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乐谁能设计得过命运呢?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tv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耿乐皈依藏传佛教。他相信佛家的智慧:不要对人间的名利幻象有太多的反应,跟着它走就好。“我都消失那么长时间了,还怕再消失吗?我都不怕了,该焦虑的都焦虑完了”
  “边缘人”
  秋天在9月逐渐演变成微凉的风。傍晚日光敛去,游丝一样的云挂在淡粉色的天上。世界一派温柔,演员耿乐家的院子里,惟一具有攻击性的只剩下蚊子。哪怕池上有青苔,树下有座椅,耿乐也很少有闲情逸致在院子里坐定。他怕蚊虫乱飞,因而家里的3楼似乎更像一个稳定的个人空间。
  10平方米的画室里零星堆着他的画作。两个画架上,一幅是人像,一个男人梳三七分的头、围深色围巾,面容愁苦;另一幅是风景,大面积的蓝天白云,色彩浓烈,底下五分之一是绵延的山丘、草原和蒙古包。这些画已经搁置多年。1994年刚开始拍电影时,耿乐的老师、艺术家刘小东曾说:“拍电影挺好,但你可能很难再画画了。”当时耿乐觉得奇怪:为什么不能呢?
  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到中央美术学院,耿乐接受了8年正规美术教育。祖父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画家、国徽设计者张仃,叔父是同样享誉多年的张郎郎,耿乐从小就在艺术氛围中长大。后来进入影视圈,耿乐偶尔仍会手痒,但很少再沉浸到画画中去。“我没法画着玩。这恨不得是比拍戏还严肃的事儿。我如果没有做好生理、心理的准备,画出来也是不负责任的。”耿乐说。
  尽管已经离开架上绘画多年,他的品味依然能从家装设计中透露出来。大块玻璃直接嵌入墙体,窗户上利索得连一个螺丝钉都显得多余;墙面是灰色的水泥,呈现大大方方的粗粝感,以至于来修水管的工人见了会说:“你家还没装修好吧?”客厅的屋顶也没有刻意的修饰,甚至连一盏吊灯都没有,耿乐喜欢在夜里开暖色的落地灯,让整个空间显现出简洁的流畅感。
  9月11日采访这一天,他刚从威尼斯回到北京。参演的电影《嘉年华》成为威尼斯电影节惟一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耿乐穿着黑色燕尾服第一次走上了國际三大电影节的红毯。关于他的新闻自然要比以往多一些。耿乐上网看评论,看见95后的年轻人说:“这人谁啊?不认识。”底下就有人回复:“这你都不认识?我是不是暴露年龄了?”
  入行23年的耿乐今年43岁了,穿黑白条纹衫、破洞浅色牛仔裤和一双深蓝色休闲鞋。30岁以前他的银幕角色几乎都是文艺气质浓郁的都市青年,30岁以后,他却开始了对文艺青年的漫长告别——从《面引子》里衣着朴实、年届五旬的馒头铺老板到《不速之客》里一意孤行的杀人犯,耿乐尝试了各种阶层、各种属性的人物。他甚至问过好友闫妮是否有可以推荐的戏,他想演一个出老千的角色。他逐渐被视为一个热衷于扮演“边缘人”的娱乐圈边缘人。
  “我演的这些人物都很孤独,有自己的理想,但在主流社会里活得不那么自在。这些人物我比较容易接近,因为我的属性和他们挺像的。比如说能做好综艺的人一定是主流社会里比较自在的人,要懂得跟人交流才会如鱼得水,而我特别怕那种明明知道无话可聊、甚至不在一个价值观上,还非得在场面上寒暄的情况……”耿乐说。因为这种“不爱哪儿热闹往哪儿凑”的性格,耿乐一直不在娱乐圈的核心。用好友、编剧李樯的话来说,“他不像一个惯常的表演工作者,他没有应有的展示欲和表现欲。但他对人和事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是一个内心价值观很稳定、静水流深的人。”
  “十多年的事了”
  2016年年初,耿乐接到了导演文晏发来的剧本《嘉年华》。故事讲述未成年少女遭遇性侵之后在成人世界的遭遇,耿乐一下子就被这个剧本打动了,“压抑,难受。”
  “事情发生以后,方方面面都在忽略。中国人的思维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谁也不愿意惹祸上身,但没有人真正关注受害者。”耿乐说,他饰演的受害女生父亲虽然一事无成、精神颓废,却是电影中惟一正面的男人,“他觉得必须要得到一个说法。”
  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好评,耿乐第一次直接接收到来自观众的反馈。在有八十多年历史的电影院中,耿乐和其他主创坐在二楼的第一排,面前不是栏杆,而是被观众包围的台阶,“有一种圣殿的感觉。”画面一结束、字幕还没上,观众便起立鼓掌。“我第一次作为电影演员感受到舞台谢幕的感觉,掌声长达两三分钟,我站着不知道该干什么,太激动了,第一次觉得艺术电影能受到这么大的关注。”耿乐说。
  在此之前,他从未奢望过这样的认可,因而觉得自己的努力并不能与之匹配。戏份虽然不多,耿乐却感受到了久违的过瘾。电影中有很多长镜头,开始表演前的耿乐会考虑动作、走位、镜头角度,但导演文晏会点醒他:“这条没有问题,但是咱们能不能再收一点、走心一点?”片中“女儿”的扮演者不是专业演员,她的优势是可以在银幕上呈现最真实的状态,所以耿乐“要特别小心,但凡稍微有点假的成分,观众直接就能对比出来”。
  入行23年,他承认自己拍过不少粗制滥造的影视剧。“很多电视剧不是真交流。演员你演你的,我演我的,相互之间不关心台词背后的逻辑……上一次有这种完全投入的感觉,还是拍《开往春天的地铁》和《旅程》的时候,到后来我都想不起来了。可是啊,那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十多年前的2004对于耿乐来说,是个五味杂陈又一言难尽的年份。
  他主演的杨超处女作《旅程》获得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特别奖。可也就在这一年,曾和耿乐拍摄电影处女作《开往春天的地铁》的导演张一白在看到耿乐经常帮朋友客串角色后对他说:“你要好好保护羽毛啊,不要什么戏都接。”
  回头看,那段时间的耿乐无疑是忙碌的,一年四五部电影电视剧地接,有时耳根子软,也会帮朋友串一两天戏。听到张一白这么讲,他陷入沉思:自己到底是要追求数量还是质量?
  纷至沓来的剧本都看中了他的长发,净让他演那些一脸不屑的艺术家。“靠符号去演戏只会越来越窄。”耿乐觉得无力又厌倦。但他是一个反应很慢的人,欠缺专业背景,也不像从小就要自己打拼的演员那样具有自我包装的意识。在他的概念中,保护羽毛的惟一手段就是挑剧本。“我对自己有了一个限制,看到这个剧觉得不是我要演的剧,那个剧不是我要演的剧,我就变得只能演和羽毛有关的戏。”   那时的耿乐被“骄傲”二字框住了。不拍戏的时候,他每天躺在床上不知道要做什么,晃荡着晃荡着就从白天到了黑夜。
  2005年夏天,耿乐索性剪去了一头半长不短的头发。在往后的回忆里,这原本是一个偶然的、平淡无奇的日子:闲来无事,去常光顾的理发店打理头发。理发师按照原来的习惯修发梢,修着修着,耿乐突然说:“要不你给我剃短了,剃圆寸。”“你确定?”“确定。”十几年没有主动剪短过头发了,耿乐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觉得陌生极了:这谁啊?
  很快有个导演找耿乐去上海拍一部都市剧,让他演最轻车熟路的都市文艺青年,结果见到他就急了:“你怎么把头发剪了?原来的耿乐去哪儿了?我要你原来的头发。”
  转型的路是艰难的。因各种原因错过娄烨的几部电影之后,耿乐发现递到手上的剧本越来越差了。“有时候机会给你了,你不要,就不会老给你了。”耿乐说,“我需要一个头脑清晰的人帮我把关,但当时也不知道找什么样的经纪人合适,挺迷茫的。”
  演艺之路受挫,耿乐有时将记忆拨回那个命运发生转折的起点:我当年画画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做演员呢?
  “零基础,高起点”
  1994年,管虎筹拍处女作《头发乱了》。男二号彭威是个反叛张扬的摇滚歌手,副导演找不到合适的演员,就到中央美院碰运气。当时的耿乐20岁,穿皮夹克、留长发、只听欧美摇滚,看不上小虎队、四大天王这些流行人物。副导演过来找人时,他正和一个留学生捧着相机坐在操场墙边晒太阳。副导演看见他,问:“喜欢摇滚乐吗?”“喜欢。”“喜欢拍电影吗?”“喜欢。”“那跟我走吧。”
  就这么入了行。
  很快,他遇到筹拍《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姜文,在电影中演靠起哄、打架来挥霍荷尔蒙的军队大院男孩刘忆苦。20岁的耿乐虽然浑不吝,但从来不打人。上来第一场戏,姜文要求他给另一个男孩扇嘴巴。耿乐抡了八回都下不了手,到第九回,姜文说:“你真抽,你要抽不好咱们就抽一晚上。”耿乐这才被逼出了刘忆苦的狠劲儿。
  再后来,他成了众多文艺片导演青睐的艺术家专业户;在霍建起的电影《赢家》中饰演一名画家、在张婉婷的电影《北京乐与路》中饰演心怀强烈音乐梦想的摇滚歌手……耿乐顺风顺水,以他自己的话来说,是“零基础,高起点”。这样的成长路径让他选剧本的时候“会挑”,但他其实又还没获得“挑”所需要的观众基础和业内话语权。
  在合作多次的演员梅婷看来,耿乐身上没有那种努力到变形的、咬牙切齿的感觉。“我们的成长经历比较像,出道早,出名早,走得很顺就有很多机会,但又因各种各样的原因错过了。”梅婷说。2007年到2009年,梅婷也遇到了耿乐曾经的瓶颈:没有好的剧本,觉得拍戏没劲。赋闲的时间长了,她生出一种恐慌:这样下去,武功就荒废了。
  “待着的焦虑,比忙起来的焦虑要多得多。”耿乐说。“只要是演员,不管火不火,都有职业焦虑。没戏的时候会想,怎么没人找我,拍上戏了,就想什么时候杀青。”
  蹉跎三四年之后,耿乐遇到了经纪人王京花。王对他说:“你什么剧本都要拍。如果一直等,将来好的剧本也不会找你。这一行很残酷,你只有不停地拍,才能让人知道你还在这儿。”
  耿乐只好重新开始规划自己的演艺之路。
  东打西撞,他演过一些和自身气质完全不同的角色,也演过一些粗制滥造到让人自我怀疑的角色。比如他曾因高片酬出演一部最终没有播出的清宫戏,到了现场才发现,原本一天十场戏的拍摄强度生生被拉到了二十场,导演为了赶进度,没有时间考虑场景、对白、人物关系的逻辑,“基本对白说完了就过。”又因为不同期录音,这边皇宫里还在演戏,旁边的电钻就在咚咚咚地改景。“导演根本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就看口型,我也听不见对手演员在说什么。”耿乐说。有一天他穿着盔甲拍打戏,汗顺着脸往下掉的那一瞬间,他懊恼地想:“我每年拍这些戏,干嘛呢?有什么意思?”
  四五年前,耿乐曾在一个场合遇到了香港电影公司老板江志强。江问他:“最近怎么样?”耿乐答:“挺好,就是好剧本太少。”结果江志强当时就将了他一军:“你拍够100部了吗?”
  耿乐一下子释然了。他将这话告诉梅婷,梅婷也深以为然。
  “作为演员,一辈子能遇到特别好的、为你写的戏,真的太少了。几年有一部就已经不错了。有些人可能一辈子就一部。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可是作为职业演员,不可能不演,不能老待着吧?待着你也会退步。”梅婷说。2007年起闲待两年之后,梅婷跑到上海演话剧。又过3年,她才遇到《父母爱情》和《推拿》的剧本。
  而对于自己和烂片的关系,耿乐是这样解释的:“如果这100部中有80部是好剧本,那演到好戏的概率自然就大。但如果只有两三个好剧本,那可不就是大海捞针了吗?”这几年情绪偶有反复时,他总拷问自己:当初做演员的初衷是什么?
  “是为了赚钱吗?当年拍管虎和姜文的电影,我都拿不到什么钱。我是想当大明星吗?90年代没有这个概念。电影对于我的魔力在哪儿?”
  80年代时,他曾看过一部叫《莆田进行曲》的日本电影。电影讲述摄影棚内替身演员与大明星之间发生的故事,耿乐第一次知道,在拍摄现场,通过布景变化就能直接把黑夜变成白昼、把古代变成现代。他觉得这一切神奇极了:“就在那摄影机的框里,能完全营造一个新的世界,而出了这个摄影机框呢,电线、灯光,和电影的美感毫无关系。”耿乐喜欢这种反差形成的张力,也享受和一帮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做一件事的氛围。他甚至在旧专业和新事业之间找到了共通之处:“画画是在白纸上创造幻象,电影是把你放到镜头的环境中去制造一个既梦幻又真实的世界。”他庆幸自己入行之初遇到管虎与姜文。“如果一开始就让我拍多尔衮的电视剧,我可能就不会做演员了。”
  “没有大红大紫过有什么可膨胀的”
  转行多年,耿乐很少提起画笔,但也跨界做过一些展览。
  比如在深圳,他做过一个叫《五百个画架》的作品。他让人将500个画架拆成木条,拼成地板铺在展览馆门口。他的构思很简单:学生时代每天面对的是形而上的畫架,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个画架就是木头,做成地板踩在脚底高低不平、不被人注意,但这就是通往艺术的必经之路。   耿乐说,这23年什么戏都拍了,拍烂戏时片酬就只是账户上的一个数字,拍好戏时才觉得有了“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愉悦感”。时至今日,耿乐在娱乐圈的朋友数量非常有限,更多时候他发现能无障碍聊天的还是之前在美院的同学。耿乐脸盲,忘性大,过段时间就不记得见过谁。也有社交恐惧,一度夸张到“为了消除紧张感而讨好陌生人”。比如坐在出租车上,他总想找话题和司机聊,可聊的话题又不是自己想说的,“好像在演一个陌生的我跟司机说话。”他学不来“来事儿”的成人社交,但对为数不多的朋友总能展示出赤诚。比如他陪梅婷看过恐怖片;比如他会记得第一次见面时李樯夸过他的包好看,成为朋友后就把包送给了对方;比如他会说闫妮在感情上很傻,一般人点到为止就会打住,但他就是想把人骂醒。
  李樯认为耿乐与世无争,但当这种不争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副作用。“这可能会使他丧失很多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他内心非常恭卑,这会使人误解他的丰富性。”李樯说。相识多年,他们鲜有分歧,最大的不同是李樯觉得耿乐“过度散淡”,“艺术还是需要一点好胜心的。”
  但耿乐天生就是那种温吞的人。他说自己对任何事物都缺乏“不疯魔不成活”的痴迷劲儿,最开始考美院时他最心仪的专业是壁画系,因为“想做和大众交流有关的艺术”。当初如果管虎的副导演没有找到他,他现在更可能在做与应用设计有关的工作。他说不会去做太热闹的事,但也不会是一个苦行僧一样的艺术家。
  “活的年头越长我越相信‘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类理性思考的结果就是告诉你不用想。我一直以来也是秉承着不设计、不期待的原则,把当下过好,尽人事听天命。人生嘛,你设计他干嘛呢?谁又能设计得过命运呢?”
  2011年,耿乐皈依藏傳佛教。他相信佛家的智慧:不要对人间的名利幻象有太多的反应,跟着它走就好。十几年前那种因“没有好剧本”而无戏可演的纠结,逐渐变成40岁以后的释怀。他知道自己的位置,自嘲“没有大红大紫过有什么可膨胀的”,也知道在很多观众心目中自己已经缺席多年。“我都消失那么长时间了,还怕再消失吗?我都不怕了,该焦虑的都焦虑完了。”
  10年前,耿乐和美院附中的同学一起办过一个名为《出口/入口》的艺术展。他的作品叫《相》。他将几百个五官石膏像随机贴在一面墙上,又将自己影视作品中的面部特写重新剪辑,投射在五官墙上。前者是他20岁之前的青春,后者是他20岁以后的生活——开幻灯前,五官浮雕清晰可见,开幻灯后,真实可触的五官却又被电影中虚幻的像取代了。
  “能摸得到的东西,看的时候却是没有的,你以为是真的,其实是虚幻的,把灯一关就什么都看不见了。”耿乐说这个作品灵感来自《金刚经》,书上说得很简单,就八个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感谢实习记者吴媛博协助整理录音)
其他文献
2009年2月22日,洛杉矶柯达剧院、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给杰瑞·刘易斯颁发了“琼·赫尔肖特人道主义奖”。1952年,刘易斯被选为“肌肉萎缩症协会”主席;此后从1966年起,每年美国劳工节,他都作为慈善节目主持人参与募捐,截至2011年该节目已募集超过20亿美元。刘易斯领奖时说,这个奖“触及了我灵魂的最深处”。  颁给他小金人的艾迪·墨菲,恰好出演了翻拍自他的《肥佬教授》。这也是大部分中国观众最为熟
期刊
全球變暖正在波及整个地球,太平洋地区的人们和动植物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在南太平洋,强大的超级飓风和“国王潮汐”造访频率越来越高。在北境,因为冻土融化造成了海岸侵蚀,沿海地区正在一点点失去它们的土地。    在偏远的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东部,鄂霍次克海和博利沙亚河之间的沙地上,有一处名叫十月镇的聚居地,海岸侵蚀迫使当地居民们离开他们的家园移居内陆,然而,新定居地的部分土地同样被漫延的海水所侵蚀。现在,只
期刊
瑞典導演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非常低产,在英语电影圈里都不能算是盛名大家,但是他2011年的作品、改编自约翰·勒卡雷同名间谍小说的《锅匠、裁缝、士兵和间谍》却是众多影迷的心头好。眼看10月他的新作《雪人》即将公映,同样改编自畅销小说,从放出的几支预告片和华丽的选角阵容可以想见,这也将会是一部口碑之作。  《雪人》原作是挪威推理小说新贵尤奈斯博,他身兼金融白领、摇滚歌手和畅销书天王三重身份,小说本身的
期刊
2017年4月1日,刚从朋友那里得知雄安新区成立的消息时,家住雄县的出租车司机肖武还以为这只是个玩笑,关掉手机后便早早睡去。直到与他同一小区的住户以3万多一平米的价格将房子私下卖给了一位外地人后,肖武才发现新区的成立已经开始逼近自己的生活。  与肖武同是1993年出生的田豹,家住安新县大王镇的小王营村,这个村子以新华社的一篇报道而被世人所熟知,那篇报道提到这里将会是未来雄安新区起步的核心区域。而就
期刊
新的商业秩序在建立。新旧更迭于互联网和传统零售融合催生的新零售。线上线下的边界已经模糊,新零售将重塑30万亿市场规模的社会零售格局。在这场革命式的零售变革中,新物种将大量产生,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新零售世界将在初见端倪的细缝中打开大门。  马云看到了门缝里透出来的那束光,他带着阿里巴巴追着光跑,让2017年成为阿里巴巴启动新零售的元年。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马云的态度是决绝的,奋力推动阿里投入到未
期刊
如果说冯内古特的预言正在21世纪应验,那是因为他对自己身处的20世纪有深刻的洞察。  雨果说,19世纪是伟大的,20世纪是幸福的。但人类将在20世纪遭遇的苦痛与考验,任何伟大的先知都难以预见。  对整个世界和库尔特·冯内古特个人来说,20世纪60年代都是极为关键的转折点。昨日的世界已于两次世界大战中毁灭,资本主义正重构权力结构,冷战不仅划分了铁幕的两端,也让核恐怖渗透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而写过几
期刊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观念雕塑家之一,展望与很多排斥工艺的观念艺术家不同,他在意工艺含量、在意观念实现的技术和手段。而在用大量科技手段接入雕塑后,他愈加认识到,即使科学包办一切,人和艺术依然不可替代。  雕塑有千万个块面,而照片只有一面。看到展望在龙美术馆的大型展览之后,之前看过的所有展场照片统统失效了。巨大的实体,带来了相应的当量、质感和气息。展望  上海龙美术馆的大型个展“展望:境象”是展望艺术生涯
期刊
在专业的评价体系中,龚琳娜是中国最好的歌手之一,但她的角色尴尬地立在时下中国音乐市场审美裂缝的边缘。唱阳春白雪时,龚琳娜知者寥寥,可当她试着去触摸地气,就猝不及防地掉进另一个体系之内。在这个被她定义为“浮躁”的市场上,42岁的龚琳娜困惑的东西太多了  一  美国音乐界流传着一种说法,一个高雅音乐的表演艺术家如果没能站在纽约林肯中心的舞台上收割掌声,就不算摘下了这个领域象征成功的果子。一些或近或远的
期刊
企业是家,“家风”是灵魂。因为有“家风”文化无形的塑造,企业才能在不断的市场竞争中,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注重研发与创新,为每一件产品费尽心力、精益求精。  创立于1600年的陈李济,四百多年屹立不倒的根源是什么?  是文化,是神圣的使命感。417年前,陈李两公因诚信结缘,创办陈李济,寓意“陈李同心,和衷济世”。细究同心济世的根本,在于一个“济”字,“济”是给予,是对他人的帮助;“济”更是目的,
期刊
远有吉庆街,近有天意新商城,在越来越多一度风光无限的历史名街黯然退出舞台时,簋街和簋街上的人依然在规划、秩序、技术、文化等因素的交相流转和对抗中努力寻找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  三次整改  花雷记得很清楚,从去年9月到今年5月的这次大规模整改是他在簋街二十年来遭遇的第三次,显然,中间穿插的小改小造早已无法计数。此刻的他坐在花家怡园簋街总店的一个包间里,边回答问题边拿冰袋敷着因常年踢球而酸痛的右腿膝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