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怪杰”辜汤生的翻译人生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辜汤生,字鸿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人,他极富传奇色彩,是清末文化史上杰出的人才。他的才华和“怪诞”,是其人生史上的传奇。他一生成就无数,最杰出的就是翻译中国《四书》中最经典的部分。他的爱国心和他崇尚中华文明的情怀,令人敬仰;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下,隐藏的对中国文化的无限崇敬之情,他的翻译人生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关键词:辜鸿铭 翻译 作品 人生
  清朝末年,清政府的闭关锁国,隔断了中国通外部世界的联系。鸦片战争,叩开了中国的大门,也使中国近代蒙受了巨大的耻辱。作为华侨的辜鸿铭,一直被人们视为怪物对待。作为思想文化界最有才干的人才,辜鸿铭以他自身的语言才华和杰出的翻译能力,走向了坚持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道路。他的精神,他的气节,他的造诣都令人佩服。论文以辜鸿铭的生平,辜鸿铭的思想,辜鸿铭的翻译人生,辜鸿铭翻译作品的影响四方面,对“清末怪杰”这一人物价值作出品评。
  一、辜鸿铭的生平
  辜鸿铭是清朝末年最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他学贯中西,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传奇杰出的人物[1]P 8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时期,他拥有先进的思想,对于中华文化的弘扬作出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是不能抹杀的。辜鸿铭原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祖籍福建同安县。有家庭背景的原因,使得其思想和才华不断创新和升华。他的祖辈迁居南洋,父亲是英国人橡胶园总管,母亲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家庭环境的熏陶,使得他对语言具有天生的领悟力和记忆力。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能力。在英国橡胶园的日子,他接受了严格的语言训练,在那里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著作;在那里,他也备受橡胶园主布朗的喜爱。因为他的天资聪颖,加上语言伶俐,使得在短短的数年间,掌握了英、德、法、意、马来、拉丁、希腊等九种语文。这期间的一系列语言成就,都归功于他的天资和勤奋不懈的努力。在当时救国救民的思想渗透下,这样一位有成就的历史实干家,无疑是个翘楚。在其人身的旅途中,义父布朗先生对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两人的深交和共同对中华典籍文化的仰慕,是他报效祖国,回馈家乡的一腔热忱之心,从未散去。1880年,是他人身的转折点,在这里,不仅接受了中国思潮化的深刻影响,同时还以计生的魄力,令他毅然决然的辞去殖民地的政府职务,蓄发留辫,一生为国,矢志不渝。其中国化的进程,是其堂堂正正另类中国人的傲骨。
  1885年,是辜鸿铭人生的巨大转折点,借助张之洞的知遇之恩,为其实现才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之洞赏识其才华,艳羡其经纶满腹和对西方政治和西方学说的知悉等等方面。辜鸿铭时任洋文案工作达20年之久,为了回报张之洞的置于之恩,二人以礼相待,共同为洋务运动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在湖北新政策划中的成效显著,都得益于辜鸿铭的努力。1905年,任上海黄浦江滩冶局督办。1907年,擢左丞。1910年,同严复,詹天佑共同被赐为进士。辛亥革命爆发,他表明誓死效忠清王朝的决心,效忠的信念不改。1913年,辜鸿铭一度担任五国银行翻译。1915年,辜鸿铭为北京大学教授,主讲英国诗歌及希腊文等。1917年张勋复辟,辜鸿铭为外交部侍郎。复辟失败后,继续会北大教书。1924年,东渡日本,到东京、京都、大阪、神户等地巡回讲学,并被聘为大东文化学院教授,1927年归国。1928年薨于北平,享年71岁。
  二、辜鸿铭的思想
  辜鸿铭在世人眼中,所谓的怪异,都是因为其内在的思想感情决定他对待世人的态度不同。其父亲对他一生的影响最为突出,首先表现在对其自身的国籍认识上。就像他的义父布朗先生对他说的:“侵略者进驻中国大陆,如今回国救民的道路就摆在眼前,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列强环伺,准备分而食之。您要学贯中西,全无教化欧美国家的民众。
  在辜鸿铭的思想中,他最最亲爱的祖国,父亲的思想,根植入他的生命。“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这句中国人的思想,是他在西方浸淫之下了解了西方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
  尽管辜鸿铭的思想,包含了其性格中较为复杂的一面,然而其渊博的学识和精通外文的才华,使他在中国的翻译界一度作出不朽的贡献。他对“洋人”极端厌烦,使得他在对待同胞和帝国主义列强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态度[2]P78。对儒家的大力弘扬和对道家的无心尊崇,以及“五四运动”、“文学革命”、“白话文” 的强烈反对,是他性格里较为复杂的一面,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他的才华和他的思想一直被人们所称道。
  这位极具个性而充满矛盾的杰出学者和思想文化界的突出怪人,他的身着打扮,就如同中国前清的遗老形象,在街头巷尾常常惹来大帮人的非议和嘲笑。就其思想来说,他自言“我并非痴心忠于清廷,晚清政治上的腐败和对百姓的盘剥,民怨载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皇恩是一件飘渺的事情,我只不过是对中国文明的叹惋罢了。”纵观辜鸿铭的一生,尽管思想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爱国之心和对中华民族的弘扬之心,是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学习。他一生主张皇权,但对当时官员的出洋考察,予以辛辣的讽刺。甚至在1902年,慈禧寿宴上,编歌讽刺最高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及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他思想的另一面更加令人们敬仰。他将中国儒学的博大、深沉、淳朴道德气息,推介和倡导到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之中,不仅给予外部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途径,还将自身的无穷力量,寄托在自己的翻译作品中。尽管其怪异的衣冠,在国内得到大部分无知青年的误解和嘲笑。但并没有改变其忠于国家,忠于中国几千年的儒学文化。在中国近代的中国人物中,他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和文人的尊敬。尽管矛盾,但思想中爱国的成分,是永远不能抹杀的。
  三、辜鸿铭的翻译人生
  辜鸿铭对中国经史典籍的倾心演绎,是他出于报效祖国的宏图。为了一展才华,从1882年起,他说服母亲回到中国大陆,闭门苦读中国古代典籍。这对于以往从未接触过中国文化的他来说,学习的过程,无疑是艰难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种种国学典藏,在数十年的积淀和坚持的学习中,他终究是有所成就。从最初的死记硬背到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最终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代儒学大师,最终以他自己的方式,成就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进程。辜鸿铭的翻译成就,主要得益于他学习生涯中,受西方系统教育和莎士比亚浪漫主义文化的影响。在翻译史上,可以称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的英语文学训练和深厚的文字功底,都给他自身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他善于用外文翻译中文,在五四时期,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898年,辜鸿铭第一本译著——《论语》(The Discourses and Sayings of Confucius: A New Special Translation, Illustrated with Quotations from Goethe and Other Writers)问世。出于对中华文化的追本溯源和精华解义,他用依序,表达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甚至,在他对论语的译序中,强调自己对消除语言文化和习惯之间的差异。在其对论语的含义过程中,体现了文章语言的言简意赅和语句的精炼到位,以及符合额中英语言的用语习惯,使得译作与原作保持相同的风格内涵。其翻译历史,更正了传统文化中,西方傳教士译作的弊端,将中国典籍,以更加鲜明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实现了中华文化文化的纵横度跨越。其凸显的英文造诣,更是受到了孙中山、林语堂“中国第一”的高度赞誉,辜鸿铭的西学造诣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在其翻译史上,有这样一个小故事:1891年,张之洞时任湖广总督,英国皇储造访中国。辜鸿铭为翻译,其以法语、俄语、希腊语应对如流。其接触的语言才能,得到了皇储金表馈赠。   西方人对辜鸿铭的推崇,是因为其翻译作品骂道他们骨髓里去,是对其智慧以及拥有渊博学识的敬佩。關于《春秋大义》(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的演讲,是辜鸿铭向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经典代表作,并很快由德国学者奥斯卡·A·H·施密茨(Oscar.A.H.Schmitz)译成德文,一时轰动西方。在当时,其讲演售票高过当时赫赫有名的京戏名旦梅兰芳[3]P86。
  四、辜鸿铭翻译作品的影响
  辜鸿铭的译作,从《论语》出书开始,就以高购量在世界区域内广为流传。甚至《中庸》一书,被收入西方人的《东方智慧》系列丛书,在西方国家改观了对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全新领悟。1901年,其英文政论《尊王篇》出书。说明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大陆进行的不正当活动和西方殖民主义的实质导致义和团运动的产生,最终以礼废止战争。辜鸿铭以中国儒家经典代表作品,用外文输往西方,不仅弘扬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更是将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融合和到西方的文化之中,促进了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融合。在那样一个灾难深重的历史背景下,用中国儒学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救国救民,弘扬民族大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拯救世界的良方,对东西方来说都是值得人们去推崇的。德国文学界将其与印度诗人泰戈尔并称为东方文化的代表。辜鸿铭的翻译作品,足以让中国人在世界文学史的发展上,留下扬眉吐气的一页。其对中华文化的宣传,不仅是为国争光,同时也以其杰出才能,在近代中外文学翻译界,成为博古通今的第一人,其拥有影响力旷古未有。对中国文化的宣传,无论是从力度还是深度上看,都是非常超绝的。
  法国文豪罗曼·罗兰 、瑞典的勃兰兑斯、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英国文豪毛姆等世界名流,有的但对他高度赞誉,有的公开支持他的翻译事业,有的向其请教问题,有的不远万里情趣拜访他,可见他在海外所得赞誉和评价无数。一个时期以来,戴在辜鸿铭身上的桂冠,是其他文人不能够企及的。欧洲人对其推崇,不仅体现在图书馆的藏书上,还体现在其大学哲学课程所必读以将引用其书作为重要权威。
  五、结语
  尽管辜鸿铭的含义历史,充满了对列强的讽刺和谩骂之情。当时出于对他爱国心的高度赞扬,逐渐为世人接受。辜鸿铭的生平和其杰出的翻译成就,是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也使世界各国人民站在了中国政府和文明的一边。他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翻译成就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元青潘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段经历——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留英学生为中心的考察[J].社会科学战线,2013(4)
  [2]张永生;“清末怪杰”辜鸿铭[J].科学大观园,2012(7)
  [3]张光茫;爱羞辱洋人的辜鸿铭[J].文史博览,2011(8)
  作者简介:魏晓晓(1987—),女,安徽淮南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管理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今中国社会經济飞速发展,然而与之不对应的是国民素质的停滞不前。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现象的发生,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给了一定的解释。本文从《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入手,从文化、公私德混淆以及人情社会等三个角度入手,探究中国国民公德缺失的原因。  关键词:公德 差序格局 传统社会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国民的素质似乎一直停滞不前。社会公德的缺失,成为中国人为世界诟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造成
期刊
摘 要:2014年2月,桐庐县委提出了建设以“生态美、城乡美、产业美、人文美、生活美”为内涵的中国最美县目标。中国最美县建设,需要新闻媒介鼓与呼。作为县级媒体,两年来,桐庐县信息传媒中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光荣的职业荣誉感、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努力为中国最美县建设摇旗呐喊,以新闻的力量推进中国最美县建设。  关键词:中国最美县 党报 新闻的力量  一、中国最美县建设需要新闻媒
期刊
摘 要:远程开放网上教学一直是开放教学的重中之重,远程开放教学中网上设计是网上教学的重要基础,因此本文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对存货清查的网上教学进行基于学情的网上教学设计。  关键词:基础会计 网上教学 方案  一、方案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学情分析  1.学员学习动机分析。开放学员进行远程开放学习的动机主要有三:1.拿学历,这在各种动机里面所占比率是最高的,也是基于学员现实需求最明确
期刊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行业的社会交往逐渐频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具备英语专业技能的人才受到的追捧也越来越多,所以说高校应该与时俱进,培养具有英语专业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很重要。目前国内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需求,所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逐步被更新,英语ESP课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受到青睐。英语ESP课
期刊
摘 要:委婉语作为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忙达成交际任务。委婉语被广泛的应用于广告之中,用来实现避讳禁忌、美化语言、减少言语责任等等的目的。虽然对于委婉语的研究已经有不少,但是只就广告委婉语这一分叉而言,其研究的领域似乎尚未完全开发,再不用说从中英两种文化之间的广告委婉语的对比研究了。由于广告委婉语和一般委婉语的区别,及其在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对其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一种特有的广告交
期刊
摘 要:纪检监察工作在我国的国家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党员干部的腐败的预防和惩治方面,纪检监察工作的作用几乎是不可替代的,在促进党员干部遵循党纪国法,维护社会正义方面,纪检监察工作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家始终重视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最近几年,纪检监察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但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我们也注意到,当前的纪检监察工作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所以说,纪检
期刊
摘 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职学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中职学校的数量以及在校生人数逐年增长,中职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与此同时,中职学校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尤其是在人口增长拐点到来的情况下,中职学校生源数量不断减少,这使得很多学校都面临着巨大的招生压力,客观上要求中职学校要加强目标市场的选择,并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从而推动学校的更好发展。本文对于目前中职学校目标市场选择的重要意义分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当前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任何民族振兴发展,国家富强,都需要有一种精神将人们凝聚起来,与时俱进,推动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党首要工作开展方向,对于加强人民群众自觉性,调动工作积极性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但是就当前当前我国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现
期刊
摘 要:任何艺术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美的本质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社会生活的本质就是实践,想要创作出美的艺术作品,必须要从生活中提炼,从实践中获取。本文以具体作品为例,通过实事求是的分析方法,对如何创作出一部美的艺术作品的问题进行几点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美的本质 艺术作品  多年来,美的本质一直是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分歧性最大、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对美
期刊
摘 要: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却忽略对自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体育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由知识、技术及智力所构成的综合体。本文笔者依据多年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培养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原则,并提出一系列培养大学生体育能力的途径,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能力 原则 途径  一、引言  高校作为培养知识分子的摇篮,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体育锻炼有紧密关系。高校体育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