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研究不同岩性发育形成的坡耕地土壤在耕犁扰动下的土壤可蚀性变化,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选取由紫色砂岩、砂页岩和石灰岩3种岩性发育形成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集耕犁层和犁底层土壤,测定土壤颗粒组成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利用EPIC模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根据K值变化分析不同岩性区坡耕地受耕犁扰动的影响.结果 表明:紫色砂岩和砂页岩区土壤以黏壤和壤土为主,石灰岩区土壤以粉黏土、黏土和粉黏壤为主,3个岩性区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大小依次表现为:石灰岩>砂页岩>紫色砂岩;紫色砂岩区的耕犁层和犁底层土壤
【机 构】
:
贵州大学林学院,550025,贵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不同岩性发育形成的坡耕地土壤在耕犁扰动下的土壤可蚀性变化,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选取由紫色砂岩、砂页岩和石灰岩3种岩性发育形成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集耕犁层和犁底层土壤,测定土壤颗粒组成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利用EPIC模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根据K值变化分析不同岩性区坡耕地受耕犁扰动的影响.结果 表明:紫色砂岩和砂页岩区土壤以黏壤和壤土为主,石灰岩区土壤以粉黏土、黏土和粉黏壤为主,3个岩性区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大小依次表现为:石灰岩>砂页岩>紫色砂岩;紫色砂岩区的耕犁层和犁底层土壤在各粒级组成方面无显著差异,石灰岩区也无显著差异,砂页岩区犁底层土壤黏粒比例显著高于耕犁层,3个岩性区均表现出耕犁层有机质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犁底层;研究区坡耕地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介于0.041~0.059之间,耕犁层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砂页岩>紫色砂岩>石灰岩,犁底层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紫色砂岩>砂页岩>石灰岩;研究区8种土壤质地中,粉壤最易被侵蚀,黏土可蚀性最小.
其他文献
砒砂岩与沙土复配可以有效提升沙土的物理结构和养分特征,利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将不同体积比例(0、30%、50%、80%和100%)的砒砂岩添加到库布齐沙漠的风沙土中混合均匀,研究不同掺入比例条件下砒砂岩对风沙土的物理结构和养分特征的改良效果.结果 表明:随着砒砂岩掺入比例的增加,黏粒含量、粉粒含量、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土壤团聚体、有机质、速效氮和有效磷含量逐渐增加,说明砒砂岩对风沙土具有明显的改良效果;在同一砒砂岩添加比例下,随着土层深度(0 ~30 cm)的增加,黏粒、粉粒、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
土壤风蚀可蚀性是土壤的内在属性,表征着土壤对风蚀发生发展的敏感程度,是土壤风蚀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内容.现阶段,虽然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和丰硕成果,但仍有许多重要问题尚未解决.为继续推动和发展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工作,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笔者围绕土壤风蚀可蚀性概念内涵、量化表达和动态特征3个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1)目前一般将土壤对风蚀的敏感性定义为土壤风蚀可蚀性,但土壤风蚀是连续的动力学和物理学过程,因此相关研究应对其力学属性的深入探讨;2)现有的WEQ、WEPS、WEELS
叶片是多数树木唯一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其生物量至关重要,为比较不同时空年均和连年叶生物量差异性,以乌兰布和沙漠磴口绿洲田渠林路式新疆杨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实地调查20株各径级单木年均叶生物量并建模,并通过树干解析得出树龄及对应胸径代入年均叶生物量模型得出连年叶生物量并建模,进而得出林带林网叶生物量,比较不同时空年均和连年叶生物量差异.结果 表明:幼龄林年均叶生物量为(1.1128±0.6286)kg,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分别比上一林龄增长5.0、1.7和2.5倍,但增长速率
[目的]天蚕素抗菌肽是一种商品化的阳离子抗菌肽,在水貂体内的研究较少.试验旨在探究抗菌肽对育成期母貂脏器系数、血清及空肠免疫指标、肠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65日龄体重相近的短毛黑母貂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单笼饲养.各组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00、200、300、400和500 mg/kg抗菌肽,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取6只水貂进行心脏采血,采集内脏器官、十二指肠及空肠样品,并测定血清及空肠免疫指标、肠道组织形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
[目的]鉴于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发病机理和治疗方式上的诸多争议,以及使用人类PCOS材料进行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通过构建PCOS小鼠模型以探究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诱导昆明白雌鼠产生PCOS样临床症状,通过结晶紫染色查看小鼠性周期是否发生停滞;利用HE染色的方式确定卵巢发育状况;利用ELISA技术调查建模过程中血清睾酮和雌二醇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
[目的]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单独和联合脂多糖(LPS)刺激对肺脏募集中性粒细胞(Neu)的影响,以及猪肺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s)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取约10日龄仔猪的肺脏组织,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原代MVECs,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猪外周血Neu;以PRRSV HN株或PRRSV-LPS刺激Neu和M VECs后,将Neu加入培养M VECs的培养板,孵育1h,4%多聚甲醛固定,瑞氏染色,观察并计数分析各组黏附的Neu数量;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MVEC
[目的]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1~25日龄竹丝鸡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此阶段竹丝鸡粗蛋白质营养需要量.[方法]选取1625只1日龄竹丝肉公雏,根据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入5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5只,5个处理组粗蛋白质水平依次为18.5、19.5%、20.5%、21.5%和22.5%,试验期25 d.于试验结束当天,每个重复选取接近平均体重的2只鸡屠宰,采集血液制备血清以及分割屠体,测定胴体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肉鸡料重比(F/G)(
[目的]探究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对黄麻肉鸡生产性能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复合益生菌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200只1日龄雄性黄麻肉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复合菌制剂(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1∶1∶2)按1%比例补充于益生菌组肉鸡的饮用水中,以正常饮水的肉鸡为对照.在42 d时以重复为单位测定肉鸡的生长性能指标,并进行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平均日采
[目的]试验旨在阐明双元调控系统LisRK在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抵抗不利环境应激以及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参考菌株10403S为亲本株,利用穿梭质粒pKSV7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lisRK基因缺失株,并基于表达质粒pIMK2构建了lisRK回补株;比较了亲本株10403S、缺失株ΔlisRK与回补株CΔlisRK在酸(pH 4.5)、渗透压(5% NaCl)和氧化(10 mmol/L H2O2)应激条件下的生长与存活能力及其对胃腺癌细胞M GC 803和肠上皮
[目的]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哺乳期比格幼犬生长性能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15日龄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微生态制剂组,每组6只.微生态制剂组幼犬每日灌喂犬用微生态制剂20 mL,对照组幼犬灌喂生理盐水20 mL,于试验第0、3、9、12、15、18、21、25、28 d测量体重并计算净增重,第28天采集全血样、血清样和粪样.全血样进行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HGB)浓度测定,血清样检测碱性磷酸酶(AKP)、无机磷(IP)、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免疫球蛋白A(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