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信作为移动浪潮下的时尚宠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高校掀起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媒介。它深刻的改变了大学生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如何面对微信的影响并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微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今天你抢红包了吗?”近期或许已成为人们的最新问候语,而进行抢红包活动的主要载体则为微信平台。“那微信到底是什么呢?”“它为何又有如此大的魅力?”微信是网络巨头腾讯公司2011年一月推出的一款支持多平台,旨在促进人与人沟通与交流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拍照发给好友、发手机图片、移动即时通信等功能。截至2013年第四季度,微信活跃用户数达到355亿。正如其广告语所言,“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正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所喜爱的。在这种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大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也悄然的发生着改变。因此,如何面对微信的影响并充分发挥微信独具的优势,使之在师生互动中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
一、微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机遇
(一)微信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移动网络具有的信息传播快、互动性强、高开放性等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拘泥于课堂。只要登录微信客户端,打开朋友圈,就能随时看到学生的生活及思想动态,打破了传统课堂模式和时间限制。同时,其丰富的共享信息和多元的信息形式,为高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大量的教育资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大多是显性的,只是单纯的将政治性的立场和观点灌输给受众。如面对面沟通,学生往往有诸多顾虑,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育工作者无法真正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微信则通过从“面对面”到“键对键”,以及“一对多”和“多对多”的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摆脱了纯粹的课堂教学,“虚拟教学”更加能够双向沟通,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得到加强。
(二)微信公众平台搭建了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为大学生提供了优越的信息资源、观点表达、思想交流阵地,从而为教育工作者在网络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新平台。学生可以关注“思想政治研究工作”、“青年政治思想交流”等公众平台,了解最新时事热点。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状况,从而能够有针对地进行教育辅导,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微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挑战
微信的广泛使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挑战,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挑战。在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除了必须具备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等基本理论素质外,还必须具备简单的移动通信技术素质,要对微信有熟悉的认知,才能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二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的挑战。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人物”。而微信的使用使得教育主体对信息的传播很难采取传统主观的控制方法,却使受教育者主动快捷的对信息进行自我筛选成为了可能。
(二)微信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挑战
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微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对其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易使大学生的心理认知产生偏差。微信让现实转化为影像,造成了空间距离感的模糊消失,使时间化为零碎的、间断的“永恒的当下”,其碎片化、即时性特点,将进一步消解大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大学生变成懒于思考的“单向度的人”。二是信息内容的多元化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容易引起大学生思想的迷失。大学生虽具备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但他们并未走入社会,其心智方面还不是特别成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诱导。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微信这一平台,向大学生传播消极、暴力、色情、甚至反动的信息,难免会使部分学生丧失自己的道德意识,甚至引发犯罪。
(三)对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方式的挑战
随着新兴网络媒介的发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手段载体也更加多样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高校“两课”课堂、团日活动、新闻报纸等为载体的“承载受教”形式,这已无法调动学生听课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对此产生厌恶甚至抵触。而微信的出现彻底颠覆了这种弊病,通过线下与线上,现实与虚拟相结合,使大学生社交圈子变得多层次多元化。同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多层次、多渠道提供了可能性,這也意味着只有有效定位好微信这个自媒体新兴载体,高校的思政教育者才能更好地把握大学生主流思想动态,同时有针对性地一对一指导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微信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养,成为引领学生的“微信达人”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不断加强自我修炼,发挥自身特长,把自身塑造成微信“意见领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见微知著”的能力,要善于从学生微信碎片化的语言和信息中,及时发现可能存在和会出现的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及早介入,让学生在被尊重、被关心中化解心结,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善于抓住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学习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因势利导,从而提升微信思想教育的时效性和感染力。
(二)加强载体建设,构建全员育人的高校“微信集群”
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身素质和工作思维等因素影响,微信还没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广泛、高效地使用。面对大学生“无人不微信”的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应迅速切入微信载体,将微信带来的挑战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一是建立学校、班级、支部、社团等微信公众平台,鼓励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使用微信,实现信息及时交流、反馈与传送,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二是举办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访谈”、“微辩论”、“微展示”、“微演讲”、“微咨询”等教育活动,在互动中交流中授道答疑解惑,对大学生“微信”用户潜移默化地产生正面引导和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巧用微信功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创新
“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切入和占领微信阵地,但也不可忽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微信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善于运用微信的功能,加以“微”创新,从而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一是利用微信的“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海量的微信账号和短语置于移动网络,让学生在好奇与趣味中潜移默化地受教育;二是利用微信的“小视频”功能,提高学生校园公共教育活动的参与性,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任何一项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挑战。微信就是这样一种软件,充分发挥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信,微信引领的沟通新模式,会使“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活力和正能量。(作者单位: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微信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
[2] 杨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网络思政.2012.6.
[3] 张博.微信时代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3
关键词:微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今天你抢红包了吗?”近期或许已成为人们的最新问候语,而进行抢红包活动的主要载体则为微信平台。“那微信到底是什么呢?”“它为何又有如此大的魅力?”微信是网络巨头腾讯公司2011年一月推出的一款支持多平台,旨在促进人与人沟通与交流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拍照发给好友、发手机图片、移动即时通信等功能。截至2013年第四季度,微信活跃用户数达到355亿。正如其广告语所言,“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正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所喜爱的。在这种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大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也悄然的发生着改变。因此,如何面对微信的影响并充分发挥微信独具的优势,使之在师生互动中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
一、微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机遇
(一)微信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移动网络具有的信息传播快、互动性强、高开放性等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拘泥于课堂。只要登录微信客户端,打开朋友圈,就能随时看到学生的生活及思想动态,打破了传统课堂模式和时间限制。同时,其丰富的共享信息和多元的信息形式,为高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大量的教育资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大多是显性的,只是单纯的将政治性的立场和观点灌输给受众。如面对面沟通,学生往往有诸多顾虑,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育工作者无法真正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微信则通过从“面对面”到“键对键”,以及“一对多”和“多对多”的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摆脱了纯粹的课堂教学,“虚拟教学”更加能够双向沟通,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得到加强。
(二)微信公众平台搭建了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为大学生提供了优越的信息资源、观点表达、思想交流阵地,从而为教育工作者在网络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新平台。学生可以关注“思想政治研究工作”、“青年政治思想交流”等公众平台,了解最新时事热点。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状况,从而能够有针对地进行教育辅导,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微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挑战
微信的广泛使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挑战,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挑战。在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除了必须具备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等基本理论素质外,还必须具备简单的移动通信技术素质,要对微信有熟悉的认知,才能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二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的挑战。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人物”。而微信的使用使得教育主体对信息的传播很难采取传统主观的控制方法,却使受教育者主动快捷的对信息进行自我筛选成为了可能。
(二)微信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挑战
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微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对其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易使大学生的心理认知产生偏差。微信让现实转化为影像,造成了空间距离感的模糊消失,使时间化为零碎的、间断的“永恒的当下”,其碎片化、即时性特点,将进一步消解大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大学生变成懒于思考的“单向度的人”。二是信息内容的多元化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容易引起大学生思想的迷失。大学生虽具备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但他们并未走入社会,其心智方面还不是特别成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诱导。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微信这一平台,向大学生传播消极、暴力、色情、甚至反动的信息,难免会使部分学生丧失自己的道德意识,甚至引发犯罪。
(三)对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方式的挑战
随着新兴网络媒介的发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手段载体也更加多样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高校“两课”课堂、团日活动、新闻报纸等为载体的“承载受教”形式,这已无法调动学生听课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对此产生厌恶甚至抵触。而微信的出现彻底颠覆了这种弊病,通过线下与线上,现实与虚拟相结合,使大学生社交圈子变得多层次多元化。同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多层次、多渠道提供了可能性,這也意味着只有有效定位好微信这个自媒体新兴载体,高校的思政教育者才能更好地把握大学生主流思想动态,同时有针对性地一对一指导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微信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养,成为引领学生的“微信达人”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不断加强自我修炼,发挥自身特长,把自身塑造成微信“意见领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见微知著”的能力,要善于从学生微信碎片化的语言和信息中,及时发现可能存在和会出现的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及早介入,让学生在被尊重、被关心中化解心结,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善于抓住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学习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因势利导,从而提升微信思想教育的时效性和感染力。
(二)加强载体建设,构建全员育人的高校“微信集群”
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身素质和工作思维等因素影响,微信还没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广泛、高效地使用。面对大学生“无人不微信”的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应迅速切入微信载体,将微信带来的挑战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一是建立学校、班级、支部、社团等微信公众平台,鼓励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使用微信,实现信息及时交流、反馈与传送,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二是举办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访谈”、“微辩论”、“微展示”、“微演讲”、“微咨询”等教育活动,在互动中交流中授道答疑解惑,对大学生“微信”用户潜移默化地产生正面引导和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巧用微信功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创新
“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切入和占领微信阵地,但也不可忽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微信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善于运用微信的功能,加以“微”创新,从而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一是利用微信的“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海量的微信账号和短语置于移动网络,让学生在好奇与趣味中潜移默化地受教育;二是利用微信的“小视频”功能,提高学生校园公共教育活动的参与性,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任何一项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挑战。微信就是这样一种软件,充分发挥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信,微信引领的沟通新模式,会使“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活力和正能量。(作者单位: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微信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
[2] 杨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网络思政.2012.6.
[3] 张博.微信时代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