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讨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q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国家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健康,不断强化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就目前而言,许多民办高校的公共体育课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对公共体育课程不够重视,教师缺乏创新的教学理念,没有科学合理地教学模式等等,都会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就民办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进行分析,探讨出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整体身体素质的教学策略。
  高校公共体育课是学生提升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锻炼出健康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在通过体育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结合作以及竞争意识,并且面对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压力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不断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但是,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导致现在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体育的习惯,降低了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不断吸收和创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锻炼健康的身体。
  1 影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因素
  1.1 学生缺乏良好的身体素质条件
  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部分家长对学生的饮食方面没有控制,导致有的学生身体过于肥胖,还有的学生因为减肥经常控制饮食,在进行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活动时往往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条件。特别是在高中学习生活中,学校为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能力面對高考,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上只是为了应付体育高考,没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后没有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缺乏良好的身体素质条件,直接影响到了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1.2 缺乏合理地教学理念,无法正确的进行体育知识传播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一方面是为了通过体育项目帮助学生在运动的基础上锻炼出健康的身体,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向学生传播体育文化。但是据调查显示,部分学校在实施公共体育课程时教师还是采用的传统教学的理念,只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技能提升,忽略了对体育文化知识的讲授,学生对公共体育课没有正确的认知。并且部分学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训练中,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2 提升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2.1 应用OBE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良好的教学理念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融入OBE理念能够以学生的成果导向教育进行实际教学,真正的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在公共体育教学中教师能够应用正确的成果理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不只是学习体育技能,还要不断地强化对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真正的认识到公共体育课能够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然后不断优化整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最终成果为导向,增加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体育锻炼模式,结合学生的专业性质不断探索适应他们实际需求的体育运动方式,丰富体育运动内容比如健美操、篮球、网球等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不断促进公共体育课提升教学质量。
  2.2 打造专业的师资团队,进行合理地教学评估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至关重要,不断促进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教师对体育知识技能的专业要求相对较高,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优秀的专业师资队伍,拥有丰富的体育教学经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高校对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管理也格外重视,应该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校外培训,不断提高自己在体育知识方面的学习能力,提升专业的体育技能,吸收和借鉴其他学校优秀的教学经验,在自己的学校中打造出专业的师资团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体育教育资源。并且优化对体育教学评价系统,在以往的评价体系上增加对学生体育文化知识的考核,注重学生在平时训练的表现。采取教师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师生之间的互评方式,建立完善的互动模式,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和发展,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2.3 优化校园体育设施建设,提供安全的体育训练场地
  部分高校不能正常开展公共体育课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缺乏体育专业训练的设施场地,所以,学校要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为学生建立进行体育训练的专业设施和场地,让有的教学活动能够正常开展。并且还要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定期对学生锻炼的场地和设备进行检查,避免在体育教学环节中出现安全隐患,为学生创造健康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在学生成长中占据非常重要的环节,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断优化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模式,更新与时俱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提高身体素质,达到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昆明文理学院)
其他文献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五年级“跨越式跳高-两腿依次过杆”、游戏“滚筒大作战”。  教学目标:知道并能做出跨越式跳高单脚起跳,双腿依次摆动过杆,依次落地。约80%的同学能够做出单脚起跳,双腿依次过杆,约20%的同学能够做到蹬摆协调。  在自主练习中能相互配合,相互帮助,注意活动安全,遵守游戏规则。  教学重点:单脚起跳,双腿依次摆过杆  教学难点:蹬摆协调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1.课
期刊
2021年4月13日星期四,通过走访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和佳木斯市体育局,佳木斯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以及同江市赫哲族乡小学校长,对当地赫哲族传统体育发展历史和现现状进行深入探討,了解了赫哲族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 佳木斯市赫哲族发展历史与现状  赫哲族作为我国“六小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自古以来就在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三江平原一带繁衍生息,因此长期以来主要以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赫
期刊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但需要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还需要具有健康的身体。体育作为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学科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许多初中生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较差。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教学,有些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需要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从而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1 初中体育
期刊
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小学体育教学环节也在不断深化改革,体育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那么如何更好地使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也成为了教师研究的课题。文章将会通过体育游戏对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兴趣的影响作出分析探讨,笔者也会根据体育游戏对学生兴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游戏能加深学生的兴趣度和深度,增强学生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体育游戏一直冲击着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为学生完
期刊
1 目前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职体育教学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人文理念在其中的体现还不够充分。加之由于受到某种功利思潮的影响,高职体育教育工作重心像职业技能教学的过度偏向,造成不乏少数的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由于缺少教师对其及时的人文关怀,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以及良好品格品德培養的缺乏,造成高职学生不能全面发展,无法独自面对困难,体育教育是高职教育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实现途径,因
期刊
网球運动已经进入到人们的生活视野当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体育运动项目。随着我国网球课程的建设和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网球课程已经成为高校体育项目中的常规课程,受到国民和校方的高度重视,因此,对网球课程进行研究,对我国网球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高校的网球课程体系已经建立,而教学理念不断发展,成为本文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基于这些理论学说,本文首先探讨了高校网球选修课程的特点,其次寻找
期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要求更高,同时也更关注于自我本身,注重身体健康和养身习惯。因此,越早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注重身体健康和锻炼方式也显得十分重要。中学生时期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可以通过体育教师的教导和讲述,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和发展。  1 高中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现状  1.1 学校重视程度较低  在很多学校,从上到下的各级领导只重视文化成绩,简单要求学生学习成绩突出合格就
期刊
初中阶段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教师就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田径是中学阶段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目前田径课程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互动效果差等问题,这主要受田径自身的特点和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所的影响,然而趣味田径教学法的应用就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一教学方法做到了“劳逸结合”,优化了教育模式,在初中体育课中运用趣味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
期刊
在目前的教学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得到了逐渐的提升,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改变。本文将详细论述以赛促学的教学手段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应用。各大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师通过策略的研究,将有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上的活动,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锻炼初中生顽强的意志,积极进取的精神。使目前的体育教学效果得到改善,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  1 以赛促学对初中体育教学的积极影响  以赛促学的教学模
期刊
目前,国内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绝大部分拥有者高学历,有良好的研究基础,怎样才能更快的转变角色,真正成为一名教师,本文将针对新入职的体育教师,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它们在工作上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旨为新入职体育专业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对策。  1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普通高校”“新入职教师”“体育专业”等关键词的搜索,整理相关文献,为本文的撰写打下基础。  逻辑分析法:结合体育学、教育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