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开发区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3月动工兴建,规划面积20.02平方公里。1992年,在区内兴建了国家级保税区和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5年设立省级凤凰岛旅游度假区;2006年设立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2008年设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现全区(包括黄岛区)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建区二十多年来,在中央、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开发区已由昔日的荒野渔村,成长为投资环境良好、开放型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日益繁荣、最适宜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新城区。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注重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国民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末,开发区经济迈上“315”新平台,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增长24.5%,总量是“十五”末的3.7倍;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15.9%,总量是“十五”末的2.7倍,人均2.5万美元;辖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增长26.1%,总量是“十五”末的3倍。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总指数在55个参评国家级开发区中连续7年居前5位,被评为“辉煌十一五·中国最佳综合实力开发区(园区)”。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开发区的生命线,坚持“集群化布局、专业化招商、职能化服务”,走“内外开放并行、内外资并举、内外销并重”的独特开放道路。已有5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区投资,实际利用外资106.4亿美元。引进投资过千万美元项目462个,投资过亿美元项目23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67个。对内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引进过10亿元内资项目21个,海尔、海信、中船重工、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入区。2010年,外管局到帐外资5.63亿美元,增长38%;实际到位内资101亿元,增长16%。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迈出新步伐。把前湾新港城、凤凰岛国际旅游岛、国际生态智慧城、石化产业循环经济区及黄岛老城区、北部产业新城五大城市板块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载体,一手抓好工业化、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一手抓好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设立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等三个产业发展扶持基金,扶持重点产业、项目发展,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新型产业格局。
持续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促进产业集群向产业链高端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具有本土优势的新兴产业,打造一批世界级的优势产业集群。港口产业,前湾港北港区23个深水泊位全部建成,港口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分别达到1200万标箱、3.5亿吨;南港区总投资160亿元,共有15个深水集装箱泊位,全部建成后,前湾港集装箱吞吐能力将突破2000万标箱,将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家电电子产业,海尔、海信等龙头项目加快发展,已形成年产液晶模组700万片、冰箱冷冻箱1000万台、电视机650万台、空调300万台的生产能力,已建成国家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石化产业,1000万吨炼油、丽东化工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配套企业达70余家,已建成国内重要的石油储备基地和安全环保型石化基地。汽车产业,上汽通用五菱一期整车产量突破40万辆,发动机突破40万台,二期20万辆产能扩容项目开工建设,总产量将突破70万辆,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微型商务车生产基地。造修船和海洋工程产业,总投资200多亿元的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建成,填补国内空白的大型船用曲轴及世界领先的船用柴油机、船用电力推进系统、深海钻井平台等核心配套项目建成或开工,将形成年造船668万吨、修船220余艘、海洋工程钢材加工50万吨的生产能力,已建成国家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示范基地。新兴产业,通用航空产业园获省政府批准,俄制直升机、海利直升机等航空产业龙头加快建设。
现代服务业进入黄金发展期。特色旅游业繁荣发展,海上嘉年华、游艇俱乐部等一批高端旅游项目开工建设,在建高星级酒店14家,将形成20家高星级酒店、6000间客房的规模,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北方最佳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现代物流业发展呈现新态势,引进马士基等世界500强和著名船代货代公司100余家,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13%,将逐步建成东北亚物流中心。服务外包和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服务外包合同额、离岸合同额、执行额均占全市总额的1/6,被认定为山东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打造“影视之城、创意新区”品牌,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典礼等主题电影活动永久落户,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首批招生800人,中国动漫集团(青岛)国际动漫园区、凤凰岛国际影视演艺中心已签约。
高科技产业和循环经济引领发展。引进科研院所42个、中国石油大学和山东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8所,高科技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和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区。
城市功能形象不断提升。按照规划先行、打造精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精致有序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坚持配套功能化,基础设施配套投资累计达400多亿元。城市品位和档次不断提升,累计获得“鲁班奖”“泰山杯”等国家和省级工程质量最高奖50余项;海湾大桥、海底隧道2011年上半年建成通车,迎来与主城区同城发展的“桥隧时代”。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建成了一批功能设施城乡一体、建设标准国内一流的精品安置小区,建成区面积达7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80%。被评为“辉煌十一五·中国生态(人文)宜居规划建设示范区”。
投资软环境持续改善。更加注重优化政务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等软环境,以一流的综合投资环境助推科学发展。初步建立起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全省率先整建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一站式”行政审批中心,将1054项审批事项精简到87项,总精简幅度达91.7%。积极推进“零收费区”建设,面向工业企业的区属收费项目由原来的334项减少到目前的2项。设立机关效能投诉中心,机关效能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扎实推进“平安西海岸”建设,荣获“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称号。被确定为山东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单位。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强开发区”。
和谐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成功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区”。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高标准建设了西海岸医院等公共卫生设施,初步形成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科研为一体的医疗体系。健全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实现户籍人口全覆盖,城镇登记失业率1.63%,“六型社区”建设被民政部誉为“黄岛模式”,被评为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
今后一个时期,开发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抓住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桥隧时代”来临的机遇,主动寻标、对标、达标、夺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高水平推进五大城市板块建设,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打造新的发展平台,促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注重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国民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末,开发区经济迈上“315”新平台,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增长24.5%,总量是“十五”末的3.7倍;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15.9%,总量是“十五”末的2.7倍,人均2.5万美元;辖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增长26.1%,总量是“十五”末的3倍。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总指数在55个参评国家级开发区中连续7年居前5位,被评为“辉煌十一五·中国最佳综合实力开发区(园区)”。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开发区的生命线,坚持“集群化布局、专业化招商、职能化服务”,走“内外开放并行、内外资并举、内外销并重”的独特开放道路。已有5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区投资,实际利用外资106.4亿美元。引进投资过千万美元项目462个,投资过亿美元项目23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67个。对内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引进过10亿元内资项目21个,海尔、海信、中船重工、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入区。2010年,外管局到帐外资5.63亿美元,增长38%;实际到位内资101亿元,增长16%。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迈出新步伐。把前湾新港城、凤凰岛国际旅游岛、国际生态智慧城、石化产业循环经济区及黄岛老城区、北部产业新城五大城市板块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载体,一手抓好工业化、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一手抓好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设立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等三个产业发展扶持基金,扶持重点产业、项目发展,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新型产业格局。
持续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促进产业集群向产业链高端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具有本土优势的新兴产业,打造一批世界级的优势产业集群。港口产业,前湾港北港区23个深水泊位全部建成,港口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分别达到1200万标箱、3.5亿吨;南港区总投资160亿元,共有15个深水集装箱泊位,全部建成后,前湾港集装箱吞吐能力将突破2000万标箱,将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家电电子产业,海尔、海信等龙头项目加快发展,已形成年产液晶模组700万片、冰箱冷冻箱1000万台、电视机650万台、空调300万台的生产能力,已建成国家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石化产业,1000万吨炼油、丽东化工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配套企业达70余家,已建成国内重要的石油储备基地和安全环保型石化基地。汽车产业,上汽通用五菱一期整车产量突破40万辆,发动机突破40万台,二期20万辆产能扩容项目开工建设,总产量将突破70万辆,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微型商务车生产基地。造修船和海洋工程产业,总投资200多亿元的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建成,填补国内空白的大型船用曲轴及世界领先的船用柴油机、船用电力推进系统、深海钻井平台等核心配套项目建成或开工,将形成年造船668万吨、修船220余艘、海洋工程钢材加工50万吨的生产能力,已建成国家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示范基地。新兴产业,通用航空产业园获省政府批准,俄制直升机、海利直升机等航空产业龙头加快建设。
现代服务业进入黄金发展期。特色旅游业繁荣发展,海上嘉年华、游艇俱乐部等一批高端旅游项目开工建设,在建高星级酒店14家,将形成20家高星级酒店、6000间客房的规模,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北方最佳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现代物流业发展呈现新态势,引进马士基等世界500强和著名船代货代公司100余家,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13%,将逐步建成东北亚物流中心。服务外包和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服务外包合同额、离岸合同额、执行额均占全市总额的1/6,被认定为山东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打造“影视之城、创意新区”品牌,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典礼等主题电影活动永久落户,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首批招生800人,中国动漫集团(青岛)国际动漫园区、凤凰岛国际影视演艺中心已签约。
高科技产业和循环经济引领发展。引进科研院所42个、中国石油大学和山东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8所,高科技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和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区。
城市功能形象不断提升。按照规划先行、打造精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精致有序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坚持配套功能化,基础设施配套投资累计达400多亿元。城市品位和档次不断提升,累计获得“鲁班奖”“泰山杯”等国家和省级工程质量最高奖50余项;海湾大桥、海底隧道2011年上半年建成通车,迎来与主城区同城发展的“桥隧时代”。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建成了一批功能设施城乡一体、建设标准国内一流的精品安置小区,建成区面积达7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80%。被评为“辉煌十一五·中国生态(人文)宜居规划建设示范区”。
投资软环境持续改善。更加注重优化政务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等软环境,以一流的综合投资环境助推科学发展。初步建立起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全省率先整建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一站式”行政审批中心,将1054项审批事项精简到87项,总精简幅度达91.7%。积极推进“零收费区”建设,面向工业企业的区属收费项目由原来的334项减少到目前的2项。设立机关效能投诉中心,机关效能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扎实推进“平安西海岸”建设,荣获“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称号。被确定为山东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单位。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强开发区”。
和谐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成功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区”。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高标准建设了西海岸医院等公共卫生设施,初步形成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科研为一体的医疗体系。健全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实现户籍人口全覆盖,城镇登记失业率1.63%,“六型社区”建设被民政部誉为“黄岛模式”,被评为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
今后一个时期,开发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抓住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桥隧时代”来临的机遇,主动寻标、对标、达标、夺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高水平推进五大城市板块建设,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打造新的发展平台,促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