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耶律楚材是蒙元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诗人。其边塞诗题材广泛、内容新颖,诗歌多描述边地的征戍生活、讴歌西域的自然景观、反映边塞的民情风俗、展现边疆的狩猎场景等,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耶律楚材边塞诗风格的形成与其生长的文化环境及丰富的生活实践密不可分。
[关键词]耶律楚材;边塞诗;西域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0-0041-02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贵族后裔。他生活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复杂交织的金、元易代之际,先后服务于金政权和蒙古政权,官至金燕京行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和蒙古中书令。耶律楚材辅佐蒙古最高统治者数十年,为其规划大政、草创制度,最终推动了蒙古政权的封建化,为元朝立国做出了重要贡献。耶律楚材学识渊博,其学术上的成就,堪与政绩并称,所著数百首诗歌绝大多数收集在《湛然居士文集》中。
一、耶律楚材边塞诗的主要题材
(一)描写边地的征戍生活
耶律楚材诗歌题材广泛、内容新颖,其中描述塞外风情和征战生活的作品约占一半,诗人用独特的眼光观察边塞风物,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开辟了边塞诗的新局面。《过阴山和人韵》?譹?訛和《再用前韵》?譺?訛是前后相承的两篇诗作。两首诗气象宏大,表现了成吉思汗大军不畏艰险、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前者写道:
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
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
万顷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
六丁何事夸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
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
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
细路萦纡斜复直,山角摩天不盈尺。
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
临高俯视千万仞,令人凛凛生恐惶。
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
山南山北多幽绝,几派飞泉练千丈。
大河西注波无穷,千溪万壑皆会同。
君成绮语壮奇诞,造物缩手神无功。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
遥思山外屯边兵,西风冷彻征衣铁。
诗中记述了成吉思汗西征大军穿越千里阴山(今新疆境内的天山山脉)之情景,描绘了行军途中所见种种奇观异景,渲染了千里阴山的高峻险要,烘托了“天兵百万驰霜蹄”的威武雄壮,表现了西征大军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后者则热烈颂扬成吉思汗西征的赫赫武功:
西望月窟九译重,嗟呼自古无英雄。
出关未盈十万里,荒陬不得车书通。
天兵饮马西河上,欲使西戎献驯象。
旌旗蔽空尘涨天,壮士如虹气千丈。
秦皇汉武称兵穷,拍手一笑儿戏同。
堑山陵海匪难事,翦斯群丑何无功。
耶律楚材亲眼目睹了成吉思汗西征大军的浩荡气势,翻越阴山,放眼西望,仿佛到了天涯,慨叹古代出使西域的人行程有限,以至于边远之地未能与中原进行交往。诗人认为成吉思汗远征是亘古未有的伟大功业,连秦皇汉武一世英雄亦无能与比。
(二)讴歌西域的自然景观
《过金山用人韵》③是咏唱金山(今新疆境内的阿尔泰山)的诗:
雪压山峰八月寒,羊肠樵路曲盘盘。
千岩竞秀清人思,万壑争流壮我观。
山腹云开岚色润,松颠风起雨声乾。
光风满贮诗囊去,一度思山一度看。
诗人用细腻的笔调写出了边疆山河的特色,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大自然的面貌,表达了诗人热爱山河的真挚感情。
(三)反映边塞的民情风俗
耶律楚材在中亚驻留达10年之久,创作了许多诗歌,他怀着极大的兴趣描述了在中原人士看来奇异的事物。其中,既有自然现象,又有异域习俗。组诗《西域河中十咏》④中有如下诗句:“饱啖鸡舌肉,分餐马首瓜”,“六月常无雨,三冬却有雷”,“冲风磨旧麦,悬碓杵新粳”,“春月花浑谢,冬天草再生”,“麻笺聊写字,苇笔亦供吟”,“每春忘旧闰,随月出新年”,“强策浑心竹,难穿无眼钱”,“城隍连畎亩,市井半丘坟”,“食饭秤斤卖,金银用麦分”,“黄橙调蜜煎,白饼糁糖霜”,“漱旱河为雨,无衣垄种羊”。“河中”即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耶律楚材在那里居住了很长时间,诗中陈述的各种物类事象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西域的工商农事、气候特产、风俗民情等,给人一种新奇感。
(四)展现边疆的狩猎场景
在我国的古代诗歌中,以边塞狩猎为内容的数量不多,但在耶律楚材的诗歌中竟多达10首。持弓狩猎是游牧民族的一项日常活动,耶律楚材在漠庭期间,常从窝阔台汗秋弥冬猎,四季巡幸。《扈从羽猎》?譽?訛是其狩猎代表作
湛然扈从狼山东,御闲天马如游龙。
惊狐突出过飞鸟,霜蹄霹雳飞尘中。
马上将军弓挽月,修尾蒙茸卧残雪。
玉翎犹带血模糊,碌耳嘶呜汗微血。
长围四合匝数重,东西驰射奔追同。
鸣鞘一震翠华去,满川枕籍皆豺雄。
诗歌描写诗人跟随窝阔台汗在狼山东围猎的情景,写得真切自然、生动凝练,使人看到了开阔雄壮的蒙古围猎场面和蒙古族的英武之气。
二、文化环境及生活实践对耶律楚材边塞诗创作的影响
耶律楚材笔下的边塞诗题材广泛、内容新颖、格调淡雅、境界清新、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这与他生长的文化环境及丰富的生活实践是分不开的。
耶律楚材生长在汉化的契丹族士大夫家庭。其八世祖耶律倍乃辽太祖长子,精通汉文、知音律、善绘画、精医术,以博学多才著称。父亲耶律履为金朝名臣,通六经百家之书,精于术数,兼谙契丹、女真文字,历任国史、翰林、礼部诸职,官至尚书右丞。母亲是名士杨昙之女,知书识礼,曾教授宫中。耶律楚材自幼秉承家学,“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譾?訛中华民族相对发达的文化,在这个契丹族的世代家庭里明显地体现出来。耶律楚材生活在金中都(今北京),是当时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学术气氛非常浓厚。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为耶律楚材的成长提供了条件。
耶律楚材步入仕途之时,正是蒙古大军挥师南下、金军节节败退之际。1215年,耶律楚材26岁时,蒙古大军攻占了金中都。1218年,耶律楚材应成吉思汗的征召,成为贴身幕僚,此后,一直跟随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汗。耶律楚材走遍了阿尔泰山、天山、寻思干、伊犁、吐鲁番、鄯善等地,足迹遍及大漠南北和西域边地,自谓“扈从銮舆三万里”,“行尽天涯万里山”。所到之处,他都留意当地的地理、民情、风光、物产,写下了大量的纪行诗篇。丰富的生活实践为耶律楚材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素材。
耶律楚材身为契丹皇室后裔,做过金朝职官,又事蒙古政权,这种特殊的身世经历是多数儒士所不具备的。耶律楚材受到汉族文化的熏陶,又长期同蒙古族及西域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能广采兄弟民族之长。他从久经战乱的中原来到相对平稳的西域,对一切都感到新奇,精神上十分欣慰,因而怀着惊喜之情写出了反映当地风俗的长篇诗歌。
耶律楚材在世代博学的条件下和文化荟萃的环境中,不断汲取营养,尽情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扈从西征的经历和特殊的身世也直接影响到耶律楚材诗歌的意境和风格。耶律楚材诗歌填补了蒙古汗国时代诗史的空白,对元代的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⑦
[注释]
①②③④⑤耶律楚材著、谢方点校:《湛然居士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⑥明·宋濂等:《元史·耶律楚材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
⑦孟广耀:《北方民族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关键词]耶律楚材;边塞诗;西域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0-0041-02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贵族后裔。他生活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复杂交织的金、元易代之际,先后服务于金政权和蒙古政权,官至金燕京行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和蒙古中书令。耶律楚材辅佐蒙古最高统治者数十年,为其规划大政、草创制度,最终推动了蒙古政权的封建化,为元朝立国做出了重要贡献。耶律楚材学识渊博,其学术上的成就,堪与政绩并称,所著数百首诗歌绝大多数收集在《湛然居士文集》中。
一、耶律楚材边塞诗的主要题材
(一)描写边地的征戍生活
耶律楚材诗歌题材广泛、内容新颖,其中描述塞外风情和征战生活的作品约占一半,诗人用独特的眼光观察边塞风物,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开辟了边塞诗的新局面。《过阴山和人韵》?譹?訛和《再用前韵》?譺?訛是前后相承的两篇诗作。两首诗气象宏大,表现了成吉思汗大军不畏艰险、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前者写道:
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
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
万顷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
六丁何事夸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
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
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
细路萦纡斜复直,山角摩天不盈尺。
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
临高俯视千万仞,令人凛凛生恐惶。
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
山南山北多幽绝,几派飞泉练千丈。
大河西注波无穷,千溪万壑皆会同。
君成绮语壮奇诞,造物缩手神无功。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
遥思山外屯边兵,西风冷彻征衣铁。
诗中记述了成吉思汗西征大军穿越千里阴山(今新疆境内的天山山脉)之情景,描绘了行军途中所见种种奇观异景,渲染了千里阴山的高峻险要,烘托了“天兵百万驰霜蹄”的威武雄壮,表现了西征大军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后者则热烈颂扬成吉思汗西征的赫赫武功:
西望月窟九译重,嗟呼自古无英雄。
出关未盈十万里,荒陬不得车书通。
天兵饮马西河上,欲使西戎献驯象。
旌旗蔽空尘涨天,壮士如虹气千丈。
秦皇汉武称兵穷,拍手一笑儿戏同。
堑山陵海匪难事,翦斯群丑何无功。
耶律楚材亲眼目睹了成吉思汗西征大军的浩荡气势,翻越阴山,放眼西望,仿佛到了天涯,慨叹古代出使西域的人行程有限,以至于边远之地未能与中原进行交往。诗人认为成吉思汗远征是亘古未有的伟大功业,连秦皇汉武一世英雄亦无能与比。
(二)讴歌西域的自然景观
《过金山用人韵》③是咏唱金山(今新疆境内的阿尔泰山)的诗:
雪压山峰八月寒,羊肠樵路曲盘盘。
千岩竞秀清人思,万壑争流壮我观。
山腹云开岚色润,松颠风起雨声乾。
光风满贮诗囊去,一度思山一度看。
诗人用细腻的笔调写出了边疆山河的特色,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大自然的面貌,表达了诗人热爱山河的真挚感情。
(三)反映边塞的民情风俗
耶律楚材在中亚驻留达10年之久,创作了许多诗歌,他怀着极大的兴趣描述了在中原人士看来奇异的事物。其中,既有自然现象,又有异域习俗。组诗《西域河中十咏》④中有如下诗句:“饱啖鸡舌肉,分餐马首瓜”,“六月常无雨,三冬却有雷”,“冲风磨旧麦,悬碓杵新粳”,“春月花浑谢,冬天草再生”,“麻笺聊写字,苇笔亦供吟”,“每春忘旧闰,随月出新年”,“强策浑心竹,难穿无眼钱”,“城隍连畎亩,市井半丘坟”,“食饭秤斤卖,金银用麦分”,“黄橙调蜜煎,白饼糁糖霜”,“漱旱河为雨,无衣垄种羊”。“河中”即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耶律楚材在那里居住了很长时间,诗中陈述的各种物类事象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西域的工商农事、气候特产、风俗民情等,给人一种新奇感。
(四)展现边疆的狩猎场景
在我国的古代诗歌中,以边塞狩猎为内容的数量不多,但在耶律楚材的诗歌中竟多达10首。持弓狩猎是游牧民族的一项日常活动,耶律楚材在漠庭期间,常从窝阔台汗秋弥冬猎,四季巡幸。《扈从羽猎》?譽?訛是其狩猎代表作
湛然扈从狼山东,御闲天马如游龙。
惊狐突出过飞鸟,霜蹄霹雳飞尘中。
马上将军弓挽月,修尾蒙茸卧残雪。
玉翎犹带血模糊,碌耳嘶呜汗微血。
长围四合匝数重,东西驰射奔追同。
鸣鞘一震翠华去,满川枕籍皆豺雄。
诗歌描写诗人跟随窝阔台汗在狼山东围猎的情景,写得真切自然、生动凝练,使人看到了开阔雄壮的蒙古围猎场面和蒙古族的英武之气。
二、文化环境及生活实践对耶律楚材边塞诗创作的影响
耶律楚材笔下的边塞诗题材广泛、内容新颖、格调淡雅、境界清新、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这与他生长的文化环境及丰富的生活实践是分不开的。
耶律楚材生长在汉化的契丹族士大夫家庭。其八世祖耶律倍乃辽太祖长子,精通汉文、知音律、善绘画、精医术,以博学多才著称。父亲耶律履为金朝名臣,通六经百家之书,精于术数,兼谙契丹、女真文字,历任国史、翰林、礼部诸职,官至尚书右丞。母亲是名士杨昙之女,知书识礼,曾教授宫中。耶律楚材自幼秉承家学,“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譾?訛中华民族相对发达的文化,在这个契丹族的世代家庭里明显地体现出来。耶律楚材生活在金中都(今北京),是当时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学术气氛非常浓厚。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为耶律楚材的成长提供了条件。
耶律楚材步入仕途之时,正是蒙古大军挥师南下、金军节节败退之际。1215年,耶律楚材26岁时,蒙古大军攻占了金中都。1218年,耶律楚材应成吉思汗的征召,成为贴身幕僚,此后,一直跟随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汗。耶律楚材走遍了阿尔泰山、天山、寻思干、伊犁、吐鲁番、鄯善等地,足迹遍及大漠南北和西域边地,自谓“扈从銮舆三万里”,“行尽天涯万里山”。所到之处,他都留意当地的地理、民情、风光、物产,写下了大量的纪行诗篇。丰富的生活实践为耶律楚材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素材。
耶律楚材身为契丹皇室后裔,做过金朝职官,又事蒙古政权,这种特殊的身世经历是多数儒士所不具备的。耶律楚材受到汉族文化的熏陶,又长期同蒙古族及西域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能广采兄弟民族之长。他从久经战乱的中原来到相对平稳的西域,对一切都感到新奇,精神上十分欣慰,因而怀着惊喜之情写出了反映当地风俗的长篇诗歌。
耶律楚材在世代博学的条件下和文化荟萃的环境中,不断汲取营养,尽情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扈从西征的经历和特殊的身世也直接影响到耶律楚材诗歌的意境和风格。耶律楚材诗歌填补了蒙古汗国时代诗史的空白,对元代的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⑦
[注释]
①②③④⑤耶律楚材著、谢方点校:《湛然居士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⑥明·宋濂等:《元史·耶律楚材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
⑦孟广耀:《北方民族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