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丽述说:“我的宝宝今年刚满2岁,可是他看起来似乎特别爱闹,还好动手。什么事稍不满意就大声哭闹,还抓我的头发,我喊疼了他都不放。那天他很晚了还嚷着要出去,姥姥不让他去,他甚至把姥姥的手都咬伤了。这样发展下去,我真是既担心又害怕,不知怎么办才好。”
其实,生活中多是家长助长孩子暴力倾向。“小朋友欺负你,你就揍他,打伤了妈带他看病!”一位家长送自己4岁的儿子去幼儿园,临走时甩下了这句话。个别家长由于溺爱自己的孩子,怕孩子吃亏,便纵容他们使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致使幼儿暴力倾向在幼儿园甚至小学里愈演愈烈。
有些家长则是惯于给孩子撑腰,经常在临别时告诉孩子:“要是哪个小朋友打你了,不用怕,告诉爸爸,我收拾他!”这些话语让老师们听起来不寒而栗。有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孩子就勃然大怒,甚至挥拳相向。一些孩子把暴力当成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不管是谁惹到了他,都要动手相还,甚至老师批评他几句,他也冲上去使劲掐老师的腿。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接受了不良教育方式所导致的。溺爱和暴力专制的教养方式,都是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如果幼儿在家中一直都是被溺爱的,家长对他平时打人、咬人、抓人等不良行为习惯不加以制止,幼儿就会认为他的这种行为是得到认可的,并且会变本加厉地实施攻击行为。
如果幼儿长期生长在暴力专制的家庭,其发生攻击行为的概率也很高。幼儿在学前期模仿能力很强,家长对幼儿实施暴力,无形中是在教育幼儿使用暴力,让孩子觉得“暴力能够解决问题”,所以幼儿在遇到用常规办法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会采用攻击行为。
有资料表明,美国的一所学校在选择有潜力的孩子进行培养时,最先注意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家长。由此可见,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儿童的暴力行为折射出了孩子的人格危机。而且这些问题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家长必须要注意抓住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提高其“免疫力”,使其身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专家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预防孩子的“心灵暴力”倾向。
关爱孩子是根本对于幼儿来说,爱,远比一切都来得重要。家长首先应该给予孩子最基本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满足、理解、尊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只有让孩子体验到父母之爱的温暖,孩子才有意识和理念去爱他人和外物。同时,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对他人和事物的爱心,比如,当家长的一方身体不舒服时,另一方可教育孩子去关心自己的父(母);又如在公园游玩时,看到美丽的花,孩子都想摘下来,这时家长应制止孩子的行为并说明理由,培养孩子的爱惜之心,从心理上防止、克服孩子暴力倾向的形成。
教导孩子正确的交往策略多数孩子的攻击行为都属于一时冲動的类型,其实他们心中是渴望友谊的,只是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这种时候,家长应该及时教给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教孩子运用多种方式来化解困境。
教孩子控制情绪情绪在人的心理变化中起着核心作用。幼儿还没有学会如何控制情绪,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逐步战胜情感刺激,使孩子有稳定的情绪,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融合。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环境和集体活动最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家长可以多创造这样的环境,让孩子学会忍耐宽容,加强自我约束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其实,生活中多是家长助长孩子暴力倾向。“小朋友欺负你,你就揍他,打伤了妈带他看病!”一位家长送自己4岁的儿子去幼儿园,临走时甩下了这句话。个别家长由于溺爱自己的孩子,怕孩子吃亏,便纵容他们使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致使幼儿暴力倾向在幼儿园甚至小学里愈演愈烈。
有些家长则是惯于给孩子撑腰,经常在临别时告诉孩子:“要是哪个小朋友打你了,不用怕,告诉爸爸,我收拾他!”这些话语让老师们听起来不寒而栗。有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孩子就勃然大怒,甚至挥拳相向。一些孩子把暴力当成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不管是谁惹到了他,都要动手相还,甚至老师批评他几句,他也冲上去使劲掐老师的腿。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接受了不良教育方式所导致的。溺爱和暴力专制的教养方式,都是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如果幼儿在家中一直都是被溺爱的,家长对他平时打人、咬人、抓人等不良行为习惯不加以制止,幼儿就会认为他的这种行为是得到认可的,并且会变本加厉地实施攻击行为。
如果幼儿长期生长在暴力专制的家庭,其发生攻击行为的概率也很高。幼儿在学前期模仿能力很强,家长对幼儿实施暴力,无形中是在教育幼儿使用暴力,让孩子觉得“暴力能够解决问题”,所以幼儿在遇到用常规办法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会采用攻击行为。
有资料表明,美国的一所学校在选择有潜力的孩子进行培养时,最先注意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家长。由此可见,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儿童的暴力行为折射出了孩子的人格危机。而且这些问题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家长必须要注意抓住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提高其“免疫力”,使其身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专家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预防孩子的“心灵暴力”倾向。
关爱孩子是根本对于幼儿来说,爱,远比一切都来得重要。家长首先应该给予孩子最基本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满足、理解、尊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只有让孩子体验到父母之爱的温暖,孩子才有意识和理念去爱他人和外物。同时,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对他人和事物的爱心,比如,当家长的一方身体不舒服时,另一方可教育孩子去关心自己的父(母);又如在公园游玩时,看到美丽的花,孩子都想摘下来,这时家长应制止孩子的行为并说明理由,培养孩子的爱惜之心,从心理上防止、克服孩子暴力倾向的形成。
教导孩子正确的交往策略多数孩子的攻击行为都属于一时冲動的类型,其实他们心中是渴望友谊的,只是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这种时候,家长应该及时教给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教孩子运用多种方式来化解困境。
教孩子控制情绪情绪在人的心理变化中起着核心作用。幼儿还没有学会如何控制情绪,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逐步战胜情感刺激,使孩子有稳定的情绪,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融合。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环境和集体活动最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家长可以多创造这样的环境,让孩子学会忍耐宽容,加强自我约束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