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因此探索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不断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确保我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水稻种植前准备、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三方面,对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思路。
关键词:水稻栽培;优质高产;技术措施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表明,只有不断提高水稻种植技术、优化田间管理措施,才能达到水稻优产、高产的目的。
1 选种、催芽
1.1 选种
选种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证种子的出芽率,最大程度减轻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为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奠定基础。生产中应按照大田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选种。选种时需要将盐水的相对密度控制在1.13。进行盐水选种时,筛掉成熟较差的粒种,之后用清水冲洗,以免影响种子的出芽率。种子活力也是保证种子发芽率的重要因素。种植前须进行晒种,以保证种子活力。选择在晴朗的天气,将种子曝晒3天左右,可以有效提高种子出芽率。
1.2 催芽
对种子进行栽前处理是必要的技术手段。将种子浸泡在恶苗灵溶液中浸种消毒,将温度保持在32℃左右,经过3天左右的时间浸泡,保持受热均匀并持续搅拌,再将温度降到26℃,当芽的长度生长到0.1厘米左右时,再逐渐降温,等90%的种子破胸、露白后,摊晾6小时左右,种子把握不粘手就可进行播种。
2 田间管理
2.1 稻田整地
旱田整地可以采用翻旋结合的轮作制度,可以在第一年进行翻耕地,第二年第三年进行旋耕地,一般耕整深度,深松24厘米,翻耙19~24厘米,旋耕13~14厘米。在旱整地的基础上进行水整地,达到寸水不露泥的标准就可以。以18厘米左右为最佳,插秧的时间和密度在插秧过程中应做重点考虑。
2.2 温湿度控制
控制好温湿度,加强秧苗管理。出苗前期,做好水稻苗床的封闭工作,如果秧苗已经长到1叶,栽培人员应有意识地控制温度,一般以25℃为最佳。如果秧苗已经长到2叶,适宜的生长温度则由25℃降至23℃,与此同时,还应当对秧苗进行通风,这样做能够有效避免秧苗出现徒长的情况。秧苗前期一般不进行澆水,待秧苗长到1~2叶时,浇水间隔期可以为2天,如果秧苗已经长到3叶时,则要每天浇水,在3叶后期的秧苗,每天可以视情况浇水1~2次。
2.3 施肥技术和施药技术
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对氮、磷、钾的需要量很大,应按照水稻不同的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来进行合理施肥,化肥超标不但会使土壤板结,地力退化,还可能污染生态环境。苗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不多,随着移栽返青、分蘖、发根等水稻逐渐长大吸收量相应提高,以后逐渐减少,氮肥返青—分蘖吸收量占总量的50%~60%,幼穗发育期占30%~40%,结实成熟期占10%~20%,杂交稻后期吸氮量高于常规稻。磷肥吸收量最多时期是分蘖—穗分化,吸收量以幼穗发育期为最高,占总量的50%左右,分蘖期次之。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期—抽穗开花,约占60%,其次是分蘖—穗分化约占30%,抽穗扬花吸收量较少。
实践表明,科学施肥会对水稻良好的生长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栽培人员要科学、有效地做好施肥工作。要根据水稻生产所处的阶段和水稻长势的不同情况,对水稻需要补充的营养成分进行科学分析研判,从而合理确定化肥的使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化肥的功效。
氮肥:铵态氮肥优于硝态氮肥;硫铵的肥效比尿素好;深施比表施好。磷肥:一般情况下,在插秧前作为基肥使用。撒施或撒后与土壤互相拌匀;每亩5~8公斤五氧化二磷;整个种植周期以“旱重水轻”为原则。钾肥:主要以硫化钾为主。秸秆还田(稻草含钾占水稻吸钾的2/3)。一般钾肥作基肥施用;也可以一半基肥一半作追肥。同时,科学防治水稻病虫害也是水稻田间管理的重要措施,实践表明,及时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是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生产中,防治病虫害以预防为主,化学用药为辅助措施进行防治,农业措施有选用抗病品种、选择病田留种、消灭菌源,按照水稻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后期做到干干湿湿的管理,增强抵抗力,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化学农药的施用,按照规定浓度科学确定农药的使用量,在防治关键时期用药,从而达到既防治病虫害又不会给水稻造成影响的目的。
2.4 农用机械的使用
多年来,农用机械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水稻生产的机械化率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省工省力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水稻机在生产中最具有代表性,它的应用使劳动力得到了解放,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普遍认可。同时,机械插秧也解放了劳动力,插秧时间大大减少,比传统人工插秧优势明显。
2.5 病虫草害的防治
生产上目的是减少或者杜绝病虫草害发生。
防治稻飞虱:一是种植抗虫品种,连片种植,合理布局,防止稻飞虱迂回转移,辗转为害,有利于统一时间集中防治;二是药剂防治,施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防治稻瘟病:一是种植抗病品种,可选用辽粳305、丹星稻1号、丹星稻2号。二是药剂防治,用50℃左右温汤浸种5分钟左右或用25%施保克1500倍液浸种3天左右。叶瘟至少要防2~3次,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也可每亩用50%硫黄唑悬浮剂200毫升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
去除杂草:一是在插秧后手工拔除,防止杂草与水稻争抢养分,以此发挥田间肥料的最大功效。二是化学除草,每亩用10%苄磺隆可湿性粉剂15克于水稻移栽后4~7天拌尿素均匀撒施,用药后保水5天左右。以稗草为主的田块,亩用50%金杀稗通牌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60克,兑水40公斤喷雾。
3 结论
总之,为了达到水稻优质高产的目标,应主要在水稻种植关键环节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上下功夫,改良水稻栽培技术和应用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使水稻质量和产量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水稻栽培;优质高产;技术措施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表明,只有不断提高水稻种植技术、优化田间管理措施,才能达到水稻优产、高产的目的。
1 选种、催芽
1.1 选种
选种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证种子的出芽率,最大程度减轻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为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奠定基础。生产中应按照大田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选种。选种时需要将盐水的相对密度控制在1.13。进行盐水选种时,筛掉成熟较差的粒种,之后用清水冲洗,以免影响种子的出芽率。种子活力也是保证种子发芽率的重要因素。种植前须进行晒种,以保证种子活力。选择在晴朗的天气,将种子曝晒3天左右,可以有效提高种子出芽率。
1.2 催芽
对种子进行栽前处理是必要的技术手段。将种子浸泡在恶苗灵溶液中浸种消毒,将温度保持在32℃左右,经过3天左右的时间浸泡,保持受热均匀并持续搅拌,再将温度降到26℃,当芽的长度生长到0.1厘米左右时,再逐渐降温,等90%的种子破胸、露白后,摊晾6小时左右,种子把握不粘手就可进行播种。
2 田间管理
2.1 稻田整地
旱田整地可以采用翻旋结合的轮作制度,可以在第一年进行翻耕地,第二年第三年进行旋耕地,一般耕整深度,深松24厘米,翻耙19~24厘米,旋耕13~14厘米。在旱整地的基础上进行水整地,达到寸水不露泥的标准就可以。以18厘米左右为最佳,插秧的时间和密度在插秧过程中应做重点考虑。
2.2 温湿度控制
控制好温湿度,加强秧苗管理。出苗前期,做好水稻苗床的封闭工作,如果秧苗已经长到1叶,栽培人员应有意识地控制温度,一般以25℃为最佳。如果秧苗已经长到2叶,适宜的生长温度则由25℃降至23℃,与此同时,还应当对秧苗进行通风,这样做能够有效避免秧苗出现徒长的情况。秧苗前期一般不进行澆水,待秧苗长到1~2叶时,浇水间隔期可以为2天,如果秧苗已经长到3叶时,则要每天浇水,在3叶后期的秧苗,每天可以视情况浇水1~2次。
2.3 施肥技术和施药技术
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对氮、磷、钾的需要量很大,应按照水稻不同的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来进行合理施肥,化肥超标不但会使土壤板结,地力退化,还可能污染生态环境。苗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不多,随着移栽返青、分蘖、发根等水稻逐渐长大吸收量相应提高,以后逐渐减少,氮肥返青—分蘖吸收量占总量的50%~60%,幼穗发育期占30%~40%,结实成熟期占10%~20%,杂交稻后期吸氮量高于常规稻。磷肥吸收量最多时期是分蘖—穗分化,吸收量以幼穗发育期为最高,占总量的50%左右,分蘖期次之。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期—抽穗开花,约占60%,其次是分蘖—穗分化约占30%,抽穗扬花吸收量较少。
实践表明,科学施肥会对水稻良好的生长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栽培人员要科学、有效地做好施肥工作。要根据水稻生产所处的阶段和水稻长势的不同情况,对水稻需要补充的营养成分进行科学分析研判,从而合理确定化肥的使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化肥的功效。
氮肥:铵态氮肥优于硝态氮肥;硫铵的肥效比尿素好;深施比表施好。磷肥:一般情况下,在插秧前作为基肥使用。撒施或撒后与土壤互相拌匀;每亩5~8公斤五氧化二磷;整个种植周期以“旱重水轻”为原则。钾肥:主要以硫化钾为主。秸秆还田(稻草含钾占水稻吸钾的2/3)。一般钾肥作基肥施用;也可以一半基肥一半作追肥。同时,科学防治水稻病虫害也是水稻田间管理的重要措施,实践表明,及时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是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生产中,防治病虫害以预防为主,化学用药为辅助措施进行防治,农业措施有选用抗病品种、选择病田留种、消灭菌源,按照水稻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后期做到干干湿湿的管理,增强抵抗力,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化学农药的施用,按照规定浓度科学确定农药的使用量,在防治关键时期用药,从而达到既防治病虫害又不会给水稻造成影响的目的。
2.4 农用机械的使用
多年来,农用机械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水稻生产的机械化率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省工省力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水稻机在生产中最具有代表性,它的应用使劳动力得到了解放,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普遍认可。同时,机械插秧也解放了劳动力,插秧时间大大减少,比传统人工插秧优势明显。
2.5 病虫草害的防治
生产上目的是减少或者杜绝病虫草害发生。
防治稻飞虱:一是种植抗虫品种,连片种植,合理布局,防止稻飞虱迂回转移,辗转为害,有利于统一时间集中防治;二是药剂防治,施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防治稻瘟病:一是种植抗病品种,可选用辽粳305、丹星稻1号、丹星稻2号。二是药剂防治,用50℃左右温汤浸种5分钟左右或用25%施保克1500倍液浸种3天左右。叶瘟至少要防2~3次,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也可每亩用50%硫黄唑悬浮剂200毫升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
去除杂草:一是在插秧后手工拔除,防止杂草与水稻争抢养分,以此发挥田间肥料的最大功效。二是化学除草,每亩用10%苄磺隆可湿性粉剂15克于水稻移栽后4~7天拌尿素均匀撒施,用药后保水5天左右。以稗草为主的田块,亩用50%金杀稗通牌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60克,兑水40公斤喷雾。
3 结论
总之,为了达到水稻优质高产的目标,应主要在水稻种植关键环节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上下功夫,改良水稻栽培技术和应用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使水稻质量和产量得到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