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冠状病毒惹的祸?
最近因为一名“任性”的韩国人的举动,让中国人民又认识了一个新词儿——MERS(Middle East RespiratorySyndrome),又名“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是新型的冠状病毒,与SARS来源于果子狸类似,MERS病毒被认为来源于中东地区的标志性动物——骆驼(世界卫生组织还出了一个正儿八经的通——千万别喝骆驼尿),但也有说法病毒是来自于蝙蝠。
自上世纪60年代首次发现冠状病毒以来,至今医学界已发现其有6位“家族成员”可以引起人类感染而导致患病。即便是中东呼吸综合征也并非最近发现,早在2012年就有首例MERS病例报告,但该疾病在很长时间内呈现散发病例状态。自2014年3月开始,实验室确诊病例迅速增多,发病地点以沙特和阿联酋为主。今年,东亚地区的韩国出现大面积疫情爆发。截至2015年6月1日,全球累计报告MERS实验室确诊感染病例1154例,共有431例病死亡,病死率37.3%。所有MERS病例均直接或间接与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约旦、阿联酋这四个国家有关。这便是“中东呼吸综合征”名字的由来。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相关国家CDC通报的病例研究结果,我国对此完成了病例输入可能性的风险评估,并很快启动了联防联控机制,开展相关培训,制定MERS防控指南,并迅速制备出了检测试剂,发至各个省级疾控中心及卫生检疫机构的实验室。国内很长一段时间并未发现M E RS病例,重点是防控和监测输入病例。随着MERS疾病的形势不断变化,我国的疾控体系也在不断修订、更新预案,制定防控指南和临床诊疗方案。为何天降大任于CDC?
MERS和SARS一样,都属于公共卫生事件。它们来人类社会串门是不会“打招呼”的,所以都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露面就是个大新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性和破坏性是多方面的,一旦出现将极大影响经济的发展,容易形成恐慌并破坏社会的稳定。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处置结果反应了疾病防控体系的应急和管理能力。
2003年的SARS在我国的爆发和蔓延有偶然却更有必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发展严重滞后于我国经济及社会需求,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全机制,缺乏足够的处理和控制危机的能力,缺乏必要的人员、物资及技术力量等应急准备,最终因为SARS而将历史欠账暴露无遗(编辑小小吐槽一下,当年若不是SARS,许多地方的疾控部门都差点关门了)。彼时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最突出的问题表现为信息来源不准,信息渠道不畅,无法实时上报疫情,从而不利于准确地把握疫情发展态势。此外,疾控中心资源储备和应急处置能力不强,从而延误和影响了了疫情的判断和控制。
SARS之后,我国政府加快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速度,累计投入116亿元建设经费用于建立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中心的疾病防控体系和应急系统。通过摸底各地疾控系统卫生应急能力和资源,国家疾病防控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急救援中心、传染病医院基础和配套设施,构建起一个能敏感察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使全国疾控系统可以快速作出反应的公共卫生系统。现在我国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救治体系,提高了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公共卫生体系是繁杂的系统建设工程,需要不断积累和完善,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参与和努力。不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也各异,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复杂、人员流动频繁,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我国的疾控系统围绕CDC来建设,建立了国家、省、市和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处置、疫情信息收集报告、监测检验评价、健康教育促进等公共卫生职能;此外,还承担卫生执法监督职能。这使CDC成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部门,发挥决策、协调、监督及执行作用。
CDC低调的长期“抗战”!
抗战经过八年而取得胜利,而SARS之后的国家疾控体系已经抗击疾病十多年了。过去十多年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主要由疾控体系来承担,疾控中心的处置能力已经经历禽流感等疾病的检验。这个系统是如何“抗战”的呢?
庞大的疾控中心体系分为国家、省、市和县(区)四个级别:
1)国家CDC主要侧重于针对全国提出各项工作的规划和工作方案,加强预测、预警监测等工作,并开展相应的研究和评价工作;
2)省级CDC则侧重于制定、实施国家和辖区内的各项工作的规划和工作方案,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并进行考核评价,指导下级的工作开展,从事相应的预测和预警工作,承担一定的研究工作;
3)市级CDC实施省和辖区的各项工作规划及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各项具体的工作,并指导下级的工作,承担监测和报告的任务;
4)县(区)级CDC的职责是负责组织实施并直接参与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承担一定的指导职责,完成各种监测和报告的任务,普及疾病预防知识。
以禽流感为例,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多由市、县(区)来最先“经手”,所以市、县(区)CDC经过初判和处理后上报给省级CDC,省级CDC经过判断、处理后上报国家CDC,任何一例禽流感的疑似病例都需要国家CDC的“拍板”才能确诊或者排除。
古语云: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也需要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得到检验,从而形成和完善应急管理制度。无论是SARS、禽流感,还是MERS都是对现有疾控体系的考验,未来也一定还有更多的挑战。我国早期的疾病暴发预警系统长期处于“战备状态”,通过快速收集和整理信息,每日过万的传染病个案上报到网络,迅捷的网络直报让信息的变化按照秒来计算。同时该系统通过快速分析,建立了日报、周报、专题分析机制,实现了快速反馈,服务于防控决策。不禁感叹,想象力是无限的,科技的力量也是无穷的,而这也将驱除“瘟神”所带来的恐慌,坚定我们防控传染性疾病的信心。
最近因为一名“任性”的韩国人的举动,让中国人民又认识了一个新词儿——MERS(Middle East RespiratorySyndrome),又名“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是新型的冠状病毒,与SARS来源于果子狸类似,MERS病毒被认为来源于中东地区的标志性动物——骆驼(世界卫生组织还出了一个正儿八经的通——千万别喝骆驼尿),但也有说法病毒是来自于蝙蝠。
自上世纪60年代首次发现冠状病毒以来,至今医学界已发现其有6位“家族成员”可以引起人类感染而导致患病。即便是中东呼吸综合征也并非最近发现,早在2012年就有首例MERS病例报告,但该疾病在很长时间内呈现散发病例状态。自2014年3月开始,实验室确诊病例迅速增多,发病地点以沙特和阿联酋为主。今年,东亚地区的韩国出现大面积疫情爆发。截至2015年6月1日,全球累计报告MERS实验室确诊感染病例1154例,共有431例病死亡,病死率37.3%。所有MERS病例均直接或间接与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约旦、阿联酋这四个国家有关。这便是“中东呼吸综合征”名字的由来。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相关国家CDC通报的病例研究结果,我国对此完成了病例输入可能性的风险评估,并很快启动了联防联控机制,开展相关培训,制定MERS防控指南,并迅速制备出了检测试剂,发至各个省级疾控中心及卫生检疫机构的实验室。国内很长一段时间并未发现M E RS病例,重点是防控和监测输入病例。随着MERS疾病的形势不断变化,我国的疾控体系也在不断修订、更新预案,制定防控指南和临床诊疗方案。为何天降大任于CDC?
MERS和SARS一样,都属于公共卫生事件。它们来人类社会串门是不会“打招呼”的,所以都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露面就是个大新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性和破坏性是多方面的,一旦出现将极大影响经济的发展,容易形成恐慌并破坏社会的稳定。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处置结果反应了疾病防控体系的应急和管理能力。
2003年的SARS在我国的爆发和蔓延有偶然却更有必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发展严重滞后于我国经济及社会需求,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全机制,缺乏足够的处理和控制危机的能力,缺乏必要的人员、物资及技术力量等应急准备,最终因为SARS而将历史欠账暴露无遗(编辑小小吐槽一下,当年若不是SARS,许多地方的疾控部门都差点关门了)。彼时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最突出的问题表现为信息来源不准,信息渠道不畅,无法实时上报疫情,从而不利于准确地把握疫情发展态势。此外,疾控中心资源储备和应急处置能力不强,从而延误和影响了了疫情的判断和控制。
SARS之后,我国政府加快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速度,累计投入116亿元建设经费用于建立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中心的疾病防控体系和应急系统。通过摸底各地疾控系统卫生应急能力和资源,国家疾病防控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急救援中心、传染病医院基础和配套设施,构建起一个能敏感察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使全国疾控系统可以快速作出反应的公共卫生系统。现在我国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救治体系,提高了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公共卫生体系是繁杂的系统建设工程,需要不断积累和完善,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参与和努力。不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也各异,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复杂、人员流动频繁,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我国的疾控系统围绕CDC来建设,建立了国家、省、市和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处置、疫情信息收集报告、监测检验评价、健康教育促进等公共卫生职能;此外,还承担卫生执法监督职能。这使CDC成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部门,发挥决策、协调、监督及执行作用。
CDC低调的长期“抗战”!
抗战经过八年而取得胜利,而SARS之后的国家疾控体系已经抗击疾病十多年了。过去十多年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主要由疾控体系来承担,疾控中心的处置能力已经经历禽流感等疾病的检验。这个系统是如何“抗战”的呢?
庞大的疾控中心体系分为国家、省、市和县(区)四个级别:
1)国家CDC主要侧重于针对全国提出各项工作的规划和工作方案,加强预测、预警监测等工作,并开展相应的研究和评价工作;
2)省级CDC则侧重于制定、实施国家和辖区内的各项工作的规划和工作方案,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并进行考核评价,指导下级的工作开展,从事相应的预测和预警工作,承担一定的研究工作;
3)市级CDC实施省和辖区的各项工作规划及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各项具体的工作,并指导下级的工作,承担监测和报告的任务;
4)县(区)级CDC的职责是负责组织实施并直接参与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承担一定的指导职责,完成各种监测和报告的任务,普及疾病预防知识。
以禽流感为例,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多由市、县(区)来最先“经手”,所以市、县(区)CDC经过初判和处理后上报给省级CDC,省级CDC经过判断、处理后上报国家CDC,任何一例禽流感的疑似病例都需要国家CDC的“拍板”才能确诊或者排除。
古语云: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也需要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得到检验,从而形成和完善应急管理制度。无论是SARS、禽流感,还是MERS都是对现有疾控体系的考验,未来也一定还有更多的挑战。我国早期的疾病暴发预警系统长期处于“战备状态”,通过快速收集和整理信息,每日过万的传染病个案上报到网络,迅捷的网络直报让信息的变化按照秒来计算。同时该系统通过快速分析,建立了日报、周报、专题分析机制,实现了快速反馈,服务于防控决策。不禁感叹,想象力是无限的,科技的力量也是无穷的,而这也将驱除“瘟神”所带来的恐慌,坚定我们防控传染性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