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科普场馆信息化建设研究背景
让科学动起来,让科学更好玩,让大家热爱科学,在玩中感悟科学,提高科学素养,是建设科技馆的重要目标。科技馆的建立满足了人们对科技知识的渴求,激发了科学兴趣,促进素质教育及科技素质活动的开展;科技馆的建立可以让每一位观众都能亲身体验科技活动,进行相关的实践研究,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感悟科学的深奥,培养科学兴趣,增强动手能力。技馆的功能与特点在不断扩展和延伸,主要有:科技馆的展教互动功能,良好的科普活动中心功能,良好的科技创作中心功能等。如何扩展科技馆的功能和特点,并秉承“互联网+”思路,建设信息化科技展馆、建设智慧场馆,把展览互动、科技普及、思维发散、活动参与、宣传教育统一结合起来的科普新模式。 实现科技馆服务智慧化、管理智慧化,还要打破以往民众获得信息不对称、获取信息不及时的状况,以及地域差异对科学普及的格局限制,让科普资源更加公平高效地辐射到全市乃至全省。
二、科普场馆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
(一)网络化科学文化传播服务需求
展览展示作为科技馆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科技馆展品的展示、科普等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衡量科技馆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我馆的常设展览虽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但是尚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下观众对于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和实时性需求。因此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对常设展览的展示手段和形式进行拓展,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网上办展,打造展览新形态,积极与国内外一流科技馆接轨。
(二)观众服务与接待需求
观众的接待作为科技馆日常科普宣传推广的主要工作内容,需要利用有效的方式和良好的接待服务质量与水平,获得观众对于科技馆的认同。科技馆需要为来馆观众提供更便捷、更专业、更适合且多样化的接待服务,通过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需求。
(三)宣传科普需求
科技馆为社会公众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提供了终身教育的场所。科技馆通过趣味性、互动性的方式向青少年及其老师、家长普及科学知识,为科技社会化服务于大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四)工作管理需求
在有效提高科技馆科普宣传教育和展览展示水平的基础上,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需要对馆内资源进行更加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利用,优质的内容资源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发布。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对内容及相应的展示资源进行统一适屏发布的手段,使科技馆具备良好的内容资源及多媒体资料的利用管理能力。
三、基于现阶段场馆情况建设意见
(一)无线通讯定位系统:通过采用无线通讯技术并结合高精度定位技术建设科技馆无线通讯定位系统。利用WiFi网络实现馆内无线数据通信和大范围连续定位,同时结合部署铺设定位基站实现高精度点定位,弥补大范围连续定位的精度不足。从而为来馆观众提供基于位置的个性化服务。
(二)官方网站: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时代,观众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定时、定点走进科技馆,参观相对孤立的展品/展项。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站的建设与应用正在成为科技馆走进大众的重要手段,并作为现代化科技馆的重要标志被普遍关注。通过互联网延伸科技馆的传播范围,是科技馆调整服务方式,延伸科学文化休闲服务功能的良好平台。科技馆应充分发挥现代传播网络的巨大作用,通过网上发布科普知识、科技馆新闻、展览资讯、相关介绍及网上办展的形式扩大传播的辐射范围,使科技馆能够跨地域、跨时空发挥更大作用。
(三)数字科技馆:中国数字科技馆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共同建设的一个基于互联网传播的国家级公益性科普服务平台。中国数字科技馆以激发公众科学兴趣、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己任,面向全体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搭建一个网络科普园地。在中国数字科技馆这个平台上,公众能够增长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激发创意灵感,了解科技动态,分享丰富的科普资源。科技嘉年华"是全国各地科普機构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上建设的科普子站点群,这里荟萃各地优质科普资源,展现各机构的工作风采,报道各地开展的科技活动。各地科普机构以及网民们可以在这个大舞台上学习、交流、沟通、讨论,共享这一科技盛宴。
(四)基于场馆实际定制开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依托于具有大用户量的微信平台,配合智慧科技馆系统,能够拓展科技馆的宣传面,使用户可以便捷地获取科技馆信息,随时随地了解科技馆最新动态,加强对科学内涵的认知,并实时得到相应反馈。通过微信技术手段,对用户爱好进行分析并分组,按照组别特点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推送信息、提供服务。
(五)微网站:通过微网站,智能移动终端用户可以适屏的在线浏览科技馆最新新闻资讯、活动资讯、展览资讯,获取以往展览精彩内容,阅览相关资料等功能。将科技馆微网站植入微信公众平台,关注公众平台即可访问网站,以微网站开发技术来展示科技馆的这种方式更加的灵活化也更易接受。
(六)微博:微博作为一种与公众交流的新平台,已经受到我国众多科技馆的青睐,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也应抓住机遇,利用好微博这一信息媒体,扩大科技馆的宣传途径,拉近与公众的距离,提高科技馆的影响力,更好的为公众服务,拟建设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七)智能手机APP: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3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12.9亿。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馆从展示内容、展示载体以及展示形式等方面都应顺应形势做出相应尝试。
科技馆通过建设智能手机APP,以信息、通信技术为载体,进行用户服务、场馆管理等方面的持续运营,为观众提供多媒体导览、位置服务、自动定位导航、场馆介绍、内容分享、内容发布、信息推送、数据统计、AR增强显示、虚拟全景游览服务、问卷调查和意见反馈等服务,实现将科技馆装进口袋,“把科技馆带回家”。
(八)信息化机房:通过信息化机房建设,统一管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智慧场馆信息资源,为官网、APP、微信、数字科技馆二级子站等提供数据服务支持。需要支持智慧场馆建设的全部软件,可接收、存储、转发包括游客注册信息、LBS位置信息、交互信息、交流互动信息等在内的多种系统数据信息,具备可同时向内网和外网提供服务的能力。
让科学动起来,让科学更好玩,让大家热爱科学,在玩中感悟科学,提高科学素养,是建设科技馆的重要目标。科技馆的建立满足了人们对科技知识的渴求,激发了科学兴趣,促进素质教育及科技素质活动的开展;科技馆的建立可以让每一位观众都能亲身体验科技活动,进行相关的实践研究,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感悟科学的深奥,培养科学兴趣,增强动手能力。技馆的功能与特点在不断扩展和延伸,主要有:科技馆的展教互动功能,良好的科普活动中心功能,良好的科技创作中心功能等。如何扩展科技馆的功能和特点,并秉承“互联网+”思路,建设信息化科技展馆、建设智慧场馆,把展览互动、科技普及、思维发散、活动参与、宣传教育统一结合起来的科普新模式。 实现科技馆服务智慧化、管理智慧化,还要打破以往民众获得信息不对称、获取信息不及时的状况,以及地域差异对科学普及的格局限制,让科普资源更加公平高效地辐射到全市乃至全省。
二、科普场馆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
(一)网络化科学文化传播服务需求
展览展示作为科技馆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科技馆展品的展示、科普等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衡量科技馆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我馆的常设展览虽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但是尚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下观众对于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和实时性需求。因此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对常设展览的展示手段和形式进行拓展,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网上办展,打造展览新形态,积极与国内外一流科技馆接轨。
(二)观众服务与接待需求
观众的接待作为科技馆日常科普宣传推广的主要工作内容,需要利用有效的方式和良好的接待服务质量与水平,获得观众对于科技馆的认同。科技馆需要为来馆观众提供更便捷、更专业、更适合且多样化的接待服务,通过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需求。
(三)宣传科普需求
科技馆为社会公众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提供了终身教育的场所。科技馆通过趣味性、互动性的方式向青少年及其老师、家长普及科学知识,为科技社会化服务于大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四)工作管理需求
在有效提高科技馆科普宣传教育和展览展示水平的基础上,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需要对馆内资源进行更加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利用,优质的内容资源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发布。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对内容及相应的展示资源进行统一适屏发布的手段,使科技馆具备良好的内容资源及多媒体资料的利用管理能力。
三、基于现阶段场馆情况建设意见
(一)无线通讯定位系统:通过采用无线通讯技术并结合高精度定位技术建设科技馆无线通讯定位系统。利用WiFi网络实现馆内无线数据通信和大范围连续定位,同时结合部署铺设定位基站实现高精度点定位,弥补大范围连续定位的精度不足。从而为来馆观众提供基于位置的个性化服务。
(二)官方网站: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时代,观众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定时、定点走进科技馆,参观相对孤立的展品/展项。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站的建设与应用正在成为科技馆走进大众的重要手段,并作为现代化科技馆的重要标志被普遍关注。通过互联网延伸科技馆的传播范围,是科技馆调整服务方式,延伸科学文化休闲服务功能的良好平台。科技馆应充分发挥现代传播网络的巨大作用,通过网上发布科普知识、科技馆新闻、展览资讯、相关介绍及网上办展的形式扩大传播的辐射范围,使科技馆能够跨地域、跨时空发挥更大作用。
(三)数字科技馆:中国数字科技馆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共同建设的一个基于互联网传播的国家级公益性科普服务平台。中国数字科技馆以激发公众科学兴趣、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己任,面向全体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搭建一个网络科普园地。在中国数字科技馆这个平台上,公众能够增长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激发创意灵感,了解科技动态,分享丰富的科普资源。科技嘉年华"是全国各地科普機构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上建设的科普子站点群,这里荟萃各地优质科普资源,展现各机构的工作风采,报道各地开展的科技活动。各地科普机构以及网民们可以在这个大舞台上学习、交流、沟通、讨论,共享这一科技盛宴。
(四)基于场馆实际定制开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依托于具有大用户量的微信平台,配合智慧科技馆系统,能够拓展科技馆的宣传面,使用户可以便捷地获取科技馆信息,随时随地了解科技馆最新动态,加强对科学内涵的认知,并实时得到相应反馈。通过微信技术手段,对用户爱好进行分析并分组,按照组别特点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推送信息、提供服务。
(五)微网站:通过微网站,智能移动终端用户可以适屏的在线浏览科技馆最新新闻资讯、活动资讯、展览资讯,获取以往展览精彩内容,阅览相关资料等功能。将科技馆微网站植入微信公众平台,关注公众平台即可访问网站,以微网站开发技术来展示科技馆的这种方式更加的灵活化也更易接受。
(六)微博:微博作为一种与公众交流的新平台,已经受到我国众多科技馆的青睐,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也应抓住机遇,利用好微博这一信息媒体,扩大科技馆的宣传途径,拉近与公众的距离,提高科技馆的影响力,更好的为公众服务,拟建设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七)智能手机APP: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3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12.9亿。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馆从展示内容、展示载体以及展示形式等方面都应顺应形势做出相应尝试。
科技馆通过建设智能手机APP,以信息、通信技术为载体,进行用户服务、场馆管理等方面的持续运营,为观众提供多媒体导览、位置服务、自动定位导航、场馆介绍、内容分享、内容发布、信息推送、数据统计、AR增强显示、虚拟全景游览服务、问卷调查和意见反馈等服务,实现将科技馆装进口袋,“把科技馆带回家”。
(八)信息化机房:通过信息化机房建设,统一管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智慧场馆信息资源,为官网、APP、微信、数字科技馆二级子站等提供数据服务支持。需要支持智慧场馆建设的全部软件,可接收、存储、转发包括游客注册信息、LBS位置信息、交互信息、交流互动信息等在内的多种系统数据信息,具备可同时向内网和外网提供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