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滩天湖,因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龙滩水电站而生,总面积377平方公里,也是广西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龙滩天湖,淹没天峨县大片沃野,375米高程下的良田、房屋淹没水中,天峨县全县9个乡镇有8个乡镇近3万群众移民,虽然故土难离,但绝大多数移民识大体、顾大局,迁离故土,从头开始,再建家园。正如一位作家说过:“我曾经一无所有过。”
从历史的另一个角度去看,天峨曾是一个国定贫困县,2012年,脱贫摘帽,转变为区定贫困县。“十三五”期间,全县共识别出贫困村35个,贫困人口6951户28751人。
天峨县并不小,总面积3192平方公里,但人口却很少,只有17.4万人。两相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因历史、移民,再加上天峨县本是“老、少、边、山、穷”地区等重大因素的影响,扶贫任务其实十分艰巨,摘帽任务十分繁重。
面对如此繁重的扶贫任务,天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全县17.4万人是怎么做的?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踏上了走访基层一线扶贫战场上的真英雄的路。
布柳河,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岑王老山,于天峨县八耐屯(龙滩库区)汇入红水河,全长160公里。这条河流养育了沿河两岸的“布侬”壮族。“布柳”,壮语音译,意为美酒流淌,是壮家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夕阳之下,流金淌银,充满着温暖的魅力。在布柳河畔有个村叫平腊村,隶属天峨县向阳镇,古称南岱,清乾隆五年(1740年)天峨分县署设于天峨乡南岱,这里曾是县衙所在地,也是清末壮族著名诗人李世妍(老郎)的故乡,人文历史深厚。平腊村是龙滩库区移民大村,全村总人口3286人,其中贫困户68户,贫困人口251人。
山路崎岖,几经曲折,车子行走异常吃力,扶贫之路,首先是对身体的考验,曾庆伟曾这样走过。海拔1000多米的大山,山高林密,秋天的盛装点染大地,曾庆伟对这大山爱得深沉。
翻越大山,从著名作家东西的家乡谷里村遥望清代才女李世妍的故乡南岱,几股山脉延绵起伏,一头扎进布柳河,倾尽所有。昔日的古旧村落不再,天湖之水烟波浩渺,在群山环绕间逶迤盘旋。山光水色间,一缕人文精气、一股英雄浩气交织长存。此行,我们带着对一位中国好人的崇敬,沿着他的足迹,踏上平腊村和他热爱的这片热土。他就是天峨县公路管理局派驻平腊村挂村帮扶干部、荣登2018年中国好人榜的扶贫路上真英雄曾庆伟。
平腊村是旧称,移民搬迁后,分散后靠安置为林峰移民安置点、交问移民安置点等14个,村部所在地是交问移民安置点,在一座山坳间。这里绿树成荫,环境干净整洁,曾庆伟曾多次发动群众整治环境卫生,家家户户门前都有绿色垃圾桶,乱扔乱倒的现象悄然远去。清晨,人们主动清扫门前卫生,保持整洁,他们知道,曾庆伟爱干净,穿着朴实、整洁,搞好卫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与尊重。平腊村部旁边是平腊村小学,学校围墙上有关于李世妍的传说和她留下的诗句《石马连鞍》:“石马连鞍在岳州,古人留下几千秋;风吹满背无毛动,雨洒全身有汗流。嫩草周围难下口,钢鞭任打不回头;可怜独受寒霜苦,天地为栏夜不收。”人们都认为这是李世妍对石马连鞍景点的应景之作。当地一位老人说,李世妍并非死于情思,她7岁能诗,一生才华横溢,18岁赴浙江参加科举考试,一心报效国家而不能,郁郁而终,享年24岁。
这一版长约15米的专题墙报,是曾庆伟留给平腊村小学199名学生的礼物,想必他理解李世妍的内心,也深知这才是古人留给村民们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他的倡议下,乡政府、村委会和学校决定把李世妍的诗歌和经历制成墙报,作为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内容进行挖掘整理和宣传。
“曾庆伟叔叔来看我们时,就常常把李世妍的诗读给我们听。”一位小学生这样说。
“你喜欢曾叔叔吗?”
“喜欢!”
“喜欢他什么?”
“和蔼可亲,笑容满面,嗯——我们叫他曾叔叔。”
孩子的眼眸灵动光亮,稚气未脱的脸庞天真无邪,他不知道曾庆伟的离开意味着什么。这也正是我们所担心的。
“曾庆伟帮扶平腊村以来,就时常到学校了解学生情况,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关注学生辍学情况,一旦发现辍学现象就立即进村入户作动员。”当地一名六十岁的老党员罗长远说,“你看那摄像头。”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个崭新的“眼睛”正盯着整个校园,静静地守护着校园的安宁。“曾庆伟得知平腊村小学的安全防护摄像头损坏后,第二天,他就带着崭新的摄像头重新安装好。”
我们在墙报前伫立良久,阳光透过树荫,星星点点洒在墙壁上,李世妍的绣像似乎活了起来。在她的旁边摘录了一首诗:“有影有形意不传,相随相伴又相怜。华阳少去于人后,半夜消行在我前。”(《咏影》李世妍)
如果说英雄是孤独的,那么他的内心一定是他牵挂着的人和事,让他魂牵梦萦。一百多年前,无人能解李世妍的真爱和她感天动地的家国情懷;如今,又有多少人能释曾庆伟的良苦用心?倾诉,往往苍白无力,埋之于心的,孤独才会开出高贵圣洁的花!于是,才有了曾庆伟殚精竭虑、倾其所有,在党和群众之间化成一道虹桥,高贵而刚毅、壮观而伟大。
“现在,谁来帮扶这些孩子?”我无意间说起这句话,老党员罗长远说:“公路局新来的干部韦炳贵,他也经常来,孩子们已经熟悉他了。”
老罗的话让我们欣慰,在扶贫英雄战斗过的地方,即使青春年华在时光的刻刀中一点点消逝,也一定会在天地间雕琢精魂,如日月之光,长存人心。
采访越是深入,我们愈发感觉到,我们的土地鲜红如血,自从无数革命先烈打下江山,把土地交给人民群众的那天起,中国共产党从未离开过,她如一盏明灯永远照耀着这里的山山水水,给人民群众带来光和热。
老罗说,从曾庆伟到来的那天起,他就和曾庆伟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在他的心里,曾庆伟从未离开过!
“老罗做过乡镇人大主席,又是老党员,工作经验丰富,曾庆伟虽说不是党员,但人实在,工作踏实肯干,富有开创精神,他们真是一对好搭档呢!”平腊村委副主任龙孟米如是说。 老罗,中共党员,天峨县那直乡人大主席任上退休后一直在老家平腊村居住。虽然不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或是委员,却比他们谁都忙。在他的悉心帮助和指导下,平腊村集体经济发展会议很快召开。
“我们思想要解放,不能停留在现阶段,不懂怎么做就要大胆尝试。这是曾庆伟在大会上说的。”老罗说。
老罗说起筹备村集体经济发展时,眼神里透出自豪的光芒。
一个年轻人,年富力强、勤奋苦干,一位老党员理想坚定、经验丰富,这一对“最佳搭档”白天进村入户了解情况,走访贫困户,统计各种数据,晚上就在村部办公室里商议平腊村大事。
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曾庆伟提出一要切合县里的要求,二要符合平腊村实际,三要争取群众支持。他的想法得到老罗的支持,于是他们决定带领村民发展核桃种植。
万事开头难,刚召开村集体经济会议的那天晚上,村委班子、村民都持怀疑态度,能不能行?
曾庆伟在会上逐一分析:核桃种植是县委县人民政府响应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重要决策,也适合平腊村土地气候状况,如果要发展珍珠李种植,平腊村海拔不够……
他的分析有理有据。为了这一分析,他走遍了平腊村实地调研,走访征求村民意见,电话或利用到县里开会时间向农业技术员进行咨询,与老罗进行分析研究。
他的分析说服了大多数人,许多村民都主动加入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行列中来。
接下来,他们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刚出家门”,曾庆伟就遇到了大麻烦,桂花屯的罗永能与罗少奇有土地界限纠纷,谁也不让谁,影响村集体经济的推进。
曾庆伟“砰砰砰”敲响了老罗的门,他们简单商议后,直奔桂花屯。
原先的布柳河清澈见底,水流淙淙,而今已成为龙滩天湖的一部分,湖水澹澹,挡住了平腊村部和桂花屯的去路。老罗驾驶着机动船,嗒嗒嗒的马达声在库区上空回响,他们向桂花屯驶去。
为解决好两家的纠纷,曾庆伟决定先向桂花屯的群众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们通过查阅相关的卷宗资料、走访群众,并召集罗永能和罗少奇两人做工作,很快两人就冰释前嫌,同意调解。正当曾庆伟为此感到高兴时,罗永能的家属提出了异议。曾庆伟决定停止调解。晚上,他们便开始做罗永能家属的思想工作,明晰权属,释法析理。夜深人静,虽然当天晚上桂花屯的夜一片漆黑,但暖暖的河风轻抚,让曾庆伟一脸的疲惫顿消。他们走出罗永能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平腊村村集体经济建设推进很快,三个大户和十几个贫困户郑重签字,将自家的土地入股发展核桃种植。
曾庆伟知道,核桃虽易种易活,可管护不好就挂果少,甚至不挂果。为此他多次到县林业局的核桃办询问种植管护方法,如果有核桃种植技术人员下到平腊村,他就会扯着技术员到基地去“把把脉”。在曾庆伟的精心关怀下,平腊村集体经济这个“婴儿”有了足够的营养,长势良好,目前,已发展核桃种植300多亩,并已有了收入。同时,在曾庆伟的倡导下,平腊村委将集体资金15万元入股县城投资公司门面经营,每年也有1.5万元的收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曾庆伟把所有精力倾注在平腊村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而他却只平淡地描述:爱需要付出,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是爱者应该做的。
深爱这片土地,就要深爱她的子民。平腊村威浪屯、老坟山屯通往河边有两公里的交通要道,先前是泥巴路,又弯又陡,雨天路滑,经常有摩托车侧翻。细心的曾庆伟发现后,从2018年9月开始,他向公路局汇报后调来3台机械,一边推平一边碾压,修好了这条路。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曾庆伟的身影。纳新屯建档立卡贫困户韦光华因病致贫,是曾庆伟的直接帮扶对象。韦光华的妻子常年患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他还有个80岁的姑姑韦的桃,老人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一直由韦光华一家照顾。
韦的桃老人的不幸让曾庆伟揪心,但如何才能让这样的家庭尽快脱贫?如何才能让老人安心、快乐地度过晚年?这成为曾庆伟最大的牵挂。他在开展第二次入户走访调查时,自己掏钱新买了一床棉被,把妻子捐赠的10套半旧衣服一起带上,送给老人。那天晚饭后,曾庆伟打来一盆热水,给韦的桃老人洗脚。老人颤颤巍巍地用壮话说:“叻啊,蒙果布干部留,估嘛帮顾绥定啊!(仔啊,你作为一个干部,怎么帮我洗脚呀!)”曾庆伟是天峨县三堡乡人,多少也知道一些壮话,便用不太标准的壮话回答:“乜呀,叻帮乜洗定丢应该的!(妈呀,仔帮妈洗脚是应该的!)”那一刻,老人的眼眶湿润了。
当老罗向我们讲述曾庆伟这一故事时,我看到他浑浊的双眼噙着泪水。是呀,“孝”字有多难?只因慈善还没生根发芽。曾庆伟,他是一捧清澈的山泉,浇灌着人们的心田,又怎能让人忘记得了呢?
要为幸福创造条件。曾庆伟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扶贫帮扶户家庭十分困难,经济条件落后,没有产业,收入微薄,幸福从何谈起?为此,曾庆伟主动为帮扶联系户韦光华申请帮扶贷款,建好羊圈,放养80只山羊。在曾庆伟的精心帮扶下,在韦光华的悉心照料下,韦光华家的山羊养殖已扩大到100多只,經济条件也逐渐好了起来,一家人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虽然曾庆伟到平腊村仅半年多,但他就为群众解决急难问题15个,办实事好事30余件。
至今,平腊村桂花屯的群众对曾庆伟念念不忘,只因他做了一件事。平腊村桂花屯与毗邻八腊乡洞里村洞里屯因琐事矛盾不断。移民搬迁安置后,当地政府到洞里屯地界帮桂花屯移民接水管引水。可一些心有怨气的洞里人一有不爽就扯掉水管,使桂花屯群众经常断水,影响群众的生活用水。曾庆伟就登门调解,做双方思想工作,让群众得到正常用水。
调解期间,他不但不拿群众一分回报,就连到群众家里吃饭,他都主动买菜。他的行为不仅感动了整个桂花屯的人,更感动了整个平腊村的群众。
我们每采访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少,无论群众或是国家公职人员,他们都心存感动,都给曾庆伟竖起大拇指,他们谈起曾庆伟都满眼含泪,忧伤不已。细心的人会发现,曾庆伟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做的都是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但从百姓的角度出发,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却是他们的大事。干部与老百姓紧密相连,干部是秤杆,老百姓是秤砣,只有秤杆和秤砣心连心,才能称起万斤重物,秤杆要硬啊! 在采访中,我们也细思“干部”的含义,曾庆伟似乎已经做了很好的诠释:干部是什么?一是干事,为老百姓做实实在在的事情;二是谋划部署,多为地方发展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做打算。曾庆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干部的标准。
然而,这一标准的基点是曾庆伟的“品德高洁、克己奉公和作风务实”。“曾哥非常敬业,对加班加点从无怨言。”曾庆伟的工作搭档汪云冲说,一天,为严格复核群众申请的34户应纳尽纳材料,曾庆伟与镇干部、后援单位干部、村干部跋山涉水登门核对。从当天上午7时开始,核完最后一家时已是深夜11时40分。
追忆英雄,我们能做的就是到他修筑的路去走走。这一路,有风,轻抚我们的脸庞,抹干我眼眶中的泪水。风游过山林,树木含悲,沙沙作响。风也同情这人间悲情,就使劲扯走凝聚的忧伤,这段路静如昨天的时光。我们走在路上,曾庆伟似乎未曾离开,隆隆的机器声似乎才在昨天响起,一颗黑色石长着双眼睛,看得见他在烈日下指挥筑路的身影,就连他的影子,也曾给这块石头遮阴。命运无情,那是另一个世界也需要好人;山水含悲,那是万物有灵,铭记善良。
就在2017年11月18日(周末),为按时按量完成贫困户脱贫摘帽“双认定”任务,曾庆伟与汪云冲主动要求到贫困户最多的纳新屯加班。当晚7时,加班结束的曾庆伟感觉胸口痛,可他强忍着坚持开完工作碰头会。
次日凌晨,留宿在农户家中的曾庆伟感觉到胸口痛不断加剧。同行的汪云冲急忙拨打“120”,医务人员马上赶往现场救治。遗憾的是,当医务人员赶到时,曾庆伟已无生命迹象。
那天凌晨,来不及过上46岁的生日,他躺在冰冷的轿车后座上,任凭围在一旁的镇村干部千呼万唤,再也没有醒来。
不幸的消息随后在当地扶贫工作组微信群里传开,并不断被转发,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不约而同地在微信群里点亮蜡烛,沉痛悼念。
采访结束,我们将一樽当地的玉米酒祭洒在这片土地上,以示对扶贫英雄的敬仰。悲痛的同時,我们也感到欣慰,因为在曾庆伟进驻平腊村的时间里,一直有久经沙场、党性历练纯正、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罗在他身边,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他照顾,引导他走向成熟,激励着他在为老百姓谋利益的道路上迈出坚定不移的步伐。也一直有罗世凡、汪云冲这样的年轻党员在他身边陪伴他,与他一起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在扶贫路上相互搀扶,共同进步。这虽然不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但这种精神感天动地。我们坚信,只要党的这面旗帜不倒,江山就不会倒,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就会越过越美好!
责任编辑 韦 露
特邀编辑 晓 雨
羊 狼
本名杨怀宇,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协签约作家,《北海晚报》专栏作家。有大量文章见于《民族文学》《中国艺术报》《广西文学》《北欧时报》《海华都市报》等国内外报刊,有小说、散文荣获国内外各种比赛大奖。现供职于河池市大数据发展局。
龙滩天湖,淹没天峨县大片沃野,375米高程下的良田、房屋淹没水中,天峨县全县9个乡镇有8个乡镇近3万群众移民,虽然故土难离,但绝大多数移民识大体、顾大局,迁离故土,从头开始,再建家园。正如一位作家说过:“我曾经一无所有过。”
从历史的另一个角度去看,天峨曾是一个国定贫困县,2012年,脱贫摘帽,转变为区定贫困县。“十三五”期间,全县共识别出贫困村35个,贫困人口6951户28751人。
天峨县并不小,总面积3192平方公里,但人口却很少,只有17.4万人。两相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因历史、移民,再加上天峨县本是“老、少、边、山、穷”地区等重大因素的影响,扶贫任务其实十分艰巨,摘帽任务十分繁重。
面对如此繁重的扶贫任务,天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全县17.4万人是怎么做的?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踏上了走访基层一线扶贫战场上的真英雄的路。
布柳河,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岑王老山,于天峨县八耐屯(龙滩库区)汇入红水河,全长160公里。这条河流养育了沿河两岸的“布侬”壮族。“布柳”,壮语音译,意为美酒流淌,是壮家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夕阳之下,流金淌银,充满着温暖的魅力。在布柳河畔有个村叫平腊村,隶属天峨县向阳镇,古称南岱,清乾隆五年(1740年)天峨分县署设于天峨乡南岱,这里曾是县衙所在地,也是清末壮族著名诗人李世妍(老郎)的故乡,人文历史深厚。平腊村是龙滩库区移民大村,全村总人口3286人,其中贫困户68户,贫困人口251人。
山路崎岖,几经曲折,车子行走异常吃力,扶贫之路,首先是对身体的考验,曾庆伟曾这样走过。海拔1000多米的大山,山高林密,秋天的盛装点染大地,曾庆伟对这大山爱得深沉。
翻越大山,从著名作家东西的家乡谷里村遥望清代才女李世妍的故乡南岱,几股山脉延绵起伏,一头扎进布柳河,倾尽所有。昔日的古旧村落不再,天湖之水烟波浩渺,在群山环绕间逶迤盘旋。山光水色间,一缕人文精气、一股英雄浩气交织长存。此行,我们带着对一位中国好人的崇敬,沿着他的足迹,踏上平腊村和他热爱的这片热土。他就是天峨县公路管理局派驻平腊村挂村帮扶干部、荣登2018年中国好人榜的扶贫路上真英雄曾庆伟。
平腊村是旧称,移民搬迁后,分散后靠安置为林峰移民安置点、交问移民安置点等14个,村部所在地是交问移民安置点,在一座山坳间。这里绿树成荫,环境干净整洁,曾庆伟曾多次发动群众整治环境卫生,家家户户门前都有绿色垃圾桶,乱扔乱倒的现象悄然远去。清晨,人们主动清扫门前卫生,保持整洁,他们知道,曾庆伟爱干净,穿着朴实、整洁,搞好卫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与尊重。平腊村部旁边是平腊村小学,学校围墙上有关于李世妍的传说和她留下的诗句《石马连鞍》:“石马连鞍在岳州,古人留下几千秋;风吹满背无毛动,雨洒全身有汗流。嫩草周围难下口,钢鞭任打不回头;可怜独受寒霜苦,天地为栏夜不收。”人们都认为这是李世妍对石马连鞍景点的应景之作。当地一位老人说,李世妍并非死于情思,她7岁能诗,一生才华横溢,18岁赴浙江参加科举考试,一心报效国家而不能,郁郁而终,享年24岁。
这一版长约15米的专题墙报,是曾庆伟留给平腊村小学199名学生的礼物,想必他理解李世妍的内心,也深知这才是古人留给村民们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他的倡议下,乡政府、村委会和学校决定把李世妍的诗歌和经历制成墙报,作为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内容进行挖掘整理和宣传。
“曾庆伟叔叔来看我们时,就常常把李世妍的诗读给我们听。”一位小学生这样说。
“你喜欢曾叔叔吗?”
“喜欢!”
“喜欢他什么?”
“和蔼可亲,笑容满面,嗯——我们叫他曾叔叔。”
孩子的眼眸灵动光亮,稚气未脱的脸庞天真无邪,他不知道曾庆伟的离开意味着什么。这也正是我们所担心的。
“曾庆伟帮扶平腊村以来,就时常到学校了解学生情况,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关注学生辍学情况,一旦发现辍学现象就立即进村入户作动员。”当地一名六十岁的老党员罗长远说,“你看那摄像头。”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个崭新的“眼睛”正盯着整个校园,静静地守护着校园的安宁。“曾庆伟得知平腊村小学的安全防护摄像头损坏后,第二天,他就带着崭新的摄像头重新安装好。”
我们在墙报前伫立良久,阳光透过树荫,星星点点洒在墙壁上,李世妍的绣像似乎活了起来。在她的旁边摘录了一首诗:“有影有形意不传,相随相伴又相怜。华阳少去于人后,半夜消行在我前。”(《咏影》李世妍)
如果说英雄是孤独的,那么他的内心一定是他牵挂着的人和事,让他魂牵梦萦。一百多年前,无人能解李世妍的真爱和她感天动地的家国情懷;如今,又有多少人能释曾庆伟的良苦用心?倾诉,往往苍白无力,埋之于心的,孤独才会开出高贵圣洁的花!于是,才有了曾庆伟殚精竭虑、倾其所有,在党和群众之间化成一道虹桥,高贵而刚毅、壮观而伟大。
“现在,谁来帮扶这些孩子?”我无意间说起这句话,老党员罗长远说:“公路局新来的干部韦炳贵,他也经常来,孩子们已经熟悉他了。”
老罗的话让我们欣慰,在扶贫英雄战斗过的地方,即使青春年华在时光的刻刀中一点点消逝,也一定会在天地间雕琢精魂,如日月之光,长存人心。
采访越是深入,我们愈发感觉到,我们的土地鲜红如血,自从无数革命先烈打下江山,把土地交给人民群众的那天起,中国共产党从未离开过,她如一盏明灯永远照耀着这里的山山水水,给人民群众带来光和热。
老罗说,从曾庆伟到来的那天起,他就和曾庆伟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在他的心里,曾庆伟从未离开过!
“老罗做过乡镇人大主席,又是老党员,工作经验丰富,曾庆伟虽说不是党员,但人实在,工作踏实肯干,富有开创精神,他们真是一对好搭档呢!”平腊村委副主任龙孟米如是说。 老罗,中共党员,天峨县那直乡人大主席任上退休后一直在老家平腊村居住。虽然不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或是委员,却比他们谁都忙。在他的悉心帮助和指导下,平腊村集体经济发展会议很快召开。
“我们思想要解放,不能停留在现阶段,不懂怎么做就要大胆尝试。这是曾庆伟在大会上说的。”老罗说。
老罗说起筹备村集体经济发展时,眼神里透出自豪的光芒。
一个年轻人,年富力强、勤奋苦干,一位老党员理想坚定、经验丰富,这一对“最佳搭档”白天进村入户了解情况,走访贫困户,统计各种数据,晚上就在村部办公室里商议平腊村大事。
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曾庆伟提出一要切合县里的要求,二要符合平腊村实际,三要争取群众支持。他的想法得到老罗的支持,于是他们决定带领村民发展核桃种植。
万事开头难,刚召开村集体经济会议的那天晚上,村委班子、村民都持怀疑态度,能不能行?
曾庆伟在会上逐一分析:核桃种植是县委县人民政府响应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重要决策,也适合平腊村土地气候状况,如果要发展珍珠李种植,平腊村海拔不够……
他的分析有理有据。为了这一分析,他走遍了平腊村实地调研,走访征求村民意见,电话或利用到县里开会时间向农业技术员进行咨询,与老罗进行分析研究。
他的分析说服了大多数人,许多村民都主动加入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行列中来。
接下来,他们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刚出家门”,曾庆伟就遇到了大麻烦,桂花屯的罗永能与罗少奇有土地界限纠纷,谁也不让谁,影响村集体经济的推进。
曾庆伟“砰砰砰”敲响了老罗的门,他们简单商议后,直奔桂花屯。
原先的布柳河清澈见底,水流淙淙,而今已成为龙滩天湖的一部分,湖水澹澹,挡住了平腊村部和桂花屯的去路。老罗驾驶着机动船,嗒嗒嗒的马达声在库区上空回响,他们向桂花屯驶去。
为解决好两家的纠纷,曾庆伟决定先向桂花屯的群众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们通过查阅相关的卷宗资料、走访群众,并召集罗永能和罗少奇两人做工作,很快两人就冰释前嫌,同意调解。正当曾庆伟为此感到高兴时,罗永能的家属提出了异议。曾庆伟决定停止调解。晚上,他们便开始做罗永能家属的思想工作,明晰权属,释法析理。夜深人静,虽然当天晚上桂花屯的夜一片漆黑,但暖暖的河风轻抚,让曾庆伟一脸的疲惫顿消。他们走出罗永能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平腊村村集体经济建设推进很快,三个大户和十几个贫困户郑重签字,将自家的土地入股发展核桃种植。
曾庆伟知道,核桃虽易种易活,可管护不好就挂果少,甚至不挂果。为此他多次到县林业局的核桃办询问种植管护方法,如果有核桃种植技术人员下到平腊村,他就会扯着技术员到基地去“把把脉”。在曾庆伟的精心关怀下,平腊村集体经济这个“婴儿”有了足够的营养,长势良好,目前,已发展核桃种植300多亩,并已有了收入。同时,在曾庆伟的倡导下,平腊村委将集体资金15万元入股县城投资公司门面经营,每年也有1.5万元的收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曾庆伟把所有精力倾注在平腊村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而他却只平淡地描述:爱需要付出,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是爱者应该做的。
深爱这片土地,就要深爱她的子民。平腊村威浪屯、老坟山屯通往河边有两公里的交通要道,先前是泥巴路,又弯又陡,雨天路滑,经常有摩托车侧翻。细心的曾庆伟发现后,从2018年9月开始,他向公路局汇报后调来3台机械,一边推平一边碾压,修好了这条路。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曾庆伟的身影。纳新屯建档立卡贫困户韦光华因病致贫,是曾庆伟的直接帮扶对象。韦光华的妻子常年患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他还有个80岁的姑姑韦的桃,老人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一直由韦光华一家照顾。
韦的桃老人的不幸让曾庆伟揪心,但如何才能让这样的家庭尽快脱贫?如何才能让老人安心、快乐地度过晚年?这成为曾庆伟最大的牵挂。他在开展第二次入户走访调查时,自己掏钱新买了一床棉被,把妻子捐赠的10套半旧衣服一起带上,送给老人。那天晚饭后,曾庆伟打来一盆热水,给韦的桃老人洗脚。老人颤颤巍巍地用壮话说:“叻啊,蒙果布干部留,估嘛帮顾绥定啊!(仔啊,你作为一个干部,怎么帮我洗脚呀!)”曾庆伟是天峨县三堡乡人,多少也知道一些壮话,便用不太标准的壮话回答:“乜呀,叻帮乜洗定丢应该的!(妈呀,仔帮妈洗脚是应该的!)”那一刻,老人的眼眶湿润了。
当老罗向我们讲述曾庆伟这一故事时,我看到他浑浊的双眼噙着泪水。是呀,“孝”字有多难?只因慈善还没生根发芽。曾庆伟,他是一捧清澈的山泉,浇灌着人们的心田,又怎能让人忘记得了呢?
要为幸福创造条件。曾庆伟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扶贫帮扶户家庭十分困难,经济条件落后,没有产业,收入微薄,幸福从何谈起?为此,曾庆伟主动为帮扶联系户韦光华申请帮扶贷款,建好羊圈,放养80只山羊。在曾庆伟的精心帮扶下,在韦光华的悉心照料下,韦光华家的山羊养殖已扩大到100多只,經济条件也逐渐好了起来,一家人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虽然曾庆伟到平腊村仅半年多,但他就为群众解决急难问题15个,办实事好事30余件。
至今,平腊村桂花屯的群众对曾庆伟念念不忘,只因他做了一件事。平腊村桂花屯与毗邻八腊乡洞里村洞里屯因琐事矛盾不断。移民搬迁安置后,当地政府到洞里屯地界帮桂花屯移民接水管引水。可一些心有怨气的洞里人一有不爽就扯掉水管,使桂花屯群众经常断水,影响群众的生活用水。曾庆伟就登门调解,做双方思想工作,让群众得到正常用水。
调解期间,他不但不拿群众一分回报,就连到群众家里吃饭,他都主动买菜。他的行为不仅感动了整个桂花屯的人,更感动了整个平腊村的群众。
我们每采访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少,无论群众或是国家公职人员,他们都心存感动,都给曾庆伟竖起大拇指,他们谈起曾庆伟都满眼含泪,忧伤不已。细心的人会发现,曾庆伟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做的都是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但从百姓的角度出发,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却是他们的大事。干部与老百姓紧密相连,干部是秤杆,老百姓是秤砣,只有秤杆和秤砣心连心,才能称起万斤重物,秤杆要硬啊! 在采访中,我们也细思“干部”的含义,曾庆伟似乎已经做了很好的诠释:干部是什么?一是干事,为老百姓做实实在在的事情;二是谋划部署,多为地方发展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做打算。曾庆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干部的标准。
然而,这一标准的基点是曾庆伟的“品德高洁、克己奉公和作风务实”。“曾哥非常敬业,对加班加点从无怨言。”曾庆伟的工作搭档汪云冲说,一天,为严格复核群众申请的34户应纳尽纳材料,曾庆伟与镇干部、后援单位干部、村干部跋山涉水登门核对。从当天上午7时开始,核完最后一家时已是深夜11时40分。
追忆英雄,我们能做的就是到他修筑的路去走走。这一路,有风,轻抚我们的脸庞,抹干我眼眶中的泪水。风游过山林,树木含悲,沙沙作响。风也同情这人间悲情,就使劲扯走凝聚的忧伤,这段路静如昨天的时光。我们走在路上,曾庆伟似乎未曾离开,隆隆的机器声似乎才在昨天响起,一颗黑色石长着双眼睛,看得见他在烈日下指挥筑路的身影,就连他的影子,也曾给这块石头遮阴。命运无情,那是另一个世界也需要好人;山水含悲,那是万物有灵,铭记善良。
就在2017年11月18日(周末),为按时按量完成贫困户脱贫摘帽“双认定”任务,曾庆伟与汪云冲主动要求到贫困户最多的纳新屯加班。当晚7时,加班结束的曾庆伟感觉胸口痛,可他强忍着坚持开完工作碰头会。
次日凌晨,留宿在农户家中的曾庆伟感觉到胸口痛不断加剧。同行的汪云冲急忙拨打“120”,医务人员马上赶往现场救治。遗憾的是,当医务人员赶到时,曾庆伟已无生命迹象。
那天凌晨,来不及过上46岁的生日,他躺在冰冷的轿车后座上,任凭围在一旁的镇村干部千呼万唤,再也没有醒来。
不幸的消息随后在当地扶贫工作组微信群里传开,并不断被转发,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不约而同地在微信群里点亮蜡烛,沉痛悼念。
采访结束,我们将一樽当地的玉米酒祭洒在这片土地上,以示对扶贫英雄的敬仰。悲痛的同時,我们也感到欣慰,因为在曾庆伟进驻平腊村的时间里,一直有久经沙场、党性历练纯正、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罗在他身边,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他照顾,引导他走向成熟,激励着他在为老百姓谋利益的道路上迈出坚定不移的步伐。也一直有罗世凡、汪云冲这样的年轻党员在他身边陪伴他,与他一起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在扶贫路上相互搀扶,共同进步。这虽然不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但这种精神感天动地。我们坚信,只要党的这面旗帜不倒,江山就不会倒,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就会越过越美好!
责任编辑 韦 露
特邀编辑 晓 雨
羊 狼
本名杨怀宇,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协签约作家,《北海晚报》专栏作家。有大量文章见于《民族文学》《中国艺术报》《广西文学》《北欧时报》《海华都市报》等国内外报刊,有小说、散文荣获国内外各种比赛大奖。现供职于河池市大数据发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