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免费师范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na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基础性课程。随着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推行,该课程的教学也面临新的问题及挑战。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结合对新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面向免费师范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案的探索。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b)-0184-01
  
  为解决农村教师缺乏和教师质量低的问题,2007年国家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开始施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这一政策的施行无疑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贫困学子将来投入中西部的基础教育,但也产生了一系列围绕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新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结合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学生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 面向免费师范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属于我校“2+2”培养方案中的通识教育模块,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面向免费师范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新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目前招录的免费师范生中,中西部的生源比例很高,以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院为例,2007级学生中,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占全部生源的88.7%,农村生源的比例高达70%。为清楚了解新生入学前的计算机水平,我们对2010级200名免费师范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从文字录入、Windows操作系统、Word基本操作、Excel基本操作、幻灯片制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简单程序设计等9个知识点进行考查。结果显示,随着高中信息技术及家用计算机的普及,86%的免费师范新生都已经不是“零起点”,但由于大部分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软、硬件投入不足、师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等原因,仅有不足20%的新生对于文字录入、Windows操作系统、Word基本操作、Excel基本操作、幻灯片制作等方面基本掌握,38%的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网络基础知识有所了解,而计算机的组成尤其是简单程序设计方面的掌握情况明显较差,高达78%的学生对简单程序设计不了解。因此,总体来说,新生入学前远未达到《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毕业生应该达到的信息技术水平的基本要求,普遍基础薄弱。
  (2)教师对课程认识不足,教学内容陈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往往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性质及重要性认识不足,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甚至有老师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原有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并没有什么不同,“换汤不换药”,教学内容更新缓慢。
  (3)不重视实验教学。对于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有不可替代作用,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实验。但目前,该课程实验教学比重过低,基本训练都难以保证,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简直无从谈起。更重要的,师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程考核重知识,轻能力,习惯于纸上谈兵,实验教学内容又脱离师范生的需求,实用性较差,学生不感兴趣。
  
  2 课程改革方案
  (1)分级教学。根据我校师范生的生源情况,为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可引入分级教学模式[3],即新生入学时可申请参加计算机基础知识测试(按课程大纲要求的程度),合格者(指笔试初试和上机复试均合格)可获得免修资格,并自动获得与该门课程相应的学分,而其余未通过测试的学生进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免修该课程的学生,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可针对一些应用组建兴趣班,由专职教师辅导。
  (2)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公共课程资源与辅助平台建设。由于免费师范生具有相对确定的未来角色—— 中小学教师,因此对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侧重对计算机系统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讲解及应用技能的培养。课堂理论教学中,教师应重在以通俗的语言和案例介绍计算机学科的基础性内容和重要概念,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学科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也应该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发挥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探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学习方法。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课,多个教师讲授,众多学生必修,建设辅助网络平台发布公共课程资源,有助于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各教师可在公共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进行补充和调整。另外借助这一辅助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发布通知、布置作业,学生可以提交作业、提问交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3)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计算机基础实验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必由之路,对每个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培养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尽管实验教学环境硬件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软件和资源投入仍较少,部分教师自身素质还不能适应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求,因此亟需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及软件投入。此外,围绕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实验教学内容中应渗透师范生技能的培养,并可采用“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模式,从而避免学生上机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兴趣。
  (4)改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方法。要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还需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試为主的评价方法,而采用平时考查和期末测试两个层次实施。即将平时实验内容中的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大作业的形式发布,以检测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计入最终课程成绩;期末考试也采用“笔试+机考”的模式,既有对基本理论的考察,也有对动手能力的测试。此外,也可发挥学生社团作用,组织各类型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比赛,如多媒体课件大赛、动画设计大赛、网页制作大赛等,即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检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成效。
  综上所述,秉承“以人为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理念,我们仍需不断研究新形势下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下锐意改革,适应当前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现状,为祖国培养学习能力更强、综合素质更高的未来老师。
  
  参考文献
  [1] 冯博琴,吕军,朱丹军.大学计算机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叶飞.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课程目标设定的基础分析[J].教育科学,2008,24(1):34~37.
  [3] 张艳,姜薇,管红杰,等.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6:14~16.
其他文献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未来较长时间促进高校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一项新的质量工程,本文在分析现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现状基础上,探讨了校企联合培养
常见的骰子是一个正方体(如下图),六个面上分别有1一6点,相对两面的点数之和都是7.观察一个骰子,看到的所有点数之和最少是1,最多是4+5+6=15,那么在1一15中,不可能看到的点数之和
暑假里,我去乡下外公的小卖部玩儿。一大早,来小卖部买东西的顾客就络绎不绝,外公忙得不亦乐乎,连我也不由自主成了他的小帮手。这时,送货的王叔叔来了,他给外公送了8箱红枣
老坝港小学一年一度的环保周即将落下帷幕,压轴大戏是环保时装秀,将展示同学们"变废为宝"的精妙构思。惠老师正带领三(1)班的同学们布置会场,会场上到处是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乐
甲乙两人同做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题目,甲做的结果是137,乙做的结果是245.经查对,发现乙做错了:乙把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同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把三位数十位上的数字同两
雄鸡报晓,太阳从东方升起,崭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小熊维尼伸伸懒腰,从床上爬起,刷牙、洗脸,安排就绪,自言自语道:"今天的早餐吃什么呢?"说着就去寻找心爱的宝贝——蜜罐。可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