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的餐厅

来源 :优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201314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第一眼看到阿婆的自助餐厅时,还以为找错了地方——我们仿佛走入了一个工地的厨房,一位受雇的阿婆正准备免费的午餐,等待忙了一个早上的工人来填饱肚子。事实上,经营这家餐厅并负责料理一切的阿婆——庄朱玉女士,唯一的经营哲学就是让你吃饱。
  今年76岁的她,从早期的一碗饭、一道菜、几毛钱就可以吃饱,到现在无论饭菜,一律一份5块钱。谁都知道这是稳赔不赚的,可是阿婆就这样违背商业原则地经营了48个年头。半买半送,卖得越多,就赔得越多,阿婆却无怨无悔,唯一的理由是:“做工的人,其他地方吃不起,不吃又会饿死。”就这么简单。
  别人是卖田养儿子,她是卖房子养别人的儿子,难怪自己的儿子一直对她不满。可阿婆怕有人会饿死,所以还是坚持了下来。现在,她仍然每天一早就到这间根本不像店的店里略做准备,然后推着车子去菜市场备办菜色。买菜车是孙子用过的婴儿车;脚上穿的是家里没人穿、闲在那里的粉红色雨鞋。
  不要看阿婆对自己随便、对食客大方,她买菜却是精挑细选、“斤斤计较”。可卖菜的小贩都知道阿婆做的是赔本生意,因此在价钱跟斤两上通常都尽力配合,甚至有时候也让阿婆赊欠。
  卖菜的小贩说:“就算是和阿婆一起做善事啦!”旁边的另一个人说:“前一阵子阿婆因为左眼白内障开刀,休息了好一阵子,最近才重新开始卖饭。那阵子每到中午,就有一堆人在她的餐厅附近徘徊张望。阿婆没卖,也没听说有人饿死,就是阿婆自己担心。阿婆以前身体还好的时候,每天一大早,还会去附近的工厂打零工,赚钱贴补每一天的支出。”但这些事阿婆从来没有跟别人说起过,她只是说,人要吃饱才有力气做事。
  阿婆說:“我这辈子赚的都没有了,7栋房子都卖完了……人出世就是要做事,别人养我们,我们养别人……”阿婆说的恐怕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吧?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谁做到了?谁像没念什么书的阿婆一样,做得如此理所当然?
  午饭时间到了,食客们该来的都来了。没有招呼,没有讲价、问价及虚伪的客套。吃阿婆的饭已有十几二十年了,阿婆都已经像自己的妈妈了,谢什么呢?而且谁该谢谁,其实也搞不清楚。
  白米饭一碗5元,附赠免费的鱼骨豆腐汤。想吃好一点儿,可以再加一道菜,不管荤素,一律5元。10元吃到饱,没钱的还可以赊账,吃完饭下午又有体力去讨生活了。而且就算账赊多了,阿婆也不会催:只怕人家没饭吃会饿死的人,哪里还有记账的概念呢?
  阿婆说:“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大约有100多个客人,桌椅不够用,有的人就只好蹲在路边吃,真是不好意思。”也有人对阿婆说:“生意越好,你岂不是赔得越多?”“对呀,可是不卖我会不好意思,好像怕别人吃一样。”我们哪有办法用社会标准的价值观去和她讨论生意?
  客人吃饭既然像回家一样,所以一切全是自助:自己盛饭,自己舀汤,自己算钱,吃完之后自己收拾碗筷,顺便在水槽旁边抹一把脸,然后走人。整个过程,有人甚至连半句话都没说。不过这一天,阿婆倒再三叮咛每位食客,明天要早一点儿来吃,因为阿婆的孙女明天要订婚,中午就要收摊儿回家,晚来的就吃不到了。阿婆的语气,就像叮咛老朋友,叮咛自己的家人和孩子。
  40多年来,阿婆瘦了自己,却饱了一大堆人。问阿婆赚到什么,她说:“赚到了心安。”一天下来,她觉得自己是赚的最多的人,至少赚到了“相信”这两个字。
  我终于相信,有人是这样对待别人的——一个远在高雄盐埕埔、从小没有念过什么书、也不太认识几个字的阿婆。(我要飞翔摘自《台湾念真情》 译林出版社)
其他文献
大中国感    在2012年“两会”上,梁晓声提交了3个提案,关注的都是大事:第一个关于缩小贫富差距,要求国企高管增加纳税额;第二个关于腐败问题;第三个关于简政。他心里明白,这些做起来都很难,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有得到回应。  很多人不会去谈这类“大事情”。梁晓声却是反向思维:“这是最大的事情,你不谈这个谈什么?首先抓住最大的问题去解决。我可以写一篇非常温暖的小散文,给别人去看去感动,你却不能寄希望
期刊
当你们从陌生人升级为亲密的人生伴侣,准备一同步入婚姻殿堂时,除了需要考量各种现实问题之外,女人更应该解决的是心理问题。放下各种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在对美好爱情的狂热中,加入一点儿理性,为你们彼此做一次“心理婚检”吧。  婚检Step1 这些问题,你都确定和坚信吗?  1.结婚不会使感情变得更好,而很可能会走一段时间的下坡路,然后视彼此的交流磨合情况,止跌回稳或继续探底。  2.女性是“家庭的心脏”
期刊
酷夏女郎怎么离得开扮酷神器太阳镜呢?小过可别让太阳镜抢了你的风头,扮潮绝对不能忽略的是太阳镜下面的精致妆容。不同的太阳镜也要搭配不同的唇膏方能显出你的时髦本色。现在开始,找到不同场合应该搭配的太阳镜和最匹配的唇妆吧!  如果你驾车去上班  常规出勤款——女人味是关键  常规款的太阳镜在镜框颜色和形状上都比较普通,因此妆容上需要突出的就是女人味。魅惑的紫红色能勾勒出大女人的成熟气质,稳重优雅且十分耐
期刊
每场喧闹的婚宴里,总有一个人的笑容格外寂寞。  如今的婚礼已在两位新人一同缓缓步入舞台的基础上,融入了西式环节——父亲送女儿到仪式亭,与新郎做交接。拜此所赐,我得以见到各种各样新娘的父亲。  最多的是紧张不堪,不停地问女儿自己的领带好不好看、胸花是不是歪了、头发是不是乱了,习惯性地舔嘴唇……  还有的父亲只是沉默,从站在门外那一刻起就一言不发。也许在那一刻,他们还体会不到自己在女儿婚礼中的重要性—
期刊
早上,还在睡梦中就接到老爸的电话,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出大事了!”  出大事了?我那时还处于迷糊状态,感觉就像听到一句没头没脑的电影台词。然而后面的话让我迅速地清醒起来,原来老爸老妈夜住旅馆遭遇小偷,相机、钱、证件都被偷走了。不幸中的万幸,老两口都没事,这才让我放下心来。  “钱财毕竟是身外之物,损失的钱,我们总会慢慢赚回来的。”我安慰道。  挂了电话,忽然发觉老爸已经不像从前那样遇到任何事情都泰
期刊
母亲钱包里的秘密  2012 年4 月22 日深夜,陈瑞琼正背着包往家里赶。突然,一名歹徒拦住了陈瑞琼,恶狠狠地说:“我不想伤害你,快把包给我!”如果是平时,陈瑞琼肯定会把包交出去。可是,第二天女儿就要做换肾手术,如果没有包里的钱,女儿的手术将无法进行。于是,陈瑞琼说道:“我一个下岗工人能有什么钱,你放过我吧。”说话间,她将包捂得更紧了。歹徒当然不信,在一阵撕打过后,陈瑞琼倒在了血泊之中,但手仍死
期刊
94岁的李秀英,是一名“赡养人”。她赡养的对象,是自己74岁的女儿侯昌凤。  好像回到了70多年前,妈妈照顾着女儿。  在繁华的北京王府井街头,李秀英和侯昌凤以特殊的方式养老。母亲年龄虽大,但还有劳动能力,每日去捡瓶子卖钱,女儿因为患病只能依靠母亲的照顾。  户籍制度的僵硬、低覆盖的养老保障、贫困人群的无力,让这个个例故事,看起来不那么特殊。  “桃姐”和女儿  33岁的李秀英从安徽无为县来到北京
期刊
9 年前,他来到这个世界时,我还没有准备好。当我妈抱着那个小肉坨坨在我面前晃的时候,我记得我根本不像电影里演的那样,还能清醒地知道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一两分钟,我脑袋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怎么做,要伸手接还是怎样。从小到大,我都特别会抱孩子,我的两个弟弟都是我抱大的。但是那一刻,看见儿子的那一瞬间,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大概一两分钟后,我终于“醒过来”了,小心翼翼地伸手把他抱过来。  我跟妈说:“给他
期刊
25 岁的中国女孩儿张佳妮,2012 年3 月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她不是去求学的,而是去当老师。当许多这个年纪的女孩儿还在为工作发愁时,张佳妮却能直接走进哈佛讲课,她是如何做到的?  减法学习,功力用在刀刃上  1999 年,12 岁的张佳妮随父母从陕西老家来到深圳,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父亲张应虎在深圳外国语学校当老师,张佳妮则在就近的小学上六年级。  开学才几天,张佳妮就对父
期刊
父亲去世3 年后,你来到了我家。同父亲相比,你平凡得实在是乏善可陈。可是,50 岁的母亲需要一个老伴儿。和我母亲第一次见面那天,你很难堪。因为你深知自己各方面都没有优势——房子小、工资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而且刚刚结婚的儿子一家还需要你的帮衬。  而最终让母亲对你产生好感的,是你那手好厨艺。第一次见面,你说:“我知道你条件好,啥也不缺,没什么送你的。不管怎样,咱认识一场,你中午就在我家吃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