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外科的给药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中医外科就诊的患者56例,对患者实施给药护理,统计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给药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2.9%。结论:中医外科给药护理对药物治疗有促进作用,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中医 外科 给药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266-01
按照中医的传统,中药的给药途径主要分为外用和内服两大类,其他如静脉滴注。灌肠、鼻饲等也逐渐应用于中药中[1]。对于中医外科而言,对病种进行局部药物治疗能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对药物的给药护理在药物治疗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我院通过对56例中医外科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中医外科给药护理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中医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2~68岁,平均年龄为(33.9±2.5)岁,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5例。
1.2 护理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给药护理,首先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核实,如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等,其次对患者的药物进行核实和明确,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煎药方法、服药方法、给药途径、服药时间及饮食禁忌等。在对患者进行给药时,严格按照医嘱方法进行给药,服药的时间也应遵照医嘱进行,随带发药卡,核对患者信息,在患者服药完以后再离开。耐心倾听患者的疑问及患者的各种反应情况,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提前为患者讲解服药后的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症状,了解患者的过敏史,一旦患者出现过敏或不良反应,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通知医生,遵照医嘱停止服药。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服药后有足够的休息,同时对于特殊性药物如有毒性的药物做好密切观察与记录。密切关注患者的饮食,以免患者使用降低药性的食物。在患者服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服药反应,主要包括正常反应及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的反应判断患者治疗效果,同时根据治疗效果决定是否继续服药、剂量是否改动等。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经给药护理后治疗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好转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经过给药护理后,其治疗效果为显效47例,患者治疗好转为5例,治疗无效为4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9%。
3 讨论
中药的剂型主要分为汤剂、合剂、散剂、丸剂、膏剂、冲剂、片剂及注射剂等。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剂型特点进行给药。汤剂在中药当中最常见,为提高其疗效,掌握汤剂的煎药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煎药器一般为瓷罐或砂罐,药物在煎之前需要先浸泡半小时左右,加水量随药物的量及煎药时间而定,煎药的火候视药物的疗效而定,如补药需文火慢煎。煎药时间通常情况为20分钟左右。每剂药煎取的液量不超过300mL,小儿减半。中药的给药时间的护理应符合人体内部活动的时间节律性,中医认为人体正气变化与天时阴阳盛衰有关[2]。因此,服药时间一般为饭前1小时,特殊危重病症的给药时间应以发挥疗效最快为准。具体应根据药物性能及病情而定,补药要需要饭前服,病在上焦者及对肠胃有刺激的药应饭后服。睡前服的有安神类药物。汤剂应少量频饮,膏剂、散剂定时服。不同药物在服药方法上的护理不同,汤剂分三种方法服用:热服、温服、外服。另外还可分为:分服、顿服、频服、连服四种。大寒症需要热服,大热症需要冷服,汤剂一般均采用温服。分服:每日一剂中药,采用2~3次分服,每次分服等量,针对小孩、老人也可采用分服或浓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一次性服用。对于急性重症患者,为较快疗效,宜采用顿服。频服:将一天的药量分多次服用,每次服用均为少量。频服一般应用于呕吐及咽喉患者。连服:在较短时间内连续服用大剂量药物。连服主要应用于败血症及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等,连服能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对患者进行给药护理时要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药食同源”属于中医的传统理论[3],药性和食性具有相同的内容。热证患者以寒药治疗,食物应选择寒性食物,使药性和食性相同。由此可知,寒证患者服用热药治疗,食物应选择温热性食物。若药性与食性相反会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部分食物不能与药物同食。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密切监控,使患者在服药期间避免食用与药性相反的食物,同时注意食忌,患者在服药期间还应避免食用生冷、腥臭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部分患者由于难以忍受药物的苦涩,会在服药后食糖,中医认为,糖类同样属于一味药。因此,在对患者实施给药护理时,应注意糖类的禁忌。禁忌加糖的情况一般是患者表现为:腹胀中满、体内具有大量湿热、体内积聚痰、舌苔厚腻等。由于红糖与白糖的药性分别为性温和性凉,因此若将糖类加入药物中可能会减弱药性,药效达不到充分吸收,从而降低疗效。红糖中含有较高的铁、钙等元素,而中药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两者之间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凝固变性,或产生浑浊物或沉淀物,不仅对药物的疗效产生影响,而且危害人体健康。
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是对患者实施给药护理的关键环节,患者用药后包括两方面的反应,主要有不良反应和正常反应。护理人员应提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服药后的反应及注意事项,记录患者的服药情况,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的患者应停药或减少剂量等。在对患者实施给药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对于呕吐患者在服药前应清除患者的痰液及脓血等。在进行发药时,随身携带发药卡,在患者服药完毕后再离开,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应耐心解答,并嘱咐患者按时服药,停药或延迟服药均需按照医嘱进行。使用服药登记表对患者服药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以免出现遗漏或重复给药。
本次我院通过对中医外科56例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在进行给药护理后,药物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实施给药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外科给药护理对药物治疗有促进作用,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素.中药外科的给药护理[J].医药前沿,2012,02(10):344-345.
[2]朱纯敏.临床给药护理不良事件归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9):92-94.
[3]方岁妹,徐树霞,丁玲等.根因分析法在给药护理不良事件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0):69-70.
【关键词】 中医 外科 给药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266-01
按照中医的传统,中药的给药途径主要分为外用和内服两大类,其他如静脉滴注。灌肠、鼻饲等也逐渐应用于中药中[1]。对于中医外科而言,对病种进行局部药物治疗能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对药物的给药护理在药物治疗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我院通过对56例中医外科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中医外科给药护理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中医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2~68岁,平均年龄为(33.9±2.5)岁,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5例。
1.2 护理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给药护理,首先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核实,如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等,其次对患者的药物进行核实和明确,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煎药方法、服药方法、给药途径、服药时间及饮食禁忌等。在对患者进行给药时,严格按照医嘱方法进行给药,服药的时间也应遵照医嘱进行,随带发药卡,核对患者信息,在患者服药完以后再离开。耐心倾听患者的疑问及患者的各种反应情况,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提前为患者讲解服药后的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症状,了解患者的过敏史,一旦患者出现过敏或不良反应,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通知医生,遵照医嘱停止服药。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服药后有足够的休息,同时对于特殊性药物如有毒性的药物做好密切观察与记录。密切关注患者的饮食,以免患者使用降低药性的食物。在患者服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服药反应,主要包括正常反应及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的反应判断患者治疗效果,同时根据治疗效果决定是否继续服药、剂量是否改动等。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经给药护理后治疗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好转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经过给药护理后,其治疗效果为显效47例,患者治疗好转为5例,治疗无效为4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9%。
3 讨论
中药的剂型主要分为汤剂、合剂、散剂、丸剂、膏剂、冲剂、片剂及注射剂等。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剂型特点进行给药。汤剂在中药当中最常见,为提高其疗效,掌握汤剂的煎药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煎药器一般为瓷罐或砂罐,药物在煎之前需要先浸泡半小时左右,加水量随药物的量及煎药时间而定,煎药的火候视药物的疗效而定,如补药需文火慢煎。煎药时间通常情况为20分钟左右。每剂药煎取的液量不超过300mL,小儿减半。中药的给药时间的护理应符合人体内部活动的时间节律性,中医认为人体正气变化与天时阴阳盛衰有关[2]。因此,服药时间一般为饭前1小时,特殊危重病症的给药时间应以发挥疗效最快为准。具体应根据药物性能及病情而定,补药要需要饭前服,病在上焦者及对肠胃有刺激的药应饭后服。睡前服的有安神类药物。汤剂应少量频饮,膏剂、散剂定时服。不同药物在服药方法上的护理不同,汤剂分三种方法服用:热服、温服、外服。另外还可分为:分服、顿服、频服、连服四种。大寒症需要热服,大热症需要冷服,汤剂一般均采用温服。分服:每日一剂中药,采用2~3次分服,每次分服等量,针对小孩、老人也可采用分服或浓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一次性服用。对于急性重症患者,为较快疗效,宜采用顿服。频服:将一天的药量分多次服用,每次服用均为少量。频服一般应用于呕吐及咽喉患者。连服:在较短时间内连续服用大剂量药物。连服主要应用于败血症及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等,连服能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对患者进行给药护理时要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药食同源”属于中医的传统理论[3],药性和食性具有相同的内容。热证患者以寒药治疗,食物应选择寒性食物,使药性和食性相同。由此可知,寒证患者服用热药治疗,食物应选择温热性食物。若药性与食性相反会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部分食物不能与药物同食。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密切监控,使患者在服药期间避免食用与药性相反的食物,同时注意食忌,患者在服药期间还应避免食用生冷、腥臭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部分患者由于难以忍受药物的苦涩,会在服药后食糖,中医认为,糖类同样属于一味药。因此,在对患者实施给药护理时,应注意糖类的禁忌。禁忌加糖的情况一般是患者表现为:腹胀中满、体内具有大量湿热、体内积聚痰、舌苔厚腻等。由于红糖与白糖的药性分别为性温和性凉,因此若将糖类加入药物中可能会减弱药性,药效达不到充分吸收,从而降低疗效。红糖中含有较高的铁、钙等元素,而中药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两者之间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凝固变性,或产生浑浊物或沉淀物,不仅对药物的疗效产生影响,而且危害人体健康。
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是对患者实施给药护理的关键环节,患者用药后包括两方面的反应,主要有不良反应和正常反应。护理人员应提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服药后的反应及注意事项,记录患者的服药情况,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的患者应停药或减少剂量等。在对患者实施给药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对于呕吐患者在服药前应清除患者的痰液及脓血等。在进行发药时,随身携带发药卡,在患者服药完毕后再离开,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应耐心解答,并嘱咐患者按时服药,停药或延迟服药均需按照医嘱进行。使用服药登记表对患者服药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以免出现遗漏或重复给药。
本次我院通过对中医外科56例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在进行给药护理后,药物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实施给药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外科给药护理对药物治疗有促进作用,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素.中药外科的给药护理[J].医药前沿,2012,02(10):344-345.
[2]朱纯敏.临床给药护理不良事件归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9):92-94.
[3]方岁妹,徐树霞,丁玲等.根因分析法在给药护理不良事件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