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强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落实职业教育专业动态更新要求,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教育部对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进行了全面修(制)订,形成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目录》)。新版《目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适配性和引领性,是职业教育“一盘大棋”中的关键落子,对在新征程中奋进的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 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
专业目录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性教学指导文件,是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和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龙头,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的基本依据,也是职业教育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观测点。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优化专业设置、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此前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是分别编制的,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是2010年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是2015年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本科试点专业是根据试点需要于2019、2020年分别设置的,2020年是对目录进行大修的时间节点。
此前的目录在引导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基础性作用,同时随着形势发展也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迫切需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目录,推动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晰,教学内容、评价等相互衔接。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迫切需要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并面向2035年进行前瞻性布局,以系统思维推进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
2020年,教育部正式启动新版《目录》研制工作,历时10个月,凝聚了高端智库、两院院士、知名专家智慧,建立顾问组、工作组、综合组、研制组的工作框架,行指委、“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行业企业代表等800余人深度参与,先后两轮征求行业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意见。
新版《目录》在科学分析产业、职业、岗位、专业关系基础上,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统一采用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三级分类,一体化设计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不同层次专业,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58个、高职专科专业744个、高职本科专业247个。
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新需求 形成一体化专业目录体系
新版《目录》按照“十四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形成了定位清晰、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一体化专业目录体系,与原《目录》相比:
统一目录体例框架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职业分类,兼顾学科分类,确定《目录》专业大类、专业类划分。以原高职专科专业目录框架为基础,将原中职专业目录由2级调整为3级,统筹高职本科专业,形成《目录》框架。19个专业大类数量不变,专业大类划分和排序保持基本稳定,名称略有调整。原99个专业类调整为97个,进行了小幅更名、新增、合并、撤销和归属调整。如顺应国家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增设了“集成电路类”“安全防范类”等专业类,根据形势变化及部门职能调整撤销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类”等专业类。
统筹调整设置专业
与中职专业目录(2010年)及近年增补专业相比,中职保留171个专业,调整(含新增、更名、合并、撤销、归属调整、拆分,下同)225个专业,调整幅度61.1%;高职专科较高职(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及历年增补专业,保留414个专业,调整439个专业,调整幅度56.4%;高职本科较试点专业清单保留39个专业,调整208个专业,调整幅度260%。保留的专业主要是符合产业人才需求实际、职业成熟稳定、专业布点较广、就业面向明确、名称科学合理以及特种行业领域专业;专业调整的情形主要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新增专业,根据产业转型升级更名专业,根据业态或岗位需求变化合并专业,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予以撤销。
系统设计专业代码
根据一体化设计理念,兼顾专业设置管理的稳定便捷,设计专业代码编排规则,即专业代码统一按6位数编排,第1~2位数为专业大类顺序码;第3~4位数为专业类顺序码,按照专业目录框架专业大类中专业类的先后顺序编排,三个层次采用相同代码;第5~6位数为专业顺序码,统筹考虑专业布點、内在关系等因素设置代码。
新版《目录》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导向,全面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理念,落实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主要有以下特点:
强化类型教育特征,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
新版《目录》全面覆盖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41个工业大类以及国家发布的新职业,对接岗位群需求,兼顾学科分类,在厘清产业、职业、岗位、专业间关系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不同层次的专业定位。
中高本一体化设计,体现融通贯通理念
职业教育中、高、本各层次之间,同类专业之间纵向贯通、横向融通。面向职业岗位群逐层提升,培养目标和规格逐层递进,人才定位有机衔接。
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人才供给质量
对接“十四五”时期新形势,重点服务制造业强国建设、破解“卡脖子”关键技术等,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面向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面向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等,系统梳理新职业场景、新职业岗位对技术技能人才新需求,以目录为引领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数字化升级改造,构建未来技术技能
优化和加强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相关专业设置。适应数字化转型、产业基础高级化趋势,面向不同行业的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形态等,从专业名称到内涵全面进行数字化改造。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服务终身学习需求
统筹处理传统专业和现代专业、一体化设计与特色设计、分段培养与系统培养、教育主导设计和行业指导设计、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兼顾不同职业院校、不同工作岗位对专业口径宽窄的不同需求,兼顾系统培养学生和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需要。充分考虑中高职贯通培养、高职扩招、面向社会承接培训、军民融合发展等需求。
服务“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提升专业人才供给质量
新版《目录》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战略部署,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向9大重点领域,设置对应专业。如设置集成电路技术、生物信息技术、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智能光电制造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高速铁路动车组制造与维护、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生态保护技术、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等专业。
二是服务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设置对应专业。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设置供应链运营、智能物流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等专业;回应社会民生关切,加强紧缺领域人才培养,设置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现代家政管理、冰雪运动与管理、石窟寺保护技术、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技术专业。
三是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传统专业升级与新兴专业增设有机结合。如面向防务航空装备与国产大飞机生产,系统设置覆蓋航空装备全周期的航空复合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航空智能制造技术、飞行器数字化装配技术、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等专业;服务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设置标准化技术、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计量测试与应用技术等专业。
四是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设置相关专业。如服务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的建设,设置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等专业;服务智慧交通,设置智能交通技术等专业,服务智慧能源系统建设,设置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智慧水利技术、分布式发电与智能微电网技术等专业。
五是服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设置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嵌入式技术应用等专业;服务信息安全,设置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密码技术应用专业;全面推进各领域相关专业的数字化改造。
六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设置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饲草生产技术、禽畜智能化养殖等专业;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设置现代种业技术、粮食储运与质量安全等专业;服务绿色低碳发展,设置绿色低碳技术、智能环保装备技术、水环境智能监测与保护、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等专业。
七是服务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对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设置应急救援技术、安全智能监测技术等专业;对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设置智能安防运营管理、数字安防技术、安全保卫服务等专业;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设置智慧社区管理、党务工作等专业。
八是服务新业态、新职业,补齐人才短板。如服务文化旅游新业态,设置定制旅行管理与服务、民宿经营与运营专业,针对装配式建筑新业态和“装配式建筑施工员”新职业,设置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制造技术专业;针对“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新职业,设置区块链技术应用等专业;针对“全媒体运营师”新职业,设置全媒体电商运营、全媒体广告策划与营销、网络直播与营销等专业。
新版《目录》全面对接新阶段新格局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全面体现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点,全面对接数字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新需求,全面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和定位,为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和终身学习需求奠定了新基础、树立了新坐标。
责任编辑 魏家坚
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 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
专业目录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性教学指导文件,是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和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龙头,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的基本依据,也是职业教育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观测点。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优化专业设置、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此前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是分别编制的,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是2010年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是2015年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本科试点专业是根据试点需要于2019、2020年分别设置的,2020年是对目录进行大修的时间节点。
此前的目录在引导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基础性作用,同时随着形势发展也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迫切需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目录,推动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晰,教学内容、评价等相互衔接。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迫切需要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并面向2035年进行前瞻性布局,以系统思维推进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
2020年,教育部正式启动新版《目录》研制工作,历时10个月,凝聚了高端智库、两院院士、知名专家智慧,建立顾问组、工作组、综合组、研制组的工作框架,行指委、“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行业企业代表等800余人深度参与,先后两轮征求行业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意见。
新版《目录》在科学分析产业、职业、岗位、专业关系基础上,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统一采用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三级分类,一体化设计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不同层次专业,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58个、高职专科专业744个、高职本科专业247个。
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新需求 形成一体化专业目录体系
新版《目录》按照“十四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形成了定位清晰、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一体化专业目录体系,与原《目录》相比:
统一目录体例框架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职业分类,兼顾学科分类,确定《目录》专业大类、专业类划分。以原高职专科专业目录框架为基础,将原中职专业目录由2级调整为3级,统筹高职本科专业,形成《目录》框架。19个专业大类数量不变,专业大类划分和排序保持基本稳定,名称略有调整。原99个专业类调整为97个,进行了小幅更名、新增、合并、撤销和归属调整。如顺应国家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增设了“集成电路类”“安全防范类”等专业类,根据形势变化及部门职能调整撤销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类”等专业类。
统筹调整设置专业
与中职专业目录(2010年)及近年增补专业相比,中职保留171个专业,调整(含新增、更名、合并、撤销、归属调整、拆分,下同)225个专业,调整幅度61.1%;高职专科较高职(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及历年增补专业,保留414个专业,调整439个专业,调整幅度56.4%;高职本科较试点专业清单保留39个专业,调整208个专业,调整幅度260%。保留的专业主要是符合产业人才需求实际、职业成熟稳定、专业布点较广、就业面向明确、名称科学合理以及特种行业领域专业;专业调整的情形主要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新增专业,根据产业转型升级更名专业,根据业态或岗位需求变化合并专业,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予以撤销。
系统设计专业代码
根据一体化设计理念,兼顾专业设置管理的稳定便捷,设计专业代码编排规则,即专业代码统一按6位数编排,第1~2位数为专业大类顺序码;第3~4位数为专业类顺序码,按照专业目录框架专业大类中专业类的先后顺序编排,三个层次采用相同代码;第5~6位数为专业顺序码,统筹考虑专业布點、内在关系等因素设置代码。
新版《目录》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导向,全面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理念,落实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主要有以下特点:
强化类型教育特征,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
新版《目录》全面覆盖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41个工业大类以及国家发布的新职业,对接岗位群需求,兼顾学科分类,在厘清产业、职业、岗位、专业间关系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不同层次的专业定位。
中高本一体化设计,体现融通贯通理念
职业教育中、高、本各层次之间,同类专业之间纵向贯通、横向融通。面向职业岗位群逐层提升,培养目标和规格逐层递进,人才定位有机衔接。
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人才供给质量
对接“十四五”时期新形势,重点服务制造业强国建设、破解“卡脖子”关键技术等,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面向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面向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等,系统梳理新职业场景、新职业岗位对技术技能人才新需求,以目录为引领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数字化升级改造,构建未来技术技能
优化和加强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相关专业设置。适应数字化转型、产业基础高级化趋势,面向不同行业的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形态等,从专业名称到内涵全面进行数字化改造。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服务终身学习需求
统筹处理传统专业和现代专业、一体化设计与特色设计、分段培养与系统培养、教育主导设计和行业指导设计、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兼顾不同职业院校、不同工作岗位对专业口径宽窄的不同需求,兼顾系统培养学生和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需要。充分考虑中高职贯通培养、高职扩招、面向社会承接培训、军民融合发展等需求。
服务“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提升专业人才供给质量
新版《目录》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战略部署,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向9大重点领域,设置对应专业。如设置集成电路技术、生物信息技术、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智能光电制造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高速铁路动车组制造与维护、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生态保护技术、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等专业。
二是服务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设置对应专业。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设置供应链运营、智能物流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等专业;回应社会民生关切,加强紧缺领域人才培养,设置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现代家政管理、冰雪运动与管理、石窟寺保护技术、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技术专业。
三是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传统专业升级与新兴专业增设有机结合。如面向防务航空装备与国产大飞机生产,系统设置覆蓋航空装备全周期的航空复合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航空智能制造技术、飞行器数字化装配技术、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等专业;服务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设置标准化技术、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计量测试与应用技术等专业。
四是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设置相关专业。如服务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的建设,设置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等专业;服务智慧交通,设置智能交通技术等专业,服务智慧能源系统建设,设置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智慧水利技术、分布式发电与智能微电网技术等专业。
五是服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设置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嵌入式技术应用等专业;服务信息安全,设置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密码技术应用专业;全面推进各领域相关专业的数字化改造。
六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设置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饲草生产技术、禽畜智能化养殖等专业;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设置现代种业技术、粮食储运与质量安全等专业;服务绿色低碳发展,设置绿色低碳技术、智能环保装备技术、水环境智能监测与保护、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等专业。
七是服务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对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设置应急救援技术、安全智能监测技术等专业;对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设置智能安防运营管理、数字安防技术、安全保卫服务等专业;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设置智慧社区管理、党务工作等专业。
八是服务新业态、新职业,补齐人才短板。如服务文化旅游新业态,设置定制旅行管理与服务、民宿经营与运营专业,针对装配式建筑新业态和“装配式建筑施工员”新职业,设置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制造技术专业;针对“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新职业,设置区块链技术应用等专业;针对“全媒体运营师”新职业,设置全媒体电商运营、全媒体广告策划与营销、网络直播与营销等专业。
新版《目录》全面对接新阶段新格局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全面体现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点,全面对接数字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新需求,全面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和定位,为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和终身学习需求奠定了新基础、树立了新坐标。
责任编辑 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