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红豆不同,是在劳作合作基础上的资本合作。我们大家拥有这个公司的股权,既是劳动者,又是股东,在现阶段来讲,这种模式是最有力量的,最切合实际的。”
“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一个企业的发展环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这涉及到企业合理的生存问题。”
“职业经理人目前在国际上来讲好一些,因为完善的社会环境、制度,完善的个人教育,但是在中国这都不具备。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很多的道德水平相对来说还不是很高。”
为什么周家没控股?
《英才》:中国有句古训,居安思危。你觉得红豆现在主要有什么危机?
周海江:我想红豆公司肯定存在危机,因为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而人才队伍的建设、管理上的进一步提升相对要滞后一些。
《英才》:说到人才,我们了解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你们创业的8个元老现在执掌着红豆8家公司的大印,这其中包括你。在红豆的高层管理中,几乎看不到后来者,我想知道,这样的高层管理人员格局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人才的进入呢?
周海江:这8家公司的总裁的确是开始创业的几个人,他们构成了红豆集团的主体,但并不是说在其他高级岗位就没有后来进入公司的高级管理人才,2000年我父亲曾经花了100万的年薪从加拿大请来一名总经理。
《英才》:这些元老一直对红豆不离不弃,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周海江:最主要的还是公司的制度设计比较好。红豆原来是一家典型的苏南乡镇企业,一切都是集体的,好像这个企业是大家的。后来红豆改制了,改成了股份制,有人说这个企业是一个人的。现在看来,这两种角度都有问题。我不知道其他地区的人是怎么想,在苏南,如果说一个企业是一个人的,那么这个人的积极性肯定是很高的,但是其他人的积极性就不一定很高了,古人云:财散人进,财进人散。如果只有一个人有股权,那么这个企业的员工是不会把它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干的。
现在我们采取的制度是什么呢?就是让下面的干部全部都参与股份,大家有了股份以后,既圆了当老板的梦,又把这个企业当做自己的企业来看。比如说我们在没有改制的时候,我们的销售科长、技术科长这些人,给他奖励太少,就不愿意干了。当时我们就想奖励太少的确不行,那么给你十万块钱的奖励。但是这个销售科长也不来,为什么呢?他买了20台机器,自己当老板了。红豆是做服装的,门槛很低,员工自己要创业的话非常简单。正是因为我们有股权分配,有文化理念,所以大家一直抱得这么紧,因为大家的股权捆在一起,利益绑在一起。
《英才》:你怎么定义红豆的公司体制?你父亲发明了一个概念,叫“新集体企业”。
周海江:我的定义很简单:股权制。
《英才》:但很多人说起现在的红豆集团,都以为是周家的家族企业。你怎么理解?
周海江:我认为我们红豆的股权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股权制,这个股权制比较适合中国的现在。什么道理呢?现在其他公司的股份制,主要是外面的人或者团体参与,股东来自四面八方,是一种劳动资本的合作,而不是劳动的合作,很多股东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只是投资分红。我们红豆不同,是在劳作合作基础上的资本合作。我们大家拥有这个公司的股权,既是劳动者,又是股东,在现阶段来讲,这种模式是最有力量的,最切合实际的。
《英才》:但是现在红豆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了,你不可能要求每个股东都是公司的劳动者,或者是管理者,很多人只能是投资,然后分红。
周海江:这只是红豆股份有限公司一部分,其他七个部分依然是劳动者和投资者的统一体。刚才讲的是一个优势,第二个优势是我们的股份制不是大一统的股份制,我们是一小块一小块的股份制,8家公司的资本中,集团公司占了60%的股份,40%的股份由这些公司里面的中高层管理者拥有。
《英才》:那60%的股权归谁呢?
周海江:放在总公司60%的股份依然由很多股东构成,我们只是把股权分成两块。上面有一块,下面又有一块,这样做的目的是强化责任意识与权利意识。
《英才》:不管是国内的经济学家还是国外的经济学家,都在提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权明晰。
周海江:但是我们的集体是新的,这个新的集体是由很多的私人协同组成的一个股份制企业。这在本质上应该是私营的,是大家持股的一个企业,不是一个集体性的企业。
《英才》:既然如此,为什么周家没控股?
周海江:从一开始,我父亲就反对一个人控股,所以现在的红豆不是一个人控股,而是有一个控股层。
《英才》:既然你们周家没有控股,周家如何得来的管理权?
周海江:从某种角度来讲,应该说我跟我父亲的股权加起来在全公司是最大的。
《英才》:占多少?
周海江:我跟我父亲,还有我弟弟,加起来可能是15%左右。
接班人如何选定的?
《英才》:为什么你们要采取这样一种中庸的产权结构?有谁限制红豆的家族化吗?
周海江:这个原因说来话长,可能与我父亲的经历、信仰、心态有关,很复杂,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清楚的。
《英才》:红豆给外人的感觉在结构上有一些集体经济的色彩,但是在管理上却有明显的家族痕迹?
周海江:可能我父亲是主席,我是副主席,家庭关系摆在那里,所以很容易就得出结论。但是我想说的是,我本人并不是在我父亲发展起来以后才到这里来的,我是跟他一起来创业,一起把红豆发展起来的。
《英才》:问题不仅仅是你,还有你弟弟,你老婆,你弟媳妇,都在红豆的高级管理层,所以大家认为红豆是家族企业是有道理的。
周海江:是有一点这样的影子,不过我还是认为我们的公司是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按照规范的企业制度来运作,是很不错的股份制企业。
《英才》:家族企业,至少在产权上是清晰的,如果红豆老是用所谓的“新集体经济”来给自己戴“红帽子”,反而让人看不懂。
周海江:不过我还是觉得现在的这个模式比纯粹家庭控制的要好得多。比如说杜邦,他的家族股份也是3%多,很少了。看一个公司有没有实力,不是看谁控制的股权比例有多少,而是看整个规模的大小,发展能力的高低。
《英才》:你当时担任董事会第一副主席,是谁任命的?
周海江:董事会一致通过。
《英才》:如果你不是董事长的儿子,继承红豆权柄的可能性有多大?
周海江:关于接班人的问题,肯定很多人关心,事实上我认为红豆的模式是比较成功的。这个模式不光是私营企业,其他的企业都值得参考和学习。很多企业选接班人,不好把握。你如果在副总经理当中选择,成功的机率可能50%都不到。那么怎么样确保成功,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模式,把集团的副总经理、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通通都分下去,每人管一块,分成8块。我父亲当时就明确,8个人,资源是一样多的,十年下来,看谁发展的规模大,谁发展得好,就由这个人来负责以后集团核心权力的接班。
《英才》:你是说,在8个人当中,你做得最好?
周海江:当然。
《英才》:有个人叫戴克新,是红豆南方橡胶公司的总经理,集团的董事,听说他能力也不错。
周海江:对。
《英才》:在8家公司里,他的效益比你的公司好还是差?
周海江:他的利润可能暂时比我好一点,但是他的规模不如我大,从后劲来说不如我大,有的计算口径也不太一致。
《英才》:既然他的效益比你好,为什么他没有接任董事局第一副主席这个位置呢?
周海江:戴总是非常使个性的人。
《英才》:你觉得你的优势在哪些方面?
周海江:比如说在整个集团发展的思路上,在指导下面企业当中,我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宏观把握能力要比他强得多。
《英才》:他的学养没你好?
周海江:他是实干型的。
《英才》:他有意见吗?
周海江:没有。
《英才》:在红豆,你父亲个人的魅力是强大的。
周海江:有一点。
《英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周海江:比如股权问题,他对自己股权的问题根本不在乎,只在乎企业的发展。他甚至讲过把他的股权通通拿出来,谁接任这个董事局的主席他就把这个股权给谁。
《英才》:这话别人会产生怀疑的,肯定是你接任了,明摆着就是把他的股份给你。
周海江:不是这个意思。我父亲要在中国创立出一种叫董事长股权的制度,谁接任董事局主席,公司给他20%的股权。父亲还有一层意思,他将来离任的时候,他个人的股权是不带走的。
父子冲突在哪里?
《英才》:我观察到你和你父亲还是有区别的,你父亲在每个场合都强调“新集体经济”,甚至强调公有制。但是你觉得红豆公司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私有为主体,是很多私人组成的私有企业。
周海江:对。
《英才》:你觉得你们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什么地方?
周海江:他是从一个特殊的年代走过来的人,受党的教育这么多年,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这么多年,一直都在按照集体企业的思维操作,传统的东西比较多一些。我经常跟他交流,我们现在的体制跟个人参股是不一样的,集体融资的概念已经过时了,当然这种有融资色彩的制度也有有利的一方面,甚至取得的效果跟规范的股份制取得的效果是一致的,所以,我跟我父亲在一个问题上是一致的,不是一个人要富裕,而是大家一起来富裕,共同富裕。
《英才》:在工作方法上呢?因为观念上的差异,你跟父亲会经常有冲突吗?
周海江:如果我认为我的方法更符合实际,更具有现代科学性,我会坚持我的方法,父亲也会理解我。
《英才》:举个例子。
周海江:比如说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的问题。我认为就目前的中国国情这是不成熟的。但是父亲认为整个集团发展很快,希望找一个职业经理人提升公司的管理,我知道父亲是要在人才上有所突破,但我当时就表示了反对意见。
《英才》:害怕这个外面来的职业经理人影响你在公司的地位吗?
周海江:不是。职业经理人目前在国际上来讲好一些,因为完善的社会环境、制度,完善的个人教育,但是在中国这都不具备。1997年,我在美国学习的时候,观察到美国的职业经理人阶层是非常有秩序的,比如说他今天去玩了,打私人电话,绝对不会拿公司的电话卡来打私人电话,绝对是拿自己的电话卡。但是目前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很多的道德水平相对来说还不是很高。
我举个例子,有个朋友他买了几条轮船,规模大了,就聘了一名经理人,让他管这些轮船。过了不久,有人反映说他老是把乱七八糟的发票捡来报销。朋友很生气,说这样吧,我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捡发票了。
《英才》:你有没有想过,你父亲为什么一定要去找一名职业经理人呢?
周海江:我父亲的思维在某些方面非常领先,在这个问题上,他一直认为我们这些人还需要锻炼,而从外部引进一个很有才华,很有能力的有着国际化管理背景的人才来管理集团,对于我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怎样运用政治资源?
《英才》:说到学习,你曾经去过中央党校学习,是这样的吗?
周海江:是的,我参加了中央党校27期培训班。
《英才》:你自己想去的还是公司安排的?
周海江:当时红豆是国务院120家改革的试点企业,所以我参加了中央党校第27期培训班。
《英才》:这次学习有什么收获?
周海江:最起码的感受是中央党校人才济济。说实话,以前没跟这些人接触过,一接触,发现并不是人们想像的那样,这些人层次非常高,他们做人处事都很深刻,协调能力强,平衡能力强。同时我发现,中央党校的思想非常解放,不是外界议论的如何保守,这里的人敢讲敢做。
《英才》:他们多是从政一方、主管一方的官员,这些人应该对你公司的经营、市场方面有所帮助。
周海江:是的,他们经常抽时间到我这里来看,给我们一些指导,这些都是高层次的。而且对我来讲,无论是在公司的方法上,还是在个人的认识上,他们对我是很有帮助的。
《英才》:跟他们直接做生意吗?
周海江:做生意不多。
《英才》:比如说你的产品要打入某一个地区,有没有找过他们,他们给你帮助没有?
周海江:应该说还是有帮助的。
《英才》:看来你到中央党校学习的确受益匪浅,听说你弟弟也去学习过,你父亲为他争取的机会?
周海江:去过。
《英才》:你弟弟跟你比,谁在中央党校的感悟更深一些?
周海江:可能我跟我弟弟不一样,我弟弟可能跟着就把这个关系用来做生意,我则是把他们当朋友,在思想上进行一些交流,精神层面多一些。
《英才》:你觉得你跟你弟弟有什么区别?
周海江:他一直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在抓市场方面比我可能更准、力量更强。在宏观的把握上面我觉得比他强。
《英才》:周鸣江现在也是公司的高层之一,平时你管他吗?
周海江:也要管他。
《英才》:我看了红豆的宣传资料,里面有很多你父亲和领导人的合影,而且很醒目,显示出你们非常看重政治资源。
周海江:我是这样看的。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一个企业的发展环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这涉及到企业合理的生存问题。我举一个小例子,像我们这种企业,因为有领导的支持,各方面找麻烦的很少。
《英才》:比较起来,温州人跟你们苏南人很不一样,温州的企业家往往忽视这些,第一,它产权很清晰,绝对的家族企业;第二,他没有跟政府跟领导取得特别依赖的关系,而是集中精力做市场。反之,我在苏南看到的更多是政府的影子。
周海江: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企业主要精力是在市场上面,大企业必须要为这个企业创造很好的发展环境。如果企业做大了,在产业的导向,政策的理解上,政府的支持很重要,我坚持认为,没有政府支持,你要做这么大的企业,很难。
未来的红豆往哪儿走?
《英才》:因此在产权上你们并没有指向家族化,私有化,说的好听一点是中庸,说的不好听一点,是不是在你们的内心有着一种莫名的恐惧?
周海江: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英才》:在个人利益保障方面,你和你父亲似乎一直有着某种担心,这是导致你们采取目前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最大原因。我算了一下你的收入,一是工资,二是奖金,三是分红。你工资是多少?
周海江:倒不是很多,一个月几千元。
《英才》:你有海外学习的背景,有十几年在国内企业摸爬滚打的经验,如果你是职业经理人,别人要聘你,你的年薪不会低于100万。
周海江:我还有股权分红这块,还有奖励这块。
《英才》:你有多少钱?
周海江:这个?反正我现在这样讲吧,我有1000多万股。1000多万股,经过我们的资产评估以后,每一股就是具体的多少钱。
《英才》:那你自己觉得在中国富翁排行榜可以有你的一席之地吗?
周海江:在国内的排行榜,我觉得我个人还排不上。
《英才》:你觉得你对公司的贡献跟你的利益成正比吗?
周海江:应该说还算正常吧。
《英才》:对于周家的股权比例问题,你有什么打算?
周海江:暂时没有考虑。
《英才》:你不觉得你的内心深处有一点点遗憾吗?
周海江:我们现在正考虑股权相对集中的问题,看来你们对红豆研究得很深啊。
《英才》:你对红豆的最终定义是建立一个科学的,适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的制度,或者干脆说,你未来要带领红豆走向私有化。这应该是你的理想吧?
周海江:我的理想是再通过20年的奋斗,这个企业在我手里能成为世界500强。
《英才》:这是一个宏观的远景,你在体制方面的构想是什么?
周海江:我觉得应该是一个现代股份制的模式,可能我会控股。
《英才》:一定会控股?
周海江:对。
“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一个企业的发展环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这涉及到企业合理的生存问题。”
“职业经理人目前在国际上来讲好一些,因为完善的社会环境、制度,完善的个人教育,但是在中国这都不具备。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很多的道德水平相对来说还不是很高。”
为什么周家没控股?
《英才》:中国有句古训,居安思危。你觉得红豆现在主要有什么危机?
周海江:我想红豆公司肯定存在危机,因为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而人才队伍的建设、管理上的进一步提升相对要滞后一些。
《英才》:说到人才,我们了解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你们创业的8个元老现在执掌着红豆8家公司的大印,这其中包括你。在红豆的高层管理中,几乎看不到后来者,我想知道,这样的高层管理人员格局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人才的进入呢?
周海江:这8家公司的总裁的确是开始创业的几个人,他们构成了红豆集团的主体,但并不是说在其他高级岗位就没有后来进入公司的高级管理人才,2000年我父亲曾经花了100万的年薪从加拿大请来一名总经理。
《英才》:这些元老一直对红豆不离不弃,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周海江:最主要的还是公司的制度设计比较好。红豆原来是一家典型的苏南乡镇企业,一切都是集体的,好像这个企业是大家的。后来红豆改制了,改成了股份制,有人说这个企业是一个人的。现在看来,这两种角度都有问题。我不知道其他地区的人是怎么想,在苏南,如果说一个企业是一个人的,那么这个人的积极性肯定是很高的,但是其他人的积极性就不一定很高了,古人云:财散人进,财进人散。如果只有一个人有股权,那么这个企业的员工是不会把它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干的。
现在我们采取的制度是什么呢?就是让下面的干部全部都参与股份,大家有了股份以后,既圆了当老板的梦,又把这个企业当做自己的企业来看。比如说我们在没有改制的时候,我们的销售科长、技术科长这些人,给他奖励太少,就不愿意干了。当时我们就想奖励太少的确不行,那么给你十万块钱的奖励。但是这个销售科长也不来,为什么呢?他买了20台机器,自己当老板了。红豆是做服装的,门槛很低,员工自己要创业的话非常简单。正是因为我们有股权分配,有文化理念,所以大家一直抱得这么紧,因为大家的股权捆在一起,利益绑在一起。
《英才》:你怎么定义红豆的公司体制?你父亲发明了一个概念,叫“新集体企业”。
周海江:我的定义很简单:股权制。
《英才》:但很多人说起现在的红豆集团,都以为是周家的家族企业。你怎么理解?
周海江:我认为我们红豆的股权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股权制,这个股权制比较适合中国的现在。什么道理呢?现在其他公司的股份制,主要是外面的人或者团体参与,股东来自四面八方,是一种劳动资本的合作,而不是劳动的合作,很多股东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只是投资分红。我们红豆不同,是在劳作合作基础上的资本合作。我们大家拥有这个公司的股权,既是劳动者,又是股东,在现阶段来讲,这种模式是最有力量的,最切合实际的。
《英才》:但是现在红豆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了,你不可能要求每个股东都是公司的劳动者,或者是管理者,很多人只能是投资,然后分红。
周海江:这只是红豆股份有限公司一部分,其他七个部分依然是劳动者和投资者的统一体。刚才讲的是一个优势,第二个优势是我们的股份制不是大一统的股份制,我们是一小块一小块的股份制,8家公司的资本中,集团公司占了60%的股份,40%的股份由这些公司里面的中高层管理者拥有。
《英才》:那60%的股权归谁呢?
周海江:放在总公司60%的股份依然由很多股东构成,我们只是把股权分成两块。上面有一块,下面又有一块,这样做的目的是强化责任意识与权利意识。
《英才》:不管是国内的经济学家还是国外的经济学家,都在提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权明晰。
周海江:但是我们的集体是新的,这个新的集体是由很多的私人协同组成的一个股份制企业。这在本质上应该是私营的,是大家持股的一个企业,不是一个集体性的企业。
《英才》:既然如此,为什么周家没控股?
周海江:从一开始,我父亲就反对一个人控股,所以现在的红豆不是一个人控股,而是有一个控股层。
《英才》:既然你们周家没有控股,周家如何得来的管理权?
周海江:从某种角度来讲,应该说我跟我父亲的股权加起来在全公司是最大的。
《英才》:占多少?
周海江:我跟我父亲,还有我弟弟,加起来可能是15%左右。
接班人如何选定的?
《英才》:为什么你们要采取这样一种中庸的产权结构?有谁限制红豆的家族化吗?
周海江:这个原因说来话长,可能与我父亲的经历、信仰、心态有关,很复杂,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清楚的。
《英才》:红豆给外人的感觉在结构上有一些集体经济的色彩,但是在管理上却有明显的家族痕迹?
周海江:可能我父亲是主席,我是副主席,家庭关系摆在那里,所以很容易就得出结论。但是我想说的是,我本人并不是在我父亲发展起来以后才到这里来的,我是跟他一起来创业,一起把红豆发展起来的。
《英才》:问题不仅仅是你,还有你弟弟,你老婆,你弟媳妇,都在红豆的高级管理层,所以大家认为红豆是家族企业是有道理的。
周海江:是有一点这样的影子,不过我还是认为我们的公司是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按照规范的企业制度来运作,是很不错的股份制企业。
《英才》:家族企业,至少在产权上是清晰的,如果红豆老是用所谓的“新集体经济”来给自己戴“红帽子”,反而让人看不懂。
周海江:不过我还是觉得现在的这个模式比纯粹家庭控制的要好得多。比如说杜邦,他的家族股份也是3%多,很少了。看一个公司有没有实力,不是看谁控制的股权比例有多少,而是看整个规模的大小,发展能力的高低。
《英才》:你当时担任董事会第一副主席,是谁任命的?
周海江:董事会一致通过。
《英才》:如果你不是董事长的儿子,继承红豆权柄的可能性有多大?
周海江:关于接班人的问题,肯定很多人关心,事实上我认为红豆的模式是比较成功的。这个模式不光是私营企业,其他的企业都值得参考和学习。很多企业选接班人,不好把握。你如果在副总经理当中选择,成功的机率可能50%都不到。那么怎么样确保成功,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模式,把集团的副总经理、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通通都分下去,每人管一块,分成8块。我父亲当时就明确,8个人,资源是一样多的,十年下来,看谁发展的规模大,谁发展得好,就由这个人来负责以后集团核心权力的接班。
《英才》:你是说,在8个人当中,你做得最好?
周海江:当然。
《英才》:有个人叫戴克新,是红豆南方橡胶公司的总经理,集团的董事,听说他能力也不错。
周海江:对。
《英才》:在8家公司里,他的效益比你的公司好还是差?
周海江:他的利润可能暂时比我好一点,但是他的规模不如我大,从后劲来说不如我大,有的计算口径也不太一致。
《英才》:既然他的效益比你好,为什么他没有接任董事局第一副主席这个位置呢?
周海江:戴总是非常使个性的人。
《英才》:你觉得你的优势在哪些方面?
周海江:比如说在整个集团发展的思路上,在指导下面企业当中,我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宏观把握能力要比他强得多。
《英才》:他的学养没你好?
周海江:他是实干型的。
《英才》:他有意见吗?
周海江:没有。
《英才》:在红豆,你父亲个人的魅力是强大的。
周海江:有一点。
《英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周海江:比如股权问题,他对自己股权的问题根本不在乎,只在乎企业的发展。他甚至讲过把他的股权通通拿出来,谁接任这个董事局的主席他就把这个股权给谁。
《英才》:这话别人会产生怀疑的,肯定是你接任了,明摆着就是把他的股份给你。
周海江:不是这个意思。我父亲要在中国创立出一种叫董事长股权的制度,谁接任董事局主席,公司给他20%的股权。父亲还有一层意思,他将来离任的时候,他个人的股权是不带走的。
父子冲突在哪里?
《英才》:我观察到你和你父亲还是有区别的,你父亲在每个场合都强调“新集体经济”,甚至强调公有制。但是你觉得红豆公司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私有为主体,是很多私人组成的私有企业。
周海江:对。
《英才》:你觉得你们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什么地方?
周海江:他是从一个特殊的年代走过来的人,受党的教育这么多年,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这么多年,一直都在按照集体企业的思维操作,传统的东西比较多一些。我经常跟他交流,我们现在的体制跟个人参股是不一样的,集体融资的概念已经过时了,当然这种有融资色彩的制度也有有利的一方面,甚至取得的效果跟规范的股份制取得的效果是一致的,所以,我跟我父亲在一个问题上是一致的,不是一个人要富裕,而是大家一起来富裕,共同富裕。
《英才》:在工作方法上呢?因为观念上的差异,你跟父亲会经常有冲突吗?
周海江:如果我认为我的方法更符合实际,更具有现代科学性,我会坚持我的方法,父亲也会理解我。
《英才》:举个例子。
周海江:比如说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的问题。我认为就目前的中国国情这是不成熟的。但是父亲认为整个集团发展很快,希望找一个职业经理人提升公司的管理,我知道父亲是要在人才上有所突破,但我当时就表示了反对意见。
《英才》:害怕这个外面来的职业经理人影响你在公司的地位吗?
周海江:不是。职业经理人目前在国际上来讲好一些,因为完善的社会环境、制度,完善的个人教育,但是在中国这都不具备。1997年,我在美国学习的时候,观察到美国的职业经理人阶层是非常有秩序的,比如说他今天去玩了,打私人电话,绝对不会拿公司的电话卡来打私人电话,绝对是拿自己的电话卡。但是目前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很多的道德水平相对来说还不是很高。
我举个例子,有个朋友他买了几条轮船,规模大了,就聘了一名经理人,让他管这些轮船。过了不久,有人反映说他老是把乱七八糟的发票捡来报销。朋友很生气,说这样吧,我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捡发票了。
《英才》:你有没有想过,你父亲为什么一定要去找一名职业经理人呢?
周海江:我父亲的思维在某些方面非常领先,在这个问题上,他一直认为我们这些人还需要锻炼,而从外部引进一个很有才华,很有能力的有着国际化管理背景的人才来管理集团,对于我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怎样运用政治资源?
《英才》:说到学习,你曾经去过中央党校学习,是这样的吗?
周海江:是的,我参加了中央党校27期培训班。
《英才》:你自己想去的还是公司安排的?
周海江:当时红豆是国务院120家改革的试点企业,所以我参加了中央党校第27期培训班。
《英才》:这次学习有什么收获?
周海江:最起码的感受是中央党校人才济济。说实话,以前没跟这些人接触过,一接触,发现并不是人们想像的那样,这些人层次非常高,他们做人处事都很深刻,协调能力强,平衡能力强。同时我发现,中央党校的思想非常解放,不是外界议论的如何保守,这里的人敢讲敢做。
《英才》:他们多是从政一方、主管一方的官员,这些人应该对你公司的经营、市场方面有所帮助。
周海江:是的,他们经常抽时间到我这里来看,给我们一些指导,这些都是高层次的。而且对我来讲,无论是在公司的方法上,还是在个人的认识上,他们对我是很有帮助的。
《英才》:跟他们直接做生意吗?
周海江:做生意不多。
《英才》:比如说你的产品要打入某一个地区,有没有找过他们,他们给你帮助没有?
周海江:应该说还是有帮助的。
《英才》:看来你到中央党校学习的确受益匪浅,听说你弟弟也去学习过,你父亲为他争取的机会?
周海江:去过。
《英才》:你弟弟跟你比,谁在中央党校的感悟更深一些?
周海江:可能我跟我弟弟不一样,我弟弟可能跟着就把这个关系用来做生意,我则是把他们当朋友,在思想上进行一些交流,精神层面多一些。
《英才》:你觉得你跟你弟弟有什么区别?
周海江:他一直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在抓市场方面比我可能更准、力量更强。在宏观的把握上面我觉得比他强。
《英才》:周鸣江现在也是公司的高层之一,平时你管他吗?
周海江:也要管他。
《英才》:我看了红豆的宣传资料,里面有很多你父亲和领导人的合影,而且很醒目,显示出你们非常看重政治资源。
周海江:我是这样看的。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一个企业的发展环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这涉及到企业合理的生存问题。我举一个小例子,像我们这种企业,因为有领导的支持,各方面找麻烦的很少。
《英才》:比较起来,温州人跟你们苏南人很不一样,温州的企业家往往忽视这些,第一,它产权很清晰,绝对的家族企业;第二,他没有跟政府跟领导取得特别依赖的关系,而是集中精力做市场。反之,我在苏南看到的更多是政府的影子。
周海江: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企业主要精力是在市场上面,大企业必须要为这个企业创造很好的发展环境。如果企业做大了,在产业的导向,政策的理解上,政府的支持很重要,我坚持认为,没有政府支持,你要做这么大的企业,很难。
未来的红豆往哪儿走?
《英才》:因此在产权上你们并没有指向家族化,私有化,说的好听一点是中庸,说的不好听一点,是不是在你们的内心有着一种莫名的恐惧?
周海江: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英才》:在个人利益保障方面,你和你父亲似乎一直有着某种担心,这是导致你们采取目前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最大原因。我算了一下你的收入,一是工资,二是奖金,三是分红。你工资是多少?
周海江:倒不是很多,一个月几千元。
《英才》:你有海外学习的背景,有十几年在国内企业摸爬滚打的经验,如果你是职业经理人,别人要聘你,你的年薪不会低于100万。
周海江:我还有股权分红这块,还有奖励这块。
《英才》:你有多少钱?
周海江:这个?反正我现在这样讲吧,我有1000多万股。1000多万股,经过我们的资产评估以后,每一股就是具体的多少钱。
《英才》:那你自己觉得在中国富翁排行榜可以有你的一席之地吗?
周海江:在国内的排行榜,我觉得我个人还排不上。
《英才》:你觉得你对公司的贡献跟你的利益成正比吗?
周海江:应该说还算正常吧。
《英才》:对于周家的股权比例问题,你有什么打算?
周海江:暂时没有考虑。
《英才》:你不觉得你的内心深处有一点点遗憾吗?
周海江:我们现在正考虑股权相对集中的问题,看来你们对红豆研究得很深啊。
《英才》:你对红豆的最终定义是建立一个科学的,适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的制度,或者干脆说,你未来要带领红豆走向私有化。这应该是你的理想吧?
周海江:我的理想是再通过20年的奋斗,这个企业在我手里能成为世界500强。
《英才》:这是一个宏观的远景,你在体制方面的构想是什么?
周海江:我觉得应该是一个现代股份制的模式,可能我会控股。
《英才》:一定会控股?
周海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