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学生日常事物工作的执行者,是学生第二课堂的导师,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升平台的搭建者,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形势的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多新挑战,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为辅导员质量保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99-02
一、专业化与职业化内涵
1.职业化内涵。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使员工在知识、技能和特质符合工作的要求。通常将职业化包含职业素养、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
2.专业化内涵。专业化是指某项工作应由专门的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进而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并不断提高的过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队伍在成长发展过程中获得较强的专业素质,形成鲜明的专业标准,拥有稳定的专业地位,其目标就是通过发展辅导员的专业素质,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最终提升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形成专业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3.专业化与职业化。专业化和职业化,都是要求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职业的社会地位,都是为了进一步促进职业的发展与完善,两者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辅导员职业化要求进入该职业有较高的标准,这要求辅导员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辅导员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辅导员综合能力和素质进一步提升,使得辅导员成为一种长期的、稳定的职业。因此,专业化和职业化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保障体系路径探析
1.科学界定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内涵,明确辅导员角色。伴随时代发展,辅导员已由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向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这对辅导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辅导员能够以职业化和专业化方式开展工作。现实中,辅导员的工作十分繁杂,只要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与辅导员有关,导致辅导员埋头于大量事务性事情,缺乏工作思考,需明确辅导员角色,使其更好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
2.健全辅导员选拔制度,建立辅导员资格准入制度。①建立选拔标准,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工作,必须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中来”。这对辅导员的选拔建立了标准,结合教育部的要求,明确辅导员的选拔标准。细化出辅导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并且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以此作为选拔标准。②完善选拔方式,选拔方式是把握人才质量的第一道入口,解决如何选人的问题。辅导员的选拔方式应包括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和试用五个步骤。资格审查主要通过个人简历对应聘者的情况进行概要性了解,对应聘者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初步审定。笔试主要考察应聘者的基础知识掌握、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相关情况。面试主要考察应聘者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应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通过现场观察应聘者反应,了解和判断其综合能力和素质。考察主要对应聘者的过往主要经历进行重点了解,通过实地考察实现。试用是给拟应聘者一个实践的平台,在实践过程中,要通过学生、同事、领导等多方面了解其表现情况,给予其公正客观的评价,通过后正式录用。③建立标准化辅导员资格准入制度,标准化的资格准入制度是一种工作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要使辅导员工作走向职业化,需要设立一个统一的辅导员工作考试认证,将资格认证作为进入辅导员工作的门槛,并纳入国家职业认证体系。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辅导员工作队伍,增强辅导员队伍的竞争力,促进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专业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3.建立职业化与专业化辅导员队伍的保障体制。①建立科学的辅导员队伍考评机制,要充分发挥辅导员作用,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作为约束。围绕辅导员工作目标,设计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估办法,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考核。明确辅导员的权利和职责,在辅导员的考核评估体系设计上,可以划分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两部分。目标管理由学工部门和学院完成;过程管理由学生完成,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对辅导员的评价。在考核结果方面,要将辅导员的个人升迁、职务聘任、奖惩情况等与考核结果结合。②健全辅导员队伍的保障机制,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指出:成就需要是人对挑战性工作及事业的追求,会引起人的快感,振奋人的精神。因此,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要着眼于激发辅导员的成就动机,充分调动其对工作的热忱,激发其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去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辅导员的福利待遇,为辅导员工作创造条件,主要包含两方面。其一是为辅导员提供工作需要的办公场所、设备、经费等,提高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收入,使其工作收入不低于专职教师水平。其二是为辅导员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③完善辅导员的职称晋升制度,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性质与现行的职称评定标准存在较大距离,许多辅导员只能获得讲师等中级职称,而无法进一步提高,这也是辅导员发展机制不畅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可以采取将辅导员按照教师职务进行聘任;将辅导员按行政级别晋升,或者享受相应级别的待遇;实行辅导员教师专业技术职称与行政级别并行的“双轨制”等方式解决问题,并以此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4.成立专业化的辅导员组织机构。成立专业化的辅导员组织和机构,充分发挥其作用。其一,成立专业化的辅导员协会。我国辅导员队伍建设要走专业化的道路,必须有专业化的协会,定期对辅导员的专业标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职责等发表意见;通过专业化的辅导员协会进行顶层设计和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技术职称系列,设立独立的评定机构,让辅导员看到工作的出路,看到发展前景,留住优秀人才,加快学生工作专业化推进。其二,建立专业化的培训机构。辅导员专业化需要提供专业化的培训,需要有专业化的师资和培训基地。当前亟需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里健康教育、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诸多方面,没有一个能够专门的机构能够为辅导员提供切实可行的培训,而这些知识和能力,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越来越成为必备的,因此国家和高校应该建立起立体的、多层次的培训体系,通过专门的培训机构执行。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升平台的搭建者,辅导员的工作,直接影响着高校对学生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
参考文献:
[1]周琪.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研究述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08):73.
[2]叶春桥.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3]杨东.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及保障制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99-02
一、专业化与职业化内涵
1.职业化内涵。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使员工在知识、技能和特质符合工作的要求。通常将职业化包含职业素养、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
2.专业化内涵。专业化是指某项工作应由专门的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进而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并不断提高的过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队伍在成长发展过程中获得较强的专业素质,形成鲜明的专业标准,拥有稳定的专业地位,其目标就是通过发展辅导员的专业素质,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最终提升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形成专业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3.专业化与职业化。专业化和职业化,都是要求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职业的社会地位,都是为了进一步促进职业的发展与完善,两者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辅导员职业化要求进入该职业有较高的标准,这要求辅导员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辅导员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辅导员综合能力和素质进一步提升,使得辅导员成为一种长期的、稳定的职业。因此,专业化和职业化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保障体系路径探析
1.科学界定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内涵,明确辅导员角色。伴随时代发展,辅导员已由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向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这对辅导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辅导员能够以职业化和专业化方式开展工作。现实中,辅导员的工作十分繁杂,只要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与辅导员有关,导致辅导员埋头于大量事务性事情,缺乏工作思考,需明确辅导员角色,使其更好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
2.健全辅导员选拔制度,建立辅导员资格准入制度。①建立选拔标准,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工作,必须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中来”。这对辅导员的选拔建立了标准,结合教育部的要求,明确辅导员的选拔标准。细化出辅导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并且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以此作为选拔标准。②完善选拔方式,选拔方式是把握人才质量的第一道入口,解决如何选人的问题。辅导员的选拔方式应包括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和试用五个步骤。资格审查主要通过个人简历对应聘者的情况进行概要性了解,对应聘者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初步审定。笔试主要考察应聘者的基础知识掌握、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相关情况。面试主要考察应聘者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应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通过现场观察应聘者反应,了解和判断其综合能力和素质。考察主要对应聘者的过往主要经历进行重点了解,通过实地考察实现。试用是给拟应聘者一个实践的平台,在实践过程中,要通过学生、同事、领导等多方面了解其表现情况,给予其公正客观的评价,通过后正式录用。③建立标准化辅导员资格准入制度,标准化的资格准入制度是一种工作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要使辅导员工作走向职业化,需要设立一个统一的辅导员工作考试认证,将资格认证作为进入辅导员工作的门槛,并纳入国家职业认证体系。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辅导员工作队伍,增强辅导员队伍的竞争力,促进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专业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3.建立职业化与专业化辅导员队伍的保障体制。①建立科学的辅导员队伍考评机制,要充分发挥辅导员作用,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作为约束。围绕辅导员工作目标,设计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估办法,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考核。明确辅导员的权利和职责,在辅导员的考核评估体系设计上,可以划分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两部分。目标管理由学工部门和学院完成;过程管理由学生完成,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对辅导员的评价。在考核结果方面,要将辅导员的个人升迁、职务聘任、奖惩情况等与考核结果结合。②健全辅导员队伍的保障机制,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指出:成就需要是人对挑战性工作及事业的追求,会引起人的快感,振奋人的精神。因此,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要着眼于激发辅导员的成就动机,充分调动其对工作的热忱,激发其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去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辅导员的福利待遇,为辅导员工作创造条件,主要包含两方面。其一是为辅导员提供工作需要的办公场所、设备、经费等,提高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收入,使其工作收入不低于专职教师水平。其二是为辅导员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③完善辅导员的职称晋升制度,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性质与现行的职称评定标准存在较大距离,许多辅导员只能获得讲师等中级职称,而无法进一步提高,这也是辅导员发展机制不畅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可以采取将辅导员按照教师职务进行聘任;将辅导员按行政级别晋升,或者享受相应级别的待遇;实行辅导员教师专业技术职称与行政级别并行的“双轨制”等方式解决问题,并以此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4.成立专业化的辅导员组织机构。成立专业化的辅导员组织和机构,充分发挥其作用。其一,成立专业化的辅导员协会。我国辅导员队伍建设要走专业化的道路,必须有专业化的协会,定期对辅导员的专业标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职责等发表意见;通过专业化的辅导员协会进行顶层设计和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技术职称系列,设立独立的评定机构,让辅导员看到工作的出路,看到发展前景,留住优秀人才,加快学生工作专业化推进。其二,建立专业化的培训机构。辅导员专业化需要提供专业化的培训,需要有专业化的师资和培训基地。当前亟需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里健康教育、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诸多方面,没有一个能够专门的机构能够为辅导员提供切实可行的培训,而这些知识和能力,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越来越成为必备的,因此国家和高校应该建立起立体的、多层次的培训体系,通过专门的培训机构执行。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升平台的搭建者,辅导员的工作,直接影响着高校对学生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
参考文献:
[1]周琪.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研究述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08):73.
[2]叶春桥.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3]杨东.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及保障制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