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钢琴演奏中,除了基础的演奏技巧、完整的音乐表达等因素,触键和音色的把握同样重要,如何通过控制手臂、手腕与手指的协同工作,如何精准地通过触键准备地表达出音色,对于钢琴演奏而言尤为重要。此外,在钢琴演奏的音色效果方面,演奏者的心理素质、踏板的使用以及表现力等都会对钢琴演奏产生重要影响,为此,钢琴演奏者必须注重影响音色效果的诸多因素,并且在日常的钢琴练习中多加训练,不断提高钢琴演奏的效果。笔者在本文中就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与音色效果的发展变化进行概述,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钢琴演奏;触键;音色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4-0126-02
一场成功的钢琴音乐会,从娴熟的技术、完美的音乐诠释,到节奏的把控,踏板的正确运用,这些无不是成功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真正的钢琴学者和演奏家们,在音乐会中除了要重视音乐处理是否合理,往往更要重视的是音色的展现与表达。
好听的音色,是丰富的、多彩的、可以直击人心的。虽然钢琴是一种以锤击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本质上音色是单一的,但通过演奏家们极其敏锐的听觉与指尖触键的不同方式,本着作曲家和时期的不同而产生了特定且丰富曼妙的音色。好听的音色,好比电话中的陌生人,虽然未曾谋面,但听到电话的另一方发出好听的声音,你会心生好感,或很自然地就会在脑中浮现对方美好的样子。好听的音色,又好比作画中颜色的存在,不同颜色调制出的色彩对于现实物体颜色的还原越接近,让人看着越赏心悦目。从钢琴演奏家们认识到音色的重要性,到真正将音色的特点完全融入到曲目当中,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巴洛克风格时期
在巴洛克早些时期,以巴赫的作品为代表。巴赫的作品虽为主流音乐,但因为钢琴的构造还未成熟,音域窄(64个琴键)并且音量小,导致初期作品多在羽管键琴或管风琴上弹奏。音乐表情的标记仅仅为Forte (强)和 Piano(弱),两种极端的符号只为了表达声音的洪亮与轻弱[1]。由于巴赫的作品多为教堂音乐,或作为钢琴教学来使用,也因为钢琴构造水平还没有像之后18世纪古典时期那么成熟,所以音色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并非是丰富多变的。相反,巴赫的作品,音色以内敛,古朴典雅,清澈为主要特点。弹奏连音时,要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连贯,力量由小臂传到手腕,再落到指尖,发出深沉且集中的音色。断奏,要用“顿音”的弹法,时值略长并向下弹。而装饰音,也并非像古典时期的那样炫技,而是需要弹得很简单,内敛清澈并很自然地融入到乐句中。
二、维也纳古典风格时期
18世纪,随着古典时期音乐的茂盛发展,古典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人们对音乐越来越依赖,音乐的创作也越来越贴近生活。从最开始的音乐服务教堂,服务生活,到用音乐来取悦生活,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取代巴赫时代的单一、严肃的音乐结构,古典时期的音乐更人性化,作曲家们创作的音乐贴合人们的生活,音乐可以用来表现日常生活事件和普通人千变万化的感情,通俗易懂,直达人心。作为古典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莫扎特的音乐向上,明朗乐观,总给人一种亲和力。如此童真般的纯真音乐,我们在触键时也要“手下留情”[2]。以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k.545,第一乐章开头为例,右手的十六分音符音阶,要求演奏者手指干净,并弹出流畅的音阶跑动,随着音阶的上下做出最自然的强弱记号。为了弹出干净流畅的音色,演奏者需用指尖触键,触键的速度要快、灵活且敏捷。下键时,指尖要轻,声音纤巧,在乐句跑段时要做到干净,弹出晶亮透明的音色。
三、浪漫主義风格时期
作为浪漫主义风格时期的代表人物——肖邦,以其浓重的个人色彩、丰富的想象力、多变的表达力,被誉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诗人”。浪漫主义风格时期作为钢琴发展史上最发达的时期,优秀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层出不穷,而肖邦的作品以浓重的个人主义色彩和特征鲜明的个性风格,作为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代表最为恰当。在肖邦的代表作《夜曲》当中,他将钢琴的音色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具体说来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处处体现出歌唱性乐句。在肖邦夜曲中的大部分乐句中,歌唱性总是从始而终地贯穿于整个曲目,像咏叹调一样富有表情;第二,力度的要求层次丰富、明确[3]。例如在降b小调夜曲(Op.9-1)中,所标记的力度记号就有p、pp、ppp、f、fz、fzp、cresc、dim等。而且在一小段中就有不同要求的力度变化。所以,在弹奏肖邦的作品时应非常注意声音层次的控制,从而更好地体现出肖邦作品音色的个性与特点。
四、印象主义风格时期
法国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作为“印象派”音乐的鼻祖,他摒弃了古典时期严谨的音乐和声结构,富有新意且把表情符号的细致分化做到了极致。大量地使用ff,fff,pp,ppp等表情符号,演奏者在触键时要极其小心地控制力度变化。在德彪西《版画集》中的第一首《塔》结尾部分,作曲家尽可能清晰地标注了一切他想要的力度标记:ff,dim,p,pp, piu pp,aussi pp que possible,encore plus pp。由此可见,德彪西在作品中对音色的要求是极其敏感的,音色虚幻多变即便是pp也分了不同层次且又属于自己的力度和细腻音色[4]。第二首《格拉纳达之夜》,是一首具有浓厚的西班牙风情的乐曲。曲子由ppp的标记开始,极弱的力度注定了纤薄轻柔、朦胧的音色,而要弹出这种粘合且轻柔的音色,演奏者需放松手臂手腕,将温和的力度慢慢渗入到手指,再通过手指肚渗入到琴键中,轻柔地如羽毛般地抚摸琴键。演奏者切忌不要用敲击的指尖触键方式来诠释,触键时要尽量避免琴槌的敲击声,否则会破坏了德彪西作品中所特有的朦胧之美。
无论在任何时期,要想准确地表达音乐的内涵与音色,想要让演奏的声音富有变化与色彩,触键的练习必不可少,因为只有恰当的触键方式才能演奏出优美的音色。一般说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触键的方向。在一般的演奏中,我们几乎很少关注触键的方向,但触键的方向对于演奏一些极富歌唱性的作品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在触键时我们习惯自上而下地施加力量,但是在演奏向上的琶音或音阶等旋律时,如果将手腕倾斜,进而带动手指斜向触键,这样就会形成更加连贯的音色。
第二,触键的高度。在最初学习钢琴的时候,我们都被要求尽量抬高手指来练习手指的独立性,使声音不粘连、没有刮音等,在弹奏诸如肖邦、德彪西等的作品时,往往不需要我们抬指太高,反而要求贴着键盘弹奏,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精准地控制触键的力度、深度与力量,进而演奏出合乎作品的音色,使得演奏更有层次感、连贯性。
第三,触键的深度。钢琴的演奏是由触键下去后音锤敲击琴弦来决定的,声音的要求决定了我们觸键的深浅,根据杠杆原理可知,声音在音锤敲击琴弦的那一瞬间便决定了,后续再增减力气也无济于事,因此对于音色的需要,我们要在心中提前预判好触键的深度,做到一次到位[5]。
第四,触键的力量。在演奏钢琴作品过程中,触键的力量决定声音的响度,通过物理学原理可知,触键的力量越大,琴弦振动越强,声音响度越大,反之琴弦振动越弱,声音响度也越小[6]。在我们演奏德彪西等的作品时,需要轻柔的触键力量,这时候可能仅仅需要手腕与手指的协作便可完成触键,而在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等的作品时,则需要大臂、小臂、手腕与手指的协同配合,有时甚至要用到肩背、腰腹的力量,从而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音色[7]。
结 语
钢琴家演奏们,除了具备良好的听觉能力,准确定位不同乐曲所需要的特定音色外,也要具备调控音色的能力,有能力把整个乐句或乐段中出现的音色弹统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演奏家,弹出正确的并且符合乐曲需要的美好音色,不仅需要日积月累,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更需要对大量作品的深入研究与文化积累,只有厚积薄发,才能将钢琴演奏中的音色把握得精准深刻。
注释:
[1]杨 昕.论钢琴演奏“整体音色观”及其技法本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04):88—94,162.
[2] 那露莎.钢琴演奏中触键技巧与音色效果[J].艺术科技,2014,27(01):41—45.
[3] 陈其生.中国当代钢琴“演奏音色”研究述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04):95—101,162.
[4] 张淑芳.探析钢琴演奏技巧与钢琴音色的关系[J].梧州学院学报,2014,24(04):66—69.
[5] 陈 放.钢琴触键技术对钢琴音色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174—176.
[6] 高华曼.论钢琴演奏中触键技巧对音色效果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5(02):51—52.
[7] 陈文君.钢琴触键技术对钢琴音色的影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8):44—45.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关键词]钢琴演奏;触键;音色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4-0126-02
一场成功的钢琴音乐会,从娴熟的技术、完美的音乐诠释,到节奏的把控,踏板的正确运用,这些无不是成功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真正的钢琴学者和演奏家们,在音乐会中除了要重视音乐处理是否合理,往往更要重视的是音色的展现与表达。
好听的音色,是丰富的、多彩的、可以直击人心的。虽然钢琴是一种以锤击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本质上音色是单一的,但通过演奏家们极其敏锐的听觉与指尖触键的不同方式,本着作曲家和时期的不同而产生了特定且丰富曼妙的音色。好听的音色,好比电话中的陌生人,虽然未曾谋面,但听到电话的另一方发出好听的声音,你会心生好感,或很自然地就会在脑中浮现对方美好的样子。好听的音色,又好比作画中颜色的存在,不同颜色调制出的色彩对于现实物体颜色的还原越接近,让人看着越赏心悦目。从钢琴演奏家们认识到音色的重要性,到真正将音色的特点完全融入到曲目当中,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巴洛克风格时期
在巴洛克早些时期,以巴赫的作品为代表。巴赫的作品虽为主流音乐,但因为钢琴的构造还未成熟,音域窄(64个琴键)并且音量小,导致初期作品多在羽管键琴或管风琴上弹奏。音乐表情的标记仅仅为Forte (强)和 Piano(弱),两种极端的符号只为了表达声音的洪亮与轻弱[1]。由于巴赫的作品多为教堂音乐,或作为钢琴教学来使用,也因为钢琴构造水平还没有像之后18世纪古典时期那么成熟,所以音色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并非是丰富多变的。相反,巴赫的作品,音色以内敛,古朴典雅,清澈为主要特点。弹奏连音时,要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连贯,力量由小臂传到手腕,再落到指尖,发出深沉且集中的音色。断奏,要用“顿音”的弹法,时值略长并向下弹。而装饰音,也并非像古典时期的那样炫技,而是需要弹得很简单,内敛清澈并很自然地融入到乐句中。
二、维也纳古典风格时期
18世纪,随着古典时期音乐的茂盛发展,古典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人们对音乐越来越依赖,音乐的创作也越来越贴近生活。从最开始的音乐服务教堂,服务生活,到用音乐来取悦生活,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取代巴赫时代的单一、严肃的音乐结构,古典时期的音乐更人性化,作曲家们创作的音乐贴合人们的生活,音乐可以用来表现日常生活事件和普通人千变万化的感情,通俗易懂,直达人心。作为古典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莫扎特的音乐向上,明朗乐观,总给人一种亲和力。如此童真般的纯真音乐,我们在触键时也要“手下留情”[2]。以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k.545,第一乐章开头为例,右手的十六分音符音阶,要求演奏者手指干净,并弹出流畅的音阶跑动,随着音阶的上下做出最自然的强弱记号。为了弹出干净流畅的音色,演奏者需用指尖触键,触键的速度要快、灵活且敏捷。下键时,指尖要轻,声音纤巧,在乐句跑段时要做到干净,弹出晶亮透明的音色。
三、浪漫主義风格时期
作为浪漫主义风格时期的代表人物——肖邦,以其浓重的个人色彩、丰富的想象力、多变的表达力,被誉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诗人”。浪漫主义风格时期作为钢琴发展史上最发达的时期,优秀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层出不穷,而肖邦的作品以浓重的个人主义色彩和特征鲜明的个性风格,作为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代表最为恰当。在肖邦的代表作《夜曲》当中,他将钢琴的音色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具体说来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处处体现出歌唱性乐句。在肖邦夜曲中的大部分乐句中,歌唱性总是从始而终地贯穿于整个曲目,像咏叹调一样富有表情;第二,力度的要求层次丰富、明确[3]。例如在降b小调夜曲(Op.9-1)中,所标记的力度记号就有p、pp、ppp、f、fz、fzp、cresc、dim等。而且在一小段中就有不同要求的力度变化。所以,在弹奏肖邦的作品时应非常注意声音层次的控制,从而更好地体现出肖邦作品音色的个性与特点。
四、印象主义风格时期
法国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作为“印象派”音乐的鼻祖,他摒弃了古典时期严谨的音乐和声结构,富有新意且把表情符号的细致分化做到了极致。大量地使用ff,fff,pp,ppp等表情符号,演奏者在触键时要极其小心地控制力度变化。在德彪西《版画集》中的第一首《塔》结尾部分,作曲家尽可能清晰地标注了一切他想要的力度标记:ff,dim,p,pp, piu pp,aussi pp que possible,encore plus pp。由此可见,德彪西在作品中对音色的要求是极其敏感的,音色虚幻多变即便是pp也分了不同层次且又属于自己的力度和细腻音色[4]。第二首《格拉纳达之夜》,是一首具有浓厚的西班牙风情的乐曲。曲子由ppp的标记开始,极弱的力度注定了纤薄轻柔、朦胧的音色,而要弹出这种粘合且轻柔的音色,演奏者需放松手臂手腕,将温和的力度慢慢渗入到手指,再通过手指肚渗入到琴键中,轻柔地如羽毛般地抚摸琴键。演奏者切忌不要用敲击的指尖触键方式来诠释,触键时要尽量避免琴槌的敲击声,否则会破坏了德彪西作品中所特有的朦胧之美。
无论在任何时期,要想准确地表达音乐的内涵与音色,想要让演奏的声音富有变化与色彩,触键的练习必不可少,因为只有恰当的触键方式才能演奏出优美的音色。一般说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触键的方向。在一般的演奏中,我们几乎很少关注触键的方向,但触键的方向对于演奏一些极富歌唱性的作品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在触键时我们习惯自上而下地施加力量,但是在演奏向上的琶音或音阶等旋律时,如果将手腕倾斜,进而带动手指斜向触键,这样就会形成更加连贯的音色。
第二,触键的高度。在最初学习钢琴的时候,我们都被要求尽量抬高手指来练习手指的独立性,使声音不粘连、没有刮音等,在弹奏诸如肖邦、德彪西等的作品时,往往不需要我们抬指太高,反而要求贴着键盘弹奏,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精准地控制触键的力度、深度与力量,进而演奏出合乎作品的音色,使得演奏更有层次感、连贯性。
第三,触键的深度。钢琴的演奏是由触键下去后音锤敲击琴弦来决定的,声音的要求决定了我们觸键的深浅,根据杠杆原理可知,声音在音锤敲击琴弦的那一瞬间便决定了,后续再增减力气也无济于事,因此对于音色的需要,我们要在心中提前预判好触键的深度,做到一次到位[5]。
第四,触键的力量。在演奏钢琴作品过程中,触键的力量决定声音的响度,通过物理学原理可知,触键的力量越大,琴弦振动越强,声音响度越大,反之琴弦振动越弱,声音响度也越小[6]。在我们演奏德彪西等的作品时,需要轻柔的触键力量,这时候可能仅仅需要手腕与手指的协作便可完成触键,而在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等的作品时,则需要大臂、小臂、手腕与手指的协同配合,有时甚至要用到肩背、腰腹的力量,从而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音色[7]。
结 语
钢琴家演奏们,除了具备良好的听觉能力,准确定位不同乐曲所需要的特定音色外,也要具备调控音色的能力,有能力把整个乐句或乐段中出现的音色弹统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演奏家,弹出正确的并且符合乐曲需要的美好音色,不仅需要日积月累,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更需要对大量作品的深入研究与文化积累,只有厚积薄发,才能将钢琴演奏中的音色把握得精准深刻。
注释:
[1]杨 昕.论钢琴演奏“整体音色观”及其技法本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04):88—94,162.
[2] 那露莎.钢琴演奏中触键技巧与音色效果[J].艺术科技,2014,27(01):41—45.
[3] 陈其生.中国当代钢琴“演奏音色”研究述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04):95—101,162.
[4] 张淑芳.探析钢琴演奏技巧与钢琴音色的关系[J].梧州学院学报,2014,24(04):66—69.
[5] 陈 放.钢琴触键技术对钢琴音色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174—176.
[6] 高华曼.论钢琴演奏中触键技巧对音色效果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5(02):51—52.
[7] 陈文君.钢琴触键技术对钢琴音色的影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8):44—45.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