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政府决策从“信息化”到“大数据”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dong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短短两个月时间,国务院就密集通过了3份涉及大数据发展战略的指导性文件,甚至出台了较为具体的规划,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但是,政府究竟能如何运用大数据提高执政能力,大数据能如何辅助领导人进行科学决策,其间的障碍和风险又如何?《南风窗》记者专访了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大数据研究实验室主任江青。

大数据与科学决策


  《南风窗》:谈及现状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畅想一下未来,如果能将大数据充分运用到政府服务和国家治理当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江青:毫无疑问,决策和治理过程会变得非常智能。如果我们搭建一个汇总了各方面数据的大数据可视化平台,“一把手”们就只需要通过电脑、手机或者大屏幕来随时查看自己想了解的数据。那时,所有的数据都已实现互联共享,可以随时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变化和关联。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去决策,工作就可以有的放矢。
  舆情、政务管理、行业管理、旅游、医疗、交通、社区生活、产业规划、社会信用等等,基本上都可以跟大数据结合。一些大数据会提供实时监测的结果,职能部门可以在监管时非常动态地随时调整工作方向。
  《南风窗》:领导们的工作越来越有数据分析的色彩?
  江青:对,领导决策会从主观变得越来越客观,大数据基本上可以介入决策的整个过程。一个项目是否上马,可以先从大数据分析可行性,这也是实地调研之外的数据调研方式。大数据并不是排斥以前的调查结果,而是让数据结果更全面立体。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大数据非常有用。传统调研只能考虑有限几个要素的影响,但大数据广泛的数据源可以让你参考各方面数据,综合评判之后得出最优结果。
  对领导来说,还可以通过大数据随时查看各部门实际工作状况,选人用人也可以用大数据分析一个领导的声誉、工作成绩等各项指标。中央巡视组在去各地巡视之前,就可以把某个领导的朋友圈用数据分析出来。
  现在最核心的是数据思维的问题,领导决策应该时时刻刻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让数据规划进程。
  《南风窗》:思维要贯彻到行动中才有真正的效果,我想先问一句,目前政府是否会经常使用基于大数据的智库报告或者分析结果?
  江青:直观感受是国家领导人在用大数据,但省部级单位用得不是太多。像大数据、“互联网 ”这些新概念,一部分地方领导、部门负责人可能还没有真正理解。产业发展太快,领导们需要慢慢消化。
  领导决策现在主要靠直觉经验,除了班子集体会议,最多搞个小型专家组,由若干经验和直觉合在一起形成决策。你要说一些领导没有数据思维,他们肯定不承认,但他们具体决策的时候就能看出来,一些领导还是比较缺乏真正的、彻底的数据思维。
  《南风窗》:现在用大数据进行舆情监测好像是比较常见的,但像危化品爆炸、踩踏事件等等方面的应急管理,好像对大数据的运用不是特别充分?
  江青:将大数据用于舆情,主要是形象管理、社会稳定的需要。实际上应急管理最容易用到大数据,比如说某旅游景区的当前人口密度超过警戒值,就不能再往景区里放人了。同理,上海外滩的踩踏事故也可以提前得到预警和有效应对。
  现在的交通实时监控、公安等领域,还是有比较好的大数据使用基础,但挖掘方面不太理想,还停留在呈现阶段,下一步就要做一些应用。但一个个的应用不代表就拥有了“大数据思维”。一些应用被放在了“信息化”的概念里面,从“信息化”放入“大数据”概念里面,需要有个过程。
  真要发展大数据,就肯定是“一把手”工程,因为这需要调动到方方面面的资源。大数据技术并不是最难的地方,分析和研究人员都有,但你要不要用这些人?要不要用这种思维来做这件事?这就需要领导拍板,一个小小的部门负责人是做不了的。

障碍与风险


  《南风窗》:有一个现实情况是,有的领导并不是不重视数据,但他们仍然认为数据都是虚假的,分析也没用。请问你如何看待数据质量的问题?
  江青:但那些数据有可能就是他们自己生产或者通过他们审核后报出来的呀!现在大数据对科学决策主要有两个隐患,首先,如果模型算法不科学的话,大数据的预判、分析等功能就有可能出现失误。其次就是数据质量的问题。
  减少虚假数据的影响有两个方法,一是数据公开,一旦数据实现了共享和公开,就会倒逼数据必须得是真实的,接受监督。第二,大数据的特点就是它会有其他数据源来佐证,当数据量足够大、数据源足够多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关联数据分析出贴近真实的情况,少量的虚假数据很难影响整体结果。传统调研是对未知情况的调查,但大数据是对已知情况的记录。当数据搜集越来越智能,人为干预的因素就会越来越少。
  我觉得应该明确一下,现在的大数据和传统的抽样统计数据是不同的。大数据更重视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更多考虑关联研究。传统的统计数据能出个总数都很不容易,所以后期处理就是把数据分类、汇总一下,很少关注A和B之间的关系—不是说不能,只是到这儿就觉得一年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大家都没想着继续挖掘它或者工作职能里也没这要求,但如果稍微有个人或机构多做了一点挖掘工作,就会比别人强很多。
  《南风窗》:大数据行业的人才现在非常抢手,政府能持续吸引这方面的人才吗?
  江青:在我眼里,谈论大数据的现在分成两类人:一类是专家群体,主要在谈一些概念,另一类人讲技术比较多,集中在IT行业。但两类人中间没有环,没办法扣起来、结合到一起。
  大数据方面的人才确实很不充沛,各地发展大数据还需要非常坚实的信息化基础,思维、环境、人才必须一个都不缺,所以政府在这一块的外包力度比较大,因为政府暂时不具备相关能力。但对政府来说,需要的并不是单纯的IT人或者统计人,而是同时兼具管理学、传播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才能帮助领导在管理决策上更好地判断。这些人需要将大数据跟本身擅长的技能相结合,打开大数据的思维。   《南风窗》:如果完全外包的话,是否会产生数据安全方面的担忧?
  江青:会。目前有的企业做完政府外包以后,就把数据截留了,它们也不一定会把数据泄露出去,只是拿着自己内部使用。但有些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这种风险,认为这些数据放在自己手里也没什么用,一些迟钝的官员在追求政绩的时候盲目跟风,让人感到担心。你自己发现不了数据的价值,别人却有能力知道,因为有些人或机构会有目的地去研究你。
  之前有某个做国家委托课题的教授拿到了某区域的人口数据,但课题组有个美国留学生把数据带回去了。美国那边分析数据发现,某个很偏僻的地点违背常理地聚集了一大片博士、博士后,最后分析出那里有个不宜对外公开的地方。数据会呈现很多规律,透露很多信息。

数据共享与开放


  《南风窗》:对数据安全的担忧会阻碍数据开放的进程,但要想让大数据助力科学决策,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数据的互联共享和开放。
  江青:我们希望推进数据公开,这可以倒逼政府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数据质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但是,这肯定不是近阶段能完成的。我都没有搞清楚我自己家有什么数据,怎么去公开?公开哪些,有没有风险?我们目前正在讨论的是部门间的内部共享,公开还到不了。
  现在正要做的,就是摸清数据方面的“家底”。《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要求相关部门探索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并在2016年12月底前出台目录编制指南,这意味着这个工作目前应该还没有大规模地开始着手。一旦打通了数据,各方数据会像万花筒一样勾兑出很多新内容,但我们前期数据的打通还没解决。
  《南风窗》:那先不谈数据开放,打通数据、实现内部共享的难度大吗?
  江青:打通政府数据不是一般的难度,首先就是条块分割的问题。数据共享是必需的,但无法做到的部委可能还不是少数,有些人觉得共享会出“麻烦”的。而且我保留自己的一块权力,让别人来找我商量,我不就更有话语权了吗?
  第二个就是瞻前顾后。看看别人干了没有,别人没干,我就先等等看。为什么大数据叫“一把手工程”?就得“一把手”统一思想才行。现在大数据已经提到国家战略高度了,上面在拉,下面在技术层面推,中间不动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这些数据能拿出来让大众使用,而不是让某些有国际资本背景的企业给置换走的话,这是可以的。不同的视角会挖掘出公开数据中的不同价值,这会释放大众的智慧,大众创业也有了创新的途径,从而真正实现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其他文献
我觉得(草台班)这个业余态度很重要,因为它不太容易被现有的体制收编;也因为这个原因,它坚持下来非常困难。还有,业余状态下介入(现实)的困难和专业是一样的:如果你不是工人,你怎么去表现工人?你怎么再现他们?你有什么樣的权力来表达?这是经常会提到的问题。业余是如何保持自己的自由状态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真实性,以我在其他领域看到的问题为例。我们知道,上世纪60年代在拉丁美洲有纪录片运动,大量的拍摄贫穷、
1月30日农历大年三十,京东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准备在纽交所或纳斯达克上市,融资额为15亿美元。现有财报显示,2011年京东亏损14亿元,2012年亏损19.51亿元。  对于京东为何要抢在大年三十提交招股书,分析称:目前,去哪儿、58同城、汽车之家等企业的成功上市,掀起了中概股赴美的小高潮。京东如此“着急”,主要是希望抓住这股热潮的“尾巴”;同时,京东确实缺钱,到了要重新融资的时候。 
2013年4月17日,美国波士顿,民众在悼念爆炸案遇难者。  两颗在12秒内相继被引爆的炸弹,瞬间打破了波士顿马拉松赛的热烈气氛。在马拉松赛的终点线附近,血肉模糊、浓烟滚滚的景象让许多亲历者直呼“感觉9·11又一次发生了”。截至美国东部时间4月18日凌晨,这次爆炸事件已经造成3人死亡,180余人受伤,是9·11以来美国本土遭受的最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事件发生3天后,嫌犯终于被警方锁定:现年26岁
[英] 迈克尔·曼 著 严春松 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年5月版  作者是西方影响力极高的历史社会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教授,其写作致力于探索人类社会权力的本质,近年来从对历史框架下的一般权力分析转向了对我们当代生活中的最阴暗角落的研究:人类中的大恶与现代性,民主的关系。
美国人恐怕是世界上最热衷于投票游戏的一个群体。他们喜欢用选票来评价各种各样的事情,从好莱坞的电影到社交网站上网友们的相貌等等,投票已经是流行文化天然的组成部分。当然,最重要的投票游戏还是在政治活动中。  正因为这些无处不在的投票,美国人对投票理论的研究也高度发达,几百年来,理论家们一直都在为寻找一个能够准确衡量选民愿望的公平投票方式而争论不休,他们的争吵通常要用到大量的数学和逻辑学模型,也就使得一
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保持3倍左右的差距。专业人士表示,城居保和新农保合一,意味着不管你交没交养老保险,
长期以来,我国的养老金存在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人员的养老待遇存在较大差距。根据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养老金的水平基本都在退休前工资的70%~90%,即养老金替代率为70%~90%,远高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这里的替代率是指个人的养老金收入与退休前工资的比例。自2005年以来,我国开始连续10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人均养老金水平,每年的幅度高达10%。这一调整的主旨在于缩小与机关事业单位人
《科学》9月25日  基因变异可能会导致种种痛楚甚至早逝,因此,了解基因变异如何产生和它如何影响生物机能变得极为紧迫。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解读人类基因进入更加迅捷、精确的阶段,认识遗传基因的变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也逐步展开。基因变化的程度有大有小,但是一些有害性变异则可能在族群中世代相传。这些变异在幼年可能造成生长缺陷,而在晚年则可能带来衰老加剧和各种疾病,特别是癌症。现今的技术进步使得鉴定具有癌
在寻找中医的前途这条道路上,产生了很多口号。“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国际化”,以及现在已经不太被强调的“中医科学化”。总体来说,就是要使这一古老的医疗体系在今天仍然发挥价值,相关的产业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在各种构想和战略并没有取得共识的情况下,中医与现代科学的拼凑关系发展了几十年,问题也在不断积累。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反思中西医结合以及中医现代化?本刊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其广,2
继4月底毫无进展的里加会谈后,5月11日,欧元区19国的财长们又聚集在一起,就希腊政府的经济改革方案举行最新一轮的磋商,以决定是否给希腊发放下一批次贷款。这轮谈判是否会打破僵局,成为破冰之旅呢?令人失望的是,谈判还没开始,双方均已表示对这轮谈判不会抱大的希望。  之前的4月30日,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公开表示,养老金和劳务市场是希腊政府的底线,希腊政府决不会在这上面妥协;紧接着,5月7日,希腊政府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