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世界稀土资源丰富,含量偏低,分布不均。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t,内蒙古白云鄂博、四川凉山冕宁牦牛坪、山东微山、南方七省区等地是中国稀土资源集中分布区。中国稀土精矿生产能力较大,稀土精矿生产能力可达10万吨以上。本文介绍了稀土资源储量,概述了中国稀土矿床的稀土资源开采情况,分析了中国境内典型的稀土资源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稀土资源发展方向。
关键词:稀土;资源;现状;利用;分析
中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齐全、分布面广而又相对集中,目前,地质科学工作者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但集中分布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和山东微山等地,形成北、南、西、东的分布格局,并且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中国稀土矿主要有白云鄂博矿,四川冕宁矿,山东微山矿,江南七省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广东、广西、江西的磷钇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的独居石矿,贵州含稀土的磷矿,长江重庆段淤砂中的钪矿,以及漫长海岸线上的海滨砂矿等。
1中国稀土行业现状
1.1资源过度开发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超强度开采,中国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主要矿区资源加速衰减,原有矿山资源大多枯竭。包头稀土矿主要矿区资源仅剩三分之一,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储采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至目前的15。南方离子型稀土大多位于偏远山区,山高林密,矿区分散,矿点众多,监管成本高、难度大,非法开采使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严重,资源回收率较低,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回收率不到50%,包头稀土矿采选利用率仅10%。
1.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稀土开采、选冶、分离存在的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严重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酸化,使得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离子型中重稀土矿过去采用落后的堆浸、池浸工艺,每生产1吨稀土氧化物产生约2000吨尾砂,目前虽已采用较为先进的原地浸矿工艺,但仍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破坏植被,严重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农田。轻稀土矿多为多金属共伴生矿,在冶炼、分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高浓度氨氮废水、放射性废渣等污染物。一些地方因为稀土的过度开采,还造成山体滑坡、河道堵塞、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甚至造成重大事故灾难,给公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重大损失。而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也成为一些稀土产区的沉重负担。
1.3价格严重背离价值
一段时期以来,稀土价格没有真实反映其价值,长期低迷,资源的稀缺性沒有得到合理体现,生态环境损失没有得到合理补偿。2010年下半年以来,虽然稀土产品价格逐步回归,但涨幅远低于黄金、铜、铁矿石等原材料产品。2000年至2010年,稀土价格上涨2.5倍,而黄金、铜、铁矿石价格同期则分别上涨4.4、4.1、4.8倍。出口走私比较严重。受国内国际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虽然中国海关将稀土列为重点打私项目,但稀土产品的出口走私现象仍然存在。2006年至2008年,国外海关统计的从中国进口稀土量,比中国海关统计的出口量分别高出35%、59%和36%,2011年更是高出1-2倍。
2发展趋势
2.1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市场优势
中国对稀土的运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铸铁中的应用,不久,在钢中也得到应用。迄今为止的半个世纪里,稀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扩展到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磁性材料和各种功能材料、轻工纺织、農林医药等各个行业。稀土在钢铁冶金中的应用是我国最大稀土消费领域,尤其是在铸铁中应用最为普遍;稀土金属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和较大的原子半径,将其用于有色金属及合金中,一般都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加工性能和综合使用性能;稀土作为催化剂也有广泛的应用,如稀土在石油催化裂化中,在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中,在合成橡胶催化剂、碳氢化合物单体合成催化剂等方面,均有大量的应用;在磁性材料中,尤其是在稀土永磁材料、稀土磁光材料、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发光材料中,由于稀土离子具有丰富的能级和4f电子跃迁特性,使稀土成为一个巨大的发光宝库,为高新技术领域提供了很多性能优越的发光材料和激光材料;在储氢材料中,高性能、无污染的化学电源是稀土应用的重要领域。由此可见,稀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关联度密切,产品市场全球化特点突出,其后续产业链的发展空间也十分广阔,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2.2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范矿业秩序,加强资源保护,合理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国家应从立法上规范矿业秩序,严格执行采矿许可证制度,严禁无证采矿,制止乱采滥挖行为;对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执行国家保护性开采政策,对违法者给予停止或取消采矿权。要合理规范资源利用总量和开发力度,加强科研与管理,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三废治理,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稀土产业必须贯彻环保第一的原则,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稀土产业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新兴产业,但学者对中国稀土经济问题的研究几乎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近两年是高速发展时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需要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为稀土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同时需要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稀土产业必将迎来的春天。
关键词:稀土;资源;现状;利用;分析
中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齐全、分布面广而又相对集中,目前,地质科学工作者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但集中分布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和山东微山等地,形成北、南、西、东的分布格局,并且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中国稀土矿主要有白云鄂博矿,四川冕宁矿,山东微山矿,江南七省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广东、广西、江西的磷钇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的独居石矿,贵州含稀土的磷矿,长江重庆段淤砂中的钪矿,以及漫长海岸线上的海滨砂矿等。
1中国稀土行业现状
1.1资源过度开发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超强度开采,中国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主要矿区资源加速衰减,原有矿山资源大多枯竭。包头稀土矿主要矿区资源仅剩三分之一,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储采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至目前的15。南方离子型稀土大多位于偏远山区,山高林密,矿区分散,矿点众多,监管成本高、难度大,非法开采使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严重,资源回收率较低,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回收率不到50%,包头稀土矿采选利用率仅10%。
1.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稀土开采、选冶、分离存在的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严重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酸化,使得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离子型中重稀土矿过去采用落后的堆浸、池浸工艺,每生产1吨稀土氧化物产生约2000吨尾砂,目前虽已采用较为先进的原地浸矿工艺,但仍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破坏植被,严重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农田。轻稀土矿多为多金属共伴生矿,在冶炼、分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高浓度氨氮废水、放射性废渣等污染物。一些地方因为稀土的过度开采,还造成山体滑坡、河道堵塞、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甚至造成重大事故灾难,给公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重大损失。而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也成为一些稀土产区的沉重负担。
1.3价格严重背离价值
一段时期以来,稀土价格没有真实反映其价值,长期低迷,资源的稀缺性沒有得到合理体现,生态环境损失没有得到合理补偿。2010年下半年以来,虽然稀土产品价格逐步回归,但涨幅远低于黄金、铜、铁矿石等原材料产品。2000年至2010年,稀土价格上涨2.5倍,而黄金、铜、铁矿石价格同期则分别上涨4.4、4.1、4.8倍。出口走私比较严重。受国内国际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虽然中国海关将稀土列为重点打私项目,但稀土产品的出口走私现象仍然存在。2006年至2008年,国外海关统计的从中国进口稀土量,比中国海关统计的出口量分别高出35%、59%和36%,2011年更是高出1-2倍。
2发展趋势
2.1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市场优势
中国对稀土的运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铸铁中的应用,不久,在钢中也得到应用。迄今为止的半个世纪里,稀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扩展到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磁性材料和各种功能材料、轻工纺织、農林医药等各个行业。稀土在钢铁冶金中的应用是我国最大稀土消费领域,尤其是在铸铁中应用最为普遍;稀土金属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和较大的原子半径,将其用于有色金属及合金中,一般都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加工性能和综合使用性能;稀土作为催化剂也有广泛的应用,如稀土在石油催化裂化中,在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中,在合成橡胶催化剂、碳氢化合物单体合成催化剂等方面,均有大量的应用;在磁性材料中,尤其是在稀土永磁材料、稀土磁光材料、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发光材料中,由于稀土离子具有丰富的能级和4f电子跃迁特性,使稀土成为一个巨大的发光宝库,为高新技术领域提供了很多性能优越的发光材料和激光材料;在储氢材料中,高性能、无污染的化学电源是稀土应用的重要领域。由此可见,稀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关联度密切,产品市场全球化特点突出,其后续产业链的发展空间也十分广阔,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2.2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范矿业秩序,加强资源保护,合理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国家应从立法上规范矿业秩序,严格执行采矿许可证制度,严禁无证采矿,制止乱采滥挖行为;对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执行国家保护性开采政策,对违法者给予停止或取消采矿权。要合理规范资源利用总量和开发力度,加强科研与管理,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三废治理,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稀土产业必须贯彻环保第一的原则,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稀土产业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新兴产业,但学者对中国稀土经济问题的研究几乎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近两年是高速发展时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需要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为稀土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同时需要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稀土产业必将迎来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