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一节前后发生了很多事儿。其中,就在尼泊尔大地震后的第二天,国内一个曾经非常非常著名的诗人,汪国真老师因病离世了。
尽管有很多争议,但汪老师在1990年代初的确写下很多“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这种抚慰了很多当代青年的诗句,时代背景也让这样的短句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心灵寄托,跟今天微博上的张嘉佳和陆琪们不相上下。
但时过境迁,在似乎理应纪念和缅怀汪老师的时候,一部分当年的文艺青年却意外地表现出了踟蹰。原因很简单,因为感到有点不好意思。为何呢?因为觉得有点丢份儿—汪老师好像完全在今天的文化审美圈之外了。类似“青春”“梦想”“远方”“幸福”“彷徨”“春天”这些汪老师当年的利器,现在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种烂俗于文化领域里的常见词汇。换句话说就是,当年对汪老师的爱,到今天再看,已经成了自己的一段黑历史。
但在当初,汪老师这样清新的短句还是开时代风气之先的,现在被大家一起嫌弃,已经离大家远去的汪老师好像也有一点无辜。大家真正想回避的其实是当年被一些简单的情怀所打动的无知的自己吧。
“黑历史”这词,百度百科的意思是“这个世界上真实存在过而被避而不谈的历史事件”。而很多时候,它更接近于“这只是人对自己不愿提起的过往经历的称呼”。就跟历史上很多人在登上朝廷高位之后都要把自己相识于微时的朋友圈整肃一遍是同一个道理,说到底都是在我们长大之后对过去不成熟的所作所为的一种否定。
比如,在大部分如今会摆45度角自拍的妹子心目中,当年集体照里梳着“大光明”的圆脸形象就是最典型的黑历史。客观成分更大一些的外貌变化有时候还能当做励志的典范,而主观成分占主导的“喜欢”这件事儿因为太过暴露个人“品位”这个容易遭人鄙视的领域,因此基本上回忆起来都不自觉地会带上一丝羞怯。
“我曾经喜欢郭敬明的文字爱听汪峰的歌,留着海藻般的长发,喜欢穿棉布长裙配脏球鞋,爱戴银镯并真心向往过喜欢逃课又经常背着吉他流浪的生活……”说完这番话,你准会“羞涩抱歉地一笑”,先自我否定一番,再“都怪当初太年轻”。
价值观的确是随年纪和阅历增加而变化的,但也正是那些现在看看可能想抹杀掉的每一段过往组成了现在的我们。谁都难免有一两段审美偏差和黑历史,如果一直都保持政治正确,那岂不是大数据算出来的机器人呀?
有个叫《碧之轨迹》的游戏的贴吧曾经开出过这样一个帖子。标题叫做:《说白了,很多人认为人物刻画不够,其实就是黑历史不够》。楼主的主旨大概是说他觉得《碧之轨迹》之所以没有前作《空之轨迹》有意思,就是因为人物在当前环境下都太“政治正确”了,没点儿黑历史,看起来怪单调的。其实放到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没点儿黑历史,人生怎敢轻言丰满。
好吧,说了这么多,道理我们都懂,但真的要直面这些“黑历史”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让我们来撕开生活的真相吧!
Style黑历史
Fashion可能是最变幻莫测的历史元素了。黑不黑真不好下定论,今天看很黑,搞不好过一段又变成时装杂志上的当红潮流了。
1980年代Style
1980年代的潮流Style有一个精髓细节,就是在穿戴墨镜、西装这些有范儿的装束时坚决不能撕商标。想当年,大伙对时尚潮流或者说好东西还很蒙昧,于是一小波提前接触到西方物质文明的领路人选择用这种方式与大伙儿的卡其布的确良划清界限。
这种Style随着大伙儿精神文明的日渐丰富很快就瓦解了。原因很简单,好莱坞大片儿里人家都不这么穿嘛!现在要是从家里的父辈那里翻出一张戴着有标签的墨镜拍的相片儿,也算是晒骨灰级黑历史了。
1990年代Style
1990年代对时尚潮流影响最深刻的应该是心有多大头发就能做多高的美发行业。虽然说摩丝、定型水、染发剂这些东西的入侵是客观因素,但关键还是要怪那时候的港台明星造型师太坑爹。很久以前网友爆出过一组大小S与刘德华早年的青涩合照。之所以成为话题,实在是因为大小S一人一个冲天鸡毛掸子头的造型实在具年代感了。加上旁边两位女性也都顶着纠缠万千的非主流头,抹着颜色匪夷所思看起来好似中毒的口红的造型,光是看图脑海中就已经回响起了劲歌金曲的鼓点。后来,离子烫和直板夹的横空出世终于打破了这一切。
2000年代Style
2000年代,大家对流行或者说好看都有了基本的尝试,但难免也有受他人蛊惑的时候。比如《奋斗》播出之后,大把商界精英都开始竖着领子穿Polo衫出门了。为了看起来不至于显得脖子粗短,大家合照的时候还会特别努力地挺胸收腹伸脖子拗造型,自有一番倜傥的感觉。
多亏了互联网资讯发达,大家知道外头没人这么穿的速度比1980年代加快了不少,于是这股风潮很快就销声匿迹了。但仔细回想一下,竖领Style的支持者大多是希望抓住青春的尾巴的老鲜肉们。说到底嗯……好像还是1980年代Style和1990年代Style的拥趸们……
长大不仅是让你否定过去,也否定你过去否定的
开始当养生咖
不再把熬夜和睡懒觉当成生活的标配。不再大鱼大肉吃油炸食物,热爱新鲜水果和蔬菜。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开始当养生咖,过这些自己过去讨厌的生活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自己和对家人的回归吧。
也逼着孩子应试教育
虽然读书的时候骂过千百遍应试教育的不是,但真的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也开始把他送进各种培训补课机构。也看过很多国外教育的案例知道这样并不好,但眼下却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为了他好”。
看一些时尚杂志
会定期买一些过去看起来很肤浅的时尚杂志,但并不是真的感兴趣。主要目的是像《萤之光》里面的小萤那样照着杂志买衣服搭配。内在技能要修炼,外在体面就要靠这些快捷方式了。 会主动去买一些奢侈品
不论是不是受周围熏陶,开始主动买一些能用久一点的好东西。长大挣钱之后才知道,当年的不屑其实都是源自于,买不起。
有Dadbod才是男人的魅力
最近国外媒体Buzzfeed总结说,现在的姑娘最爱的不是有马甲线人鱼线的猛男小鲜肉,而是厚、壮,稍微有点肉肉的但也不是特别胖的老爹身材大叔。你看,自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画风不太对后反而收获了一大堆模特女友。Buzzfeed说,这些大叔付得起去健身房的钱,但也不会过分执著于肌肉。他们会为了健康动起来,也会躺着享受沙发和啤酒。当然最重要的是有完全可控的时间。Dadbod的魅力不在于身材,而是那些成功大叔的生活状态。
当一个平凡人
18岁后开始意识到机缘巧合之下获得力量随后变身成为超级英雄的幻想不可能在自己身上上演了。(因为漫画里超级英雄的年龄都小于18岁。)
大学毕业之后开始意识到,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的,工作3年当上经理可能都有难度。
认清了自己的歌技舞技和颜值之后,也不再去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明星梦了。
学会认识自己的平凡并基于现状去努力,过去那些好高骛远假大空的想法现在回忆起来变成了会有些好笑的黑历史。
80后、90后必备黑历史,总有一款戳中你
印在纸上的黑历史
就跟汪国真老师一不小心成了60后、70后的黑历史一样,安妮宝贝、郭敬明这些当年名字直接和销量挂钩的作家,随着他们的读者—
80后、90后长大成人,也多少成了被拒绝承认的偶像。虽然后来郭敬明老师继续用名牌豪宅继续蛊惑00后,但逝者如斯夫,往者不可追,那些45度角的忧伤已经无法激荡他们的内心了。更糟的可能是当年盛行一时的3.8元一本和4.8元一本的青春杂志,随着80后90后的长大,它们大多在报摊消失了。
影像资料里的黑历史
聚会被抓拍的集体照、KTV里被偷拍的视频、学校某汇报演出上浓妆艳抹装腔作势的表演……这应该算是综艺节目里最喜欢爆出的明星黑历史了。就连大眼睛高鼻梁锥子脸的明星都能中招,更何况我等凡人,光是去看一眼都要提前心理建设好久。谁心里没个写得满满的“成名前一定要删掉的东西”清单呀。
写在签名栏里的黑历史
洳果伱能看懂這段話,那仫哃志,鈈偠否認伱就昰過唻囚!
一段内容哀婉的火星文简直是爱忧伤的青春期里最好的个人表达方式。“青春是糖甜到忧伤”“17岁后就老了”“回忆是抹不去的伤”……写完分分钟自我感觉可以变成童话里的那个天使和挥着翅膀的小女孩。但青春期终究是要落幕的,现在在百度贴吧里大家聊起当年写过的火星文,基本上都忍不住要吐槽上100回当年自己有多“×疼”“装×”,果断把它列入“忍不住想删掉的黑历史”名单。
超女后遗症的黑历史
虽然有些事也不能怪春哥,但从那一届超女过后,好像有不少姑娘都开始了中性打扮,短发、不穿裙子、说话做事大大咧咧。从亚文化角度来说,李宇春也算是影响了一代人了。
当然啦,小女孩故意做男孩打扮其实有一部分也和逆反心理有关。大人不老说长大了就会要好看、爱打扮嘛,我偏不。大人不老说爱打扮就是要早恋么,那我就干脆弄成男孩的样子好了。
不过,时代终究会翻篇,那些后来留长了头发穿起了裙子甚至还研究起了空气刘海和粗眉的姑娘,不知道是不是会为在最好的年纪里没有可劲儿打扮感到惋惜。
友情/爱情的黑历史
不少人心里多少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人,在聊“居然和×××做过(男/女)朋友,简直悔不当初”这个话题时能对号入座吧。要概括起来也容易:当年涉世未深,难免偶尔三观不正,误交损友白瞎了一颗真心,但走出心结却很难。付出的代价在当时看来虽然有些大,但积极点儿想,提前学会“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个道理对进入社会也算是一件好事。
友情/爱情的黑历史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当时喜欢到山盟海誓,恨不得天天黏在一块儿的人长大以后竟然连名字也想不起来,这种尴尬的心情基本也能够用白瞎了一颗真心来形容。但黑点主要在于自己的真心好像有点泛滥。
尽管有很多争议,但汪老师在1990年代初的确写下很多“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这种抚慰了很多当代青年的诗句,时代背景也让这样的短句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心灵寄托,跟今天微博上的张嘉佳和陆琪们不相上下。
但时过境迁,在似乎理应纪念和缅怀汪老师的时候,一部分当年的文艺青年却意外地表现出了踟蹰。原因很简单,因为感到有点不好意思。为何呢?因为觉得有点丢份儿—汪老师好像完全在今天的文化审美圈之外了。类似“青春”“梦想”“远方”“幸福”“彷徨”“春天”这些汪老师当年的利器,现在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种烂俗于文化领域里的常见词汇。换句话说就是,当年对汪老师的爱,到今天再看,已经成了自己的一段黑历史。
但在当初,汪老师这样清新的短句还是开时代风气之先的,现在被大家一起嫌弃,已经离大家远去的汪老师好像也有一点无辜。大家真正想回避的其实是当年被一些简单的情怀所打动的无知的自己吧。
“黑历史”这词,百度百科的意思是“这个世界上真实存在过而被避而不谈的历史事件”。而很多时候,它更接近于“这只是人对自己不愿提起的过往经历的称呼”。就跟历史上很多人在登上朝廷高位之后都要把自己相识于微时的朋友圈整肃一遍是同一个道理,说到底都是在我们长大之后对过去不成熟的所作所为的一种否定。
比如,在大部分如今会摆45度角自拍的妹子心目中,当年集体照里梳着“大光明”的圆脸形象就是最典型的黑历史。客观成分更大一些的外貌变化有时候还能当做励志的典范,而主观成分占主导的“喜欢”这件事儿因为太过暴露个人“品位”这个容易遭人鄙视的领域,因此基本上回忆起来都不自觉地会带上一丝羞怯。
“我曾经喜欢郭敬明的文字爱听汪峰的歌,留着海藻般的长发,喜欢穿棉布长裙配脏球鞋,爱戴银镯并真心向往过喜欢逃课又经常背着吉他流浪的生活……”说完这番话,你准会“羞涩抱歉地一笑”,先自我否定一番,再“都怪当初太年轻”。
价值观的确是随年纪和阅历增加而变化的,但也正是那些现在看看可能想抹杀掉的每一段过往组成了现在的我们。谁都难免有一两段审美偏差和黑历史,如果一直都保持政治正确,那岂不是大数据算出来的机器人呀?
有个叫《碧之轨迹》的游戏的贴吧曾经开出过这样一个帖子。标题叫做:《说白了,很多人认为人物刻画不够,其实就是黑历史不够》。楼主的主旨大概是说他觉得《碧之轨迹》之所以没有前作《空之轨迹》有意思,就是因为人物在当前环境下都太“政治正确”了,没点儿黑历史,看起来怪单调的。其实放到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没点儿黑历史,人生怎敢轻言丰满。
好吧,说了这么多,道理我们都懂,但真的要直面这些“黑历史”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让我们来撕开生活的真相吧!
Style黑历史
Fashion可能是最变幻莫测的历史元素了。黑不黑真不好下定论,今天看很黑,搞不好过一段又变成时装杂志上的当红潮流了。
1980年代Style
1980年代的潮流Style有一个精髓细节,就是在穿戴墨镜、西装这些有范儿的装束时坚决不能撕商标。想当年,大伙对时尚潮流或者说好东西还很蒙昧,于是一小波提前接触到西方物质文明的领路人选择用这种方式与大伙儿的卡其布的确良划清界限。
这种Style随着大伙儿精神文明的日渐丰富很快就瓦解了。原因很简单,好莱坞大片儿里人家都不这么穿嘛!现在要是从家里的父辈那里翻出一张戴着有标签的墨镜拍的相片儿,也算是晒骨灰级黑历史了。
1990年代Style
1990年代对时尚潮流影响最深刻的应该是心有多大头发就能做多高的美发行业。虽然说摩丝、定型水、染发剂这些东西的入侵是客观因素,但关键还是要怪那时候的港台明星造型师太坑爹。很久以前网友爆出过一组大小S与刘德华早年的青涩合照。之所以成为话题,实在是因为大小S一人一个冲天鸡毛掸子头的造型实在具年代感了。加上旁边两位女性也都顶着纠缠万千的非主流头,抹着颜色匪夷所思看起来好似中毒的口红的造型,光是看图脑海中就已经回响起了劲歌金曲的鼓点。后来,离子烫和直板夹的横空出世终于打破了这一切。
2000年代Style
2000年代,大家对流行或者说好看都有了基本的尝试,但难免也有受他人蛊惑的时候。比如《奋斗》播出之后,大把商界精英都开始竖着领子穿Polo衫出门了。为了看起来不至于显得脖子粗短,大家合照的时候还会特别努力地挺胸收腹伸脖子拗造型,自有一番倜傥的感觉。
多亏了互联网资讯发达,大家知道外头没人这么穿的速度比1980年代加快了不少,于是这股风潮很快就销声匿迹了。但仔细回想一下,竖领Style的支持者大多是希望抓住青春的尾巴的老鲜肉们。说到底嗯……好像还是1980年代Style和1990年代Style的拥趸们……
长大不仅是让你否定过去,也否定你过去否定的
开始当养生咖
不再把熬夜和睡懒觉当成生活的标配。不再大鱼大肉吃油炸食物,热爱新鲜水果和蔬菜。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开始当养生咖,过这些自己过去讨厌的生活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自己和对家人的回归吧。
也逼着孩子应试教育
虽然读书的时候骂过千百遍应试教育的不是,但真的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也开始把他送进各种培训补课机构。也看过很多国外教育的案例知道这样并不好,但眼下却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为了他好”。
看一些时尚杂志
会定期买一些过去看起来很肤浅的时尚杂志,但并不是真的感兴趣。主要目的是像《萤之光》里面的小萤那样照着杂志买衣服搭配。内在技能要修炼,外在体面就要靠这些快捷方式了。 会主动去买一些奢侈品
不论是不是受周围熏陶,开始主动买一些能用久一点的好东西。长大挣钱之后才知道,当年的不屑其实都是源自于,买不起。
有Dadbod才是男人的魅力
最近国外媒体Buzzfeed总结说,现在的姑娘最爱的不是有马甲线人鱼线的猛男小鲜肉,而是厚、壮,稍微有点肉肉的但也不是特别胖的老爹身材大叔。你看,自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画风不太对后反而收获了一大堆模特女友。Buzzfeed说,这些大叔付得起去健身房的钱,但也不会过分执著于肌肉。他们会为了健康动起来,也会躺着享受沙发和啤酒。当然最重要的是有完全可控的时间。Dadbod的魅力不在于身材,而是那些成功大叔的生活状态。
当一个平凡人
18岁后开始意识到机缘巧合之下获得力量随后变身成为超级英雄的幻想不可能在自己身上上演了。(因为漫画里超级英雄的年龄都小于18岁。)
大学毕业之后开始意识到,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的,工作3年当上经理可能都有难度。
认清了自己的歌技舞技和颜值之后,也不再去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明星梦了。
学会认识自己的平凡并基于现状去努力,过去那些好高骛远假大空的想法现在回忆起来变成了会有些好笑的黑历史。
80后、90后必备黑历史,总有一款戳中你
印在纸上的黑历史
就跟汪国真老师一不小心成了60后、70后的黑历史一样,安妮宝贝、郭敬明这些当年名字直接和销量挂钩的作家,随着他们的读者—
80后、90后长大成人,也多少成了被拒绝承认的偶像。虽然后来郭敬明老师继续用名牌豪宅继续蛊惑00后,但逝者如斯夫,往者不可追,那些45度角的忧伤已经无法激荡他们的内心了。更糟的可能是当年盛行一时的3.8元一本和4.8元一本的青春杂志,随着80后90后的长大,它们大多在报摊消失了。
影像资料里的黑历史
聚会被抓拍的集体照、KTV里被偷拍的视频、学校某汇报演出上浓妆艳抹装腔作势的表演……这应该算是综艺节目里最喜欢爆出的明星黑历史了。就连大眼睛高鼻梁锥子脸的明星都能中招,更何况我等凡人,光是去看一眼都要提前心理建设好久。谁心里没个写得满满的“成名前一定要删掉的东西”清单呀。
写在签名栏里的黑历史
洳果伱能看懂這段話,那仫哃志,鈈偠否認伱就昰過唻囚!
一段内容哀婉的火星文简直是爱忧伤的青春期里最好的个人表达方式。“青春是糖甜到忧伤”“17岁后就老了”“回忆是抹不去的伤”……写完分分钟自我感觉可以变成童话里的那个天使和挥着翅膀的小女孩。但青春期终究是要落幕的,现在在百度贴吧里大家聊起当年写过的火星文,基本上都忍不住要吐槽上100回当年自己有多“×疼”“装×”,果断把它列入“忍不住想删掉的黑历史”名单。
超女后遗症的黑历史
虽然有些事也不能怪春哥,但从那一届超女过后,好像有不少姑娘都开始了中性打扮,短发、不穿裙子、说话做事大大咧咧。从亚文化角度来说,李宇春也算是影响了一代人了。
当然啦,小女孩故意做男孩打扮其实有一部分也和逆反心理有关。大人不老说长大了就会要好看、爱打扮嘛,我偏不。大人不老说爱打扮就是要早恋么,那我就干脆弄成男孩的样子好了。
不过,时代终究会翻篇,那些后来留长了头发穿起了裙子甚至还研究起了空气刘海和粗眉的姑娘,不知道是不是会为在最好的年纪里没有可劲儿打扮感到惋惜。
友情/爱情的黑历史
不少人心里多少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人,在聊“居然和×××做过(男/女)朋友,简直悔不当初”这个话题时能对号入座吧。要概括起来也容易:当年涉世未深,难免偶尔三观不正,误交损友白瞎了一颗真心,但走出心结却很难。付出的代价在当时看来虽然有些大,但积极点儿想,提前学会“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个道理对进入社会也算是一件好事。
友情/爱情的黑历史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当时喜欢到山盟海誓,恨不得天天黏在一块儿的人长大以后竟然连名字也想不起来,这种尴尬的心情基本也能够用白瞎了一颗真心来形容。但黑点主要在于自己的真心好像有点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