大学教育者也存在着对思政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认识模糊的情况。在推进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从学校公选课的科目开设与学生选课状况来看,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推进之路仍然艰难,存在着学校的导向与学生的选择相脱离的困境。这就需要从顶层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到具体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实施等方面全面展开推进。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人文素质教育;融通;困境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93-03
  正确的思想道德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当今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除了专业技能外的另一个重要要求。对于如何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有些学者认为“可以通过构建思政课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结合机制,充分挖掘思政课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使思政课成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1]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理论所说的这么简单,思政课自身在当下都受到冲击,在不断寻求改革和发展,而将其作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值得商榷的。我校这次公选课的选课情况恰好反映了思政课与人文素质课想融通存在的问题,进而引发了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有待厘清
  在高职教育里,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是个共识,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却是各有法宝,模式方法各不相同。有人提出在思政课教学中增强人文素质教育,以便使人文素质教育和大学思政课教学互相促进,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很多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思政部门,甚至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就直接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本就是思政部门的事情,更有甚者简单粗暴地将二者等同起来,显然这是不对的。这说明了,许多学校在人文素质和思政教育的关系方面还存在着认识不清的问题。
  思政课是大学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简称,大学的思政课与初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有一定的关联性,也是由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各个高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但是大学思政课主要进行的是对党的指导思想、大政方针等基本观点的解读与讲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成长与时代、国家的发展相结合,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是“人格修养、道德品质、文化知识、诚信责任、法律和公民意识诸方面教育的整合体。它有助于涵育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合理优化的知识体系、养成高尚的情操和完整的人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2]人文素质教育是统贯高等教育的全过程的,它与思政教育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正如王义遒教授在说到人文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时,认为思政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即作为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一部分,思政教育从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都是有意义的,其目标是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和有教养的人。所不同的是“通识教育可以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实施方式,与养成教育共同构筑起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方式。”[3]思政教育不是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实施方式而存在的,它是具有独立特性和特殊含义的一门“类专业”课。
  对于理工科的高职院校来说,在课程上作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安排,就得向思政课学习:有专门的课程安排和时间保证。而充分利用好公选课,开出尽量多的面向全校学生的选修课就是个不错的方法,这也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所采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因为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相互涉及,所以容易搞混。
  就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所开设的通识课为例,学校在经过初审之后给出了《中外交通史与文化交流》、《商务礼仪通识课》、《商务礼仪》、《中华经典导读与现代诠释》、《阅读与思考》、《大学生与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会计》、《交通概论》、《工程招投标》等17个通识课项目立项评审,很显然,其中有一些项目就不能说是通识课,因其带有明显的专业色彩,算是专业拓展课类;而在这17项中,真正属于人文素质教育类的就更少了。若是用这些通识课来实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目的可能还是不够的。
  二、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的境遇尴尬
  相对于极具中国特色和有较长时间的思政教育而言,人文素质教育在中国的推行和受到重视都比较晚。因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市场及用人单位除了在关心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外,也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出了要求,许多学校也为应对这种形势积极推行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想像思政教育那样推开,但是又没有思政教育那样独特的条件,单是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实际中受到学校和学生的两种不同的对待就可看出其尴尬境况。
  (一)学校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正如上面所说言,因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许多学校都在积极推进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也日益得到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比如校园文化熏陶、社会活动渗透等,“但课程体系建设以及课堂教学的实施仍然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最广泛和最直接的方式。只有从体制层面上固化下来,从制度上加以保证,才能深入持续地开展。因此要重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使其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精品化”。[4]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校展开了全校性的通识课程的征集与立项,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由学校教务部门负责课程规则的制订,其他各部门进行协助,根据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程设置的目的、原则和学院现有专业设置,素质教育选修课分为思政类、创新创业类、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交通待业类四大模块。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通识课则交给了思政部,主要由思政部来设置具体课程和开设科目。思政部借鉴已经实行多年的“模块固定、学分必修、课程选修”的思政教育选修课方式,牵头和承担了思政类的通识选修课,并计划最终建成30门(含网络平台课程)课程。   思政部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也为更好地实施思政教育,在学校原有的文化素质教育公选课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高职工科类的学校特点,并依托部门的优势,从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模式三个层面,构建了“三层次四模块”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努力营造好思政教育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将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对于通识课的开展,学校高度重视,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抓,教务处具体负责,各部门协同。通识课从酝酿提出到公布征集,从初次筛选到立项评审,时间经历了半年多,足可见受重视程度。学校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多开课程,开出高质量的课程,除了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在资金上也给予了支持。在学校的大力推动下,2015年全校就立项了16项通识课,开出四五十门的公选课,基本上形成了争开通识课和公选课的氛围。
  (二)学生兴趣不高、反应平淡
  学校上层的推动,只是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为学生开启了大门,提供了可能性。但是能不能很好地铺开,真正取得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还得看接受教育的学生受众这个群体。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才是主体,他们有没有内在需要,兴趣高不高,参与度强不强,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成效。
  那实际开展的情形如何呢?在上述四个模块中,学校和思政部门力推的人文学科模块里,拟设计的具体科目有《阅读与思考》、《阅读与人文修养》、《大学语文与实用写作》、《中外交通史与文化交流》、《中华经典导读与现代诠释》、《儒家智慧》、《周易与人生智慧》、《哲学与人生》、《唐诗宋词人文解读》(网络平台混合式教学课程)等。很显然,人文学科模块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可以说是整个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从上面所设的课程开来看,涵盖了文史哲这三大块学科领域,这些旨在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却在选课中遭遇了尴尬。下图就可以说明:


  从上图中学生的选课情况可以看出,学生选课主要是依据课程本身难不难学,学分容不容易获得,或者直接就看课程题目的吸引程度,而没有深入地了解和思考这门课程所能给予自己的人文知识、人生熏陶和素质提升等。里面人文色彩比较重的,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影响比较大的几门课几乎都是选者寥寥,如《中华经典导读与现代诠释》《企业文建设与案例分析》《中外交通史与文化交流》《阅读与人文化修养》等课程。而在选择爆棚的四个课程中,选择人数最多的三门课程分别是《茶文化与社交礼仪》《视频编辑技术——绘声绘影X2》和《读心术与生活》,很显然这三门课程的文学思想性和人文气息就没有前面所列的四门课程强。在学生的选课中另一个爆满的选修课就是体育运动类课程,不论是足球、篮球、乒乓球还是游泳,几乎所有体育运动类的选课名额都供不应求,并且都是在第一时间就被抢完。我相信这种现象应该不只是在我校存在,其他学校可能也有这样的问题。
  教育的推进往往是从上往下来展开与引导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推进亦是如此,但是这个学生的选择与学校的引导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的现象却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三、推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能途径
  在高等学校推行的诸多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有着特别的作用。正如杨叔子院士说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是方向,业务素质是主干,身心素质是保证,而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支撑着其他三个方面”。[5]人文素质教育要渗透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不仅在开设课程中有体现,在教学中也要有体现;不只要有学校上层领导的单向推动,也要有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更要唤起广大学生的高度重视;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展开,还要渗透到课外实践活动中。确切来说就是:
  (一)做好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
  诚如前言,人文素质教育的推行,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是直接、广泛和主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现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可以说是整个人文素质教育成败的核心和关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要通过系统的调研,根据学校的特点与定位,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数量、质量。这样的顶层设计才能落到实处,这样的课程才能做到既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又能够健全学生思想人格、开发学生创造力,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课选课制度
  为避免出现上述的学校引导和学生选择相脱节的情况,除了要做好顶层设计,上下贯通外,还要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课选课制度,从制度上引导和规范学生,让学生在选课时无空子可钻。通过制度的规范引导,逐渐将人文素质的需要内化于心,使其从“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要学”。当然,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广大教师多开课,开好课,出精品课,让学生有课可选,选上满意的课。这中间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和团队建设。因为“培养人文素质核心课程的教学团队是有力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而且是形成各校选修课特色的关键环节”。[6]
  (三)建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科学评价方法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好坏,人文素质教育推进的成效,最终得有一个衡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衡量应将人文素质教育的短期成绩和长效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在校时,可以建立人文素质档案,对学生取得的人文素质成果给予确认,同时举行评比和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调动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的积极性。学生毕业后,还可以通过定期回访和信息反馈来进行长效评价。
  通过顶层来设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要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制订科学的开课和选课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借鉴思政教育的一些成熟经验和好的方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实效性,最后还要建立健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体系。这样从顶层到群众,从教师到学生,从课程到实施,从过程到评价全面推进,相信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将会有新的进展,呈现新的面貌。
  [ 参 考 文 献 ]
  [1] 汪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开发问题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
  [2]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征[OL].求是理论网,http://www.qstheory.cn / special / 6190 / .
  [3] 王义遒.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7).
  [4] 董宇艳.以人为本,构建优化合理的文化素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体系[J].中国大学教育,2010(3).
  [5] 杨叔子.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7(6).
  [6] 韩秀婷.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时空,2014(11).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其他文献
[摘 要]优质的课堂总结可以实现教学的“画龙点睛”,帮助帮助学生抓住知识要点、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总结的形式要结合哲学思想,启发学生思考;巧用发散思维,激发学生思考;利用思维导图,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融入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课堂总结;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
期刊
[摘 要]兽医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但多年来教学内容、方法陈旧,受教学资源限制,扩招等因素影响,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不到位或缺位,这明显影响了专业教学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和国家执业兽医资格制度全面实施的需求。为实现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需求,需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实践教学;兽医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微课也称微型视频课程,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可以广泛应用。学生课前利用微课自主学习,课上吸收内化。教师在课上择机恰当使用微课,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学生课下利用微课拓展知识,巩固学习效果。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它不能改变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微课;大学数学;教学
期刊
[摘 要]对中国知网(CNKI)2005-2014年间有关电子档案袋期刊文献进行检索,绘制关键词共词聚类图谱,获取关键词被引频次,中心度等统计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综合分析表明,当前我国电子档案袋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了电子档案袋的评价方式、设计与实现及其应用效果等方面。评价方式趋于多元化教育评价,评价量规不断完善;设计与实现趋于规范化,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实用性;应用效果则趋于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制
期刊
[摘 要]面对在本科阶段尽早开展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面对知识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其呈现的愈来愈强的不确定性趋势,从教学设计开始并贯穿教学实施过程的始终,教师注意利用突发的不确定情况,给学生保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开展自主学习。教学实践显示,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当满足一定的主观条件,包括前提条件、必要条件和关键条件时,往往可以使教学效果出人意料出彩。当然,经常性的“劳而无功”和“略感失望”情形从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执行“专升本”制度对学院学风的建设有正面的引领与促进作用。高职院校执行“专升本”制度,对优良学风建设虽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还应积极探寻和研究如何完善与时俱进的“专升本”制度的积极策略。高职院校“专升本”的业绩可以为接下来的在校学生提供努力的方向,有利于高职院校学风的建设。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遇到的
期刊
[摘 要]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对于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地分析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化共建课程现代设计方法,探索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提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策略,并给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国际化培养;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的规模逐步扩大,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国高校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存在以下特征:培养目标设置合理,多实行弹性学制;研究方向多样化,紧密结合社会发展与学科发展需求;课程体系灵活丰富,注重方法与技能训练;培养方式实行两结合制,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注重全面素质提升,理论教学、论文写作与实践环节相结合。这样的培养特征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同时也符合研究生教
期刊
[摘 要]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健康发展。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强,与区域产业联系紧密,率先出台“市场需求,就业导向”的校企合作办法,构建较为完整的地方法规,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苏州模式,必将助力区域内校企合作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苏州;职业教育作;校企合作;市场需求;就业导向  [中
期刊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维持低速增长,而中国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发展,但我国经济正面临调整结构和寻找增长新动力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要认真分析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引导和拓宽大学生的择业思路,树立创新创业的就业理念,让大学生在经济转型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