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各省市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选取了反映区域竞争力的7大类20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对京、津、冀、鲁、辽5个省市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环渤海区域内存在经济上的互补性,要利用各自的优势,加强合作和交流,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环渤海 区域竞争力 因子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在区域竞争力上。环渤海地区目前由京津冀、山东和辽宁三大板块组成,京津冀2006年的GDP超过了2.3万亿元;山东省2006年的GDP超过2.2万亿元;辽宁省2006年的GDP为9000亿元。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城市群、港口群和产业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在国民经济整体格局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由于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在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国际分工协作中也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来看,区域经济合作分工与一体化尚未形成,如何构建和提升该地区的竞争力成为重要课题。为此,必须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区域内各省市的现状,分析区域内各省市的优势和不足,对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各省市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构建
  进行区域竞争力评价,首先需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指标的代表性非常重要。我们按照系统性、科学性、目的性、可行性的原则,筛选出了涵盖省市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结构效益、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对外开放程度、政府管理7个方面、20个具体指标构成省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xl为人均GDP;X2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X3为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X4为人均地方财政收入;X5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6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7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8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X9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X10人均工业增加值(亿元);x11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X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润率(%);X13为人均交通运输邮电增加值(亿元);X14为人均技术市场成交额;X15为R&D支出占GDP比重;X16为人均实际利用外资;X17为外贸依存度;X18为出口依存度;X19为人均教育经费支出;X20为失业率。
  选用2006年的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数据,为了使各指标不受城市或地区规模大小的影响,我们选用的都是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二)区域竞争力测算
  在评价方法上,我们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具体计算过程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完成。
  1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各评价指标数值的大小相差较大,量纲不同,如果直接使用因子分析法,则会过于照顾数值较大的指标,而对数值较小的指标照顾不够。为了消除由于数值大小的差异而可能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需对各指标作标准化处理;另外涉及一些逆向指标,则需在使用SPSS统计软件作标准化处理前,先进行调整。
  


  2 求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提取主因子。利用因子分析得到R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特征值大于1的前2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达到94.762%,解释了原变量绝大多数信息。因此,决定提取2个主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见表1)。
  


  3 因子变量的命名解释。对提取的2个主因子F1、F2建立因子载荷矩阵,为了使因子更具可解释性,选择方差最大法进行正交旋转,经过3次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2)。
  由表2看出第一因子在指标X14(人均技术市场成交额)、X9(第三产业所占比重)、X8(第二产业所占比重)、X15(R&D支出占GDP比重)、X19(人均教育经费支出)、X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3(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X20(失业率)、X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11(单位GDP能耗)、X13(人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增加值)有较高载荷;第二因子在指标X10(人均工业增加值)、X18(出口依存度)、X16(人均实际利用外资)、X4(人均地方财政收入)、X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润率)有较高载荷。因此第一因子可以认为反映经济实力及结构、技术创新能力、基础设施方面;第二因子可以认为反映经济外向度、制造工业状况及效益。
  4 计算因子值及各省市的竞争力指数。根据因子载荷矩阵计算出因子值系数(具体数值略),用因子值系数乘以对应指标的标准化值就可得到因子值。用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对因子值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各省的竞争力指数,模型如下:
  F=(0.59071F1+0.35691F2)/0.94762
  其中:F为各省市竞争力指数,因子值系数为各因子方差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的比值。通过计算得到环渤海地区2005年各省市竞争力指数及排名(见表3)。
  
  三、各省市竞争力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北京、天津竞争力指数均为正值,属于第一类,说明其城市竞争力较强,其中北京市作为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与第二名的天津相比,有较强绝对优势,差距较大。第二类包括山东、辽宁、河北,竞争力指数均为负值,竞争力较弱。
  竞争力指数只是粗线条的给出了环渤海各省市的基本状况,还不足以明确各省市的优势和不足,为此,我们从各因子得分排名来看,第一因子居第一位的是北京,说明北京整体经济实力最强,人均收入较高,研发创新能力强,已经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格局,北京在第二因子排名居第二位,说明作为新兴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尚未确立,地方财政主要依赖第二产业;第一因子居第二位的是辽宁,说明辽宁在基础设施、经济实力、人才储备、技术条件方面有较强优势。第二因子居前3位依次是天津、北京、山东,说明这三个省市经济外向度较高,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主导明显,同时也反映京津产业结构有趋同性,产业差异性未完全体现。
  


  根据竞争力统计指标数据资料,使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可画出聚类图(如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若按竞争力强弱把5省市分成两类,则北京、天津为一类,山东、辽宁、河北省为另一类,这一结果与因子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
  
  四、总结
  
  环渤海的经济起飞应抓住此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结合京津等城市的产学研优势,以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带动中国北方经济,进一步辐射东北亚。在具体的区域定位上,结合环渤海地区两极分化特征,构造一些城市群,带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城市群定位于国际化现代服务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钢铁化工制造基地;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辽中南城市群定位于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际航运商贸中心;以青岛、济南为中心的城市群定位于现代制造业和区域服务业中心,达到区域互补和分工协作。
  另外,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京津两城市的带动,从上面的分析可看出北京的比较优势在于科技、人才、市场、信息等优势,而天津的比较优势在于工业基地、港口和外向型经济优势,因此京津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城市,要做好分工协作,避免重复建设和产业同构。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我国服务业标准化的现状出发,根据服务行业的特性,分析了政府在服务业标准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 标准化 政府作用 政策    一、引言    服务业特别是以信息、物流、金融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也日益加大,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特别是现
渭源是渭河的发源地,属于传统农业县。县内秸秆资源年产存量15万吨左右,但由于认识不足,贩运困难等原因,致使浪费严重,资源利用率不高。如何变废为宝,需要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如通过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已广泛应用于该病的检查[1]。本文对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2例急性阑尾炎的超声检查结果进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居急腹症首位,其病因多为梗阻的基础上并发感染。2005年3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应用超声检查急性阑尾炎171例,误诊7例,漏诊4例,现分析报告如
作者针对甘谷县渔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做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及前景分析。
蒙东,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一个简称,首先是相对于地理位置而言的,作为近年来才使用的一个地区称谓,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由这个区域经济圈而确定的。这个区域包括呼伦贝尔市、通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