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有了新要求,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观点与做法:
1.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数学课本材料的实用性
从学生日常的买菜、买学习用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因此,我在备每一节课时都要想到所讲知识与哪些生活的實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尤其我们农村小学的孩子,生活中到处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做到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就替代乏味的课本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知识的,就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知识;总之,数学教学就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例如:我在教《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参加校园的植树活动,植树的路线老师已经画好了,现在我把同学们分成三组,小组长负责栽树,每个组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第一组同学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6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5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讨论、计算,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2.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和亲近,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同时,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矮,谁比较高,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3.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打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课赋予了活力,更为我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图片、实物、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还用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
4.创设平等愉快,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发言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片面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他们的特长和优点不同而已。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暴露他的不足。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和面容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鼓励和赞赏的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高兴,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学不谋而合。”“你今天表现很不错”“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有主见。”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很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现在我常说的是:“你有什么感想或遗憾?”“今天的课堂,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同时,还要观察分析学生的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
总之,数学教学中我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时刻记住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处理教学中的“突然”事例,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使所教的小学课堂变为学生善思的场所,提高能力的主阵地。
1.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数学课本材料的实用性
从学生日常的买菜、买学习用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因此,我在备每一节课时都要想到所讲知识与哪些生活的實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尤其我们农村小学的孩子,生活中到处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做到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就替代乏味的课本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知识的,就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知识;总之,数学教学就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例如:我在教《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参加校园的植树活动,植树的路线老师已经画好了,现在我把同学们分成三组,小组长负责栽树,每个组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第一组同学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6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5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讨论、计算,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2.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和亲近,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同时,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矮,谁比较高,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3.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打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课赋予了活力,更为我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图片、实物、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还用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
4.创设平等愉快,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发言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片面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他们的特长和优点不同而已。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暴露他的不足。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和面容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鼓励和赞赏的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高兴,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学不谋而合。”“你今天表现很不错”“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有主见。”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很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现在我常说的是:“你有什么感想或遗憾?”“今天的课堂,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同时,还要观察分析学生的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
总之,数学教学中我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时刻记住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处理教学中的“突然”事例,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使所教的小学课堂变为学生善思的场所,提高能力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